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行全记实》

大树

<p class="ql-block">  开篇白</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去过卢沟桥,因时间紧张,只是走马观花,留下的印象很浅。最近,下决心用几个上午的时间四上卢沟桥,将石桥、石狮、石碑、石亭等都仔细观赏,並用手机从多个方位(包括桥柱头上石狮的背面)全部拍摄与录相,后又精选卢沟桥之行的照片、视频,並查询有关资料综合编制成音乐相册与朋友们共享。望喜欢!</p><p class="ql-block"> 《卢沟行全记实》</p><p class="ql-block">一.卢沟桥概况(18 幅图片)</p><p class="ql-block">二.主要附属建筑(4 幅图片)</p><p class="ql-block">三.金、元、明、清及建国后有代表性的柱头石狮 (20 幅图片) </p><p class="ql-block">四.丰富多彩、 表情各异的石狮 与可爱的幼狮。 (23 幅图片)</p><p class="ql-block">五.精美绣球(7 幅图片)</p><p class="ql-block">六.柱头石狮后背上大 有文章(12 幅图片)</p><p class="ql-block"> (一) .隐藏的小狮</p><p class="ql-block"> (二) .漂亮的背饰雕刻纹</p><p class="ql-block">七.几百年严重风化破损的柱 、狮与十分繁重艰难的维修任务(8 幅图片)</p><p class="ql-block">八.所有石狮记实视频(5个)</p><p class="ql-block">九《七.七》事变遗迹(4 幅照片)</p><p class="ql-block">十.结束语</p> <p class="ql-block">  一.概况(共18 幅)</p><p class="ql-block"> 1. 卢沟桥包括宛平城是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正当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及松辽平原之间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显要而独特。 3000 多年前,这里就开始了北京蓟城的建城历史(正是现在莲花池公园 与北京西客站一带)。其后幽燕重镇不断繁荣发展,辽、金、元、明、清相继在北京建立都城,卢沟桥渡口担负着皇都帝京政治、経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重任。金主完颜亮于1153 年正式定都金中都之后,卢沟桥的地位更加重要,过去曾在卢沟河(永定河)渡口上架设的浮桥或木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金统治者决定在这儿修一座永久性的石桥。 </p><p class="ql-block"> 800 多年来,卢 沟桥不仅在中国闻名遐迩,而且也是我国最早闻名于世界的古建筑。我国的万里长城是明朝后期(约400 年前)才被介绍到欧洲的,而卢沟桥早在700 多年前就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传播到了西方。书中对它的影响评价之高也是罕有的。游记中写道:"自汗八里城(元大都皇城)发足之后,骑行十里,抵一极大河流,名曰普里桑干 (今永定河)⋯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甚巨丽,雕刻甚精,毎隔一步有一石柱其壮皆同,两柱之间,建灰色大理石栏,俾行人不致落水。桥两面皆如此,颇壮观也。"</p><p class="ql-block"> 然而,卢沟桥的价值除了其艺术性之外,更在于它建桥技术的高超与精湛。(后面有关部分介绍)</p> <p class="ql-block">  2.从宛平城西门过了10 多米宽的马路即进入卢沟桥景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北侧一组高大的建筑群,这是🈶️着古老历史的几个宏伟建筑!</p><p class="ql-block"> 最北面是华表,是800 多年前金代建卢沟桥时的原建筑物;中间最高的是康熙碑;靠南一些的是乾隆皇帝的《卢沟 晓月》碑及碑亭。</p> <p class="ql-block">  3.这是卢沟桥东北引桥端排号第一的"望柱"及其柱上石狮,柱的东侧有作为抱鼓🥁 石(又称抱杆石)的大型石狮。石狮长1.73 米,高0.9 米,重约3 吨。它的造型别具一格,阔鼻大嘴,膀大腰圆,腿粗短,肩死死顶住桥栏,既防止了桥栏向外倾斜,又使石桥更为美观!(抱鼓石为金代原始之作)</p> <p class="ql-block">  4.卢沟桥主桥东部北侧的石狮。</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石狮是东引桥北侧与主桥连接处的第十七根望柱上的石狮(建国后制作)。</p> <p class="ql-block">5.卢沟桥东引桥南俐端望柱、石狮及抱鼓石(金原始之作 ) 它是桥的第二百八十一号望柱,即卢沟桥最后一根望柱。</p> <p class="ql-block">  6. 主桥南侧石狮。</p><p class="ql-block"> 图中第二个石狮是东引桥南侧与正桥连接处石狮。其下面的望柱排号为第二百六六号。(石狮为建国后制作) </p> <p class="ql-block">   7.大石象抱鼓石。</p><p class="ql-block"> 位于卢沟桥西引桥北侧端。它所顶的是西北引桥端的排号为第一百四十一号的望柱。</p> <p class="ql-block">   8.桥西引桥南侧端的大象抱鼓石、望柱及柱上石狮。</p><p class="ql-block"> 这根望柱排号为第一百四十二号。(142~144 号正在维修,它们均被围版围着,此照是 把自拍 杆升到最高后盲拍的)</p> <p class="ql-block">  9.第十九号望柱莲花柱头上精美的雌狮与小狮。 它的左脚上有一只小狮,下面还有两个小狮偎倚在妈妈的怀抱中。三只小狮一只比一只小。</p> <h3>  10. 这是第264 号望柱上的石狮,形态优美。</h3> <p class="ql-block"> 11. 第一百二十五号望柱上的石狮。(建国后制作,从三个角度拍摄的)这是西引桥北侧与主桥连接处的望柱。大狮怀抱一个小狮,它的右面还有一小狮正在努力往妈妈的背部爬。</p> <p class="ql-block">  12.图为第一百六十九根望柱上的母子狮。幼狮正专心玩着母親胸前的铃铛!</p> <p class="ql-block">  13.卢沟桥东桥头广场中央略偏南的汉白玉桥石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宛平城与卢沟桥之间的中央广场上,在广场最显眼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北京广安门外西南10 多公里外的卢沟桥,不仅以"卢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序幕,更载入中国人民奋勇图强,历经八年最后战胜侵略者的光辉史册。</p><p class="ql-block"> 横跨永定河的桥为什么叫卢沟桥?原来此河在唐代时叫卢沟河。后人便把此桥称为"卢沟桥"。它是中国三大古名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之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4.桥面</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桥面长213.5米,加上东西两引桥面合计266.5 米长。 桥身总宽9.3 米,桥面净宽7.5 米。 桥面中心微微突起93.5 厘米高,向两面的坡势平缓。此桥 从1985 年8 月24 日起才终止交通运营,只作为文物供人们参观游览和凭吊。</p><p class="ql-block"> 1985 年~1992 年,国家对卢沟桥和相邻的宛平城进行了大规模修复,拆除了当初为交通便利而加铺的柏油桥面和加宽的路面,恢复了卢沟桥的原始形态,同时恢复了宛平城的东西两座城楼。(宛平城上的10 座敌台、角楼也已复建)</p><p class="ql-block"> 图片中间的印心是原始石桥面,经历800 多年车水马龙的历练虽已坑坑凹凹,但仍然坚实无比。( 正前方的城楼正是宛平城西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  15.石狮下面是莲花座,座下刻有荷叶的柱叫望柱,高1.4 米。两望柱之间是大理石桥石栏。栏板长为1.8 米~2 米,高约0.85 米。</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共有望柱281 根,北侧141 根,南侧140 根。望柱上共有大石狮281 只,小石狮211 只(最小的只有几厘米)计 492 只,东桥头2 个抱鼓石大石狮各1 只,东西四个华表上各1 只, 合计498 只。 后来又修复了被雷击毁的3 只,总计501 只。</p> <p class="ql-block">   16.卢沟桥的桥梁设计很有特点。 它共有11 个桥拱为11 孔联拱桥。除两侧金刚墙外共有10 座桥墩。每座都是肩挑两拱,拱拱相连,共同承担桥体负荷,使桥墩及各拱与桥体紧密地连为一体,极为牢固。 拱桥由两面向中心逐渐増大, 拱券跨径为12.35 米~13.42 米。</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看到的水已经不是流动的河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段约有170 多公里长。然而因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二十年前永定河就断流了,古人观赏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美景也消失了。为重现"卢沟晓月",北京市 开始在桥南河槽内建湖注水。 叫"晓月湖"。它的水都是收集到的雨水在冲洗完南水北调北京段的管线后经过滤再生利用。再生水陆续补入40 万立方米,今后还将持续不断补入。</p> <p class="ql-block">   17.这是卢沟桥北侧桥墩照,桥墩的平面形状俯视呈船头形,迎水方向砌成楔形分水尖,长4.5 米~ 5.2 米不等,约占桥墩的十分之四,用以迎击上游冲来的洪水。 </p><p class="ql-block"> 为使分水尖更加经久耐用,设计者在毎个尖上加装了一条边长约20 厘米的三棱铁柱,称"斩龙剑"。把春季从永定河上游携带大量泥沙的冰凌击的粉碎。数百年来,"斩龙剑"不知保护过多少次卢沟桥免遭毁坏。</p><p class="ql-block"> 据 史书记载和实地勘测,从桥建成经元、明、清至民国已经修过十几次,但大多数只是更换了一些桥面的伏石、栏板 及望柱等,桥的基础却未曾动过,对桥的最重要的修缮要属淸朝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 年),原打算对卢沟桥进行一次彻底重建,但拆开桥面后发现桥面下彻石犹如鱼鳞,交错层叠,並铸有腰铁, 铆以铁钉,呈现一种网状结构,坚固异常。根本无须画蛇添足,最后只好恢复原状。只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一般性补修而结束。,</p> <p class="ql-block">  二.主要附属建筑(共4幅)</p><p class="ql-block">1.卢沟晓月碑</p><p class="ql-block"> 该碑加莲花座高4.5 米,宽1.27 米,厚0.84 米,下方有须弥座雕满纹饰,碑心两侧及四边均有深浮雕的龙纹图案。碑首为一个宝盖顶子,雕满云龙花纹及莲花瓣。上冠圆形宝顶。碑亭平面呈正方形, 进深3.6 米,基台用石彻成,周铺阶条石。基台四周立汉白玉雕龙石。</p><p class="ql-block"> 金章宗的"当得五更天晓,夜静人稀,西山叠翠之上,斜月西沉,分外妩媚。" 这便是"卢沟晓月"的出处。</p><p class="ql-block"> 但是真正使"卢沟晓月"名噪海内外的还应归功于清朝乾隆皇帝。"卢沟晓月"碑及碑亭在桥东的雁翅桥面(引桥)北侧,正面是乾隆皇帝衘笔"卢沟晓月"4 个遒劲有力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  2.晓月碑背面阴刻乾隆皇帝所作诗 : 茅店寒鸡咿喔鸣,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曙光斜汉欲参横。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钩留照三秋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胨分波夹镜明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定衲僧心共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程客子影犹惊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迩来每踏沟西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触景那忘黯尔情。</p> <p class="ql-block">3.康熙碑</p><p class="ql-block"> 在乾隆"卢沟晓月"碑东面有康熙八年(1669 年)重修卢沟桥碑。此碑加龟座高达5.78 米,是现存4 座碑中最高大的。仅碑身尽高就有4.53 米。 宽1.17 米,厚度0.57 米,碑首为双龙纹脊顶,极是高大壮观!碑文是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御笔,记载了康熙七年河水泛滥,冲坏桥东面部分结构,当时进行修缮的情况, 并在文中充分肯定了卢沟桥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5.桥西乾隆皇帝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原来建有碑亭,今已毁,只余台基、踏步和四周柱基础的榫眼。碑连龟跌共高5.5 米,龟趺下的水漫及鱼鳖虾蟹等雕刻仍然完好。碑身高4.5 米,宽1.18 米,厚0.58 米,碑首同康熙碑。这碑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四周都刻有碑文。碑文记载了乾隆五十七年修桥经过,特别重要的是在碑文中详细地回顾了以前多次对卢沟桥修茸的大致过程。推之则知,只是重茸桥面而已,非重修桥身也。</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的碑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古代艺术的巨大震憾,作为文物更有难以替代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4.华表</p><p class="ql-block"> 在卢沟桥的东西两头入口处的引桥南北两侧分别在它们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各树立一座美丽的石制华表, 关于华表在《马可.波罗游记》也有记载: "桥头初有一柱甚高大, 石龟承之,柱上下皆有一石狮"。现在的华表恐为各代修缮拼凑的混合物。 其年代当在明代之前。高约4.65 米。 下部均为须弥座。座上为八面石柱,石柱本身未加修饰。石柱上方横贯云板,柱顶为仰复莲座的圆盘,上踞石狮。华表古朴豪放、尤其是西南端华表上的云板,按其三朵云的造型可能还是金代的原装之物,弥足珍贵。 </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四座高大典雅的石质华表,使得卢沟桥更加高贵庄严,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三.金.元.明 .清及建国后有代表性的柱头石狮(共20 幅)</p><p class="ql-block"> 1.这是西引桥南端的华表上的石狮;据说是金代建桥时的原始石狮,应该是卢沟桥最早的石狮子。</p> <h3>2.排号第四十四望拄上的石狮为元代石狮。</h3> <h3>  3.排号第五十号的望柱上石狮是元代的石狮。</h3> <h3>4.第八十一号望柱上的石狮也是元代的。</h3> <h3>5.元代石狮(85 号望柱上)</h3> <h3>6.元代石狮(144 号望柱上的)</h3> <h3>7.元代石狮(209 号望柱上)</h3> <h3>8.明代石狮(第43 号望柱上)</h3> <h3>9.第九十四号望柱上明代石狮</h3> <h3>10.明代石狮(第151 号望柱上)</h3> <h3>11.明代石狮(191 号柱头上)</h3> <h3>12.明代石狮(203 号柱头上)</h3> <h3>13.明代石狮 (227号柱头上)</h3> <h3>14.清代石狮(第七号望柱头上)</h3> <h3>15.清代石狮(第九号望柱上)</h3> <h3>16.清代石狮(第六十九号望柱上)</h3> <h3>17.清代石狮(第一 百五十三号望柱上)</h3> <h3>18.清代石狮( 256 号望柱上)</h3> <p class="ql-block">19.建国后石狮 (第六十八根望柱上)</p><p class="ql-block"> 1988 年9 月3 日一个霹雷将桥北侧东起第六十八根栏杆望柱(即第68 号 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1997 年新雕塑之,这只石狮是卢沟桥最新石狮子,与之同时还对部分被雷击坏的其他狮子也进行了补修。</p> <p class="ql-block">20.最新石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百六十六柱头石狮也是建国后新雕的。这根望柱比其他望柱要粗大,它处在引桥和主桥连接的转折处。</p> <p class="ql-block">四.丰富多彩、表情各异的石 狮与活泼可爱的幼狮 </p><p class="ql-block"> (共23 幅) 卢构桥的狮子虽多但它们大小、形态、表情各不相同 故卢沟桥的狮子不仅 数不清 更是看不夠。</p><p class="ql-block">1.第十一望柱上石狮三只。大狮右脚上的小狮害怕大狮左臂上的小狮捉住的表情。</p> <h3>  2.第十三望柱上的母子狮,小狮口含妈妈铃铛在顽耍。</h3> <h3>3.第十四望柱上石狮和妈妈一样正专心看着正前方</h3> <h3>4.第十七望柱母亲与两个幼狮,一小狮爬在妈妈前腿上,另一小狮却爬到了妈妈的肩膀上了。</h3><h3><br></h3> <h3>5.第十八望柱上两狮,。偎依在妈妈怀里的小狮还玩着绣球</h3> <h3>6.第二十四望柱上三个石狮,两个小狮都爬在母亲前腿上,左腿上的小狮似乎要跑又跑不了。</h3> <h3>7. 第三十四号柱头石狮将小狮紧紧压在脚下</h3> <h3>  8.第五十三号柱头上也是母子狮,与前不同的是小狮肚迎上,似乎和妈妈在玩耍。</h3> <h3>9.第六十二号石柱上两狮造型,母狮脸向西方瞭望,左脚下还压着脸向上的小狮。</h3> <h3>10.第96 号望柱石狮:温暖的怀抱</h3> <h3>11.第99 号望柱上石狮:多么相像的一对母子</h3> <p class="ql-block">12.第158 号望柱上的石狮是建国后所雕塑的。望柱也是特别粗大,是卢沟桥南侧从西数第17 根望柱,处于西南引桥与主桥连接之处。</p> <h3>13.第168 号望柱上的母子三狮:两个小狮正争着绣球玩耍。</h3> <h3>14.第184 号望柱上的石狮,它们应是父子关系,大狮玩绣球,小狮正咬着爸爸的胡须在玩耍。</h3> <h3>15.第188 号望柱上漂亮 的母子狮</h3> <h3>16.第189 号望柱上小狮玩着妈妈的铃铛</h3> <h3>17.第221 号望柱上是妈妈双肩扛幼狮</h3> <h3>18.第226 号望柱上看到的是小狮正从妈妈的右前腿向里运动</h3> <h3>19.第233 号望柱上小狮看着前方大声呼唤,它的小尾巴清晰可见。</h3> <h3>20.第246 号望柱上的小狮"回头望月 "</h3> <h3>21.第258号望柱上的小狮显然已经长大,你看它的狮尾是多么漂亮。</h3> <h3>22.第8 号望柱上可以看到正在互相玩耍的两个小伙伴</h3> <h3>23.第三十四号望柱上狮子,看表情是乎母親用左👋将调皮的小狮拉着,唤着"不要乱跑!"</h3> <h3>五.精美绣球(共7 幅)</h3><h3>1.第212 号望柱上(秀美的绣球)</h3> <h3>2.第20 号望柱上(十分漂亮 的绣球)</h3> <h3>3.这个石狮很特殊,在石狮雕中一般都是雄狮滚绣球䧳狮逗幼狮,可它滚着绣球背着小狮。</h3> <h3>4.第121 号望柱上(狮子滚绣球)</h3> <h3>5.第174参 望柱(花纹最简单的绣球)</h3> <h3>6.第187 号望柱(有飘带的绣球)</h3> <h3>7.第212 号望柱上的雄狮(小花纹绣球)</h3> <h3>  六.石狮子后背上大有文章。 (共12 幅)</h3><h3>( 一) .隐藏的幼狮 (6 )</h3><h3>1.头上的小狮已经没有了狮子样</h3> <h3>2. 后背的小狮也风化相当严重</h3> <h3>3.一幼狮被踩脚下,另一小狮努力上爬</h3> <h3>4.藏在背后的小狮</h3> <h3>5.左面爬在妈妈背上只看到半个身子的特殊雕刻的小狮</h3> <h3>6.妈妈头后精美造型的小狮子一</h3> <h3>(二) .精美的后背饰纹(6 幅)</h3><h3>1.大狮尾</h3> <h3>2.筒单背纹</h3> <h3>3.精美纹饰</h3> <h3>4.背纹尾纹相连</h3> <h3>5.精美绝伦</h3> <h3>6.简单大方</h3> <h3>七.几百年严重风化破损的柱 狮及十分繁重艰难的维修任务(共8 幅)</h3><h3>1.这是狮柱一体的,显然年代久远,裂缝十分严重</h3> <h3>2.这个也是狮柱一体的,狮型基本看不清,狮柱连接部也基本分不清界限了。</h3> <h3>3.修复过的</h3> <h3>4. 左边从石狮左臉到望柱均严重破损。</h3> <h3>5.后背大面积破损</h3> <h3>6.头部虽 经修复,但形象仅此而已。</h3> <h3>6.这是已经围起来准备维修的桥西北角引桥部分,里边有乾隆皇帝重茸卢沟桥碑及从第131 号~141 号望柱、西北桥头抱鼓石大石象等。</h3> <h3>7.这是在桥北侧的第43 号望柱,师傅们用非常粗的绳将望柱紧紧的固定住,正在修后面的破损部分。 </h3> <h3>  8 .每次上桥探访都能看到有十几个师傅在维修桥梁,他们正在维修东引桥桥面巨石缝 。 </h3><h3> 桥始建1189 年6 月,1192 年3 月完工。明代自永乐十年(1412 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修桥6 次,均无大工程。</h3><h3>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 年)至光绪年间共修7 次, 其中5 次工程不大,只有2 次工程稍大一些。</h3><h3> 建国后桥面加宽並加铺拍油路面,1986 年为恢复原貌,拆除了1949 年后铺设的柏油路面和1967 年加宽的步道。</h3><h3><br></h3><h3> </h3> <p class="ql-block">八.卢沟桥全记实视频(8 个)</p><ol><li>桥东康熙、乾隆皇帝御笔石碑视频</li></ol> <p><br></p><p> 2.这个视频是从桥东北部份开始的,它从东北部华表、东北引桥排号为1 的望柱开始录到第40 </p> <p>3.第二段视频录的是.第41 号~第90 号柱与狮。</p> <p>4.第三段视频录的是90 号~130 号望柱、石狮、栏板和正在维修的西北 引桥部分、西引桥面、桥西出囗 及西南引桥维修部分 。</p> <p>5.第四段视频是从第145 号望柱开始录到第220 号望柱,由于逆光原因加上录制条件有限, 边倒走边录相,画面很不稳定。又因倒行,不敢靠近桥的保护围栏,所以 录的狮子就小多了。但事后一看有个意外的惊喜, 即从宏观上看到了整个桥面上的壮观景象!</p><p><br></p> <p>6.第五段录像是从第220 号开始到266 号正桥引桥交界处,接着也把东南引桥的第267 号~281 号引桥部分及东南华表也录上了。</p> <p>7.桥面视频</p> <p>8.卢沟桥西桥头康熙、乾隆皇帝御笔石碑视频</p><p><br></p> <h3>九 .宛平城与《七 .七》事变遗迹及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共4 幅)</h3><h3>1 .宛平城</h3><h3> 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为防止李自成进京,为保卫北京城建此城。 城东西长640 米, 南北宽32 0 米 ,城门分东西两座,东门为"顺治门",西门为"永昌门"。东西城门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 原来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正中有马道,並在台上盖有楼和兵房。城墙周围有垜口,望孔, 下有射眼,每个垜口都有盖板。 宛平城原来是兵营,后渐迁商肆民居。</h3><h3> 它是华北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1937 年7 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城成为"七.七"事变的见证。</h3><h3> 1961 年国家把宛平城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h3><h3> </h3><h3> </h3> <h3>2.日本侵略者在宛平城留下的弹坑痕</h3><h3> 左上图、中图是宛平城南城墙上弹痕,右上图、 右下图是东城墙上的弹痕。</h3> <h3>  3.赵登禹(1898 年~1937 年)陆军上将,民族英雄。山东荷泽赵楼人。1914 年加入冯玉祥部,1926 年参加北伐战争, 1933 年升任旅长, 后升任师长。 七.七事变在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赵登禹将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师长。2009 年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h3><h3> 赵登禹将军墓就在卢沟桥东西道口。</h3> <h3>4.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3><h3> (1 ).1937 年7 月 7 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实际已经回去),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h3><h3>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早蓄谋以久的计划,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h3><h3> "七.七"事变前日军已经从北面、东面、南面,形成了对北平的三面包围之势,北平几乎成了一个孤岛。如再切断北平向外的唯一通道卢沟桥,形势将非常严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一旦失守,北平难保,整个华北将落入敌手,进而危及全中国!</h3><h3> (2 ).《纪念馆》</h3><h3> 1986 年在卢沟桥东的宛平城内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此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纪念馆。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参观。</h3>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卢沟桥过往的车辙足印不计其数,它饱经风霜, 备尝天灾人祸,同北京同整个中华民族共患难共命运。而今金代的中都已荡然无存,唯独当年与中都共存的卢沟桥今天依然屹立在永定河畔,成为封建社会为我们留下的极奇珍贵的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重要更正:解说词中所说卢沟桥241 根望柱是错的,应该为281 根,北侧141 根(南侧140 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