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一般来说,做了一点事,有了一点成绩,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功名有了,一定不能独享。</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原因很简单,功名会带来利益,也许你看到的是自个儿的辛苦,但别人看到的是你所获得的利益,如果你独享美名与利益,就会招来诽谤与疏离。小则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大则会影响事业的发展。</h3><h3><br /></h3><h3>《菜根谭》有言:"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h3><h3><br /></h3><h3>美好的名誉不要一个人占有,如果能够与他人分享,就可以远离祸害,保全自身。</h3><h3><br /></h3><h3>《大学》里也说:"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h3><h3><br /></h3><h3>干事情关键是要团结一批人,一个人越成功,名声越大,越要感谢他人,越要把功劳分出去。</h3><h3><br /></h3><h3>1854年,出兵不久的曾国藩就带领湘军打下了太平军占据的武汉,捷报传至朝廷,咸丰帝立即下旨,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全军上下喜气洋洋,但就在曾国藩意气风发的时候,许多幕僚却纷纷辞别而去。</h3><h3><br /></h3><h3>曾国藩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的幕僚赵烈文告诉了他真相。</h3><h3><br /></h3><h3>原来,这些离去的人都投奔他的朋友,湖北按察使胡林翼去了。胡林翼也是攻占武汉的有功之臣,攻下武汉之后,胡林翼向朝廷一次就保奏了三千多人。而曾国藩呢,只保奏了三百人,只有胡林翼的十分之一。</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曾国藩开窍了,他说,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以后有了战功,他把大量的部下保奏给朝廷,他还扶持左宗棠、李鸿章,使他们都成了晚清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自己也成就了半个圣人、"理学名臣"的美誉。</h3><h3><br /></h3><h3>干大事要让人功劳,干小事也是如此。一个朋友,工作能力很强,为人也谦和,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也不错。</h3><h3><br /></h3><h3>有一次,他负责的项目获得了一份大奖,他非常的得意,同事们也为他感到高兴。同事之间有个惯例,谁获得奖励了,就做东请大家一次,但这个朋友认为获得奖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没有组织一次小小的聚会。</h3><h3><br /></h3><h3>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同事们有意躲着他,工作上也不像以前那样配合融洽了。</h3><h3><br /></h3><h3>有名有利要与人分享,那么有过呢?《菜根谭》说:"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令人难堪的事情和不利于己的名声,不要全部推到别人身上,自己主动承担几分责任,有利于收敛锋芒,修养品德。</h3><h3><br /></h3><h3>把责任推给别人,表面上推脱了干系,保护了自己。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即不利人,也不利己。</h3><h3><br /></h3><h3>把责任推给别人,别人也不傻,事实终究会水落石出,当真相彰显,你的形象会一落千丈。而且,在推卸责任的过程中,你会隐瞒什么,夸大什么,不可避免损害别人的利益,引发别人的反击,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真正的聪明人,他会实事求是,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会为别人分担一些责任。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在责任之中反省自己,避免下一次犯错;二是融洽了人际关系,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h3><h3><br /></h3><h3>曾国藩在东征的开始阶段,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地方政府也多方掣肘,搞得屡战屡败,内心非常郁闷。</h3><h3><br /></h3><h3>恰逢他的父亲去世,他不等朝廷的命令就和弟弟返回老家了,而后朝廷一再诏令他返回江西前线,而曾国藩开始指责别人,并且讨价还价,要求权力。他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多方指责,包括左宗棠等好友。</h3><h3><br /></h3><h3>后来在朋友的开导下,曾国藩开始反思,虽然失败有不得己的客观条件,但自己固执己见,一味蛮干也是原因。</h3><h3><br /></h3><h3>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当年自视甚高,总觉得别人不对。</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大彻大悟之后,才发现自己没什么本事,反而发现别人有真本领。做人一定要以立达为体,以不埋怨天、不抱怨人为用。什么叫立呢?自己要发奋图强;什么叫达呢?就是办事要圆融。</h3><h3><br /></h3><h3>他再次出山之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盛气凌人,而是低调内敛,凡事从反省自我开始,有功推之与人,有过归之于己,最大限度的团结了各方面力量,为平定太平天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h3><h3><br /></h3><h3>《道德经》讲,"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能够承担国家的耻辱,才可以领导国家;能够承受国家的危难,才可以做天下的领袖。</h3><h3><br /></h3><h3>有多大的胸怀,能够承担多大的责任,才能够做多大的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