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听后感——记杨程程老师赛课课堂

张春燕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564fa">教学设计</font></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导入环节:谈话导入,以生活实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例,理解“关系”的相互性,引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发学习兴趣。</h3><p style="text-align: left;"> 2.探究活动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从画一画12块小方块,可以摆成多少个长方形入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画一画,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又利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在除法算式中数与数的因数_倍数关系依然存在,不再改变,同时体验到了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两种方式:乘法算式,除法算式。</h3><p style="text-align: left;"> 3.探究活动2:寻找24的因数:有了探究活动1的经验,教师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杨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时间探索,思考,交流,全班展示时,展示两种书写形式:一种杂乱,一种有序,让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到有序写算式可不重复,不遗漏的寻找数的。老师又适时的进行总结梳理,学生掌握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跟上巩固练习,寻找18的因数。在有了12,24,18的因数之后,让学生观察因数的特征,小组讨论总结因数特征。</h3><p style="text-align: left;"> 4.探究活动3:寻找3的倍数。有了学习因数的经验,学生能通过乘法算式很快找到3的倍数,并能有序列式寻找,体验3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然后跟踪练习,寻找2的倍数。</h3><p style="text-align: left;"> 5.游戏练习:每人一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说说如何判断,巩固对因数倍数的理解。<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我们的思考</font></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程程老师热爱自己的课堂,热爱自己的学生,一腔热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课堂设计缜密有序。但是课堂容量比较大,课堂超时。</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课后,我们讨论了几个问题:</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这堂可以在哪里节约时间?可否充分利用探究活动1?在充分理解因数,倍数含义后,寻找12的因数时,可在此处,将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寻找因数方法进行梳理,把寻找24因数作为巩固练习,节约寻找18因数这一练习时间。</h3><p style="text-align: left;"> (2)课堂每一环节用力是否太均?从理解因数倍数,到只研究非零自然数,再到找因数、倍数的方法梳理,到因数,倍数的特征都进行的非常细致,可否在某些环节上稍粗一些。另外,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有待提高。</h3><p style="text-align: left;"> (3)寻找因数过程中,除法算式的方法可否在乘法算式的方法扎实之后再学?我个人认为除法算式在探究活动1中,在通过乘法算式引入学习因数,倍数概念后,再通过除法算式,再寻找因数,倍数,是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是感受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不因算式的改变而改变。这个除法在这里出现是必须的,但是在后面寻找24因数的方法中,学习单上改一改,不提示方法一乘法,方法二除法,让孩子自行方法计算,并非两种都必须写出。这个地方可砸牢乘法算式的方法,除法算式稍加点一点。<br></h3>

因数

算式

倍数

除法

乘法

寻找

学生

探究

方法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