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1月11日,栗行天下一行大人孩子12个,自驾到迁西境内的董家口长城踏访,历时四个小时(不含来回车程和用餐时间),历史与现实交融,惊险与刺激同在。迎山风,站高处,眺望关内外,今昔比较,感慨万千。</h3><h3> 迁西境内长城绵延115公里(还有人说87公里、95公里,不一而同),多是戚继光当年的杰作。它西起龙井关,东至擦崖子关,跨崇山峻岭,越深山丛林,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于莽莽群山。迁西长城,约有敌楼240个、烽火台57座,从西向东,依次有龙井关、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青山关、榆木岭、大岭寨、城子岭、擦崖子关等15处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h3><h3><br></h3> <h3> 我们这次攀爬的董家口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上的一个关口,位于铁门关和青山关之间。据明嘉靖十四年史载:“董家口关,官军三百一十员名,军器一百二十件(军器主要指佛郎机、铜铁大将军、罗城铁大将军等火器)”。当时,青山关官军一百四十二名;铁门关官军一百三十五名,均未装备军器。可见,董家口的地位十分重要。</h3><h3> 当我们驱车到达董家口时,没有看到明显路标,一直开到村西一座加油站。问一位给摩托车加油的老大爷,他告诉方向后还不放心,竟亲自将我们带到了进山路口。淳朴的民风让我们感到春天般温暖。</h3><h3><br></h3> <h3> 我们把车停在了山脚下的两座房子处。硕大的栗树底下,竟然还有一盘手推磨,真是亲切,一下子唤起了我们童年的回忆,七八十年代里,父母们在贫困的日子里,用石磨碾压走了饥饿,推跑了苦闷,排遣了寂寞,磨场上的欢声笑语,给了他们支撑下去的勇气。而今,再度转动石磨的同时,好像苦涩的日子也被这磨盘碾压进记忆的书册,越碾越远,厚重了艰辛的过往,愈发映衬出今天的美好。</h3> <h3> 家人们收拾好行囊,迎着两边卫兵式的板栗树,沿着水泥路向长城进发。我们并没有按照村里人热情地指引上山,而是在盘旋而上的围山转里撒开来,一边捡拾着板栗,当一把把的板栗塞进兜里时,那份收获的野趣好像也被放到了包里,充满了成就感;一边寻觅着路径,向第一个敌楼方向前进,村民说正确的路径在第二、三个敌楼之间。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喜欢选择不同寻常的道路,体验略有刺激的感觉,也是户外活动的乐趣之一。</h3><h3><br></h3> <h3> 走不远就看到一颗偌大的酸梨树,气势威武,树冠高大,虬枝向上延展,好像从远古幻化过来的将军,矗立在山脚,率领着无数士兵,穿越千年,依旧守护着属于他的阵地,永不放弃。我们仰望的刹那,好像迈进了踏访古长城的第一关,打开了卷轴的第一页,那份古朴与沧桑就在光影的流年里,凝结成此时的感慨,定格在眼前。</h3> <h3> 我们的小队员陈炳辛同学,每次外出都是一次身心的磨练,都有新的变化,你看他手拄登山杖,屹立在半山上,凝眸远望,那有模有样的感觉,好像在认真品读着大山,品读着长城,大自然的气息慢慢融进他的胸怀,愈发长大起来。</h3> <h3> 我们找到了一条农民下地的小路,满是荆棘,仅容一人通过,于是我们依次排开,挥舞着木棍,挡开杂乱的枝条,向荆棘最深处探索着前进,竟是有点侦察兵的感觉呢。当爬到半山腰时,仰头看到一群飞鸟绕着一座敌楼盘旋,莫不是戍边将士们的信鸽吗?在这“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的时节,你们将对家人深深地思念,含着泪,歪歪扭扭地书写到白绢上,轻轻地系到鸽子上,腰悬长剑,屹立楼上,期盼它们将书信带到家乡,以缓解思乡之情。</h3> <h3>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的足迹快要踏遍了整个迁西的山山水水,是儿时的梦想穿越了光影的流年,支撑着我们不能停下脚步,“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一句简单的话激起了多少人心底的波澜啊,而落实到行动上的又有几何?梦想在前面飞翔,你需要克服困难,拨开阻挡,才能在如梭的时光征程上,与它邂逅,才能享受到遇见的美好。董家口长城就在那里等风,等雨,等着你,你来了吗?</h3><h3> 我们来了,董家口长城,你准备好了吗?</h3> <h3> 站在好不容易爬上来的山顶,我们回首的瞬间,又一次领略到了人民力量之伟大,看那闻名全国的迁西人民创造的“围山转”农业生态奇迹,如水面上一圈圈的涟漪,随风延荡开去,披满整座山峦,荒山变金山银山,是如此震撼。我想这是对守卫董家口长城的将士们,最好的回报了吧。他们远离故土,在天寒地冻的北方,保家卫国,不就是想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吗?而今熊熊的战火和浓浓的硝烟,已被人们收拢到灶台里,轻拉风箱,那袅袅炊烟顺着烟囱飘飞,幻化成久久的乡愁,呼唤着漂泊的游子写下思乡的诗篇。</h3> <h3> 我们终于登上第一个敌楼,没有台阶,我们相互推举着攀爬上去。保存完好巨大的石条门坚强的矗立,挺立几百年来,竟没有丝毫动摇的痕迹,斧凿的纹理,整齐而利落,用手触摸,冰冷而坚实。透过石门,向对面山峰望过去,遥遥地敌楼在山巅持续蜿蜒过去,像是给大山披挂的绶带,如此雄壮,如此震撼。转身踏着厚实的石头城墙,拄着登山杖前行,我们踏过苍茫、跨过艰辛,在光影的流转中,从历史的一端漫到这一端,压缩了厚重,收敛了故事,释放了压抑,放飞了梦想,就在这古韵沧桑的城墙上,就在这杂草丛生,荆棘满布的城墙上,我们勇敢地走来,以属于自己的姿态。</h3> <h3> </h3> <h3> 在古老的长城上,贴在你高大的青砖旁,站在你打开的石门里,我们竟是如此渺小。你以万里之躯,横亘万里山河,或醉或梦,或睡或醒,或静或动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定城砖的传说 、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等,演绎着数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感。我们唯以真情聆听你的故事,你的经历,用细细的笔触描绘你的足迹。哪怕不足万分之一,哪怕漏掉了千千万万。</h3> <h3> 家人们不畏艰辛,踏着宽厚坚实的石头城墙,这是董家口长城的一个明显特点,一路前行,愈是不容易,愈是激发起更多斗志,不轻易认输早已成为家人们坚守的信念。面对困难时的微笑便是最好的明证,尤其是栗行天下团旗飘扬起来的时刻,那份团队的荣誉就成为坚持下去的永恒动力。</h3> <h3> 董家口长城的敌楼之间距离不远,虎视眈眈的瞭望着关外千里山峦,这也是加强边关防御的重要军事措施。那一座座敌楼规模宏大,相比迁西其他长城,保存极为完整,有四个瞭望口的居多,里面布局规整,空间敞亮,能容纳更多士兵,准确的观察到任何来犯之敌,及时发出预警,做好迎战准备。我们一个个的攀登,一个个的征服,一个个的瞻仰,将自己想象成守边的战士,身穿铠甲,举枪挥戈,护卫着关内的良田家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h3> <h3> 美女摄影师,通过镜头记录古往今来的故事演绎,拉远了山峦,拉近了城楼,如雕刻师一般,凝固了虽有些残缺,却凸显厚重的古长城,用自己的微笑,泯去世间所有恩仇,将甜美留在这山巅,将和平留给这世界。</h3> <h3> 穿透石门回首远眺,长城就是丰碑一样的存在,有种大漠孤烟直的撼世存在,成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水岭,挡住了野蛮对文明的粗暴掠夺。家人们昂首挺立,无所畏惧,长城早就在光影流年的沉淀中,凝聚成“长城精神”万古留存,融入我们的血液、骨髓,激励着我们面对任何阻碍都敢于亮剑,敢于冲破藩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h3> <h3> 当我们攀爬到第五个时,虽然互相搀扶、帮助,顺利前进,但都有了倦意。于是,在家人们的一致要求下,我们纷纷拿出食物,补充给养,恢复体力。约伴人海中竟然带了白酒和酒杯,不小酌一杯真是可惜呢。当我们端起酒杯时,那些古代将士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场景,好像突然显现出来,碰杯而尽的同时,让人豪情万丈,美哉快哉。</h3> <h3> 山上有一棵树的红叶依然未落,我们纷纷兴奋的拍照留念。这是长城军队的旗帜吗,即使秋风肆虐,秋雨缠绵,依然矢志不渝,顽强的挂在枝头,昭示着长城的屹立不倒。家乡的叶子是不是早已散落根底,期待来年的轮回。<br></h3> <h3> 我们历经近三个小时,终于登到短暂的最高处。就像山顶依然桀骜飘飞的红叶,家人们豪情挥手天空,脚踏山顶之石,无惧远方崇山峻岭,站成一排,迸发出“山高绝顶我为峰”的昂扬斗志。这份喜悦和成就感只能在山巅淋漓尽致的发挥了。</h3> <h3> 下山的路是我们自己寻找的,比上山的路还要艰难,根本没有路可言,海中是先锋,在前面硬闯出一条路来,我居中策应,常红姐夫押后阵,我们一行12人相互搀扶、鼓励着,闯过原本属于荆棘的领地,几乎是沿着直上直下的路,滑到山脚下,浑身扎满植物的刺。当我们有惊无险的下山,家人们虽劳累,可却高兴异常,又在团队的激励下,完成了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人生的阅历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h3><h3></h3> <h3> 山上那野生的金黄窝瓜或许是给家人们最好的安慰了,我们互相喊着累,却背着窝瓜兴高采烈,满是简单的成就感和幸福感。</h3><h3> 某个小角落里盛开的野花,依然挂在枝头的果实,见证了“谁言沧海一粒粟,绽尽芳华亦留痕”的生命奇迹。</h3><h3> 别了,在光影流年里沉淀而灵动的董家口长城,你将历史浓缩在完整的敌楼,厚实的石墙上,你将故事书写进茂盛的草木荆棘中,固守着关内外的沧海巨变,你苍老而安然。</h3> <h3>撰稿(3452字):希望的天野</h3><h3>摄影:希望的天野及参加活动的家人们</h3><h3>写于2018年11月14日晚10:00感谢家人们的鼓励和支持,感谢能够看完全部文字的朋友们。<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