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路幼儿园愿意和大家探讨育儿知识

云子

<h3>我们都懂孩子吗?分享教育心得!让我们共同努力!</h3> <h3>误区一,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偏差 家长认为健康教育就是幼儿的体质,体态方面的教育。家长切忌将教育观念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应该对现代社会健康多元性和整体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长应明白幼儿的日常生活不仅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而是为了使幼儿形成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实验能力。<br></h3> <h3>误区二,重知识技能培养,轻自理能力培养。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先代孩子做,长大了他自然会独立。殊不知道过了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以后再去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就很难了。家长的包办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容易形成幼儿自理意识弱,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等问题。<br></h3> <h3>误区三,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家长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此时家长应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孩子心里的问题。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影响更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不断调整,改进其心理环境,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br></h3> <h3>误区四,不顾孩子自身发展规律的特点,盲目追求最好。 在幼儿健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高个子父母生的孩子,比矮个子父母生的孩子同龄要高。南方人的身高普遍矮于北方人,城市长大的孩子比农村要高些,这是自然环境导致的客观存在。因此父母如果感觉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矮,或者消瘦,首先考虑这些因素,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必过度担忧。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动作比较笨拙或者某方面能力娇弱,就会用优秀的例子刺激孩子,并冷言冷语,而不去关注,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只是一味地苛求孩子做到最好。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顺应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积极寻求孩子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br></h3> <h3>误区五,忽视家庭生活,活动中的健康教育因素。 3--6岁是幼儿学前教育时期,这时期幼儿大部分活动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由学校负责,因此放松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学习一天很辛苦,回家什么也不让孩子干,使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不同步,不统一,从而使幼儿良好习惯得不到巩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形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注意家庭生活中健康教育因素。另外幼儿教育应渗透在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如在写字时,提醒其保持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写字,画画等;在户外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