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漸濃醉白池(三) 上海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也是上海地區保存完整,獨具明清風格的園林。

Lily

<h1>醉白池集松江歷史文化與園林藝術為一體,是上海之根,千年歷史文脈的延續。</h1> <h1>醉白池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h1> <h1>雪海堂是一座五開間的大廳,清末宣統年間建造。因原來大廳前广植梅花,梅花盛開之時,一片雪海,故名雪海堂。</h1> <h1>堂上匾額‘雪海堂’三字是邑人朱孔陽在92歲高齡所題</h1> <h1>孫中山先生1912年12月27日曾在這裏做過重要演講</h1> <h1>董其昌像</h1> <h1>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人,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傑出的文人畫家,理論家,書畫雙工,學樣兼優的藝術家。集前人之大成而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明代後期最負盛名的書畫家。</h1> <h1>此月洞門中可眺望池上草堂</h1> <h1>醉白池內園為宋代松江進士在’朱之純的私家宅園,取名‘谷陽園’。歷代在‘谷陽園’的基礎上有所擴建。</h1> <h1>明朝末年松江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在此建造‘四面廳’、‘疑舫’等建築。清代順治年間工部主事顧大申以一泓清池為中心,周邊建造亭、軒、池岸,並輔以竹、梅、假山、奇石,建造了這座佔地五公頃,名揚江南的醉白池公園。</h1> <h1>‘醉白清荷’是松江十二景之一每當初夏來臨,可以看到‘池上新荷初露臉,風姿婀娜不撒嬌’的景象;到了盛夏,看到的是‘清池荷葉碧似水,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在深秋時節,則是‘風荷老葉蕭條綠,池角殘花寂寞紅’</h1><h3></h3> <h1>‘半山半水半書窗’是一個六角書亭。因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池中,所以美其名曰‘半山半水’。亭東設有書窗,故有‘半山半水半書窗’的名稱。</h1> <h1>亭上‘半山半水半書窗’匾額由著名書法家胡問遂先生題寫。亭內有白居易所賦‘池上篇’。</h1> <h1>如果你坐在‘半山半水半書窗’上賞荷,早晨看到的是‘朝陽初吻叶露珠,清池魚嘻荷含羞’的美景;到了傍晚,可能就會想起‘荷葉羅裙一色裁’、‘競折團荷遮晚照’這些優美的詩句來。</h1> <h1>邦彥畫像 在‘醉白清池’南隅走廊的牆上,嵌列著三十塊石碑,上面刻畫著明代松江府91名著名人物的畫像。‘邦’是父母之邦的‘邦’,是家鄉的意思,‘彥’是俊彥,即傑出的人士。</h1> <h1>其中狀元3人,進士51人,舉人10人,諸生7人,貢生2人,武舉1人,非科舉出身而有一技之長者13人,其他4人。這組畫像是清代乾隆年間松江著名畫家徐璋歷經多年精心繪製而成。</h1> <h1>‘蓮葉東南榭’又稱大湖亭,是嘉慶年間所造。盛夏,花葉滿池,水高風大,蓮葉似波,漫進東南亭中,可俯而采之,故名蓮葉東南。</h1> <h1>古香樟 樹齡三百年,植於‘柱頰山房’前,濃蔭蔽日,生氣勃勃,要數人合抱。</h1> <h1>從對岸看‘半山半水半書窗’更明顯它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上。</h1> <h1>福石 為金錢石,又名富貴石,是靈璧石中最名貴稀少的品种之一。</h1> <h1>‘花露涵香榭’又稱小湖亭,是嘉慶年間所造。因亭西北邊植有百年牡丹,每逢穀雨季節,牡丹盛開,花瓣輕沾春雨,亭中花香撲鼻,故名花露涵香。</h1> <h1>百年牡丹</h1> <h1>柱頰山房 是董其昌吟詩作畫、以文會友的所在。是一座明代建築的雕花廳,因四面皆為廳窗,故俗名為四面廳。</h1> <h1>池上草堂 也是一座精緻的雕花廳,建於清代宣統元年,是 園內中心建築之一。整個建築凌空于池上,氣勢雄偉,古樸雅觀。匾額‘醉白池’三字,是我國現代國畫大師程十髪先生墨寶。</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