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高烧案例诊记

经方剑阁

<h3>  一小女孩,6岁多,2018年11月4日初诊,发高烧,诉项背脖子痛,咽喉痛,额头痛,怕冷,口渴不明显,舌苔略腻黄,舌尖有芒刺。 看似典型太阳阳明合病夹湿, 处方:葛根36,桂枝15,白芍15,甘草10,生姜5片,红枣6枚,麻黄10,石膏30,苍术10,一付。 药后高烧不退,不出汗,出现视物模糊,幻觉(觉她妈妈的脸变得很大),嗜睡,呕吐。 当时我家弟弟也刚好咳嗽不停,高烧不退,自己早晚不能睡,精神不佳,一时也没心情,便属期先去医院处理。 谁知一去就是三天,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愈发加重,说是啥川崎病,要求住院检查,家属害怕不敢继续治疗,又返回找我。 11月9号,由外婆背进诊室,依然高烧不退,全身滚烫,全身乏力,说话、哭闹无力,怕冷,口不渴,脉偏弦细数,舌苔黄腻,皮肤干爽,吃退烧药亦不出汗; 脉弦细,少阳证,此时只凭脉诊处方: 柴胡60,半夏15,黄芩10,党参10,苍术15,茯苓15,生姜15克,红枣5枚,甘草10,薏米18,一付,六碗煮两碗,配合手指放血。 体温太高,家属不敢回家,要求喝药留下观察,同意代煎。 11:30分喝一次药,喝半碗。 13:00开始全身出汗,体温开始下降。 13:45分,体温基本正常,额头还有余温,再喝第二次药,属带药回家喝,回去后一直睡觉,很困累。 17:00左右,体温38.6,精神比早上好很多。 18:00,喝第三次药。 20:00,体温37.6,精神许多,几天来精神最好的一天,动则微微出汗,可以跟妈妈吵架,闹着要去玩,想着玩,说明病好很多了, 依然很困累,双脚无力,胃口不好,咽喉有粘痰,手脚温度比额头温度高(手足自温,太阴病),肚子痛,口不渴,脉虚软无力而略数,舌苔黄腻,舌质略红; 一看太阴湿温感冒,三仁汤加减。 换药方:薏米30,白豆蔻10(后下),杏仁15,竹叶6,厚朴10,木通10,滑石15,半夏15,苍术15,茯苓15,黄芩6,藿香10(后下),一付。 11月10日,体温完全正常,精神又好很多,晨起喝了粥,吃了面条,这也是几天来第一次主动吃东西。 仍有身累,乏力,开始流鼻涕,舌苔还有点黄腻,恐余邪未尽,再守上方一付。 两小时烧开始退,半天病情稳定,前后一天时间完全退烧,前后判若两人,这就是中医,谁说中医不能治疗急症,恰恰相反,治疗急危重症是中医的特长,惜今人崇洋媚外,加中医自身不努力,致百姓皆以为中医只能调理慢病,悲哀!</h3><h3>(药方剂量视病情而用,请勿随意模仿照搬) 经方剑阁阁主记 2018年11月12日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