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序: 创生设计,寻求教学设计的“生长点”;创生教学,捕捉教学过程的“生成点”;创生作业,研究作业设计的“伸长点”;创生反思,课后反思教学环节的创生要素,必得“深沉点”。</h3> <h3>2018年11月9日低数组的第二节创生课堂的研讨在录播教师展开,本次活动以施娟华老师执教的《分香蕉》为载体。</h3> 创生设计 <h3>教材的解读:《分香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四课。通过对前面的“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但这些平均分的活动都是在没有学习过除法的基础上,只从活动操作和生活经验出发的,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让学生认识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从而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h3> 创生教学 <h3>课在“要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使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的设疑中拉开了帷幕。</h3> <h3>创生点一:大胆放手,展性个性</h3><h3>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分香蕉,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解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h3> <h3>创生点二:因材施教,多管齐下</h3><h3>在教学过程中,12根香蕉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而获得,“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就让学生在阅读中认知,让学生记忆。</h3> <h3>创生点三:搭好支架,促进生长</h3><h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领悟了“分的总数一定,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份的个数就越少。与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是一样的。”巧妙的把新旧知识联结起来,也不露痕迹地让生明白除法和减法的关系。</h3> 创生作业 <h3>“12÷2=6”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指导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h3> <h3>当然,施老师的课堂生成点还有,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还有。本节课最大的特色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抓住低段孩子的思维特点,注重孩子的思维发展;利用课件,教具,画图等方式使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h3> 创生反思 <h3>《分香蕉》对我们低数组的老师并不陌生,早在2015年时,卢颖丽老师,倪兰芬老师,潜小燕老师就给我们展示了各具特色的三堂课。今天听后,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受启发。议课从施娟华老师讲解本堂课的设计开始,教研组长陈芳娟老师先点评,然后潜小燕老师和卢颖丽老师谈了自己上这堂课时对教材的处理,陈红艳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组内其他成员也积极参与讨论,马旭燕老师说:“通过这次研讨,我们班上这节课时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注意点,创生点。”</h3> <h3>因为有了教研员吕琴老师的到来,让我们的议课更深入。她指点我们怎样更好地解读教材,创造课堂上的生长点。</h3> <h3>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地探讨、不断地反思、交流,求得共同成长</h3><h3> 实小低数组</h3> <h3>执教:施娟华</h3><h3>美篇:王琴飞</h3><h3>审核:陈芳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