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匈牙利文明之璀璨</b></p> <h3> <b>布达佩斯市多瑙河畔著名旅游胜地城堡山,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观光客最不愿错过这一观景大平台。</b></h3><h3> 在此居高临下,不仅一览美丽多姿的多瑙河,还可目睹耳闻圣伊斯特万大教堂、英雄广场等40多个景点的雄姿和惊异的故事,尤其近在咫尺的皇宫宫殿、马加什教堂和渔人堡等最著名的三大明星,享誉世界的历史遗址,在您灵动的眼前犹如呈现一幅匈牙利沧海桑田的千秋画卷。</h3> <h3><font color="rgb(1,1,1)"><b><font color="#ed2308"> 匈牙利皇宫宫殿</font></b></font></h3><h3><font color="rgb(1,1,1)"><b><font color="rgb(1,1,1)">——</font>坐落在布达城堡最南端,紧依着当今的总统府。</b></font><br>这座年近千年历史的古宫殿,巍巍壮丽,它那坚实的宫殿基础是巨石砌成的陡峭的高墙。在宫殿观景平台上可俯视多瑙河两岸的布达佩斯都市美丽景色。宫殿屡经毁损与重建,反而增加了它欧洲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混合的建筑风韵,展示了匈牙利的悠久历史和建筑特色。<br><br></h3> <h3>皇宫宫殿内广场环顾皇宫。</h3> <h3>在多瑙河茜茜公主白桥遥望皇宫宫殿,视觉中的宫殿更加宏伟而壮观。</h3> <h3>画家笔下的匈牙利城堡山和皇宫。</h3> <h3>我们去参观皇宫的那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蓝天上常有朵朵白云飘动,更显示宫殿的神秘。从一层逐层往上,琢磨那林林总总的文物和史料,细细地寻觅匈牙利沧海变迁故事。想当初,国王贝拉四世于1247年确定在百米多高的城堡山建造皇宫,辛辛苦苦历经数十年才初具规模。城堡的全盛时期成为匈牙利政治经济中心,享誉欧洲。</h3> <h3>皇宫外拥有标志匈牙利发展历史的著名塑像。<br></h3> <h3> 宫殿的正门前矗立两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雕像。图为骑在马上的欧根亲王,是位反击土耳其侵略的英雄。</h3> <h3>皇宫屡经重建而保存下来的最古典的单间王室,那承传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拱顶,古典的窗户和厚实的墙体,见证宫殿初建时的风貌。</h3> <h3>匈牙利的多瑙河流域,水草丰美,山水秀丽,可谓人居最佳之地,但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连连,城堡上大王旗常常更换。1241年蒙古军统帅拔都汗(忽必烈堂兄)率军西侵,兵分南北两路,铁骑势如破竹,仅一年时间,即占领了匈牙利,并对布达城堡宫殿付之一炬,宫墙金拱毁于一旦。这一悲惨事件被欧洲人称之“鞑靼之灾”。</h3> <h3>1541年至1686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布达佩斯,布达城堡便成为军营、清真寺,宫殿成马厩与军火库,在争战中宫殿遭受三十天的炮轰,使宫殿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约40年后,奥匈帝国成立,修建宫殿始纳入计划。<br>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宫殿被德军占领,战争后期,遭到盟军轰炸,宫殿被夷为平地。不仅如此,作为战败国的匈牙利,被割地赔偿,匈牙利便成残缺不全的国度。战后对外被称匈牙利王国,多少年过去,却始终没有确定国王。<br>到了二战期间,匈牙利又成为战败国,宫殿遭战火破坏,战后货币超大贬值,匈牙利再次经受伤筋动骨的痛苦。在战乱中宫殿和御花园变化废墟。<br><br></h3> <h3>我们站在多瑙河链子桥上,看到的宫殿是二战后重建而成的。但得到安慰的是,其宫殿基本保留了哥特式建筑特色和巴洛克建筑装饰风格。现在宫殿的南翼是布置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北翼是当代艺术博物馆,还有一部分成为图书馆、匈牙利民族画廊、匈牙利工人运动博物馆。宫殿之南还有角塔及直径40米的文艺复兴式大圆堡等古建筑。</h3> <h3>想桑田变幻的曲折故事,看匈牙利辽阔山河,前前后后经历了阿尔巴德王朝、安茹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等时期的征战,曾被西班牙占领近150年,在奥匈帝国期间沦落为附庸。两次世界大战都站错了队,作为首都布达佩斯深受战火蹂躏。再后来成了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经年转折,最后成为欧盟成员。悠长的历史变迁让人深思,概览大国小国悲凉兴衰经历,大国可巍然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国也可成为小“龙”,彰显国家的辉煌。匈牙利虽然历经磨难屈辱,但布达佩斯富有倔强传奇色彩,充满异域神秘诱惑,祝愿它兴盛发达。</h3> <h3></h3><h3></h3><h1><font color="#ed2308"><b> 渔人堡诉说:匈牙利人的“根”</b></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位于首都布达佩斯城堡山北头的渔人堡,巍巍然耸立,那七个富有蒙古包韵味的古堡塔,墙壁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石雕,犹如诉说东方文明的故事。渔人堡是纪念东方的马扎尔部落西迁多瑙河平原定居而兴建,始建于1895年,竣工于1902年。渔人堡原址,最初是个鱼场鱼市,后来马扎尔渔民们修建了安全防御城堡……</h3><h3><br></h3><h3>渔人堡前的骑马人铜像,便是匈牙利首任国王圣·伊斯特万一世的威武形象,他曾在马扎尔人中一呼百应。<br></h3><br> <h3>茫茫沧海越千年,渔人堡屡经变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马扎尔人是东方人吗?匈牙利人的“根”在哪?匈牙利人口不多,公元4世纪到8世纪期间基本是游牧部落,随后逐渐形成几个小的公国。公元9世纪,公国中有位帝王想借外来之力打败其他公国,便吸收东北方游牧民族马扎儿人,他们的七个部落,人人骁勇善战。在渔人堡的七个塔尖上,人们或能不难寻觅到匈牙利人的“根”。有匈牙利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曾经活跃在中亚、带有突厥血统的马扎尔人,一个来自东方的古老游牧民族。甚至有科学家从骨古格的遗传因子中找到同样的结论。</h3> <h3>伊斯特万于997年继位后,征服了其他争夺首领地位的对手,向罗马教廷申请并获得了王权标志,使匈牙利正式成为基督教国家。伊斯特万在公元1000年加冕为王,成为匈牙利的开国皇帝(此时正值北宋太祖时期),匈牙利奇迹般地纳入欧洲主流国家行列。但他的根据地在北方平原,当时城堡山还没有建皇宫,对国家贡献卓著的伊斯特万,对死后安葬在匈牙利古都塞克什白堡。</h3> <h3> 渔人堡一生多灾多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渔人堡近乎全部毁灭。从中世纪到20世纪,这里的城墙饱受战火摧残,满目疮痍。土耳其人、奥地利人、纳粹军队……都曾在此留下破坏的痕迹。历经多年纷乱,渔人堡早已丧失了初始的模样。1895年,匈牙利政府决定重建渔人堡。7年后,渔人堡终于建成。二次大战后,又一次重大修缮。如今在我们面前的是, 1947年至1948年,匈牙利政府再次修复的渔人堡。<br></h3> <h3>渔人堡如今成为著名的观景台,访古探幽的胜地。它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堡塔和二层观景台可俯视多瑙河全景,更难得的还可俯瞰匈牙利最经典的雄伟建筑。<br>渔人堡设有很多台阶和人行步道,游人可拾级而上,沿途欣赏风光。渔人堡的7座塔的观景平台是全天免费开放。但要前往二层平台和最高塔的观景台则需要购买门票,据说以此集资为渔人堡的修缮维护。在平台上观看时,常响起本国音乐大师李斯特优雅的名曲节奏。<br><br></h3> <h3>世界各国的游人在此如鱼得水。<br></h3> <h3>作者携夫人在城堡山渔人堡游览。</h3> <h1> <b><font color="#ed2308"> 石头交响曲:马加什教堂</font></b></h1> <h3> —— 马加什教堂座落在匈牙利首都布达城堡山上,高大雄伟,700年历史,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精美绝伦,内设教会艺术博物馆和大小礼拜堂,收藏了大量宗教文化文物、圣人遗物和中世纪建筑精华等,正如文学家雨果所形容的,马加什教堂像“石头的交响曲”,无与伦比。</h3> <h3> 马加什教堂藏有价值连城的匈牙利首任国王伊斯特万的皇冠和权仗。这是公元1000年罗马教皇册封伊斯特万为国王时,授予的最高权力的象征,首次承认匈牙利的欧洲地位。教堂内小礼拜堂珍藏着国王贝拉三世的石棺,装饰华丽的石棺之中安息着国王贝拉三世及王后雕像。贝拉三世生于1148年,登基于1172年,辞世于1196年,石像的一头刻有“Bále*1196”等文字。这宏伟的教堂,是贝拉四世于1247年决定建造,十多年工匠辛苦工作后基本建成。原名为布达圣母教会殿堂,后因马加什国王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后常是国王在此举行加冕盛会。</h3> <h3>精致的纯金宝函中的蒙面双人雕像,意外地呈现在马加什教堂中,使教堂增加几许神密面纱。</h3> <h3> 马加什教堂最大的特色就在它的尖塔钟楼,它突破了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对称结构,独具匠心地将高大钟楼修建在教堂的一角,使得整座建筑变得轻盈精妙,与各国其他教堂的沉重与拘谨相比,不得不令人赞叹。</h3> <h3>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和绘画,独具匈牙利民风,在欧洲教堂装饰中独树一帜。</h3> <h3>教堂主厅无与伦比。</h3> <h3>站在城堡山观景台上尽情观赏多瑙河的雄伟浩瀚,河上的连接布达和佩斯的多座大桥中,最显眼的要数历史悠久的链子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