抹不去的那一缕缕记忆----写在武东(丰田、六甲)中学校庆50周年前夕

朱金昌

<h3>  提起六甲中学,就想起卡尔•贝克说的一句话: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h3> <h3>  1983年9月1日,阳光明媚,水库碧波荡漾。作为学生的我跨进六甲中学时,还没弄清楚父辈常在耳边念叨的“崇门堂”和这所学校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那宝贵的三年间,挑木柴到学校;到小溪和水库边捡拾石头砌操场围墙;林耀贵校长组织全校师生爬梁野山,邹晋光老师的谆谆教导,刘金玉老师的耐心细说,林海青老师的青春自信,林雄春老师的多才多艺;天气晴好的傍晚时分,几位老师聚在教工宿舍前芙蓉花树下吹拉弹唱,神仙般的生活;至今历历在目。</h3> <h3>  1992年8月22日,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我走上工作岗位第一站六甲中学,心里免不了有点窃喜和惶恐。随后,弄清楚了“崇门堂”就是崇文书院,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六甲农中,武东中学分校。因为建六甲水库,又迁建至美和村邹屋横坎塅原天主教堂所在的位置,改为武平县六甲初级中学。在刘锦兴、林发金、林耀贵、林祥贞、林可声、饶添荣、兰仁有、吴天华、林圣华校长的先后领导下,学校持续发展。也小有名气。</h3> <h3>  那些年,学校领导们的关心;林可声、刘锦兴校长任劳任怨的孺子牛精神的积极影响;刘达金、兰振英、王培元、朱耀奎等同事的帮助;让我在教学岗位上日益成长。朱春祥、朱冠生、朱耀群、兰启龙、刘日龙、刘富连、刘琼兴、林志平、温晓玉、温正荣、林文涛、邹建斌、朱禄晋等学子的刻苦励志、好学上进;中考语文成绩仅次于武平一中初中部的九四届全体学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有些学子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老师担保学费。每个月仅有三几百元工资的我,一学期担保的学费曾超过三千元。到2001年9月我去福建教育学院脱产,除了一笔保险费,其余费用都缴清了,家长们的诚信和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可见一斑。</h3> <h3>  2006年3月份,得知武平县政府关于六甲中学和丰田中学同时并入武东中学的文件已经下发,我又一次来到两层教师宿舍楼前,细看卧放在那儿的两块崇文书院建造碑刻。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六甲中学办学历史上的最后一学年,临近退休的朱永和老师勇挑重担,担任班主任,还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h3> <h3>  2006年9月,我向退休在家的温传光老师建议,由和他六甲小学时任校长朱赐福、六甲村委联系好后,湖岗寨的李贵元积极协助,由温祥云驾驶龙马车把刻有“崇文书院”四个大字的石匾运至位于六甲村岗下的六甲小学保管起来。早知如今会不知下落,当日搬上车前,无论如何也要留下一张照片。</h3> <h3>  崇文书院自嘉庆十三年(1808年)建造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培养的无数人才,大多没有准确记录。但是,回报桑梓,感恩培育的情愫却延绵不绝。1986年毕业的朱田祥校友慷慨解囊,为“武东镇奖教助学基金”捐赠20万元,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h3> <h3>  2018年12月30日,欣逢武东(丰田、六甲)中学校庆50周年,和我一样对六甲中学怀有深深情结的你,是否已经决定采撷一缕六甲中学的记忆,染一程水库彼岸的芳华?</h3> <h3>  至此,不禁想起白岩松说的一句话:幸福就是记忆青春,见证时代,感恩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