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中的生活哲理——《吃六顿晚餐的猫》

sunny

<h3>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的闫嘉旭。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图画书是《吃六顿晚餐的猫》。</h3> <h3>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格.莫尔,1945年生于英国,1952年随家人移居澳洲。儿时的志向是成为兽医。从事童书创作之前,曾为广告公司工作。1981年英格.莫尔回伦敦定居。1990年以《吃六顿晚餐的猫》获得英国斯马蒂斯(smarties)大奖。</h3> <h3>  这本书的翻译者黄廼毓,美国伊利大学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教授。最喜欢与人分享好的故事书,有《童书非童书》《童书是童书》《回转像小孩》《心灵转弯处》等。</h3><h3><br></h3> <h3>  我们首先来看下一这本书的封面,右上角和英童书,和英童书分为童书韵文系列、成长系列、Love系列、Think系列、万物友情系列、十堂生命教育课,和英社用图画书延续感动,相信好的图画书可以一再品读,余韵无穷。我们今天学习的《吃六顿晚餐的猫》属于Think系列,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的题目《吃六顿晚餐的猫》一只猫要吃六顿晚餐,不得把肚子撑坏了,再看猫的六只碗那么漂亮干净,而且它的皮毛也很好,觉得它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的主人公,一只名叫席德的猫,它住在亚里斯多德街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的六户人家,每天还可以吃六顿晚餐,真是幸福,尽管它的主人们叫它的名字也不一样,而且每家让它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但它都觉得住在亚里斯多德街简直太完美了。</h3> <h3>  直到有一天席德染上了重感冒,不得不去看兽医。可怜的席德,它去了不止一次,正因为这样它吃六顿晚餐的事被揭穿了,这些主人发现它搞的鬼,都很生气,都觉得它不应该吃这么多晚餐,以后每天只准吃一顿晚餐。</h3> <h3>  席德搬家了,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继续故技重施,它搬到了毕达哥斯街的1、2、3、4、5、6号,这儿的人们知道席德的是吃六顿晚餐的猫,但是并没有在意这件事,而是和它一起生活。</h3><h3><br></h3> <h3>这本书中介绍了亚里斯多德街和毕达哥拉斯街发生的故事,这两条街借用了两位哲学家的名字,其中亚里斯多德提倡的是用理性控制欲望,希望每个人都能独立存在,追求自己的理性生活。毕达哥拉斯主张人和生物彼此有关联和交集,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这就好像书中的席德的曾经和后来居住的两条街上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我觉的我们对待有些事情就需要理性,独立的,比方我们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很容易被零食、玩具或者其他的东西吸引,这时家长就要提醒我们买有用的东西,这叫理性消费,随便买,那叫任性,独立就是要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和谐这是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尽力做到的,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做到善待人和事,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家庭,大家更要团结有爱、互相帮助,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国富民强。</h3><h3><br></h3> <h3>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一本跟《吃六顿晚餐的猫》相似的另一本图画书《卡卡亚亚和帕帕》。 亚亚和黛西小姐住在一起,卡卡和琼斯住在一起,帕帕和爷爷住在一起。卡卡、亚亚和帕帕总是不在家,没人知道它们去了哪里。但有一天,它们全不见了,它们回去哪里?原来它们是同一只猫,最后黑猫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如同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 这两本关于猫的图画书,我找到它们相同和不同点。</h3><h3>相同点1.讲述的都是人对待猫的事。2.猫都是去好多人家吃饭的事。3.最后被主人发现了。 不同点1.两个绘本中《吃六顿晚餐的猫》里一开始主人不知道猫在好多人家吃饭,后来被主人发现每天只给它吃一顿,而在《卡卡亚亚和帕帕》中主人知道它在好多人家吃饭后并没有怎么样。2.《吃六顿晚餐的猫》讲述的是一只猫在两个地方而在《卡卡亚亚和帕帕》中讲述的是在一个地方发生的事。3两个绘本作者不同。</h3><h3><br></h3><h3><br></h3>

晚餐

六顿

图画书

席德

卡卡

吃六顿

童书

亚里

斯多德

亚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