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鲁海…1932年生于青岛,研究员。曾任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1946年起在报刊上发表文学、史学等内容数千篇,著有《中国古代图书》、《海城青岛》、《老街故事》等20余部书籍。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十几个学会顾问、理事。<br></h3> <h3>为什么在这里介绍史学家鲁海,因大部分资料来源于他的回忆录。借此机会表示对老同志的敬仰!</h3> <h3>欧式建筑,初为东莱银行大楼,占地44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h3> <h3>老楼占地792平方米,高27.6米。</h3> <h3>青岛市湖南路39号拍卖,被李宗章拍得。包括所有占有者,这栋饱经沧桑经历几十年历史的洗礼的大楼“几易其主”,真是验证了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h3> <h3>鲁海先生说建于1914年,据他们家人所知是建于1923年。因没有看到该楼原始资料,也不敢完全肯定就是建于1923年。</h3> <h3>为什么很多人感到该建筑不是纯德式的洋房,就在于它的设计和组织建设者是中国人杨浩然,而不是德国人贝伦德。</h3> <h3>青岛西部老成区最宏伟的历史建筑之一。</h3> <h3>南临湖南路。</h3> <h3>北临湖北路,院墙上的后门。</h3> <h3>东临中山路。</h3> <h3>西临河南路。</h3> <h3>该楼为石砖木钢筋结构,坐北向南,三面呈“山”字形。<br></h3> <h3>西面呈“凹”形。</h3> <h3>顶层阁楼前有阳台,四角各为石柱凉亭。</h3> <h3>大门口旁的小门室的尖顶双层屋顶,与主楼四角上的石柱凉亭尖顶相呼应。</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正面外,向外突出,与石砌居室和24根石柱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右对称,巍峨雄壮。</span><br></h3> <h3>正面中三角形山墙,由花岗岩石镶边。楼顶红瓦、天窗具有欧式风格。</h3> <h3>并有地下室。房室34间,主厅富丽堂皇,护墙板雕饰花纹。</h3> <h3>花岗岩基石。</h3> <h3>根据原始设计图,楼顶四周的基座并非是平的,而是像楼正中央的尖顶一样,因此这次在恢复修缮中我们首先把塔尖恢复了。<br></h3> <h3>按照当年德国建筑特点,这个楼最外侧没有窗户,而是一圈走廊,走廊外侧均匀地设计了一根根廊柱,从外面看特别有艺术感。</h3> <h3>在查看房顶时我们看到,老瓦片背后分别刻上了‘青岛刘子山监制’、‘孤山窑厂’等字样。</h3> <h3>拆下来的老瓦都保存起来了,此次更换新瓦我们也仿照老瓦一样,刻上了‘2011-8-10宗鑫’等字样,日期是指我们竞拍成功之日,记录着老楼的重生,‘宗鑫’是公司名。</h3> <h3>该楼一楼客厅配置一套精致樱桃木西式家具。</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日本宪兵队强占房子时,只要房子不要家具,这套樱桃木家具搬至新泰路一栋房屋内堆放。解</span>放后50年代初,将这套家具捐献于青岛市政府。</h3> <h3>建筑该楼所用的美国红松是刘子山为此专门进口的。</h3> <h3> 回忆母亲曾经说过,湖南路39号除了那套珍贵的西式樱桃木家具外,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德国钟。</h3> <h3>由此分析这幢房子可能是家祖父从德国人手中买来的。</h3> <h3>一楼客厅编织一条很大的地毯,是由济南一所慈善性工厂——厚德平民工场编织。该地毯后运至天津,因怕弄脏平时不铺,只有春节铺于一楼中式客厅,据鲁海(青岛市著名文史专家)回忆铺时他总是十分兴奋,因为预示即将过年。</h3> <h3>有资料认为,是民国时期的青岛首富刘子山创建了东莱银行。<br></h3> <h3>1918年2月,刘子山、成兰圃(原青岛大清银行经理)、吕月塘共同出资20万元,以无限公司的形式办起了“东莱银行”,成为青岛最早的私营银行。</h3> <h3>“东莱”二字出自莱州古称,刘子山任董事长,成兰圃任总经理,吕月塘任经理。</h3> <h3>后来作为青岛首富刘子山的宅邸,但刘子山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1926年,因受山东战乱影响,刘子山搬到天津。<br></h3> <h3>该栋老建筑饱经沧桑变迁,先后被日本宪兵和国民党宪兵占用。<br></h3> <h3>从1963年开始,青岛市档案馆就在这里办公。直到1993年,市政府牵头将这座楼出让给平安保险公司。</h3> <h3>1997年8月,市档案馆新楼在延吉路上正式启用,我们也就搬了过去<br></h3> <h3>在历经近十年的荒芜沉寂之后。</h3> <h3>2011年8月,企业家李宗章通过竞拍购得产权,成为新的拥有者。<br></h3> <h3>于2016年12月14日交接给恒泰集团以1.2亿价格拍卖。<br></h3> <h3>修缮后的墙面光洁如新。</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希望张树枫教授的建议能够实现,将该楼的部分辟为银行博物馆,那将是青岛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座拥有金融方面博物馆的城市,体现出青岛也曾是辉煌过的金融中心。</span></h3> <h3>2000年被列为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