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晨,整个世界都是清清亮亮的,秋末冬初的阳光穿过高楼,温柔地洒在我们的身上,别有一番令人赏心悦目的感觉。</h3><h3>在这样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崇贤第一幼儿园开始了在第十天的跟岗学习。</h3> <h3></h3><h3>常言道:春华秋实,万物始春,而成于秋。</h3><h3>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收获;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成功的希望。</h3><h3>11月9日,崇贤第一幼儿园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举行了本学期主题为“丰收的喜悦”的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h3> <h3>本次家长开放日各班家长积极参与,高度关注,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放下工作,走进校园。</h3> <h3>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家长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增进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目的,同时也为了让幼儿认知秋天、体验秋天,让孩子们感受丰收的喜悦和“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各班老师在各班教室举行了主题为“果实奇遇”的教育教学亲子活动。</h3><h3>老师们精心收集了常见的水果、蔬菜、庄榢等物品进行展示,教育幼儿认识农作物、果实、种子等,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秋天与丰收的理解。通过实物对幼儿进行教育、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点心、幼儿与各种果实零距离接触来丰富了主题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感受美丽的秋天、体会丰收的喜悦,初步了解各类蔬果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感恩天地万物,学会珍惜食物。</h3> <h3>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制作南瓜饼</h3> <h3>一起来做爆米花!</h3> <h3>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剪毛豆。</h3> <h3>家长和孩子们在共同制作水果沙拉。</h3> <h3>教学活动结束后,各班老师组织幼儿和家长集中户外进行“果实派对”亲子活动。</h3> <h3>活动中,主持人就《果实奇遇》开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收获,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发言,感受多种多样。之后,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果实派对”的活动流程。</h3> <h3>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果实大咖秀、果实惊喜蛋、果实盛宴。</h3> <h3>“果实派对”之果实大咖秀:</h3><h3>家长和孩子们相互协作在脸上化妆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果实宝宝,并扭一个果实气球戴在头上。</h3><h3></h3> <h3>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吹气球,扭气球,制作果实气球。</h3> <h3>家长给孩子们化妆,打扮成一个个果实宝宝。</h3> <h3>“果实派对”之果实惊喜蛋:</h3><h3>由家长把气球果实拉直并举高,孩子们在果实底下每人想办法摘一个气球果实。摘下果实后,音乐起家长和幼儿一起把气球挤破(不能用手和脚帮忙),取出惊喜纸条(内写指定礼物)</h3> <h3>孩子们在摘果实。</h3> <h3>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把气球弄破,取出惊喜纸条。</h3> <h3>“果实派对”之果实盛宴:</h3><h3>家长和孩子协作将每班制作好的美食拿到操场上卖,结束后凭果实惊喜蛋的纸条去领小礼品。</h3> <h3>大一班“爆爆爆米花”</h3> <h3>大二班“缤纷水果汇”</h3> <h3>大三班“平民毛豆&绅士花生”</h3> <h3>大四班“南瓜的邂逅”</h3> <h3>孩子们凭果实惊喜蛋的纸条去领小礼品。</h3> <h3>家长和幼儿在开心的品尝好吃的点心。</h3> <h3>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长、老师、幼儿间的一次亲密接触,通过今天的半日活动,家长们体验了幼儿园的多彩生活,看到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进一步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为家园同步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3><h3>通过今天的观摩,我们四位跟岗教师感触良多。</h3><h3>崇贤一幼每一次的家长开放日都让家长融入其中,并且家长也积极参与活动。家园共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h3><h3>我们回去后,一定要将此次学习的优秀经验带到自己的幼儿园并用起来,相信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革一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一定会更棒!</h3> <h3>时光飞逝,转眼间在杭州市余杭区崇贤第一幼儿园两周的跟岗学习已经结束。</h3><h3>通过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进班听课、跟岗实践、教育研讨等等我们感触颇深,这将是我们从事幼教事业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h3> <h3>在短暂的两周里,我们得到了崇贤一幼所有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明天,我们将带着几分眷恋、几分回味、几分收获踏上归程。相信这段日子将是我们教育生涯中难忘的珍贵的回忆。总之,十分感谢台江县教育局能给予我们一个学习他人之长的机会,再是感谢崇贤第一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一个有爱心、责任心、工作严谨、教学能力精湛的一个群体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也将以此为起点,不断学习、完善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专业素养上有一个飞跃,与幼儿园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幼儿园越办越好!</h3> <h3>撰稿:杨淑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