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天马行空之旅

天南

<h3>  去河西走廊是因为去敦煌的缘故,而去敦煌是因为读了朋友的一篇有关敦煌的旅行札记,文中对于敦煌点点滴滴的娓娓道来,拔动了我那颗向往敦煌已久的玻璃心,于是就有了一次穿越河西走廊的八晚九天天马行空之旅。八晚九天的旅程时间不算太长,但足迹遍及了大半个河西走廊的城市和景点,在河西走廊的行程中,我对河西走廊这个中国西北重要的地理坐标的了解,从一个江小白,慢慢变成了一个深谙河西走廓前生今世的老熟客。而在走完河西走廊之余,顺道去了最后一个未到过的省份——青海省,这样的旅行轨迹再怎么看也有了一份圆满的趣味,回味这段经历,不管时间间隔有多长,那份隽永的记忆,总像是春天的溪水清澈见底。</h3> <h3>  <b>初到兰州</b></h3><h3> 坐下午的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在晚上约七点过后达了兰州机场,兰州机场离兰州市区约75公里,据说这是中国机场离市区最远的城市。坐车一路颠簸来到兰州同事安排接风的餐厅,九点半用过晚餐之后,不愿把睡前的时间浪费在入住的小客栈内,恰好甘肃的一哥大学兰州大学与入住小客栈仅一步之遥,于是顺便光顾了一下这个民国和新中国初期曾经名噪一时的西北名校,兰州大学虽然夜色不错,但一路走在校园中,看到一幢幢陈旧灰暗的校舍和衣着简朴的行人,再有华美灯光的刻意修饰,也难以掩饰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校园落差,或许兰州大学就是西北经济的一个缩影。</h3><h3> &nbsp;</h3><h3> 第二天早晨六点过后闹钟准时响起,此时兰州还在一片漆黑之中,只有窗外的街灯闪着昏暗的灯光。去小客栈对面的兰州拉面店,吃一碗地道的牛肉面,这是离开兰州前必须完成的功课。虽然天色未完全放亮,但拉面店已经是顾客盈门了,同行四人每人要了一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红色的辣油与翠绿的香菜和葱花媾合在一起,把一碗牛肉面生生地变得活色生香、垂涎欲滴,再啜一口汤面,瞬间整个口舌变成了一种美味的展台,怎么吃怎么舒服。抬头再望一眼墙上挂着的那块铭牌,忽然间觉得人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汇聚在这碗面里了。</h3> <h3>  用完牛肉拉面,拖着行李箱一路前往数百米之远的兰州火车站,此时天已大亮,兰州火车站广场正在做装饰工程,生生地让我们绕了一个大圈才能进入火车站。兰州火车站老旧不堪,但进入候车大厅眼睛一亮,付10元钱可以进到一个小小的高雅候车室,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鬼。我们没有时间做高雅人。八点钟不到,我们登上开往嘉裕关的动车,一等座车厢只坐了不到十个乘客,显得格外宽敞舒适。动车经过西宁后开始从祁连山南麓向北穿越祁连山脉,大部分时间火车穿行在一个隧道接一个的隧道之中,偶尔走在一段山坡时,视线会突然间变得异常的宽松,看远处起伏的山峦和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山顶雪峰,西北的俊朗,瞬间得到了释放。</h3> <h3>  <b>嘉峪关和金塔胡杨林</b></h3><h3> 动车穿过祁连山脉后,开始行驶在河西走廓中,河西走廊不是想像中的两山夹峙之间的窄小通道,而是平坦无边平原,一边的祁连山已经退到地平线的尽头,只露出一点起伏的山脉天际线,而另一边,则是无尽的沙漠。那种广阔无垠的大漠戈壁的风景自然而然地催生了连绵不绝的旅行快感。在中午12点50分时,火车到达了河西走廓中部偏西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嘉峪关。嘉峪关高铁站大气整洁,只是乘客略少了一些。下得火车,即与租车公司人员联系,信用卡刷了数千押金之后,在火车站停车场取到了网上租好的别克商务车并立马驾车去往河西走廊之行第一站金塔胡杨林。金塔胡杨林位于酒泉市金塔县,离嘉峪关市约70公里,是一处与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完全不同风格的胡杨林景点,额济纳胡杨林原本也在行程之中,但出发前听说那儿的胡杨林已经残叶一地,因而退订了那边的酒店,把看胡杨林的全部希望押在了酒泉金塔县的胡杨林上。</h3> <h3><div><font color="#333333">  约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了金塔县胡杨林,见到胡杨林时的一瞬,我们祈愿的眼神有些暗淡,大片胡杨林已经从金黄转向暗黄,胡杨林的金色帷幕已经降落,只有那不多的几棵高大的胡扬林,展开双臂拥抱了我们。<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些金黄色的叶子在阳光下,</span></font><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抖着晶莹透亮的光泽,</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微风过后,</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还能听见沙沙的声响。</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位于湖边的胡杨林,</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毕直的树身倒影在湖水之中,</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让湖水多了一份金色,</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也多了一份宁静,</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湖水中还游弋着不少的鸭子,给宁静的胡杨林增添了不少的生气。虽然晚到了十天半个月,没能看到胡杨林最美的一面,但走在空旷无人的胡杨林中漫步,那种林深幽静带来的感觉,好像应该庆幸自己的晚到,十天半月前,此处人潮涌动时,谁能安静地在瓦蓝的天幕下享受金黄的胡杨林带来的沉寂与孤独之美。</span></div></h3> <h3><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在太阳慢慢西沉时,我们驾车离开了金塔胡杨林,与来时一样,公路上车流不息,与那些重型卡车交会时,有种透不过气的压迫感。金塔胡杨林位于酒泉市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之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员货物运输全依仗这条公路,这条建在沙漠与戈壁上的公路无遮无挡,西射的太阳十分刺眼,让没有墨镜驾车的我几乎寸步难行,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蹒跚前行。每每与反相的车交会时,总会有提心吊胆的惊恐。公路旁边新建的高速公路已经接近尾声通车在即,但对我们而言是远水救不了近渴,最多也就是望梅止渴了,再来一次金塔胡杨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span></h3> <h3>  从金塔胡杨林回嘉裕关时,又一次路过酒泉市,酒泉是古时河西走廊四郡之一,但在当今却是作为中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基地出名,没有酒泉就无从谈起中国航天事业。随着西昌、太原、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相继推出,酒泉基地发射功能存在较大的分流,酒泉城市也处在转型之中,虽然同为地级市的酒泉城市管辖范围远大于毗邻的嘉裕关市,但因没有嘉裕关那么丰厚的旅游资源,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潜力远不如嘉裕关市。驾车从酒泉东侧高速公路入口进入连霍高速,抬头望一眼被雾霾笼罩的有大型钢企的酒泉市,有那么一点沉重和悲凉的气氛。</h3> <h3>  从连霍高速下来,摸黑进入了嘉裕关,嘉裕关的市容环境远好于酒泉,特别让人称奇的是,市内有特别多造型不一的雕塑,而其中的马踏飞燕雕塑特别亮眼。相比兰州,嘉裕关要寒冷许多,因此选择一顿火锅是御寒的最好选择,而且少不了河西走廓丰腴无膻味的羊肉。酒足饭饱之后酣然入睡,一夜无梦!第二天早晨起来,继续兰州牛肉面的模式,在客栈对面的一家拉面馆再来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面,和昨天兰州拉面馆一样,这碗汤料鲜美的牛肉面,也就卖6元钱,感觉非常的便宜,直到朋友提醒,这是甘肃政府规定,所有的牛肉面只能卖6元,可能牛肉面是甘肃人早餐必需品,卖高了会影响民生。作为一个外来旅行者,我们似乎生生搭了甘肃民众的顺风车。</h3> <h3>  一碗牛肉面之后,直奔今天早晨的主题——嘉峪关长城。闻名遐迩的万里长城从山海关的老龙头起,绵延5000多公里之后,在嘉峪关收尾,嘉峪关关城在嘉裕关市西南,驾车出市区不过十来分钟而已,可能我们来了较早,进入关门,看不见多少游人,可以在关城前后上下四处游走,关城的规模比我想像中的大了许多,城楼建筑高大威武,与左右两边相连的长城一起构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建筑群体,在数百年前的明代,抵御冷兵器时代的外患似乎绰绰有余。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南接天下第一墩,巍峨壮观,被誉为“天下雄关” 并不过份。两个多小时后,游人渐多,我们萌生去意。并把原先计划第二天要去的榆林石窟提前至当日下午,而且直接绕过瓜州县城。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充满激情,车上连霍高速后一路向西,连带一段蜿蜒沙漠公路,将近300公里行程不过4个多小时,下午三点不到,我们巳经赶到了隐匿在沙漠腹地的敦煌莫高窟姐妹窟—-榆林窟。</span></h3> <h3>  <b>瓜州榆林窟</b></h3><h3> 榆林窟位于榆林河两岸峭壁上,顺着台阶下到崖下,顿有绿意浓郁的舒畅,榆林河从远处湍急流过,映照了两岸阳光下灿烂的榆树和其他不知名的植物,给这片暗淡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作为敦煌莫高窟的姐妹窟,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在河西走廊石窟群中地位是很高的,这也是引我们远道赶来的一个重要理由,购票进入那些被紧锁大门的洞窟,瞬间有被震撼的惊讶,无论是精美的佛像雕塑,还是叙说佛教故事的壁画,这些经历了上千年的艺术瑰宝,不仅落在偏僻之地,而且所有的艺术品都似乎没有被保护得妥贴,不少的佛像都蒙上了尘埃,有些洞窟梁柱损坏严重,如果不加以完善保护,用不了多少时间,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会消亡于岁月之刀,很难再言艺术价值。我想用手机拍摄一些佛像,但被讲解员凶蛮呵责,而且只看了五、六个洞窟就被告知观赏结束,如果想看更多精美的洞窟得另付几倍门票的钱。想着两天后还有更值得期待的敦煌莫高窟等着我们,决定起身离开。</h3> <h3>  离开榆林窟直奔当晚投宿的瓜州县城,爪洲县城离榆林窟70公里,一个小时过后,我们驾车进入了这个不知道该算五线还是六线的西陲小城。瓜州县城虽小,但城市的道路也有模有样,主要商业大街一派灯红酒绿的显摆,似乎不愿被别人看彽一眼。而且走在街上的行人各个神色安详,一派生活安逸的样子。我们在县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上找到一家专做地方特色美食的餐厅,餐厅由一对年轻夫妻经营,生意相当火爆,但千呼万唤等来的美食,好像不是我们熟悉的美味,而且当地的啤酒口感少了一点麦芽香,瓜州的那餐晚饭,没让我们留下特别印象。</h3><h3><br></h3><h3> 可能不是旅游旺季,在瓜州住宿的游客少之又少,因而吃完饭走在街上,与当地人迥异的穿戴为我们带来不小的回头率。西北人的眼神单纯和善,不经意一瞥,透着好奇和善意。走过一条农贸街,两边都是出售当地牛羊肉、蔬菜和天麻、肉枞蓉等农副土特产品的店铺和摊位,土气的店招,脏乱的环境,让人很难产生购物冲动,走过路过全当是了解当地民情民俗,走走看看之后,一个转身回到投宿的小客栈,准备第二天一早,前往100多公里之外的敦煌。但小客栈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停电,让正打算洗澡入睡的我们惊恐不小,好在停电时间不长,算是有惊无险。一个小县城短暂的一晚,有点寡淡无味的感觉,但似乎是一顿丰盛大餐前的辅垫。</h3> <h3>  第二天一早从酒店出发,不久就上了那条直通敦煌的高速公路,公路是新建的,好像通车不久,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很久,直到到达敦煌出口,居然看不见其他同方向的车辆。在长达一个多小时中,既没有超过一辆车,也没有被一辆车超过,也就是说,在100多公里里程中,从起点到终点,我们这一辆车从头到尾吃了一份独食,这在那么多的自驾记忆中好像是从末有过的。因为不超车和不被超车,所以有大把时间边驾驶边浏览起四周的景色,此处巳是祁连山脉的尾部,山势并不高大险峻,与四周的戈壁沙丘相连,荒凉与孤独大漠特征一览无余。天特别蓝,特别的澄明透彻,因而驾车的视线特别清爽,苍穹之下,大路一边,只需紧握方向盘,脚踩油门,一路向西,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感觉。</h3> <h3>  <b>敦煌鸣沙山月牙泉</b></h3><h3> 到了敦煌之后,我们并不急于去看名声显赫的莫高窟,看莫高窟洞窟艺术品至少得花一天时间细细观赏品味,不然对不起莫高窟那些绝世艺术珍品,也对不起一路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我们。此外,更有一个隐藏着的小秘密,两天后,莫高窟开始始行冬季票价,冬季票价对折,每人可省下90元。因此先玩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和阳关,直至在敦煌最后一天去莫高窟是我们早己计划好的行程,到了敦煌只需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就是了。</h3><h3><br></h3><h3> 午饭之后,驾车来到位于敦煌市区西南边的呜沙山月牙泉公园,走近公园仿唐建筑八卦门的一瞬,很是诧异,一扇大门居然隔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边是人间烟火满地的世俗世界,一边是沙漠荒凉无边的自然世界,沙漠和民居如此的无缝对接,有点匪议所思的感觉。跨过那扇挂有“神州胜景”门匾的巨大木门,终于站在了无数次在电视、画册上看到过的月牙泉边上,浅浅的一池泉水,不算太过清澈,但在四周沙漠的衬映之下,水的韵味就显得弥足珍贵。眼帘之中的月牙泉和自己未到前想像中的月牙泉有些不一,不一在什么地方似乎也讲不出究竟,或许只有站在泉边,呼吸到鸣沙山月牙泉的空气,才能激活一种属于灵性的东西,产生一种真实鲜活的美感,只有这样的身临其景,才能将月牙泉的完整形象固定在记忆深处。</h3> <h3>  攀登上鸣沙山从空中俯瞰月牙泉是一个很难拒绝的诱惑,顺着软梯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爬,强烈的阳光刺得眼睛无法睁开,但随着登山高度的提升,阳光被沙山遮挡了,回往山下的月牙泉,几乎只能看见高高矗立的月泉阁,鸣沙山环抱的月牙泉像是盈盈的一泓清泉,用手都能握住。惊讶于千年来永不干涸的沙漠之水,这种神奇的力量据说来自不同季节相反风向的平衡,大自然的力量,就是这么的简单直白。再往上看,沙丘一个连着一个,沙丘的梭角像是刀削过的,充满了一种线条的韵律。这样的线条对我这个摄影发烧友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整整一个下午,我盘恒在鸣沙山四周,拍摄了不少光影色彩俱佳的照片,直到日落西山,鸣金收兵。</h3> <p class="ql-block">  入住敦煌的小客栈就在敦煌的母亲河——党河边上,站在房间窗口,就能看到这条几乎无水裸露着河床的干涸河流。晚上闲来无事,去敦煌街市走走,路过党河大桥,不经意间发现党河的灯光工程做的有点特色,那些绚烂的灯光色彩在夜色中非常的炫酷,特别是看到了有潺潺流淌的河水,虽然水量不大,但有了灯光的照射,就给整条河带来了生气,为此,我沿着河堤走了好长的一段。敦煌虽是酒泉属下的县级市,但城市知名度远远高于酒泉,这得益于敦煌拥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莫高窟、月牙泉以及周边的玉门关、阳关等旅游景点为敦煌带来无尽的财富。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概念出现,敦煌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瓜州到敦煌的高速公路就是中央财政的特别拔款。所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敦煌的一路向好,但老天对敦煌的不待见也够敦煌很难安然入睡,一个缺水的城市和四周虎视耽耽日益逼近的沙漠城市,总会有不少揪心的事情。</p> <h3>  <b>玉门关、阳关</b></h3><h3> 读过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读过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因而对于这两个位于敦煌西边100多公里的唐诗热门景点总有一去的理由。第二天早上睡到自然醒之后驾车上路,车出敦煌市区一路行驶在大漠戈壁荒漠之中,除了车来车往,再也看不见其他移动的物体,更不见活的生灵,彷佛置身于一个密闭的容器,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在此可以如假包换。但经过近两小时驾车,买了不菲的门票,抱着好奇的心情进入到那个玉门关景点时有点大失望,那个四边土墙围成的一个无顶泥土城垣,怎么也无法与流转千古、大名鼎鼎的玉门关相联系在一起,满目疮痍的残墙断壁,见不到半丝的名关雄风。有了玉门关的经历,到了阳关遗址公园门口,我放弃了购票入内的想法,也许如此可以保留一点对阳关的美好念想。</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玉门关和阳关之间的沙漠戈壁中,为寻找吃午饭的地方而偶遇了一村一镇,村叫二墩村,镇叫阳关镇,都属于沙漠戈壁中的绿洲。不唯名胜古迹,信马由缰地寻觅自己喜欢的美景,是我一贯的旅行作风。在二墩村,不仅找到了浓浓的秋意,更是看到了久违的大喇叭广播,有时光倒流几十年的感觉!<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阳关镇属下的二墩村择水而居,水草丰美、树木高大,农家以种葡萄谋生,在村口一字排开的几十间晾晒葡萄的暖房,开始让我们好生奇怪,四面漏洞的墙壁,不像普通房舍。因种葡萄,这儿的农家看上去蛮富裕的,家家户户的房舍都有院落,而沿街的两排房屋规划和建造的豪华犹如别墅,让我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一个被沙漠和戈壁包围着的小村。</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为了寻觅一份秋天的美景,我把车停在了村口,一个转身跑进了村里,村沿路的一边有一排高大的白杨树,挺拔高耸的白杨书,像是俊朗的西北汉子,在蓝色的天空里巡视整个村庄,白杨树的树皮在秋天的明媚阳光下,泛起了细腻的光泽,那是一种阳刚伴着娇美的柔意。阳光透过树林,落在茂密的花草上,留下了浓烈的光影斑驳,引得我在树丛中来回穿梭,寻找最好的光影色彩组合。<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秋天的色彩,在二墩村完完全全地展现了所有的能量,黄的、红的,紫的像是争宠似的争向绽放。没有最好的,只有最浓烈的,仿佛秋天就是树木花草一生最好的舞台,只有在秋天,才有生命存在的价值。在一家农舍的门前,看到一辆平板车,那是农户用来拉农作物的工具,但此刻在我眼里分明一件装扮秋日的饰物,那种画面感,有点印象派画的感觉,或许在这一时刻,秋天的灿烂才真正地定格。</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二墩村前后也不过是半个多小时,但感觉很长,二墩村的秋色似乎已经满足了这个下午所有的游兴,二墩村这个村名也就自然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有些惊讶的是,第二天去莫高窟,那位为我们介绍敦煌洞窟的讲解员,居然也来自二墩村,她说二墩村是六十年代找到地下水后才建村,尔后从阳关镇南湖引水过来,使二墩村有了更多的发展选择。中午时分我们在临近二墩村几公里之远的阳关镇一家小饭馆吃饭,饭馆为一对河南来年轻夫妻所开,店内生意不错,有不少当地人吃面食。我们点了不少炒菜,要了一大份新疆大盘鸡,味道不错,但90元的价格也让我们有些乍舌,毕竟此地属穷乡僻壞、人均纯收入不会太高地域,食物价格何以如此凶悍。</h3> <h3>  <b>敦煌莫高窟</b></h3><h3> 敦煌莫高窟之行在有过几天的热身之后,终于进入主题。一早驾车前往莫高窟,但在通往莫高窟的公路上被值勤人员拦住,所有自驾的车辆必须在敦煌游客接待中心换敦煌研究院的车才能进入莫高窟。在接待中心先购票,原先180元的门票因为淡季而对折。在观看了两个介绍敦煌历史和敦煌莫高窟洞窟影片后,坐上研究院大巴来到了位于鸣沙山下的莫高窟。天气晴朗,掩映在高大的白杨树后的无数洞窟透露着一种神秘,陡然增加了我们急切的心情。好在我们通过熟人,开出了一张研究院办公室签发的莫高窟洞窟参观通知单,我们享受到“院办客人”的待遇,不仅免了排队时间,而且免费进入了57、220两个非常著名洞窟。更让我们感觉享受到贵宾待遇的是,在洞窟内可以用手机对着心仪的佛像、壁画随心所欲地拍摄。那位带我们参观的讲解员,只是在有其他游客出现时,稍微提醒一下。</h3> <h3>  敦煌的莫高窟洞窟艺术,起始于晋末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发展到顶峰,宋元后渐渐没落,在漫长的近千年沓无音讯,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并被发展为一项有国际影响力同时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敦煌学”。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佛像最早由僧人乐尊开凿,后来遂渐发展到皇家、地方官员和富有的商人及有名望的家族。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无计其数的佛教文化艺术珍品,但凡研究学习佛学,历史学、绘画、服装、舞蹈的专业人员,敦煌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麦加,只有来到莫高窟,他们的研究和创作才会有更多的成果和自信。几代敦煌研究院的掌门人,都是对敦煌一见倾心,于是把一生交给了敦煌。为了对敦煌莫高窟艺术有更好的理解,在来敦煌之前,我曾通过观看、阅读介绍敦煌电视记录片和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恶补敦煌知识,但尽管如此,走进洞窟,面对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还是有种不知秦汉的陌生。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造型,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只有在讲解员的讲解之下,才慢慢品味出其中的博大精深。</h3> <h3>  莫高窟中的佛像多得无计其数,在我所看到的佛像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释加牟尼卧佛像和他的两位弟子阿南和迦叶的佛像。释加牟尼卧佛是在一个前有甬道,后有一个完整卧佛大厅的洞窟内,这是盛唐时期的作品,<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窟中静卧着一尊石胎泥塑卧佛像。释迦牟尼佛进入了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他睡姿安详、神情恬静,安详自信,丝毫没有痛苦和恋世之感。这尊卧佛从造型到色彩都充满了一种温馨的美感。修长但又圆润的躯体,粉色的衣饰,飘逸的线条,把卧佛酮体演绎成一幅绝美的风景,那种臃荣大气,只有盛唐年代才有。</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nbsp;</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阿南和迦叶是释加牟尼的得意弟子,他们追随释加牟尼对佛教的推广和传播有着独特的贡献。莫高窟中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阿南、迦叶的造型个性鲜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看着阿南那张纯洁无瑕的脸和迦叶那张严肃拘谨的脸,就很容易有自己解读的取向。阿南代表着人世的欢娱和人性的美好,迦叶则是智慧与理智的象征,前者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无法摆脱的人生欲求,这是一种感性的东西。而后者是人生在达成幸福目标之前不能不经历的过程,智慧和理性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要达成目标,就不能没有理性和智慧,但人生最终的目标还是个性的释放,让自己充分享受人世间所有的美好。</span></h3> <h3>  完成了莫高窟的参观,等于做完了敦煌的全部课程,但让我们觉得有额外惊喜的是,在从莫高窟回市区时,我们顺道去观光一个东晋古墓并在这儿看到了古墓中精美的砖雕。驾车驶入一个巨大的公墓,东晋古墓就落在这片公墓之中,在荒凉的无垠的平地上,一幢破旧的平房兀立,显然是古墓管理单位,有两个老人坐在那儿有点姜太公钓鱼的味道,付了门票钱,我们跟着其中一位老汉打着手电筒进入阴森的古墓通道,看着1700多年古人留下的痕迹,有些默然。那位为我们讲解的当地老汉,虽然一口当地口音的普通话,但是说起古墓的历史和古墓主人的人文轶事是滔滔不绝,特别对于古墓建造时代的社会人文情况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我们听了十分的受用,在我们离开时,他还一路挥手热情告别。离开公墓时,放眼望去,方圆几公里的坟场矗立着无计其数的墓冢,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象。</h3> <h3>  从敦煌驾车回嘉峪关有370多里的高速公里,这近400公里的高速公路对于在河西走廊巳厮混多日的我们不过是小菜一碟了。中午时回到了嘉峪关,并在网上寻到一家陕西小吃的网红店,小店藏在一个菜市里,寻问了不少人才找到,好在店家的食物没有让我们失望,除了味道鲜美,店家的装饰也很有创意,大红喜庆色充满了黄土高原的气息,浓浓的陕西味一览无余。吃完午饭,我们驾车来到嘉峪关火车站停车场,在此交还了租用了五天的别克商务车,五天的租车费总共2500多元,虽然花费不少,但在这五天里带给我们的方便,却是不能用钱可计算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张掖大佛寺</b></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从嘉峪关坐上动车去张掖,不过一个小时,我们已经来到了河西走廊重镇张掖市,在张掖火车站重新租车并直奔张掖行程第一站大佛寺,天遂人愿,我们买到了大佛寺关门前的门票,开始了中国第一大卧佛的参拜。卧佛长34.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无论是卧佛的高大殿堂,还是涅槃的释加牟尼,都让我们对佛教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或许看过榆林窟卧佛像,看过敦煌莫高窟卧佛像,大佛寺的卧佛虽背负天下第一的名声,但审美疲劳还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反到是大佛寺珍藏的《金刚经》抄本吸引了我的眼球,那一行行精美公整的楷书,让喜欢书法的我驻足长久,领悟古人高深的书法造诣。与大佛寺一墙之隔的山西会馆,也在我们离开时,成了我们最后观光的景点,会馆的石雕让人印象深刻留连忘返!</h3> <h3>  晚上在张掖闲来无事,决定找一辆出租车独自在张掖市区闲逛一下,张掖也是古代河西走廊四郡之一,是古代西域人和欧洲人进入中原的重要门户,无论是佛经译者鸠摩罗什,还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张掖都留有生活痕迹,隋炀帝在平定河西走廊判乱后曾在张掖举办过规模空前万邦来朝的古代世博会,“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也是张掖地名由来的一种说法。张掖也是蒙古人与西藏土蕃结盟之地,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华版图。张掖古称“甘州”,与酒泉的古称“肃州”合并组成了甘肃省的省名。如今这个甘肃的地级市,因为有了七彩丹霞地貌地质公园而名声大噪,想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不仅是张掖当家人的目标,也是普通老百姓的期盼。坐在出租车上,一边听出租车司机的神侃,一边看着灯火璀璨张掖古钟楼和马可波罗雕像,自然为张掖人的勇气所折服。虽然目标有点大,但谁说目标的达成不是从梦想开始的。坐车半个小时,已经逛遍了张掖的边边角角,最后从张掖外环公路驶回市区宾馆,一结帐,才26元的出租车费。</h3> <h3>  &nbsp;<b>张掖马蹄寺</b></h3><h3>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驾车前往马蹄寺石窟群,石窟群离张掖市区约65公里,位于张掖市所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马蹄寺石窟与莫高窟、榆林窟共同构成河西三大佛塔胜地,其开凿的时间甚至比敦煌莫高窟更早,由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始于东晋末年时期在肃南临松山一带山崖上开凿。至北魏、隋唐及至元明一路扩大规模、香火鼎盛,成为河西地区最负盛名的佛教、儒学传播道场。我们先到达的是石窟群中的千佛寺,此处崖上洞窟无数,有不少的佛教寺庙就藏在洞窟之内,有些寺庙楼宇突出洞窟,半个身子挂在山崖上,远看像是天外飞客。洞窟与洞窟之间还有通道相连,从一个洞窟去到另一个洞窟需要蜷缩了身体才能通过,别有洞天的寺庙,加上飘落的雪花和四周灵秀的山地,把整个千佛寺笼罩在一个肃净无瑕的佛国世界。</h3> <h3>  马蹄寺北寺是整个马蹄寺石窟群的中心,北寺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洞窟规模宏大,它的“三十三天”洞窟群分布在高2-40米的崖体上,共七层21龛窟,是马蹄寺石窟群中标志性建筑。二是洞窟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结合体,“三十三天”洞窟栏杆上装饰色彩均为有藏族特征的红绿色,还饰有洁白的哈达,洞窟内的泥塑佛像也有浓重的藏族风格。三是有不少的元明时期的壁画真迹还残留在各处的洞窟墙壁上,来访的游客可以无间隔地目睹近千年的艺术作品。其中一幅明朝的壁画,据说是根据朱元章的老婆马夫人为原型的人物塑像。北寺的山体岩石十分坚硬,因此要在坚硬的山体上凿出如此之多的洞窟在那个仅有铁锺、铁纤的年代实属不易,不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很难能建造出如此庞大的佛教圣地。</h3> <h3>  马蹄寺所在的地区是河西走廊与祁连山的结合部,有了雪山水的滋润,此处自然风景秀丽,我们从千佛寺到北寺的一小段山路,像是走在瑞士的山区中,巍峨壮观的雪山,苍翠的树木都缠绕在云舒云卷的白雾之中,那份脱俗的自然风光,把马蹄寺群的洞窟贴上了一张特别的标签,堪称“山青、水秀、峰俊、洞异”四绝。而更让我们莫名喜悦的是,这样一个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景点,居然没有多少游客,我们为拍马蹄寺北寺全境照片,居然很随意地把车停在路中央,这在其他热门景点,根本没有可能。若不是因为要赶时间去下一个景点丹霞地貌公园,我们完全有在马蹄寺周边的山野中寻找更美风景的冲动,毕竟这样绝美的山川风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了怎么会轻易放弃。</h3> <h3>  <b>张掖七彩丹霞地貌公园</b></h3><h3> 从马蹄寺赶往七彩丹霞地貌公园有100多公里,我们为赶时间只能在路途中寻找一个路边小饭馆用一碗面条来对付午餐,那个路边餐馆是附近村民所开,餐馆的环境脏乱差,端上的面条很难下咽,胡乱扒拉几口,继续赶路,好在回程的路都是下坡,所以车速一直都能保持稳定的高速,赶到七彩丹霞地貌公园门口,正好三点过后,这个的时间段适合看丹霞地貌。但老天好像有些不待见我们,进入丹霞地貌公园后天空一直阴沉沉的,难得有一丝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也显得软弱无力,照在丹霞地貌上,根本产生不了动人心魄的色彩之美。<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丹霞地貌景观,最要紧的是太阳光,如果没有阳光,那拍出来的照片不是渣渣,就是到此一游的记录。所以面对如此鲜淡寡味的阳光,一点拍摄的兴趣都没有,但丹霞地貌难得一见,此时不拍,难得再有机会。所以还是兜兜转转,努力寻找自己的拍摄对象。在登上一个很高的观境平台,突然发现眼前的丹霞地貌很有看点,一条呈S型的公路穿行在红色的山峦之间,一辆公园大巴行驶在路上,整个画面充满了色彩和动感的元素,于是左右前后一阵猛拍。拍到照片片无论线条还是色彩都算得上唯美,但独缺了光的灵性,恰如一幅作品少了点晴之笔。</span></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在走到等三个观景台时,因为天气一直阴沉,所以不愿从观光车上下来,打算直接去往最后一个观景台后打道回府。但不曾料到,大巴驶出第三个观景台后,我们有点时来运转的样子,太阳慢慢露出个小脸,前二个小时都是阴气弥漫的丹霞地貌,有了一点光亮,红色的山体有了明显的光泽。我们大喜过望,观景大巴到达最后一个观景台时我们连忙冲下大巴,赶到观景台最好的位置捕捉阳光下的七彩丹霞地貌。此时阳光下的山体有着桔黄相间的条纹,很像丰膄无比的三纹鱼片,而大面积的赫红色山岩,犹如刚出炉的面包。面对此等好景,我一点不手软地狂拍。中间租车公司来电问我租车时间快到是否延租,我连忙回答延住。和那些在此盘恒多日企望捕捉到美图的摄影发烧友相比,我们延续租车几小时所付出的代价不值一提,直到太阳快下山,我们拍到尽兴才离开丹霞地貌公园。</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b>西宁、兰州</b></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晚霞中离开七彩丹霞地貌公园,直奔张掖高铁站,在车站还回所租车辆并改签了去西宁的高铁车票,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如此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两个多小时到达西宁,在西宁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享用一顿晚餐。而且,整个河西走廓的行程在火车驶离夜幕笼罩的张掖时宣告完美落幕。晚上8点,火车准时到达了的西宁高铁站,我们即打车来到一家与入住酒店毗邻的火锅店,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在菜台上居然看到了不少的海鲜,这对于已经久违海鲜的我们,无疑有着勾魂的吸引力,在西宁我们可以饱餐一顿海鲜,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或许只能叹服如今中国的物流能力是如此强大。用完餐后,我们推着行李箱步行去酒店,此时,西宁飘落了冬季的第一场雪,雪花很大,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我们走在街上,享受着大雪纷飞的空灵飘渺,异乡异地的旅行有这样的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顿感心旷神怡。</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第二天上午,我们踩着厚厚的积雪,去到了西宁大清真寺,大清真寺的院子被白雪覆盖,有不少戴着回民白帽的当地人在扫雪,这些言谈举止和善的扫雪人对于我们这些外来客步入他们的工作场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介意,同行者中有人拿起了长长的扫雪木把铲起雪来。而我只是四处闲逛,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庄严肃穆的大清真寺。离开大清寺后我便独自一人走在西宁的大街小巷,本想去西宁的北山,后一出租车司机建议去南山,说南山有更好的风景。果然那位司机小哥一直把我送到南山山腰处的一个平地,那儿极其视野开阔,可以非常轻松地俯看被白雪覆盖的西宁城。从南山下来回到酒店,与同伴汇合后一起坐高铁回兰州。下午两点半,我们从兰州西站打车去机场,在半途中,我们顺游了横跨黄河两岸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这座与上海外白渡桥一样造型的长铁轿,终于在此时被验明了正身,和上海外白渡桥相比,中山桥桥身略瘦长一些,在宽度和外观上不如外白渡桥结实雄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在兰州机场付给了司机小哥200元出租车费后,终于告别兰州、告别甘肃,八晚九天,走过的地方实在不能算少,而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不会因飞离兰州而缺失记忆,兰州、河西走廊会是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时时可以阅读、时间可以温故而知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