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镇 识巴蜀

小娃

<p>  我国现有约4万个建制乡镇,其中不乏有着百年历史以上的古村镇,它们的历史渊源和地理区域不同,建筑风格和文化气质也大相径庭。比如:徽派大家风范,岭南个性鲜明,南诏各领风骚,西北朴实无华,西南另类浪漫,湘黔清秀灵逸,水乡小巧精致,而北方大院则富贵大气。</p><p><br></p><p> 四川山水险峻,人文荟萃,现存古代场镇大多为清初时期依山而建,呈现粗犷又灵巧的特点,这是蜀地人民的古老智慧与各省入川移民带来的新鲜知识和技术相融合的结果。远远眺望或倘佯其中,如同细读一本世纪大书,多少能悟得巴山蜀水的前世今生。</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阆中古城</b></p><p> </p><p>南充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5A旅游景区。</p><p> 阆中古城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h3>华光楼原为古镇江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阆中古城楼阁中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被称作"阆苑第一楼"。它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每层楼四周游廊可供人凭栏,更有诗文匾额供人赏叹。</h3><h3>中天楼始建于唐朝,毁于民国,2006年重建。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因此人称"阆中风水第一楼"。</h3> <h3>战国中期巴国为避战乱迁都阆中,之后历代帝王都视阆中为辖治西南的重镇,竞相在此设置郡、州、府、道并苦心经营。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中时,按宫苑格局大兴土木、广建殿堂,使阆中的建筑格调骤然上品位、成规模,始有"阆苑"之称。</h3><h3></h3><h3>王子皇孙、朝廷命官在这块风水宝地羁留期间,也纷纷广聘能工巧匠,或兴土木建府第,或择佳处修别殿,逐渐使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61条,古院落数以千计,总面积2.1平方公里。</h3> <h3>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h3> <h3>川北道贡院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清朝初年,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7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h3> <h3>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h3> <h3>古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h3> <h3></h3><h3>古城深宅老院众多,家家悬挂楹联,彰显旧时考棚文采。</h3>秦家院曾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驻地。粮仓为阆中苏维埃没收委员会旧址。城中还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p>阆中古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昭化古城</b></p><p> </p><p>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p><p> 昭化古城,自唐虞起有史4000多年,水毁后的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辩,大量的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姜维井、桔柏古渡、等风貌依旧,保存完整。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p> <h3></h3><h3>昭化古城位于世界奇观剑门蜀道之上,景区境内古蜀道全长50多公里,苑如绿色苍龙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古蜀道两旁翠云廊,形成了一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绿色长廊直抵剑门雄关。</h3><h3>葭萌,古县名。民间有传言:‘蜀汉兴,葭萌起;蜀汉亡,葭萌止。”从公元211年刘备入主葭萌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52年间,昭化被推向了历史最前沿,刘备、诸葛亮、张飞、黄忠、霍峻、费祎、庞统等众多三国英雄在此运筹帷幄、厉兵秣马、跃马扬戈。这个“蜀道三国重镇”古时见证了蜀汉政权兴衰,现在则垄断着全国的三国文化资源。</h3> <h3>汉城墙遗址和古城东门——瞻凤门。</h3><h3>城门为明代遗留,有四百多年的,城楼和城墙是按明代原址原样复建的,原建筑毁于战火和文革期间。相传在嘉陵江对岸的刀环山北端有个山岭叫“凤岭”,人们站在东门城楼上便可以看见岭上密林中双栖双飞的“凤凰”,因而为楼取名为“瞻凤”。上下城门一遭没看到凤凰,倒是看到城门左旁有一个铁环,是古时挂犯人人头用的,让人不寒而栗。</h3> <h3>昭化文庙始建于宋,曾历七次改建,现存大成殿为清嘉庆22年(1817)所建,其它建筑大都被毁,2008年按原样修复。</h3><h3>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年,嘉庆二十二年扩建,初为为粮库,改做学堂后称龙门书院,寓意"鱼跃龙门"。书院中厅俗称"名伦堂",昭化境内凡考取功名者,名字均载于厅中横梁上,以示表彰,"名堂"一词由此而来。</h3><h3>昭化考棚平时为学子就读学院,考试期间为周边四县童试及府试考场,建于道光18年(公元1838年),设考位332个。考院布局为南北中轴线阶梯状上升,意寓步步高升,考生考试期间均住在考舍不得离开。</h3> <h3>昭化古城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巴蜀第一县"。2300年间,昭化古城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和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堪称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h3> <h3>“城隍”源于古代的城墙(城)和护城壕(隍)。古时认为凡与人们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建城池的地方必建城隍庙以示敬祭。道教也把城隍纳入自己的神系,专门管理阴间亡魂。</h3><h3>昭化城隍庙始建于唐代,曾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重建,后毁于"文革",又于2008年在原址复建。</h3> <h3>昭化古城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采莲船、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近20种。民间流传《娘送子》、《嫁歌》等两百余首昭化名歌。昭化《提阳戏》是以酬神、许愿为主的傩祭活动,富有宗教性和地方特色,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h3> <h3>专家评价古城建筑:八字门头,立架垂拱,青石柱础,木柱玄栋;三面围廓,门扉窗棂,雕琢精良,图饰古朴;有商贾豪宅,存历史故事风情。</h3> <p>在昭化,可登高望远,欣赏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体验天人合一之精妙。还可搜寻三国古战场猎猎狼烟,感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悲壮。</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洛带古镇</b></p><p> </p><p>成都龙泉驿洛带古镇,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洛带以"天下客家"定位,是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人称"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h3>古镇原名甑子场,牌坊始建于三国时期。“甑子场”前有个八角井,据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游玩甑子场,不慎将手中玉带滑落井中,刘禅急令太监淘井捞带,不料一淘井便风雨大作,一停止便风平浪静,再一淘又风雨大作,无法将玉带捞起,从此甑子场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h3> <h3>古镇五凤楼,又名凤仪阁。洛带在三国时期是蜀汉的后花园,后主刘禅常带母亲甘夫人来此游玩,朝廷专门在此修建了凤仪馆、凤仪阁,备皇后一行小憩,洛带老街凤仪巷即因此得名并保留至今。五凤楼参照历史传说中的凤仪阁复建,装饰有1500只凤凰图案。</h3> <h3></h3><h3>古镇居民有9成是客家人,总数达2万多,人称“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h3>客家形成于宋末元初,是一支发源于中原的汉民族支系。西晋末年,中原诸国混战,百姓背境离乡,从中原流离至闽粤,后称客家人。清朝初年,清政府推行“湖广填四川”,客家人一路迁徙到西蜀的锦官城外。他们在龙泉山的森林里隐居下来,历经朝代更替,世事变迁,始终恪守自己的风俗习惯,沿袭客家的传统礼教,保留了中原语言文化。 <h3>广东会馆位于古镇上街,是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又名“南华宫”,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其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绝无仅有。馆内石刻楹联条幅保存完好,联文取意及书法镌刻堪称上乘。其中“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联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该馆是国内现存最完好、清代留存至今最为雄伟的广东会馆。</h3> <h3></h3><h3>江西会馆又叫万寿宫,位于古镇中街,由江西籍客家人于清乾隆18年(1753年)捐资兴建。会馆布局小巧玲珑,曲径通幽,特别是它在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伸出一个小戏台,构思独特,为四川客家会馆中所未曾见。现该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湖广会馆为湖广籍移民于清乾隆8年(1743年)捐资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会馆座北朝南,依中轴线对称布局,由牌坊、戏台、耳楼、中后殿和左右厢房构成,全贴金装饰,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涨,会馆都不会淌水漫延,是为一大奇迹,也许是大禹保佑之故。该馆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镇内有上千年的古迹,也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景观。比如“供销社饭店”,它见证了凭粮票吃饭的过往和废止。</h3><h3>坐鸡公车,吃伤心凉粉是洛带游重要节目。“伤心凉粉”有二解:一是广东客家人思念家乡时做的凉粉,因思念而伤心,故得名;二指凉粉秃辣,吃凉粉的人个个眼泪汪汪,好像遇到了什么伤心事。</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上里古镇</b></p><p><br></p><p> 雅安上里古镇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从上里出发,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即可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上里还是红军长征北上过境地。</p> <h3>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是影视作品外景地,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3> <h3>文峰塔又称字库塔,建于清同治五年。塔下有字纸炉,为上里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燃烧字纸之用。</h3> <h3></h3><h3>二仙桥位于古镇西约200米处的陇西河上,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初第一、二次建成后均被洪水冲毁,第三次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成,石桥与周围山峦、河水、田野相映,有江南水乡之美。</h3><h3> 高桥建于清乾十四年。为三券供桥,桥上、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人行道,桥上、桥下皆可通行,又称清代立交桥。 </h3> <h3>雅安为革命老区。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经雅安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军在上里驻扎半年多,期间成立了 "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四个代号的政治部,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北上抗日的主力军等。古镇上,随处可见这些珍贵革命历史遗迹。 </h3> <p>专家评价上里:"镇内石板铺街、木屋为舍、建筑群高低错落、古风宛然;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均为清代佳作;从现状总体风貌与居住建筑群规模而言,上里镇是保护的相当完整的乡土聚落。"</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磨西古镇</b></p><p><br></p><p>泸定县磨西古镇建在一个东西北三面绕水环山的倾斜高台平地上,古镇入口岔成两条马路。一条通往古镇,一条穿过新城,绕城后汇合成一圈。磨西曾是川西茶马古道重镇,而更让它声名远播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过重要的磨西会议。 </p> <h3>石板铺设的古镇上,楼房紧挨着聚集于路两边。古民居已不多见。古镇地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70公里,是观赏冰川森林和高原名城的必经之地。</h3> <h3>在磨西这个中国人都很少涉足的化外之地,1918年就建起了天主教堂,教堂虽出自法国传教士之手,也融入了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庙宇建筑样式。</h3><h3>1935年5月,两万红军主力曾在磨西休整七天。毛泽东宿营在教堂神甫房,还品尝了法国神父制作的西餐。29日晚,主席和同天到达的中央领导同志在神甫房二楼开会,分析了敌我态势后,会议做出红军不去康定改攻泸定桥等一系列决定。次日凌晨4点,前方传来先遣团的捷报,宣告飞夺泸定桥取得了成功。历史证明,磨西会议的正确决策,在危难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使得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了胜利。 <br></h3> <p>大渡河泸定桥距磨西古镇约50公里,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文化经济交流不仅御批修建此桥,还亲笔题写了"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泸定桥桥头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系国内独有,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p><p>根据中央磨西会议的决定,1935年5月29日,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红军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的传奇,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庄古镇</b></p><p><br></p><p>宜宾李庄,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有1460年建镇史,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人称"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明代即为长江上游重要码头和物资集散地。</p><p>李庄,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镇,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镇,是"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传统文化的折射点"。</p> <h3>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h3><h3>玉佛寺原名天上宫,清道光25年由福建籍移民捐资修建,主要供天后圣母,以体现对妈祖的祟敬。</h3><h3>奎星阁初建于清光绪年早期,原是三层八角全木建筑,可为长江过往船只导航,远看犹如浮在水上。大师梁思成说它是“从上海到宜宾沿长江两千多公里中建造最好的亭阁”,可惜原阁文革中拆除。</h3> <h3>李庄有不少建于清代的私宅大院。抗战时期,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就诞生在李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3> <h3>李庄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同济大学在校园被日机轰炸后辗转万里搬迁多省,1939年学校有意入川,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的乡绅罗南陔与当地头面人物商议后,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16字电文。自此,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上万人相继迁驻李庄,直到1947年抗战胜利后复原。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也历经艰辛转运李庄,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五六年之久。</h3><h3>在李庄办学期间,同济大学的校本部设在禹王宫,工学院搬进了东岳庙,祖师殿是医学院的解剖课堂,南华宫则是理学院的教学用房。五年时间,培养学生1500多人。<br></h3> <h3>留芬饭店是李庄白肉创始店,也是在抗战期间背井离乡文化人的精神驿站。现居台湾的当年同大学子、中华大汉书艺协会会长,八十余岁的刘纬世先生写有十八首“忆李庄”诗,其中有一首便写到“回忆当年在李庄,三餐勉强塞饥肠。留芬一顿打牙祭,数月还余饭菜香。”</h3> <p>李庄完整保存着18条明清古街巷。这些街巷道路皆由条形或方形石板铺砌而成,两边一般留有一米宽的石阶。街巷的名称多根据其位置、特征或集中从事某一商贾活动而命名。如羊街,古时为牛羊的交易市场。席子巷,则是一条过去为前店后厂加工和销售草席而得名的小巷,这条建于清代初年的小巷长60米,宽不过2.5米,两边均为木结构、青瓦顶的二层民居。平日,席子巷十分静谧清闲,只有三两妇女、老人和孩子坐在石阶上静静地玩耍。席子巷是李庄古街巷的代表。</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安仁古镇</b></p><p><br></p><p>成都大邑安仁古镇,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p><p>安仁古镇有四大看点:一是刘氏庄园,二是民国风情街,三是电影博物馆,四是建川博物馆聚落。可以说,安仁古镇本身就是一个大博物馆。</p> <h3>刘氏庄园由近代四川大官僚地主刘文彩及其兄弟陆续修建的五座公馆(刘文渊、刘文昭、刘文成、刘文彩、刘文辉)和刘氏家族的一处祖居构成,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占地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房屋共545间,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近代地主庄园建筑群。 </h3> <h3>刘文彩长子的三进描金大床;刘家珍宝之一点点,玛瑙手杖和大烟枪刘文彩老年时须臾不离;鸦片烟库利用合适的温湿度存放鸦片,阶级教育时把它编成了关押雇工的地下牢房;四十年代刘文彩花重金置办的轿车,纯手工打制,为此他还专门修筑了安仁到成都的几十公里公路。</h3> <h3>刘文彩独资按照大学规模设计修建的文彩中学(后名安仁中学),占地140亩,1942年开学,刘出任董事长。学校逐渐成为安仁乃至川西地区培养人才的摇篮。</h3> <h3><h3>刘文彩,民国时期川西地区著名的大地主及商人,军阀刘文辉之兄。</h3><h3>在传媒尚不发达的六十年代,人们大多是从全国巡展的大型泥塑《收租院》知道其人的,泥塑展示了地主的各种剥削方式,把刘文彩塑造成中国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虽然宣传揉进了很多文学色彩,确有不实之处,《收租院》仍因其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特殊的政治历史因素,和天安门广场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一样名列国家一级文物。</h3></h3> <h3><h3>民国风情街兴建于民国时期,包括树人、裕民、红星三条老街,及原安仁中学、安仁剧院、袍哥楼、米市和中西合璧的10座公馆(安仁现有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公馆共27座),是一个集购物、住宿、娱乐、休闲、餐饮、观光、影像欣赏等于一体的民国风情体验街区。</h3><h3>有的公馆在精心打造下,成了各色展馆。老式有轨电车,串联了安仁老街及分散在古镇上的刘氏庄园、公馆群落及原样重现的民国电影街区等景点。<br></h3></h3> <h3>小店先人原是刘文彩的管家,三样招牌小吃真的美味。</h3> <h3>崔永元电影传奇馆位于刘文辉新公馆内,占地总面积近5000㎡,涵盖基本陈列、电影放映、互动休闲和电影学术研究四大功能。通过崔永元先生的各种藏品,讲诉百年电影的传奇故事,展示电影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展陈方式上,电影传奇馆摈弃了单一的展览展示手段,加入了众多高科技元素的运用,十二个不同主题的分馆内,都有各自的互动参与性节目,寓教于乐,这也是博物馆走进普通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新探索。<h3>古镇还另有一个电影博物馆。</h3></h3> <p>建川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博物馆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5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p><p>为了参观全馆,我在展馆内的生活区住了三天,仍意犹未尽。</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平乐古镇</b></p><p><br></p><p>邛崃市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并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p> <h3>作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平乐曾是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闻名遐迩的"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h3>当年徐向前率红二方面军与国民党军队鏖战七天七夜,即在此取水做炊饮马。鱼崖上至今还留有红军作战的掩体。</h3></h3> <h3>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七年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有“邛南第一桥”之称。<h3>霁虹桥,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索桥。跨度57米宽4米,由18根铁索链悬吊两岸,上铺桥板。位于西汉的兰津古渡,古为舟筏渡口。东汉架篾桥后改木桥,1475年改建铁索桥。</h3></h3> <h3><h3><br></h3></h3> <h3>八店街紧靠水码头,古时进出货物均在此装卸,常年热闹非凡。街上原有八间店铺,最出名的就是王氏铁匠铺。祖传三代已有百年历史,现仍保留原始的打铁风貌。<h3>乡间小路邛陶路,以本地红砂石和邛陶碎片相砌而成,陶片均采自临邛南郊唐代邛窑遗址窑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h3></h3> <h3>平乐花楸村是著名的生态村,所产花楸茶清朝时即是皇家饮料,康熙御封花楸堰为“天下第一圃”。<h3><br></h3><h3>文中照片均拍于2014年6月,整理时从网上看到有的古镇已整修一新,游人如织,不禁让人心生矛盾:古镇是新生了,还是消逝了?</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