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多少个黄昏,多少个早晨,</h3><h3>我们讲述这么一个永恒的故事:</h3><h3>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h3><h3>无法改变我们的同学情。</h3><h3>青山在,人未老,</h3><h3>同学情正浓;</h3><h3>岁月增,水长流,</h3><h3>情怀依旧深。</h3><h3><br></h3><h3>中央音乐学院附中</h3><h3>第七届毕业生名单(69人)</h3><h3>(1959.9.-1965.7.)</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姓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名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区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专业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姓 名 地区 专业 </span></h3><h3>李达明 上海 大提琴 曾田力 北京 钢琴 </h3><h3>朱海涛 长沙 大提琴 刘晨觉 北京 钢琴 </h3><h3>王 明 北京 大提琴 梁其玲 武汉 钢琴 </h3><h3>韩松林 北京 大提琴 李珍玲 华侨 钢琴 </h3><h3>向泽沛 天津 小提琴 许 辉 华侨 钢琴 </h3><h3>廖兴华 贵阳 小提琴 吴 嘉 北京 钢琴 </h3><h3>胡壁精 成都 小提琴 杜宁宁 北京 钢琴 </h3><h3>陈碧力 北京 小提琴 陈思明 广州 钢琴 </h3><h3>赵世铮 唐山 小提琴 伍佑文 广州 钢琴 </h3><h3>叶履冰 郑州 小提琴 胡晓炜 北京 钢琴 </h3><h3>马如龙 北京 小提琴 国红梅 遵化 钢琴 </h3><h3>朱培 北京 小提琴 倪玫琳 浙江 钢琴 </h3><h3>许力生 广州 钢琴 张 筠 华侨 钢琴 </h3><h3>陈佐湟 厦门 钢琴 熊国宁 广州 钢琴 </h3><h3>姜 澄 北京 钢琴 汪克怀 北京 钢琴 </h3><h3>李兆仁 昆明 钢琴 云 平 内蒙 钢琴 </h3><h3>袁平章 北京 钢琴 罗翠文 钢琴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张智 北京 双簧管 武佳穗 钢琴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赵小光 成都 小号 王凤玲 北京 钢琴 </span></h3><h3>危大苏 长沙 长笛 张士媛 北京 小提琴 </h3><h3>冉跃俊 北京 单簧管 后淑年 昆明 小提琴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王志贤 北京 圆号 徐慰东 北京 小提琴 </span></h3><h3>余 渝 成都 理论 刘纯华 哈尔滨 小提琴 </h3><h3> 隋 庸 北京 理论 孙荣绮 北京 小提琴 </h3><h3>徐连生 北京低音提琴 李红霞 遵化 小提琴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车苑嬉 *** 小提琴 刘晓牟 北京 琵琶 </span></h3><h3>徐佳琳 理论 章序晨 北京 琵琶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吴正云 理论 李苑芬 北京 扬琴 </span></h3><h3>张天真 西安 圆号 王玉英 北京 扬琴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庞婉荣 天津 圆号 张镇田 北京 扬琴 </span></h3><h3>刘琪映 成都 圆号 姬桂兰 北京 二胡 </h3><h3>武金荣 天津 单簧管 郭大可 北京 二胡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赵婷 昆明 长笛 蒋静风 北京 二胡 </span></h3><h3>姜提 北京 长笛 李西陵 西安 二胡</h3> <h3>1959年9月,一群芳华少年怀着对音乐的憧憬与梦想,从全国各地,海外,来到首都北京,走进了音乐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开始了漫长的音乐之路。</h3><h3>六十年前的今天,我们还是花季少年,12.3岁,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带着稚嫩和懵懂走进了音乐课堂,拿起了学校分配学习的乐器,这一拿就是整整六十年。</h3><h3>我们的校长是黄沅礼老师,方堃老师,俞慧耕老师,张芳春老师。</h3> <h3>我们的第一位班主任是扎着两条大辫子的吴宜南老师,担任过我们班主任的还有杨錫崑老师,唐振汉老师,朱同生老师。</h3><h3><br></h3> <h3>在鲍家街21号~音院附中这个温暖的摇篮里,我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在专业老师和文化课老师的严格指导和辛勤培育下,我们一天天长大。</h3><h3> 转眼六十年过去了,我们和共和国一起在大风浪中成长,我们洒过辛勤的汗水,我们勇敢地面对坎坷,困难,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奉献了我们的力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六十年来我们班的同学中有的成为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乐队首席、高级音乐编辑及音乐教育家,个个都是出色的音乐工作者。我们在音院附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最珍贵,最难忘的时光,把青春留在了附中的校园里,留下了永久难忘的记忆。</h3><h3> 在59级乙班同学入学六十年后的今天,特意挑选了六十张在附中学习生活的照片,制作成美篇“恰同学少年,甲子情更长”,回忆我们幸福的青少年时光,回忆奠定我们一生的信念和追求的附中生涯,献给培养我们成才的母校,献给传授我们音乐技能和知识的老师,献给青少年时代的同窗~青春59乙班。</h3><h3> 音院附中的老师们,您们用滴滴甘露浇灌了我们幼小的心灵,用暖暖的春分唤醒了我们心灵深处的灵感,一节节课,一个个音符,一首首乐曲,精心培育,悉心开发。每一堂课都穷尽了您们毕生所学,您们把一生献给了崇高的音乐教育事业!</h3><h3> 敬爱的老师,谢谢您</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青春59乙班第一张全家福(前院花池 1960.春)</span></h3> <h3>2.全班第一次春游(颐和园十七孔桥 1960.)</h3> <h3>3.在赵准大哥的带领下,我们举行攀登山顶前的誓师大会(八大处 1961.)</h3> <h3>4.部分女同学在塔下合影(八大处 1961)</h3> <h3>5.“为我欢呼吧!”第一批登上山顶的同学合影(八大处 1961.)</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6. 部分男同学在塔下合影(八大处 1961.)</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7.</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塔下休息一会儿,看!每个人都笑的很开心(八大处 1961.)</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8.全体同学终于登上了山顶(八大处 1961.)</span><br></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9</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山间路上再来一张全班合影(八大处 1961)</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0.各小队合影,小队长是陈思明,看见袖标了吗?(八大处 1961)</span></h3> <h3>11.这张小队合影,谁能想起来小队长是谁?(八大处 1961.)</h3><h3> </h3><h3></h3> <h3>12.在山顶向远方眺望,让我们的理想随风飞向远方。(八大处 1961)</h3><h3> </h3><h3> </h3><h3></h3> <h3>13. 纯真无暇,发自内心的微(八大处</h3><h3>1961.)</h3><h3> </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4.又是一个小队合影,看见小队长在哪儿了吗?(八大处1961)</span></h3><h3> </h3><h3><br></h3><h3></h3> <h3>15.全班在河边合影,仔细看看,每个人表情丰富,能看得出用手比划望远镜的是谁吗?(八大处 1961.)</h3><h3><br></h3> <h3>16.“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一块儿歌唱</h3> <h3>17.手挥红领巾~再见吧!八大处。(1961.)</h3><h3></h3> <h3>18.第一任班主任吴老师精心呵护着我们,一直陪伴至今。</h3><h3></h3> <h3>19.胡晓炜常把家在外地的同学请到家里玩,以解我们的寂寞。(胡晓炜家 1961.)</h3><h3></h3> <h3>20.(胡晓炜家)</h3><h3></h3> <h3>21.(胡晓炜家)</h3> <h3>22.部分同学在礼堂门口合影,那时我们的穿着多么朴素。(1962.秋)</h3> <h3>23.放寒假了,在校园拍几张照片留念吧!(1962.寒假)</h3><h3></h3> <h3>24.女同学在前院花池假山留影(如今假山早已拆除 1962.)</h3> <h3>25.班上南方同学合影,虽然人没拍全,但胶片留下了我们的教室。(1962)</h3> <h3>26.攀爬校园里的石狮子,画面多么生动。现在早已不让攀爬了,当做文物观赏了。(1962.)</h3> <h3>27.部分同学在礼堂一角合影。(1962.)</h3> <h3>28.放寒假在学校二道门合影(1962.)</h3><h3></h3> <h3>29.第一次在学校大门口合影,大家还在做各自的表情,摄影师就按下快门了。(1962.)</h3><h3> </h3><h3><br></h3> <h3>30.吴老师看着我们荡起双桨</h3> <h3>31.全班再游八大处,塔下再留影,对比1961年同一位置的照片,我们长大了。(1963.)</h3><h3></h3> <h3>32.八大处山间路上再留影,还记得吗?1961年在这条路上也有一张同样位置的照片。(1963.春)</h3><h3></h3> <h3>33.敲锣打鼓迎接1964年元旦,正在墙上贴字的是班长郭大可。(1964.元旦)</h3><h3></h3> <h3>34.元旦联欢会上,未来的指挥家,小提琴家一同表演“圣诞老人”。(1964.元旦)</h3> <h3>35.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家一起高唱国际歌。(1964.元旦)</h3> <h3>36.1964年元旦留下了我们年轻的身影,照片上有不少同学已经半个世纪没见过面了,你们都好吗?(1964.元旦)</h3><h3></h3> <h3>37.全班游潭柘寺(1964.春)</h3><h3></h3> <h3>38.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章士媛:“我害怕,我不敢过!”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终于垮过难关(潭柘寺</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64.春)</span></h3><h3> </h3><h3><br></h3><h3></h3> <h3>39.照片上的我们透着朝气,充满自信。(潭柘寺 1964.)</h3><h3><br></h3> <h3>40.杨錫崑老师带领部分同学在人民大会堂留影(1964. 春)</h3> <h3>41.人民大会堂后侧(1964.春)</h3><h3></h3> <h3>42.冒雨游八达岭长城,天空阴沉,玩的照样很开心。(1965.春)</h3> <h3>43.雨中游八达岭长城(1965.)</h3><h3></h3> <h3>44.全班同学与评剧老师郝银荣,洪月华老师合影。(1965.冬)</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45.班上唯一的小歌剧《金兰查箱》</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编剧:宋凯 作曲:余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 金兰:杜宁宁 </h3><h3>母亲:赵婷 </h3><h3>民兵:陈佐湟 后淑年(1965.)</h3> <h3>46.附中毕业前到牛栏山4556部队锻炼,演出后与部队首长,老师合影。(1965.冬)</h3><h3></h3> <h3>47.毕业前全班女生在前院合影(最后一次攀爬石狮子)(校园 1965.夏)</h3><h3></h3> <h3>48.全班女生在天安门留影。(1965.夏)</h3><h3></h3> <h3>49.团支部全体在天安门留影(1965.夏)</h3> <h3>50.管弦乐专业同学合影。(1965.夏)</h3> <h3>51.毕业前在天安门留影。(1965.夏)</h3><h3></h3> <h3>52.全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h3><h3>(1965.夏)</h3><h3></h3> <h3>53.就要离开北京奔赴四面八方了.这是全班在天安门最后一张合影。(1965.夏)</h3><h3></h3> <h3>54.全班在人民大会堂合影。(1965.夏)</h3><h3></h3> <h3>55.全班在礼堂前的最后一张合影。</h3><h3>(1965.夏)</h3><h3></h3> <h3>56.部分同学冒着大雨参加附中校庆三十周年。(大礼堂门前1987.6.1.)</h3><h3></h3> <h3>57. 59乙班同学进入附中四十周年,部分同学在学校聚会。(1999.6.3.)</h3><h3></h3> <h3>58.我们六十岁了!,陈思明到北京看望同学们(2006.6.1.)</h3><h3></h3> <h3>59.我们进入本命年了(72岁)(2018.腊八聚会)</h3> <h3>60.72岁本命年部分同学在昆明聚会。</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18.6.昆明)</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