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 菲 浓 处

三月雨中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迁五十周年后的祝福</span></p> <h1>五十年前,你我童颜,毅然应号召别父离母奔农村,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h1><h1>半百年后,大家皓首,驱车再聚圣地寻昨日话当年,当现代精神贵族中闲翁!</h1><h1>久不见,心思苦!</h1><h1>稚嫩的面庞,能忍让时间轻易刻上、让大家都厌恶的碎纹?相识在五十年前。</h1><h1>今再聚,英气在!</h1><h1>沧桑的容貌,再难返昨日水嫩光滑、让人人都羡慕的颜容!再见在半百年后。</h1><h1>知道吗?每年的11月11日我会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过去的那段经历立刻会自动重启,象放电影一样再次播放,已经模糊了的稻田劳动场景再次得到聚焦而清晰:春寒天,冒大雨,打赤膊,弯腰插秧500亩,烈日下,酷热中,穿长衣,开镰丰收万斤谷……</h1><h1>久违了的教室上课情景再思时疼痛难忍:谭士刚老师第一堂农业课时在黑板上赫然写到“走五七道路,就是到大田劳动”……</h1><h1>寝室生活中的嘻笑声、哭泣声、漫骂声、呼唤声会蜂拥而至、此起彼落,亲热亲切、绵绵不断……</h1><h1>知道吗?这一天也被我定为是自己启蒙的圣日,从这天开始我情绪中有理智的成分增多了,学会了自己洗衣缝补,学会了在难熬、忙碌的春耕、双抢、秋收劳作中,怎样去向自然环境谋求慰籍:春耕犁田,我打赤脚叱牛扶犁在寒冷刺骨的水田耕作,犁尖翻起的泥浪,会引起对家乡八一大桥下赣江浪花的追想,浪花里有父母盼儿、儿想父母的泪水交融汇合;双抢的争时间、抢速度,同学们一起玩命干,脱粒用的谷桶被我们一下一下的打谷打的咚咚咚响,震天动地。而自己的眼前却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炮声隆隆的场景,仿佛自己在这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里冲锋陷阵;秋天是收获劳动成果的季节,我把田地里的农作物都当成了朋友,向它们倾吐我的谢意,用笑容来感谢土地的恩赐……</h1><h1>砍柴是为了食堂,毕竟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由食堂提供,提供热水开水。男同学每次上山砍柴一人500斤,女同学一人为300斤。那时我们这些人的年龄在16岁左右,体重在40公斤上下,砍这么多、重的柴火可想而之有多累多辛苦。但这也是我最开心的事,因为自己喜欢在山间悠闲任性随意的行走,可以任意观赏山景和各种生物,记得一次在大小马垅砍柴钻小山竹丛时,一条竹叶青蛇自头前悄无声息的垂下向我袭来,我用砍柴刀拍拍它,它也知趣疾速离去……</h1><h1>静谧的环境里我会放声高歌,山谷的回音被我视为旋律的和声部,小草小树的随风摇曳,仿佛是专门来为我的歌声配舞。而我则贪婪地吮吸着山间新鲜的空气清肺洗血,空气中浓烈的草味花香温馨舒适极了,我奈何不了香味的弥漫熏蒸,只得扔掉手中的砍柴刀倒卧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陶醉在不知名的花草丛中……</h1><h1>砍柴完毕归来路上,自己来回驳动几担柴在山间疾行,小溪旁歇脚我用双手捧起清净的溪水,擦洗满脸的汗珠与尘土,更会捧着溪水喝,清凉的溪水,带着丝丝甜味进入口腔,顺着咽喉向身体内部润去,缓解了我在砍柴过程中流汗过多产生的干渴。轻松下我会仔细的聆听溪水流畅不断的唠叨,听它讲洪荒世界的趣事,随之将诞生的开心镶嵌在自己的感觉中……</h1><h1>那个年月种菜是我们,耕耘稻田收割谷子也是我们,可是我们却沒有分享自己劳动果实的权力,父母每个月还要寄钱来当伙食费……</h1><h1>苦难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借用淡泊来化解忧愁,繁累的农活,让我体会到了努力、坚持对人生的重要性。尽管那时还不知道,古代叫孔子的说过一段“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教词,但随着日月的起落,终究我还是懂了沧桑的含义:痛苦从此生,幸福由此添!</h1><h1>……共大生活远离我有很多很多年了,离校走上社会后也诞生过许多新鲜的剌激和磨炼,虽然这些也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印象。但远远的比不上共大四年受到的苦难那样刻骨铭心。共大四年是我人生的奠基石!</h1><h1>因为我走上社会后:再沒有被艰难压垮,更没有向困苦屈服。回城后我也象今天的农民工一样,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累活,不过有共大四年的劳累垫底,这些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共大四年炼狱般的生活我是永远不会忘记!</h1><h1>我们有刚强也有柔肠,顾虑并肩着迷惘,世界上真没有什么东西,比得上我们这些同学分别时的凄苦,想想这四年生存中的劳累共度,寒暑共处的不容易,再见在何时?</h1><h1>大雪天,冰地上,下汽车,互安慰。大家都清楚以后各自都要操劳自己的生存,苟延残喘地挣扎在今后的生活中……</h1><h1>惦念,是件实实在在的有滋有味的事,操心,让丝丝缕缕的挂记更牵肠……</h1><h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充实、最幸福、最快乐的人!因为有你们让我牵肠挂肚,有你们让我日思夜想……</h1><h1>每每回忆起大家在共大期间留下轶闻趣事时,我都会忍笑不得,各个阶段产生流行词语我更是倒背如流,我沒有孤单二字的围裹,因为同学们根本没有没有和我脱伴……</h1><h1>到今天我依然能非常清晰背得出全体同学的姓名,喊得出他们的外号,甚至聊得出男同学之间的奇闻轶事。至于女同学我也有一定的知晓,比如“尼姑"还俗后当上了“乡长",小毛女也成了老丫婆,小爬爬也成老奶奶了,道东出国了,站长还是站长官沒撤,嗬还有开茶铺的……</h1><h1>哈哈哈!沒想到吧:我的同学们在我生命中有这么重的份量!不管他、她是身居海外、还是在异省他县,全都在我的祝福里,全在我的思念中……</h1><h1>祝愿各位同学生活的平安快乐健康幸福……</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于病榻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江西共大云山分校水库。当年暑在这里洗澡游泳,寒在这里洗衣服洗被子。更是我们的饮用水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农二部是共大农学系所在,三年炼狱般的生活永世不忘。</span></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连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农二部历史上无大竹子只有小山竹,一九七O年,是我们从云居山里挖竹移栽至农二部,从此改写了花岭不产大竹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农二部周田垅的稻谷丰收在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农二部食堂是我们当年膳食的制作点。总之开荤的那一餐,也是我们最恐惧的时候。平时沒有肉吃餐餐以素为主,一个星期一餐肉大多是花荤,就是什么红萝卜烧肉,白萝卜烧肉等,这时我们害怕打菜的师傅手发“抖劲病”,搞得不好刚打进勺子里一块肥肉就被他一抖又跌回菜盆子里了。那时我们粮食定量标准每月45斤粮还吃不饱,我自己早歺吃过一斤米粥,中午吃过1斤半米饭,吃过饭的碗用开水泡不出油珠子。粮食是自己种的,蔬菜是自己栽的,猪、鸭是自己养的,还要自己家里寄钱吃伙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春同学们自己盖的宿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老师陈秀莲,今年八十多了,性情温善。愿老师平安吉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学左边算起万水妹、邓小红、孙维群、喻根秀。</span></p> <h1>照片人物自左往右:</h1><h1>陈润水 涂永朋 刘天亮 汪群 汪小根 陶建国</h1> <h1>后排:左、万润香 周春连</h1><h1>前排左起:程梅香 涂党红 江桃英 张桂荣 李冬莲 袁爱香 万水妹 余桂花</h1> <h3>左起:陈党英 孙维群 李菊秀 袁爱香 伍美莲 高跃英 孙维理 万水妹 万润香</h3> <h1>左起:陶建国 陶勇辉 汪小根</h1> <h1>左起:潘小萍 魏建华 涂党红</h1> <h1>左起:樊明凤 汪群 涂永朋</h1> <h1>左起:余桂花 万水妹</h1> <h1>左起:申炳根 樊明凤</h1><h1>申炳根离校之后,几次同学聚会都找不到,也见老天垂恩,终于五十年后相见,英气在!</h1> <h3>左起:袁爱香 江桃英 余桂花</h3> <h1>左起:孙维群 高跃英 孙维理</h1><h1>高跃英只在本排学习了一月之久,任凭以后几十年的风吹雨打,都难以磨灭对昔日同学的思念,怎样也要见见面!</h1> <h1>潘小萍</h1><h1>本月七日自澳大利亚启程回国,思绪万千起,云水路遥遥;只为问一声:这五十年了大家都好吗?</h1> <h1>左起:涂党红 陈党英 李菊秀 熊中强</h1><h1>李菊秀自离校后音信皆渺,也是同学情深,五十大庆相见话昨天。</h1> <h1>左起:汪群 何南顺</h1> <h1>左起:孙维理 潘小萍 孙维群 蔡义勇</h1> <h1>左起:陈党英 孙维理 李冬莲 李菊秀 蔡义勇 孙维群</h1> <h1>左起:孙维理 万润香 涂党红 李冬莲 陈党英 蔡义勇 李菊秀</h1> <h1>左起:孙维理 周春莲 孙维群</h1> <h1>左起:孙维群 李菊秀 孙维理</h1> <h1>左起:李菊秀 何南顺 周春莲 蔡义勇</h1> <h1>左起:汪小根 何南顺</h1> <h1>左起:潘小萍 伍美莲</h1> <h1>左起:涂党红 李菊秀</h1> <h1>左起:伍美莲 孙维理 蔡义勇</h1> <h1>左起:孙维理 伍美莲 蔡义勇 孙维群</h1> <h1>左起;李冬莲 孙维理</h1><p class="ql-block"><br></p> <h1>左起:汪小根 何南顺 樊明凤</h1><p class="ql-block"><br></p> <h1>左起:孙维群 李冬莲 蔡义勇 伍美莲</h1> <h1>香港人南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华一脉</h1> <h1>才从澳洲归来,就恋上家乡风景。</h1> <h1>当年的毛女,今天的丫婆,洪宪皇帝的同姓后人</h1> <h1>左起:蔡义勇 周春莲 孙维群 戴伟明 何南顺 李菊秀 孙维理</h1> <h1>当年的水中母舰、今天的老轮机长一汪小根</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农二部的关芝琳一孙维理</span></p> <h1>左起:孙维理 何南顺 孙维群</h1> <h1>左起:周春莲 孙维群 汪群 何南顺 戴伟明 孙维理 蔡义勇</h1> <h1>左起:陈党英 涂党红 蔡义勇 孙维群 孙维理 伍美莲 万润香</h1> <h1>左起:刘天亮 魏建华 李志远 范志坚 熊中强 汪小根 樊明凤 申炳根</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排左起:伍美莲 程梅香 涂党红 李冬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一排左起:万润香 蔡义勇 孙维理 周春莲 江桃英 潘小萍 陈党英 李菊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二排左起:戴伟明 陈润水 孙维群 余桂花 袁爱香 万水妹 张桂荣</span></p><h1>后三排左起:李志远 熊中强 刘天亮 汪小根陶勇辉 何南顺 樊明凤 范志坚 汪群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体同学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跃进 陶建国 戴伟明 何南顺 黄卫东 魏建华 龚小方 涂永朋 周天慧 夏新民 林瑞春 傅辉煌 蒋以芳 張孝生 陈润水 刘天亮 范志坚 熊中強 李志远 王银根 王刚 汪群 樊明凤 傅庭龙 邓仪鸿 李复強 唐恒志 尹文革 汪小根 帅星保 陶勇辉 吴文革 申炳根 田泽民 朱国光 何建国 金腊保 刘建文 张庆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雷红辉 周春莲 龚小妹 李菊秀 孙维群 孙维理 喻根秀 余克敏 邓小红 陈金枝 万润香 伍美莲 余桂花 罗玉兰 潘小萍 钱兰 徐罗金 徐水金 俆红 罗文华 况继红 袁爱香 刘艳妹 张桂荣 万水妹 涂党红 江桃英 陈党英 李桃花 熊冬妹 罗晓奇 張建忠 高跃英 周九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