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静静而落的第一场冬雨为这平凡的世界增添了几分和谐,几分美丽,也为我们美丽的校园增添了几分清新。在这萧萧的冬雨中,家长们带着一颗颗真诚,怀着一份份期盼踏进这冻雨凄冷着美丽的校园,如约而至,参加我们三年级的教研开放周。他们的笑容如牵一缕阳光温暖着这深秋初冬的校园,温暖着我们全体师生的心。</h3> <h3> 马灵侠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这节课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的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描一描,摸一摸,数一数等环节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h3> <h3> 李伟老师教学的《妈妈宝贝》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知识目标的学习,李老师设计了柯尔文手势的复习和跳格子游戏,这也为本首乐曲的大跳音程做好铺垫;在聆听的过程中,她又设计了几个常见的音乐欣赏问题,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能进行音乐思考;让妈妈和孩子一起编创表演歌曲,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最后又出示一些母爱的图片让孩子们,孩子和家长感动流泪。课后,孩子们紧紧抱住妈妈。本节课孩子们感受了妈妈浓浓的爱。</h3> <h3> 周洁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科学课《看不见的空气》,首先采用视频导入课题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空气在哪里时,利用多种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无处不在,调动了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寓教于乐。老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实验、体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探究过程,将理解和积累融为一体。整节课,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丰富,有层次,教学目标有效达成。</h3> <h3> 丁珍珍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九课说说我们的学校。首先采用视频播放学校的两个大门导入本节课,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说,敢于说。再接着,深入了解本校的服务部门,学校设施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极大化的利用了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h3> <h3> 马雪玲老师的美术课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h3> <h3> 张宇老师执教的《反文旁》。课堂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读、说、练评、改等形式,由浅入深,这节课,老师不仅教给孩子们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还交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与人相处,只有互相谦让,才能和睦相处,培养了孩子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h3> <h3> 雨后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平缓的流水,悠闲的船只,这是课文《搭船的鸟》的写作背景。短文以一个儿童的身份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浅近、朴素,文风恬淡、清新。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经验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太难,但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因此,孙亚梅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做到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教学课件上,孙老师精心制作,选取的企鹅动态课件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兴趣,展示交流上,同学们细致的描写,可爱的语言,动人的情感,充分显示了孩子们扎实的写作功底,如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孙老师在这节课中不仅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还穿插美育、德育、,教会学生去创造美,发现美。</h3> <h3></h3><h3> 赵伟老师执教的诵读课《菊花》,用猜谜语、欣赏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菊花的美,在脑海中对菊花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理解诗句,感悟诗境,层层推进,让孩子们明白诗人喜欢菊花的原因及菊花的品格,做一个像菊花一样品德高尚的人;然后采用配乐诵、唱、画的方式,升华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最后由菊花拓展到其它花,给花配诗,在吟诵中让孩子们积淀语言文字,启蒙学生思想。</h3> <h3> 课后,家长们与老师细心交流,他们一致认为,本次走进课堂,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坚信:以后会和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双管齐下,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h3> <h3> “细雨生寒未有霜,校园树叶半青黄。”窗外细雨淅淅沥沥,教室内暖意融融。此次教研开放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共同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坚信,只要家校共携手,孩子的明天会更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