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二游宝墨园。</h3><h3>宝墨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朝末年,占地五亩,因破四旧,文物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1995年重建,历时八载,宝墨园经过四期建设,园面积扩至168亩(约10万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br></h3> <h3>宝墨园内的建筑及景观主要有:治本堂、宝墨堂、清心亭、仰廉桥、紫洞舫、龙图馆、千象回廊和风味食街等。园内种植的植物主要有千年罗汉老松、九里香、两面针树、银杏树、玉堂春、大叶榕树、紫薇树等,还栽植有大量的岭南盆景。宝墨园更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园艺精品公园,除了树木花卉和建筑之外,园内周边还有龟池、放生池、锦鲤池、莲池。<br></h3> <h3>石雕:清明上河图</h3> <h3>园区雅集馆内收藏有艺术瑰宝——通草画</h3> <h3>通草画,顾名思义与通草有关。通草又称通脱木、木通树、天麻子。五加科(Araliaceae)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华南和台湾,是制宣纸的原料。将茎的中心组织取出,可制外科敷料和水彩画纸。19世纪兴起于广州,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不过由于通草纸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加上难以保存,目前国内传世不多。近年来,通草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br></h3> <h3>龙图馆</h3> <h3>包拯简介</h3> <h3>难辨真假的人物塑像。</h3> <h3>随处可见的锦锂,为园子注入了无限生机。</h3> <h3>园内群芳争艳,更为园区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h3> <h3>借着好风景,用相机定格快乐时光。</h3> <h3>购物是女人最大的乐趣之一。即使是在园区内,仍然阻挡不了我购物的热情。花了四十元人民币,买下一对耳环、一顶小花帽,既是到此一游的证据,也是为园区建设添砖加瓦的善举。</h3> <h3>今天的旅途虽然有点辛苦(园区离学校一个多小时,许多学生晕车呕吐;我很多年没晕车了,在今天也晕晕乎乎,肠胃翻江倒海),但是欣赏美景的同时,更见识了劳动人民的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比纯粹的吃吃喝喝、玩机动游戏更有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