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心中有梦想,世界有阳光

<h5><b>连伟人的人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b></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h5><b>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需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b></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 "><b><br></b></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 "><b>——路遥《平凡的世界》</b></h5> <h5><b>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的,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常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么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b></h5><h5><b>《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全景式的描绘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物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的交织,读来令人回肠荡气。</b><br></h5><h5><b>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庄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平凡的人生路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b><br></h5><h5><b>“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平凡的生活,但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的东西往往孕育着伟大,彰显着神奇,缔造者美丽。</b></h5> <h5><b>对于无数的大众来说,《平凡的世界》不仅仅是一本书,也是一座指引人们人生方向的“灯塔”。他带来的那种穿透灵魂的激励,不被命运压垮的坚韧和奋斗,让无数“角落里的人们”,在多年以后,即使模糊了小说的情节和细节,却依然清晰的记得,曾经有一种力透纸背的震撼,影响了自己的一生。</b></h5><h3><b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在探讨的不仅仅是这部作品都多么多么的感人,而是它的感人背后,究竟凭借哪种力量打动我们?又是何种精神,值得现今的社会且行且珍惜?</b><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 :向上</b></h5><h5><b>《平凡的世界》能够畅销多年,影响力不减,激励了那么多的人?其中一个因素被反复提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b></h5><h5><b>。”</b></h5><h5><b>一位研究生曾在纪念路遥的研讨会上讲述:自己早年从乡下来到城里的重点高中。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讲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在周围都是城里孩子的校园里,产生了很强烈的自尊心受挫感。那个时候,看到了《平凡的世界》,他知道一个世界上,原本还有很多像自己这般,怀着自尊,带着热情,但又沉默的乡下孩子。</b></h5><h5><b>今天,喜欢这本书的80后,90后们,不少也是“乡村青年”,他们从乡村来到城市,身份,文化的落差,以及为克服落差的奋斗和自尊,都与书中的主人公高度重合。</b></h5><h5><b>在路遥的那个年代,城乡落差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而如今,城乡的落差主要体现在文化上。如今新崛起的乡镇社会,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使得一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不比城里的白领差,可是他们依旧在文化上处于弱势,有一种文化自卑感。</b></h5> <h5><b>而读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到一个农村青年如此向上,读者被激励,被感动,化失落为力量,文化级差成为一道可以攻破的目标。</b></h5><h5><b>潘石屹说,《平凡的世界》他看了7遍,每当遇到了困难和逆境,他都拿出这本书看一看,读一读。</b></h5><h5><b>农村户口向城里流动,基层人群向中产阶层流动,人们向上,向上,再向上流动。这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城乡有别的普遍现实。形成了“向上”这个永恒的主题。</b></h5><h5><b>《平凡的世界》,写平凡的人们如何平凡的向上流动,人,是平凡的。世界,也是俗世的。</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二:独立</b></h5><h5><b>人到中年的上海白领许秋依然清晰的记忆深刻,曾经对着空荡荡的家,一个人边吃米粉,边听广播里的《平凡的世界》,这是她高中生涯每天都要重发的画面。</b></h5><h5><b>许秋,是那种“挂钥匙”的上海女孩。父母工作忙碌,每天中午自己回家吃饭,把爸妈前一天做好的饭菜热一下,偶尔再加一点青菜,混成一碗米粉,边吃边听广播。按理说,她的人生无《平凡的世界》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是,当她第一次收听《平凡的世界》时,整个人都被震住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似乎在她面前敞开了。小说中,那些比她年长的青年,在人生岔路口前的迷茫和奋斗,深深的吸引住了她。究竟是什么,让她这样一个城里少女产生了共鸣?她用了一个词:独立。</b></h5> <h5><b>“我在厨房里一个人烧饭,书中的主人公一个人在矿山奋斗。”她说,这让自己感到,一个人独立的面对生活,实在不算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自己生活更为艰苦的人。</b></h5><h5><b>“这本书对于我最大的意义,就是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最糟的,永远都会有比你的境遇更差的人。他们在昂扬的生活着,自己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这让还没有踏入社会的高中生的许秋,从此有了成熟的心态。</b></h5><h5><b>尽管时代背景不同,然而书中的主人公,一个人独自的面对命运,面对世界。那种力量,对今天失去集体组织歌集体归属感的现代人,反而更具有号召力。个体的坚韧,个体的苦恼,更能够打动现代人。尤其是那种处在不被理解的孤独中,难以向人言说的状态让当代人感同身受。</b></h5> <h5><b>一个人如何独自面对一切,承担一切,这种东西在西方人看来已经很适应,但在东方文化里,它,永远是个问题,它,让人焦虑。</b></h5><h5><b>只要心里孤独感造成的焦虑仍在,个体独立面对世界的不安仍在,这本书将会一直有共鸣,一直打动每一位读者,打动每一位年轻人。</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真诚</b></h5><h5><b>《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的真诚,厚道,让人感动,让人感怀。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和处事态度,但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真诚有不一样的份量。</b></h5><h5><b>在中国古代,真诚是付出,也是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熟人社会,农耕文明的价值观念。但是现在,离开了土地,假使你想真诚的对待自然,也没有依然可以让你去对待。</b></h5><h5><b>在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有许多的无奈,需要遵循一套公共通则。客气就是冷漠,寒暄并不走心。不悦,压抑,紧张感倍增。陌生人相处,每个人面对不同的人,都带着不同的面具。想表现真诚,反而增加了生存难度。</b></h5> <h5><b>所以看书时,感动归感动,喜欢归喜欢,但感动的瞬间之后,人们会发现它很难贯穿在生活里。恰恰是真诚的稀缺,使读者面对主人公那样的德行和善良时,感到心灵被融化,被净化,激起强烈的喜欢和欣赏。</b></h5><h5><b>但对当今人来说,虚拟的瞬间感动和日常生活是割裂的。路遥的作品,毕竟只是作品。笔下的善良,真诚,是人们潜意识里的“回味”,更像是“浪漫主义的想象。”</b></h5><h5><b>路遥的所书写的的农村社会,留恋传统,带有传统人际关系的温情。可现实是,当时的农民正处在社会巨变之中,处于现代社会的雏形中。《平凡的世界》并没有演绎那是农村发生的变化和纠结,反而给了农村社会生活一道“温情脉脉”的面纱。小说从逻辑的展开上,也必然要让主人公的真诚,获得施展和回报。</b></h5> <h5><b>这其实是一种追忆,是路遥的愿景。他认为人是善良的,从人性基因里,就遗传了对真善美的渴求。持续不断的真诚,最终会感动人。</b></h5><h5><b>但从现代社会的实践来说,如何让浪漫的想象成为温暖的现实,如何让真诚成为陌生人的相处之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需要培育人的权利意识,培育市场的主体意识,规则意识,需要建立平等,尊重的诚信机制,需要更多真实的实践。</b></h5><h5><b>对浮躁的社会来说,真诚实在宝贵。当无数的当代人,都满怀巨大的希望,想要获得个体的发展时,整个社会仿佛蘸上了酵母,不断膨胀和发酵。然而过了这一阶段后,人们会重新留恋,挖掘出传统社会那些温暖的价值。</b></h5><h5><b>所以路遥的书,书中焕发出来的那些基本价值,不会过时,它们对于未来,永远有意义。</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四:自尊</b></h5><h5><b>别人给予的东西都会变化,唯有自尊,才能恒定。一个自尊的人,面对任何环境的变化时,都能始终展现一股百折不挠的力量。</b></h5><h5><b>《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每每都会为对方考虑,放弃了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这在今天的社会里,对活得十分自我,表面光鲜灿烂的现代人来讲,特别有启发。</b></h5><h5><b>自尊表现出来的原则,是对生存价值的肯定,不仅仅是道德上的善,更是维护了一生的操守。很多现代人的生活是有条件的,外在有什么条件,现代人就做什么事情。但是,路遥笔下的人物却不是,它具有恒定性,从中寻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b></h5><h5><b>与其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这类形容词来表达,还不如说,归根到底,这是自尊人格的力量。它也恰恰是现代人极其缺少的,却又内心极其渴望的东西。是一个人精神价值的支撑点。</b></h5> <h5><b>关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社会影响,激励个人奋斗还在其次,它建立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和标准,这是《平凡的世界》的意义所在。</b></h5><h5><b>《平凡的世界》不仅是一个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小说世界,路遥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的活在我们中间,而且还打开了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人生格局就此改变:空阔,宽容,坚硬,柔软,写实。</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五:逐梦</b></h5><h5><b>梦想,已成为时代词汇。然而当年。能够表现平凡人逐梦的现实作品。还真不多。</b></h5><h5><b>《平凡的世界》描绘的内容涉及1975年到1985年,前后10年间中国城乡社会之间的社会生活。这10年,中国社会充满了密集的历史事件。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和心路历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本有太多可以言说,但奇怪的是,那个年代,文学界开始了通俗和高雅之分。流行的是意识流,象征主义,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一般大众读不懂的东西。</b></h5><h5><b>向路遥那样,作品不概念,还用传统的笔法对社会进行深描,在当时还是少数。连路遥自己,都觉得落伍了。如果说,莫言的作品在高端文学圈和大都会里流行,那么,路遥的作品,就是在基层社会流行。</b></h5> <h5><b>那时候的文艺青年,很多人没有专业的现代主义文学修养,而只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平凡的世界》。</b></h5><h5><b>其实这种情况,就在今天也是依然如此。《平凡的世界》今天得读者,依然以普通的,乡镇的,三四线城市青年为主。他们可能喜欢看《泰囧》,以王宝强为榜样,鼓励自己。他们一方面在基层干活,另一方面还怀揣梦想,希望能跨越平凡世界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沟沟壑壑。</b></h5><h5><b>这批今天得新读者,是中国中产阶层的后备军,这批人的梦想和成长,与《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的主人公的奋斗继承,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所以他们看《平凡的世界》时,代入感很强烈,甚至于几乎把自己当成了主角。</b></h5> <h5><b>到了今天,大众文化是社会主流。市场经济里,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分开了。普通青年的趣味是发自内心的的,而文艺青年的趣味是靠学习培养的。《平凡的世界》恰恰就是普通青年,大众文化的那款菜,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梦想的方式。</b></h5><h5><b>说完逐梦的人群,再来说逐梦本身。逐梦不是树立一个纯净的水晶,随后去追求。而是人生有许多难以言说的美好。但现实又有很多顾虑,偏偏有一种关键性力量,让你愿意去跨越那许多的顾虑,它体现的是自我净化和选择的力量。</b></h5><h5><b>梦是一种选择。在各种原则中,你其实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些什么,但是有种无形的力量,让你做出选择,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b></h5> <h5><b>堂.吉珂德是人的基本精神。我们当下充满了丰富的物质,人一直埋头在无尽的物质想象中。《平凡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来自纯粹精神世界的力量,一种选择梦想的力量。</b></h5><h5><b>许秋说,20多年前,当她得知路遥逝世的消息时,第一次为了一个‘陌生人’而潸然泪下。路遥也未曾与许多人谋面,但是,他让许许多多的读者立志要过一个有意义,不一样的人生。</b></h5><h5><b>“我觉得这是路遥伟大的地方,他留下了自己活过的印记,改变了那么多人,他没有白来世间走一遭。”许秋感慨的说。</b></h5><h5><b>尽管在专业的评论家眼里,《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从大众得到的激励中,能看得到一个中国社会在转型,变迁的阵痛里,如何一步步走向明天的奋斗精神和向上的精神。</b></h5> <h5><b>有人说,它,传达除了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自觉。当命运把一个人打入十八层地狱,他依然会在第十九层顽强的站立起来,这是超脱文学范畴的流行,因为它直指当代人的内心,直指社会稀缺的那些共鸣。</b></h5><h5><b>二十多年后再读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明白了:生活不在于追求伟大,在平凡中寻找到一道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路,才是生活的真谛;懂得了不论命运多么的坎坷,多么的不公,生活多么的不如意,都要能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走下去;领悟了人生是一场永不止息的奔跑,没有明确的终点,只有追求的永无止境,对人生的责任和担当,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的道理。</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