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9日我们今天启程回家了,按原计划沿途继续关注一些景点。上午来到栾川重渡沟景区。</h3><h3>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天下大乱,刘秀率兵讨伐,却在南阳白河滩被王莽打败。王莽又听说刘秀是汉王朝的后裔,便倾力追杀刘秀,刘秀逃至伏牛山伊河被伊河挡道,过河后,见一无名沟口,便派人四处打听,这才发现,这里荒无人烟。刘秀说,“我们同一条河先后渡了两次,这条沟就叫重渡沟吧!”重渡沟因此而得名。</h3> <h3>【千年菩提树】重渡沟生长着许多的古树,这棵便是闻名遐迩的菩提树,树围3.5米,树高30多米,春开白花,秋结褐果,果可做佛珠,人们戴在身上可保四季平安。说到菩提树,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所以这棵树成了方圆几百里人们供奉的神树,许多善男信女都前来烧香拜佛祈求平安。</h3> <h3>重渡沟自然风景区凭借“水清、竹多、落差大”这些自然优势和“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的有机融合,让游客享受不尽乡村漂流的浪漫和情趣,领略到重渡沟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别样风光。景区内林茂草丰,雉飞鹿鸣,四季泉水喷涌,常年飞瀑成群,翠竹碧水交织,肥鸭壮鹅嬉戏,水乡特色浓郁,堪称“北国一绝”。</h3> <h3>飞虹瀑布是重渡沟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落差40余米。分两级组成,上部分像抻开的白绫。“白绫”下面是深达3米的革面潭。下部分像舞动的银练。雨过天晴会从瀑底潭中飞起一条彩虹直向云天,有虹飞千山、练舞万壑的气势,瀑布便因此而名。</h3> <h3>车继续往东来到巩义,经查询,巩义有宋陵多处,跟着地图导航我们来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陵园遗址。</h3><h3>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可惜在49岁的时候就过世了。葬于永昌陵。也就是现在的巩义市西村镇。在巩义市西村镇西村北侧的麦田里,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陵墓———永昌陵就在这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令人惊奇。</h3><h3>一</h3> <h3>在麦田里,没有围墙,没有大门,甚至没有几棵可以遮挡的树木。路边,就是西村及其附近村庄大片大片的麦地。站在高高的土岗上遥看这片陵墓,历史的沧桑和神秘浮现眼前。</h3><h3>跳下土岗,两旁长势茂盛的麦子里,一个接一个石像左右对称,威严耸立。脚下,被踩踏得稀疏的麦地,宛若泥黄色的地毯通向前方高大的坟茔。这种只有皇陵才有的震撼气势,即使在马路边的这处麦田里,依然存在。</h3><h3>这个陵墓陵区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600米。皇陵前立有石雕像60件,从南往北,左右对称,依次为望柱、贡象、瑞禽、四匹马、八名控马官、四只老虎、四只羊、六名客使、四名武士、四名文臣、两头跑狮、两名镇陵将军。</h3> <h3>石碑上所刻此兽叫【瑞禽】俗称“马头凤”。通身雕成层叠多变的山峰云气,正中雕一只怪鸟,为马头、龙身、鹰爪、凤尾,背有翼,后衬山峰,威猛有力。石碑上刻有小洞,小洞里有小兽,探头望着空中的怪鸟。这种瑞禽设在陵前寓意祥瑞,故称“瑞禽”。瑞禽为宋陵所特有,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h3> <h3>在巩义市区有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皇帝的永昭陵</h3><h3>宋仁宗就是大家熟悉的民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皇太子,他出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初名受益,公元1018年封为皇太子,赐名赵祯。赵祯于公元1022年即皇帝位,在位四十二年,是在北宋王朝历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在位期间,是北宋的鼎盛时期,他本人可以称得上是北宋历史上的明君圣主。</h3> <h3>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此,俗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及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 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陵园公园。</h3> <h3>进入公园大门,眼前是雄伟很具气势的左右雀台和乳台,中间石板大道甚是宽阔,两旁肃穆的人像兽像石刻群巍峨而苍桑,主体当然是官城墙里的永昭陵了,可斑驳和破落的木门已被生锈的大锁锁着,看不到也不能看了,透过门缝往里看,里面是一片小树林和空地。</h3> <h3>在巩义留住一宿,一早先去了石窟寺,石窟寺位于南河渡镇寺湾村,距市区10公里,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巩义石窟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由此证明,巩义石窟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一个石窟。初建寺称“希玄寺”,唐初改称“净土寺”,宋代改称石窟寺。</h3> <h3>石窑寺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500-503年)建。原名希玄寺,唐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石窟寺现存大雄宝殿和东西庑殿10间,洞窟5座,千佛龛1个,现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255个、佛像7743尊和数十篇题记。</h3> <h3>建于6世纪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开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规模最大,面积为6米见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莲花经》,部分则采自汉魏两晋以来的本土艺术传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优秀艺术作品。</h3><h3>石窑寺面积有有9000平方米,院内视野开阔,绿化美丽,是理想的游览场所。石窟内的地面比石窟外低约一米多。那是河水泛滥带来的淤土,经长年积累,提高了沿岸地平线所致。</h3> <h3>石窟诸佛造像多为方圆脸型,神态文雅恬静,衣纹简练。礼佛图、飞天、神兽、佛教故事等是现存较完整的北魏浮雕造像。其中最精美的为第一窟“帝后礼佛图”,构图分三层,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为前导, 画面中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体矮小的待从形成了尊卑鲜明的对照。第四窟的“帝后礼佛图” 人物造型独具匠心,前呼后拥的礼佛仪仗队中供养人大腹便便,相貌森严,侍从瘦小低微,比主像小三分之一。仪仗队中有的为帝后携提衣裙,有的执扇撑伞,有的手捧祭器,浩浩荡荡地簇拥帝后进香礼佛,表现了皇室宗教活动的盛大场面。构图简练生动,刻工细腻,为我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的杰作。</h3> <h3>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h3><h3></h3> <h3>清朝(公元1790年-1820年)时期,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将房舍增加到了山顶,从而构成了这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康百万庄园”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砖石结构的城堡型建筑,其围墙环绕山腰一周。</h3><h3>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h3> <h3>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 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h3> <h3>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解决温饱,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h3><h3>庄园一角</h3><h3>到了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康绍敬读书致仕,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县境内)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人称“百万富翁”。 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h3> <h3>11月11日我们驾车来到本次自驾游最后一站安徽滁州,下午游琅琊山森林公园。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唐大历六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听闻传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又称琅邪山。后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h3> <h3>醉翁亭景区是以中国著名的古亭——醉翁亭为主景区。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醉翁亭景区距离琅琊山脚一公里。醉翁亭建筑群,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多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醉翁亭记》碑,是琅琊山森林公园最吸引游人的一个主景区。</h3> <h3>醉翁亭记</h3><h3>【宋】欧阳修 </h3><h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h3><h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h3><h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h3><h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h3> <h3>这次旅行从苏州出发,历经浙江,江西,湖北,安徽,河南五省总里程约5000公里。吃过今晚的正餐明天就到家吃午饭啦,或许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与每一个美丽景色,都有可能成为一生中的难忘。一路走来,我们无法猜测将是迎接什么样的风景,没有预兆目的地在哪,在前进中不断学习人文历史,学会选择,学会体会,学会欣赏。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山水。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珍惜当下,即便昨天的旅程已成为心中的符点,但旅行中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总让我们不时回味在心间,从旅行中慢慢知味,在岁月里渐渐沉香。每一段美好旅程和精彩人生,都值得被岁月珍藏。真是行千里路,如读百卷书。让我感悟到旅行也是最好的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