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丨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涟漪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 者:涟 漪</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钢琴曲:赵海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①</b><br></h1> <h3>去年十月开始断断续续地阅读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读完已是今年的六月,原谅我将这本书读完之后那么久还未落笔写评,忙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写。</h3><h3><br></h3><h3><b>张爱玲是一个文字天才,她的作品,随时随地翻阅品读,每一字每一句都会让人心底泛起涟漪,甚至是心潮澎湃。</b>但我无法接受小说里描述的男女主人公在情感世界里的装腔作势、自私自利。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那段最为经典的话语“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就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短短几十个字,就揭示了男主人公真情下所有的本质。</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②</b></h1> <h3><b>张爱玲的文字,清灰,悲凉,刻骨。</b>冷冽的文风,毫不留情的把繁华尘世的种种温情外表层层剥下,直接暴露出人的本性,这跟她的人生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h3><h3> 张爱玲出生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少女时代的张爱玲以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与吕碧城、萧红、石评梅被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然而,像张爱玲那样才华横溢、玲珑剔透,写尽人间风月的女子,也逃不过必经的情劫。</h3><h3><br></h3><h3>从行文可看出,张爱玲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一般不轻易付出,一旦投入,就会凝聚毕生风华,爱得笃定嫣然、千回百转。她对胡兰成的感情是“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为了求一段平凡的爱情,她原谅了胡兰成跟另一个女人在一起,甚至连生活费都是她给予的。面对胡兰成的种种遭常人谴责的劣迹,张爱玲却以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选择了原谅。可是,张爱玲低到尘埃里的卑微的付出,并没有挽留住那个曾经对她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的人的心,最终,这朵开在尘埃里的花黯然憔悴,凋了,谢了。</h3><h3><br></h3><h3>难得可贵的是,张爱玲在情感失落、感怀身世的同时,仍能体味人生与爱情的真谛与价值,写出了《〈传奇〉再版的话》、《爱》等多篇经典散文,“为那强有力的美丽的图案所震慑,我心甘情愿地像描红一样地一笔一笔临摹了一遍。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b>这些句子,犹如张爱玲那一身华丽的旗袍,把生活秀成了一种方式,那些绚霞一般的情感,那些与秋水长天共一色的文字,</b><b>那些与光阴化干戈为玉帛的篇章,已</b><b>然将人间的恩怨都化成了绕指的柔情。</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③</b></h1> <h3>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人,或许会白头偕老,或许会分道扬镳。<br></h3><h3><br></h3><h3>遇见之初,我们总是希望能像凡夫凡妇一样厮守终身。可是,谁也无法丈量人生的轨道。某一日,当你已不愿再为对方放弃熟悉的过去,而对方也不愿再为你修改既定的程序及编排,那么,爱薄情淡、各奔西东之日很快就会来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④</b></h1> <h3>倘若有那么一个人,愿意看你喜欢看的电影,愿意听你喜欢听的音乐,无论你离开多久,你的东西你的位置一直原样保存着——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如意或不如意,他都能陪在你身边,那么,幸运的你就为他画地为牢,许他地久天长吧。</h3><h3> 倘若你曾经像张爱玲一样不顾一切地付出,渴求拥有家的温存,却在真心换来寒心、重视收回漠视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里,把等待的勇气消耗殆尽,那么,不幸的你且转身离开,相忘于江湖,“他若安好,你便晴天”,是最好的选择和解脱。<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⑤</b></h1> <h3><b>这世间没有什么是可以波澜不惊、永垂不朽的,情感如此,人生的种种亦是如此。</b></h3><h3> 柴静在《看见》里写道:“ 有些笑容的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h3><h3> 白岩松说: “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常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h3><h3><br></h3><h3><b>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握紧时光,惜君如常——相信,一颗繁华的心,足以敌过人生的荒凉。</b><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于2018年11月10日晚)</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font></h3> <h3><b>推荐阅读:</b></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g7rpb3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涟漪原创文字作品全集</a><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p><b>作者简介:</b></p><p> 涟漪,壮族,广西百色人,教育工作者,美篇优质作者,《美文与诵读》微信公众平台(dyzj90160)特邀作者,喜爱文学、音乐,十七岁在国家级刊物《师范教育》首次发表学生习作散文《落叶》,多年来在网络及刊物上发表诗词歌赋、诗歌散文、童话故事、教育叙事等文学作品600多篇,著有个人作品文集《我愿为莲》。</p><p><br></p><p>个人微信号:lianyi2586800951;</p><p>美篇号:5115178,7272874;</p><p>VV号:948212697;荔枝FM2483427</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h3><b>温馨提示:</b></h3><h3> 原创文字,请您转载时标明作者姓名和文章出处,在微信公众平台、网站及刊物发表须经涟漪同意,谢谢!</h3> <p class="ql-block"><b>郑重说明:</b></p><p class="ql-block"> 摄影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衷心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