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南极洲】

张存法

<p class="ql-block">  <b>此行南极,历时20天(2016.11.8—11.27),为了给将来的回忆留点痕迹,途中所见所闻、所想所思即时记下,形成随笔20篇,在此献给同行的驴友和对南极游感兴趣的亲们。</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缘起封金山</b></p> <p class="ql-block">  <b>有位哲人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应该想想,如果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否还有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如果有,乘明天可能还在,就赶快去做吧!" </b></p><p class="ql-block"><b> 六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睡觉之前我也仔细地想了一番,如果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否还有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有啊!那就是地球上最遥远的地方——南极,还没有去过呢! </b></p><p class="ql-block"><b> 次日我去参加早年我的学生们在景宁封金山举行的同学会,碰到了当年的同事如今的挚友甘留尧先生。他无意间提起温州同程旅行社有一南美南极游的项目,问我是否感兴趣参加?这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事正好圆了我昨日的梦想啊!一拍即合当即立断就委托甘先生向温州同程旅行社报了名。于是就有了我今天(2016年11月8日)走在通往南极的路上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2.一路颠簸</b></p> <p class="ql-block"><b>  自从11月8日凌晨3:40起床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55小时。现在静下心来梳理一下一路过来的颠簸。早4点从瑞安万松花园的家出发到温州白鹿洲公园集合;5:30乘大巴直奔上海浦东机场;下午17:30从浦东机场起飞,历经了13个小时到达美国南方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在美国3小时烦琐的入关、出关手续;7:30(当地时间8日下午的17:30)从达拉斯飞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总行程数近3万公里,穿越亚洲、北美、南美三大洲大半个世界。到了圣地亚哥正是当地时间的清晨8:00,旅游社又马不停蹄安排游览,直到当晚23时(这时已经是北京时间11月10日11时了)才得以上床休息。连续55小时的不休不眠挑战我们这些60多岁老头老太的生命极限。 </b></p><p class="ql-block"><b> 也许有人会问你们这等折腾倒底是为哪般?我们这些“南极勇士”会坚定地回答:目的只有一个,去寻找快乐的极限!为什么大家都能坚持下来?理由只有一条,有一个快乐在前方召唤,途中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一路向前,永不退缩。我们相信最终获得的快乐,将使这一切艰辛都变得值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3.圣地亚哥</b></p> <p class="ql-block"><b>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4332公里,东西最峡处只有90公里(最宽处也不过400公里)号称南美洲的裙边。智利人常说:当上帝完成创造世界之后,还剩下一些边角边料,有湖泊、河流、高山、森林和沙漠,还有一片蓝天和一片海洋。为了不浪费这些东西,上帝就将它们留在地球最远的一个角落里,这就是智利。智利象一柄宝剑悬在南美的太平洋边上。安第斯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把智利与阿根廷隔开。在智利的南端,隔着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美丽的圣地亚哥是智利的首都。 </b></p><p class="ql-block"><b> 圣地亚哥(Santiago)可是个很火的名字。圣地亚哥在西方是一个吉祥的词,即可做人名,又可做地名,甚至可以做商品的名字。它不仅是智利的首都,古巴第二大城市也取名圣地亚哥,阿根廷境内更是有一个圣地亚哥省,还有另一个圣地亚哥城落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据我所知在巴西、秘鲁、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西班牙、葡萄牙都有城市叫圣地亚哥。来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才知道这里才是正宗的圣地亚哥。 </b></p><p class="ql-block"><b> 当地时间(与北京时差11小时)11月9日上午我们抵达圣地亚哥,随后就开始游览市容,参观总统府和阿玛斯广场。晚上品尝智利风味晚餐,欣赏智利民俗风情歌舞表演。 </b></p><p class="ql-block"><b> 智利总统府也叫拉莫内达宫,西班牙语里是货币的意思。拉莫内达宫原为皇家铸币厂,于1784年开始建造,1805年宣布竣工,1922起智利总统以及部分政府部门在此办公,1951年成为智利国家级历史遗迹。1973年在智利陆军总司令皮诺切特发动的右翼军人军事政变中,拉莫内达宫曾遭到大规模空袭,当时的民选社会党总统阿连德在被叛军包围的情况下,手持武器与30多名总统卫队战士一起坚持抵抗,直至英勇牺牲。后来拉莫内达宫照原样修复,现为总统府、内政部、总统府秘书部和第一夫人办公室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b> 这里隔天上午10点至10点半,总统府卫队举行威武雄壮的换岗仪式,成为当地居民和国内外游客观览的一个固定节目。今天本来有这个仪式,遗憾的是我们到达这里仪式已举行完毕。但我们今天看到了更精彩的一幕,数百名当地公员到总统府前游行示威,表达要求增加工资的诉求,口号声、锣鼓声、喧闹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 </b></p><p class="ql-block"><b> 智利的警察十分随和,对这些游行抗议的人群不闻不问。但游人可以与广场上的警察和身着笔挺制服的总统府警卫合影,他们会微笑礼貌地满足你的要求。导游介绍说智利总统府是世界上唯一允许参观,并且参观者可以把车直接开到地下室的总统府。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智利国家统治清明亲民的一个侧面。 </b></p><p class="ql-block"><b> 阿玛斯广场(又名武器广场)位于圣地亚哥市中心,同时这里也是圣地亚哥历史中心。这个广场被令人钦佩的西班牙风格的五大公共建筑包围着。包括18世纪的大教堂、中央邮局、原皇家法院现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智利历史博物馆 、皇家贵族院和原为皇家监狱现为圣地亚哥的市政府。自从1541圣地亚哥城建立以来,阿玛斯广场已渐渐变成为行政、商业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还矗立着印地安原住民石雕塑,智利开国领袖瓦利维亚将军和阿连德总统的铜像。 </b></p><p class="ql-block"><b> 晚上七点到了一家大型西餐馆品尝智利特色大餐,观赏南美风情晚会。吃着烤牛排,喝着鸡尾酒。穿着草裙的姑娘们,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家多日来的倦容一扫而光,临近11点才散席而归。</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4.瓦尔帕莱索</b></p> <p class="ql-block">  <b>11月10日(当地时间),我们游览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 </b></p><p class="ql-block"><b> 瓦尔帕莱索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重要海港,智利阿空加瓜区和瓦尔帕莱索省首府,东南距圣地亚哥约130公里,始建于1536年。瓦尔帕莱索有"太平洋珍珠"之美称,基于城市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联合国199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瓦尔帕莱索不同寻常的缆车系统为世界一百个濒危历史文化宝藏之一,2003年瓦尔帕莱索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城市建筑在大量的陡坡之上并可直接俯视太平洋,瓦尔帕莱索也自豪地宣称自己的迷宫样的城市道路和鹅卵石小巷有世界最丰富的城市建筑文化。</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参观了位于太平洋边上的智利海军总部和海军战士纪念碑,在这里我们还遇上了一群春游的小学生,或许这里也是他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呢!</b></p><p class="ql-block"><b> 之后我们游览维尼亚德尔马。维尼亚德尔马西班牙文意为“海上葡萄园”,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享有“花园之城”的美誉。维尼亚德尔马原来是一座独立的城市,现并到瓦尔泊莱索作为城市新区,此举使瓦尔帕莱索成了智利第二大城市。市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海边高楼林立,碧海漪涟。色彩鲜艳的"花草时钟"是维尼亚德尔马城市的标志,堪称该市独特一景。</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特意在一家规模不算很大的酒店门口停留。因为酒店边上端庄地伫立着复活节岛石像,给了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主要原因是在这个岛上有许多世界闻名的石像。这些大石像均面朝天空,仿佛在祈求什么。令人诧异的是,除了石像自己,没有人知道它的雕刻者是谁,更没有人知道20米高90吨重的石像是怎么完成的。复活节岛距智利西岸3540公里 ,从圣地亚哥去一趟复活节岛要消费上万元,酒店边上的这尊石像据说是复活节岛搬来的石像原件,观此石像也就了了游览复活节岛的心愿。</b></p><p class="ql-block"><b> 耸立海边的一座名为黑白礁石上海鸥低飞,海豹群聚;北边平坦的沙滩海沙细白均匀,许多帅男靓女优闲地躺在沙滩上享受阳光浴。站在海岸上举目远眺, 可饱尝汹涌澎湃的太平洋景色。 </b></p><p class="ql-block"><b> 导游介绍,这里的国际娱乐场,被誉为“蒙的卡罗”,全年开放。每到旅游旺季,剧院、赌场、酒吧和夜总会人满为患,以海鲜佳肴为特色的餐馆时常座无虚席。海边的公路本来十分钟的车程要开上一个半小时。 </b></p><p class="ql-block"><b> 智利的葡萄酒可是闻名世界的。回程路上,我们参观了当地人称为法国宫的葡萄酒庄园。法国宫庄园里青翠欲滴的葡萄藤发出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展示厅琳琅满目的红葡萄酒白葡萄酒令人眼花缭乱;制作车间葡萄酒的生产流程令人一目了然。我们虽然没有带回几瓶葡萄酒,但心中的收获感还是满满当当的。</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5.午夜阳光号</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当地时间11月11日)我们又起了一个大早,5点起床简单用了早餐就奔赴机场。8:30从圣地亚哥机场起飞,12:00抵达蓬塔阿雷纳斯。 </b></p><p class="ql-block"><b> 南美的空中旅行真是一种惬意的人生享受。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清新的空气使远景一揽无遗,万米高空仿佛就像在低空飞行。从飞机的舷窗俯看地面,山川、河流、大海、峡湾清析可见。在这些大美的景色中有几座被雪覆盖的火山口显得特别炫耀。圆圆的山峰,皑皑的白雪,山顶的天坑依稀还可以看到热气腾腾的白烟,其景堪比日本的富士山。 </b></p><p class="ql-block"><b> 下午4:00我们登上了午夜阳光号。安全是船方考虑的第一要务,上船后5:00便举行一个安全紧急避险演练,所有的人都必须参加。晚9:00船长召开欢迎酒会。</b></p><p class="ql-block"><b> 午夜阳光号邮轮是16151吨挪威籍1C级破冰船,船长135.75m,宽21.5m,载客数500人。该船共有9层甲板,其中第9层为阳光观景房和露天活动平台,还有一个小型游泳池,第4、6、7、8层为客房甲板层, 第5层为餐厅,第3层为工作人员用房,第1—2层为动力房及其他用房。午夜阳光号为旅客们提供了非常宽敞广阔的户外空间。可以在甲板上的躺椅放松身心,享受美景。 </b></p><p class="ql-block"><b> 午夜阳光号是我们今后两个星期的家,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将她的上述信息作一详细记录,作为我们永久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6.智利峡湾</b></p> <p class="ql-block"><b>  清晨,睡梦中觉得床像摇篮在微微地摆动,醒来看表,已是5:00了。根据天气预报今天(当地时间11月12日)早晨7:00前有4—5米的中浪。老天爷眷顾,到了7:00已是风平浪静了。我们趁机到9楼的平台上享受智利峡湾的风光。在甲板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b></p><p class="ql-block"><b> 智利峡湾是南美洲最南端的辽阔的自然保护区中多个峡湾的总称。它在拥有令人惊叹的美景,同时也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由于冰川作用,这个地方形成了无数荒岛,众多迷人的港湾隐藏在其中。由于冰河时期的切割,峡湾地区处处是美景,沿途悬崖峭壁,俊险雄伟,两岸瀑布临空而下,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里。</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们游览的主要项目是在邮轮驶进智利峡湾中一个最美的峡湾——加里波第峡湾时,停船下冲锋舟巡游。我们置身冲锋舟中,四周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水面的浮冰与舟底磨擦咯咯作响,每舟16位"南极勇士"长枪短炮齐驾,轻松捕捉美景,尽情享受智利峡湾这孤绝且又自然天成的美丽风光。当我们的冲峰舟来到这座峡湾的尽头,好像前方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但峡湾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顿时美丽的加里波第冰川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带来了十足的惊喜,真有点“栁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巨大的冰川横亘在眼前,发散着蓝色的神密微光,冲锋舟上的同伴们情不自禁的尖叫与照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声和在一起,就像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归来的路上大家感叹,就凭此一景咱们付出这么多的费用也就值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7.威廉斯港</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当地时间11月13日) 清晨我们的邮轮进入比格尔海峡。比格尔海峡巨大的冰痕展示了一条条壮丽的冰河势不可挡地从起伏跌宕的山谷流入海洋的奇观,站在邮轮的甲板上欣赏两岸的风光,景色十分迷人。 </b></p><p class="ql-block"><b> 比格尔海峡得名于一艘名叫 “比格尔号”的轮船,这条船曾经成就过查尔斯 • 达尔文的探险之旅。比格尔海峡,分割两个国家,北岸阿根廷,南岸智利。我们在邮轮上一不小心就收到了中国移动关于"你已来到阿根廷"的短信。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们探访的主要目标是威廉斯港。威廉斯港坐落在纳瓦里诺岛上, 是世界最南的有人居住的小岛之一。 威廉斯港是智利南极省首府,是地球最南端城市,但是人们更愿意相信威廉斯港是小镇,小小港口由军港和货港连接而成,长度不过500米。说到南极省这一说法,也仅仅是智利单相思的想法,智利官方自1940年起,一直声称南极洲的南极半岛是她们的领土,称为"智利南极省 ”,但智利方面也因早于1961年签订《南极条约》,受其中的附带条件和现今南极洲气候问题影响,加上该省的大部分地方同为阿根廷和英国所争夺,所以至今"智利南极省"南极洲部分仍未为智利的合法领土。威廉斯港虽然号称省府,但人口不到3000人,即使这么小的城镇,但还是智利所称南极省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镇。由于这里相对南极大陆的气温显得比较和暖,这里便成了船舰穿越合恩角开往南极科考的补给基地和前哨站。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邮轮从蓬塔阿雷纳斯出发经过两天航行,穿越麦哲伦海峡、比格尔海峡,今天我们登陆地球最南小镇威廉斯港。威廉斯港给大家留下的印像—— 原生态、深蓝剔透的宁静小镇 。这里有古老的教堂,有近代南极探险留下的历史遗迹,虽然比起昨日加里波第冰川的景观有点逊色,但大家还是觉得不虚此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8.难忘的生日</b></p> <p class="ql-block">  <b>今天(11月14日,当地时间11月13日)是我的65岁生日。 </b></p><p class="ql-block"><b> 今晚船方举办西餐酒会。餐至第三道菜,船长讲话,经翻译我们得知船长说的大概意思是: 此行午夜阳光号南极团差不多占尽11月的多数时间,想必11月出生的的游客们没有时间好好地庆祝自己的生日了。因此同程和船方在400位游客登记的出生年月迅息中选择11月出生的27位朋友,(袁蓓蓓女士和我名列其中)给大家集体过一次有意义的生日。船长代表同程及船方祝大家生日快乐! </b></p><p class="ql-block"><b> 这一使人意外的消息令我十分激动。特别是同程和船方为11月出生的旅客庆生选择在今天,恰逢我的生日。在这27位朋友中我不敢说这是绝无仅有,但肯定是为数不多。这当然不会是刻意安排,但我自觉幸运,倍感自豪。当接过船长亲自送上的生日贺卡和纪念礼品时,心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谢同程和船方的精心安排!感谢400旅友的热情祝贺! </b></p><p class="ql-block"><b>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宋代诗人郭应祥的诗句“方是闲堂寿宴开,今回生日胜前回”。今年、今天的生日Party我将终生难忘!</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9.魔鬼合恩角</b></p> <p class="ql-block">  <b>今天(当地时间11月14日)我们的邮轮到达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b></p><p class="ql-block"><b> 合恩角是以发现此地的探险家邵顿的出生地荷兰合恩而命名的。此地至今仍是一个传奇之地。在南极大陆未被发现以前, 这里被看作是世界陆地最南尽头。强劲的海风、巨浪、水流使得合恩角周围的海域危机四伏,堪称世界上海况最恶劣的航道。由于风暴无常,历史上曾有500多艘船只在合恩角沉没,两万余人葬身海底。此地过去是令航海水手们闻风丧胆的地方,所以人们把她称为魔鬼合恩角。 </b></p><p class="ql-block"><b> 根据以往的经验,登陆合恩角的机会很渺茫。我们的探险队长在昨天的合恩角登陆辅导会上说,每四个经过这里的团队只有一个能有机会成功登陆。今天天公作美,天气放晴,虽不是阳光普照,但太阳还是在云雾间时隐时现。风是大了一点,但没有特别汹涌的波涛,气温也不算寒冷,根据各种数据分析,船长宣布我们的团队可以登陆。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今天能在此登陆,一览这世界尽头的地之角风光,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算是实现了人生一项伟大的壮举。 </b></p><p class="ql-block"><b> 下午2:00我们乘冲锋舟顺利登陆合恩角。沿栈道前行,经过160级台阶登上了合恩角悬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的山丘上竖起两只信天翁轮廓的雕塑,那是智利当代著名雕塑家José Balcells的杰作。这体魄雄健飞行矫健有力的信天翁形象,不但是为了纪念在合恩角一带探险在此壮烈牺牲的无数航海员,也颂扬他们处于大自然如此恶劣的环境,仍然拥有不畏强风暴雨的大无畏精神。 </b></p><p class="ql-block"><b> 在雕塑的不远处,有一座红色的灯塔,相信这是地球最南端的灯塔,整个合恩岛上只住着驻守灯塔的一户人家。在这里我们在自已的护照上盖下了十分珍贵的纪念徽章。 </b></p><p class="ql-block"><b> 除了以上两个景点,岛上还有小巧玲珑的教堂和汉白玉纪念碑。大家都踊跃地以合恩角的每一个景点为背景,务必要把自己的身影摄入景中,让这欢愉的一刻凝为永恒。下午3:30我们乘着冲锋舟怀惴着满满的收获感平安地回到午夜阳光号邮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0.德雷克海峡</b></p> <p class="ql-block">  <b>当确认所有的游客都从合恩角返航以后(当地时间11月14日17:00)午夜阳光号又一次起航了。前方就是我们去南极必须跨越的屏障——德雷克海峡。 </b></p><p class="ql-block"><b>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南端与南极设得兰群岛之间。16世纪时,英国航海家、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从大西洋驶进合恩角南面的航道,再往西航行,到达太平洋彼岸。为了纪念德雷克的壮举,这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后来就以他的命字来命名,叫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它宽处970公里,最窄处也有890公里。它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最大深度达5248米。因为海峡两侧气压相差很大,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南美洲大陆的湿暖气流在此相遇搏斗,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交汇融合,风暴成为它的主宰。 这儿风高浪急,甚至可以达到10至20米高的巨浪。因此,德雷克海峡又被人称之为“暴风走廊”、“魔鬼海峡”。历史上曾有无数船只在此倾覆,令航海者闻之色变。 </b></p><p class="ql-block"><b> 南美通往南极的船都要通过德雷克海峡。之前在我们的行前说明会上,同程的经理们特别强调,船至此处,风浪会给船造成的剧烈晃动,使船上房间里很多东西都会打翻,船上的人大部分(90%以上)都会晕船,晕船的人完全没有办法站起来,即使起来也是头晕站不住需要扶着墙走,更不要说吃饭了,好多人都是滴水未沾在床上躺着。船上随处都放了呕吐袋,防止大家晕船呕吐。更有甚者导游对我们作了这样的生动描述:进了德雷克海峡,男士在卫生间小解,一不小心就把尿撒在了脸上。简直太恐布了,据我所知在南极行报团时许多人都是因此望而却步。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午夜阳光号离开合恩角时也在大浪中飘摇,但经过两夜一天的航行,一直到离开德雷克海峡驶入属于南极的罗伯特尼尔森海峡(智利时间11月16日6:30),途中没有碰到大的风浪。虽然也有些旅友晕船,但大部分(90%以上)安然无恙。这真是上苍眷顾,用船方探险队的话来说,德雷克海峡对咱们这个团真是太温柔了!但愿返程也能如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1.南极,我们来了</b></p> <p class="ql-block">  <b>经过30多个小时的航行,现在(当地时间11月16日7:00)我们的游轮驶入南极洲罗伯特尼尔森海峡。前方,我们看到南极洲大陆的身影了!此刻的心情十分激动,禁不住跑到了顶层甲板大喊一声——南极,我来了! </b></p><p class="ql-block"><b> 广义的南极通常指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南纬60度以南的海域、岛屿和大陆 ,受《南极条约》的保护。(狭义南极指地球南极点,现在美国科考站占着,中国的昆仑站在附近。) 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南极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冰障,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整个大陆只有2%的地方无长年冰雪覆盖,动植物能够生存。南极洲气候酷寒,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1983年)。风速一般达每秒20来米,最大达每秒90米以上,为世界最冷和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陆地。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在南极圈内暖季有连续的极昼,寒季则有连续的极夜,并有绚丽的弧形极光出现。全洲无定居居民,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考察人员。企鹅、海狮、海豹、信天翁等动物才是南极的真正主人。 </b></p><p class="ql-block"><b> 1911年12月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生效。迄今各国在南极洲已建有80多个科考站站。中国南极考察队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b></p><p class="ql-block"><b> 此刻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本关于《世界八大预言》的书,书中不少预言现在都被证实了。其中预言之七说,21世纪末人类只能住南极。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戴维·金也认为,如果人类不控制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到2100年,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等大陆的温度将急剧上升,人类只能栖息在南极。会那样吗?按目前的全球变暖速度来看,还真是有可能。这次我的南极游启程之前,一哥们跟我开玩笑说,赶快去南极号个地儿,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b></p><p class="ql-block"><b> 玩笑归玩笑,说正经的,南极这块大陆真的需要好好保护了。作为世界上仅存的纯净之地,作为世界上能看到原始地球风貌的为数不多的目的地,人类作为地球生物的一份子,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欣赏造物主的绮丽作品,要以自己的克制、理性、保护的旅行方式去见证世界尽头的壮美。登上南极大陆那怕就是在海里捡块浮冰用来配制威士忌,在雪地里抓一把纯净白雪解渴,在路边采踏一棵青苔小草,在山洞检回一块小小石头都不允许。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这次南极探险团十分重视环保意识。组织方在登陆南极前做了大量的工作。举办南极登陆以及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相关规则说明会;每人发放一件专用登陆冲锋衣,一双免费使用的专用登陆靴;举办南极动物保护大型讲座;为了南极生态系统的纯净和物种安全,登陆前所有游客需将自己准备带上南极的所有物品如外衣、靴子、背包、相机包等进行真空除菌处理。 </b></p><p class="ql-block"><b> 南极!我们来了!请放心,除了眼晴和它的延伸物相机,我们不会带入一丝尘埃;除了脚印和敬畏自然的心,我们不会留下一毫杂土。我们一定为保护地球上唯一未受污染的圣洁之地作出自已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2.中国长城站</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长城站位于乔治王岛南部,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于1985年建立,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站自建站来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科考。 </b></p><p class="ql-block"><b> 这里风光旖旎,是企鹅、海豹等极地动物的集聚地。同时也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最为密集的地方。智利、阿根廷、韩国、俄罗斯、乌拉圭等国的考察站均相距不远,由于中国近年国力的强大,中国长城站的设施逐步完善,与周边他国科考站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中国长城站已成为各国游客来南极观光的一道靓丽人文风景线。 </b></p><p class="ql-block"><b> 中国是一个南极考察的迟到者,比发达国家建立考察站迟了30年。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分协商国和缔约国,协商国由在南极地区建立考察站的国家组成,在国际南极事务中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加入条约但没有建立考察站的国家为缔约国,虽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因此“协商国是一等公民,缔约国是二等公民。”中国南极委员会决定在乔治王岛建立第一个南极科考站并取名长城站。长城站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在南极事务上的地位。 </b></p><p class="ql-block"><b> 万里迢迢来到遥远的南极,第一站就到了自己的家,感觉十分亲切。上午10:30(智利时间11月16日)我们登上了乔治王岛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组今天安排在第一波登陆。当我们的冲锋舟到达登陆点时,长城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已亲自到点迎接,我们头天经全体旅友签名的横幅也将送给长城站留念。 </b></p><p class="ql-block"><b> 进入长城站区,就见到那熟悉的口号:“爱国,求实,创新,拼搏!”典型的中国特色,此情此景就像置身家乡。在这样的环境中,爱国主义的情怀油然而生。大家手舞五星红旗,脸贴小方国旗,参观长城站所有开放的场馆,并在护照上盖下了庄严的长城站印章。</b></p><p class="ql-block"><b> 长城站是我们心中向往的圣地,登陆长城站是南极行的核心要求,今日能成功得以实现,此心足矣!</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3.落空布朗断崖</b></p> <p class="ql-block"><b>  清晨(智利时间11月17日6:00)游轮驶入南极海峡,船一路都在两侧尽是连绵冰山的海峡中穿行,水面漂着形状各异的浮冰。8:00,船速越来越慢,直至完全停下来。前方黄色陡崖到了,这黄色陡崖就叫布朗断崖。这是南极半岛东北部一座约有一百万年历史的死火山,海拔745米,常年被冰雪覆盖。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行程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乘冲锋舟巡游断崖周边的海域,欣赏大小不同、形象各异的冰山美景;二是由于这里是金图企鹅和阿德利企鹅的群聚地,登陆断崖与企鹅作一个亲蜜接触。 </b></p><p class="ql-block"><b> 当探险队为登陆与巡游做好准备,就要登陆的时候,风云突变风浪大起。船方报告风速达25-30米/秒(10级左右)气象条件不能满足登陆与巡游的要求,原计划取消。第二计划改为邮轮巡游,并到更为南面的一个同为企鹅聚居地的岛屿登陆。时至12:00,将要接近目的地时,发现风浪同样不能满足登陆要求,第二计划取消。第三计划返航等待时机登陆断崖。下午4:00风浪不但不见平静,还大有加剧之势,此时船方决定取消第三计划,邮轮开往锚地,等待开启明天行程。</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南极,一切不可预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大家在深深的遗憾之中,同时又感到丝丝的幸运。今天的行程虽然落空,但邮轮在大海上晃荡了一天,我们领略了南极半岛独特的风光,摄下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照片, 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4.极地明珠半月岛</b></p> <p class="ql-block">  <b>今天(智利时间11月18日) 天气转好,不但阳光明媚,更是风平浪静,我们按计划登陆半月岛。 </b></p><p class="ql-block"><b> 半月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一座孤岛。顾名思义她的形状就是像一轮弯弯的新月。这座1.7公里长的小岛,是极地多样化景观中的一颗明珠。锯齿状和裂隙状的悬崖形成了一块巨大的企鹅栖息地,据说这里群居着上万只企鹅。 </b></p><p class="ql-block"><b> 半月岛有着以南极壮丽风光为背景拍摄野生动物的机会,这里除了企鹅还有南极燕鸥、白鞘嘴鸥、威尔逊海燕等极地动物,海豹也是这里的常客。对于摄影爱好者,这里是十分难得的天堂。如果觉得旅程到目前为止还拍得不够尽兴,那么半月岛就要成为耗尽您的存储卡的地方了。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们得以成功登岛探索令人难忘的半月岛风光。走近企鹅、走近海豹、走近生活在极地的各种海鸟,享受与野生动物、冰川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特别值得一记的是我们在半月岛见到的企鹅叫帽带企鹅。只所以叫它帽带企鹅,是因为它就像是个娃娃戴了个头盔,一根黑色的细细的帽带绳将头盔牢牢系在脑袋上。企鹅中,帽带企鹅是最可爱的企鹅之一,其滑稽的正面像,就像天生一个笑脸,用一个字形容,萌!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因为天气特别理想,举办方就尽量多地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除了登陆半月岛,还穿插安排了扬基港巡游(扬基港,南极洲的天然避风港,位于南设得兰群岛中格林威治岛西南部,长2.35公里、宽1.6公里,该地区被国际鸟盟列为重点鸟区,是巴布亚企鹅的栖息地。——巴布亚企鹅是我们近距离见到的第二种企鹅,红嘴白眉,形象也十分可爱,称之白眉小仙一点也不过分) ,皮划艇课程,雪鞋登山以及南极冰泳等活动。</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5.南极冰泳</b></p> <p class="ql-block">  <b>说到南极冰泳,很多人估计闻所未闻。去南极就已经使人毛骨悚然,怎么还能下海游泳呢!在这样的地方游泳,会使人感觉不可思议,然而我们真的做到了。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都是南方来的游客,本人从来都没有冬泳经历,游泳水平最多也就像狗爬水一样趟上个五到十米。但是船方说今天(智利时间11月18日)半月岛登陆活动结束后,在登陆点举行冰泳活动,大家可以自由报名。可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产生了一个也要跳进南极冰海的冲动。当时我的想法非常简单,这可是人生的一个经历、一个极其难得的经历,错过了这一时刻,以后花万金、十万金也要不回来!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说的冰海不是结冰的海,而是海面上布满浮冰的海。船方在之前的活动说明会上就有了说明,冰泳跟冬泳可不是一个概念。冬泳,不管气温多少,水温一般都会在8度以上;冰泳要在冰水混合的海水里,水温要低于冰点,甚至达到零下2度。这对人体的皮肤和血管都是严重的挑战。尽管主办方说明,届时船方的所有的医生都会到场,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大家还是有所畏惧,我们温州12位旅友只有甘留尧先生、叶绿女士和我3人报名,这个比例在全团还算是高的。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游览了半月岛的所有景点后,回到登陆点,向主办方办理了报名登记手续后,脱掉穿在身上沉重的救生衣、登陆冲锋衣、棉衣、贴身的内衣裤及登陆靴。不知那儿来的勇气,跳进大海大喊一声:“南极冰海,我来了!” </b></p><p class="ql-block"><b> 海滩并不算深,垂直向外游了几米后,随着岸上“回来!回来!”的尖叫声,停下就直接站起来,再跑回岸上。我感觉在水里总共也就一两分钟时间吧,上来迅速用浴巾擦干,穿上衣服。刚上岸的时候,感觉确实有点冷,不过穿上衣服后很快就变得很热乎了。 </b></p><p class="ql-block"><b> 回船以后,消息不径而走,朋友圈上顿时好象炸了锅。我们三个年龄总和198岁,自诩南极冰海老人,但被大家捧为——南极冰泳温州三勇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6.南极的主人</b></p> <p class="ql-block">  <b>南极的气候和海况真是风云莫测。本来今天(智利时间11月19日)的目的地是南极大陆的奥恩港,想不到早上5:00卫星云图显示前方去奥恩港的路上堆满浮冰,邮轮虽可强行前进,但进去后不能保证按时出来。船长决定返航,在附近找到一个可以登陆的小岛,叫米克尔森岛。岛上风景倒是很美,但除了企鹅和白雪没有其他特别的亮点。可记的东西不多,除了收集几张照片就没有独立成篇的随笔了。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就利用这个空档记一下南极洲的主人——极地动物。南极洲是世界七大洲中唯一没有人类原住民的陆地。但这片与世隔绝、貌似贫瘠的大陆并不是没有主人,她却孕育了许许多多令世人惊叹的野生物种——包括很多已经在这个地球其他地方无法再找到的物种。许多已经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适宜于南极生活的特殊生理特征。 </b></p><p class="ql-block"><b> 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它们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了,是南极当之无愧的第一主人。 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8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主要生活在南极洲。企鹅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在陆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企鹅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个种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这几天在南极我们近距离看到了三种企鹅。</b></p><p class="ql-block"><b> 布朗断崖是阿德利企鹅的聚居地,那天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没有登上陆地,但我在望远镜中看到了它们的身影,后来拍到了在几块巨大浮冰上的阿德利企鹅。阿德利企鹅在企鹅家族中属中等个子,体长70厘米左右,头部全呈蓝黑色,嘴为黑色,嘴角有细长羽毛。 </b></p><p class="ql-block"><b> 半月岛是帽带企鹅的聚居地,登上半月岛时我们看到了上万只帽带企鹅聚在一起。帽带企鹅中等个头,体态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黑色,好像一根黑色的细细的帽带绳将头盔牢牢系在脑袋上。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到达的米克尔森岛是巴布亚企鹅( 又名金图、白眉企鹅 )聚居地。巴布亚企鹅中等身材,其体态特征是红嘴,黑头,眼上有白眉。 </b></p><p class="ql-block"><b> 在南极还有一种著名的企鹅叫帝企鹅,大个头(大的可达1.3米以上) 其形态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它群居在南极大陆深处的极寒地带,这次我们无缘遇到。 </b></p><p class="ql-block"><b> 在登陆合恩角时我有幸看到了一只散居企鹅,探险队员告诉我这叫麦哲伦企鹅。中等个子,体态特征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这种企鹅是温带企鹅,麦哲伦发现,在麦哲伦海峡附近有聚居群。 </b></p><p class="ql-block"><b> 这里顺便把五年前我在奥大利亚墨尔本菲利浦岛看到的小蓝企鹅也作一记述。那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普遍身高只有四五十厘米。体态特征有一身蓝色的羽毛,其头部和背部呈靛蓝色,到腹部则为白色。这种企鹅只生活在奥大利亚、新西兰附近的海面上,建议有奥新游的机会时不要忘了去看看它们。 </b></p><p class="ql-block"><b> 说完了企鹅,这几天下来大家印象深刻的当数海豹。海豹是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像棒槌,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耳朵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脚跟也已退化。与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海狮、海狗不同(这次在南极没有看到海狮、海狗,它们是海豹的近亲,全都属于鳍足亚目,它们有耳壳,后肢能转向前方来支持身体走路 ),海豹不能行走,所以当它在陆地上活动时,总是拖著累赘的后肢,将身体弯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迹。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来南极的路上还多次看到鲸鱼。鲸鱼不是鱼,属于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种类体长也超过6米,重量上,目前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也有两千公斤重。这次在德雷克海峡看的是长须鲸,个头在鲸鱼家族中当数老二。 </b></p><p class="ql-block"><b> 最后不能不提贼鸥。在南极海鸥中有一种褐色海鸥叫贼鸥,听其名就知道它大概不是什么好东西,有人把它称为空中强盗,一点也不过分。尽管它的长相并不十分难看,但其惯于偷盗抢劫,给人一种讨厌之感。贼鸥是企鹅的大敌。在企鹅的繁殖季节,贼鸥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企鹅的栖息地,叼食企鹅的蛋和雏企鹅,闹得鸟飞蛋打,四邻不安。贼鸥好吃懒做,不劳而获,一旦填饱肚皮,就蹲伏不动,消磨时光。这次我们多次远距离看到贼鸥,但没有拍到它。</b></p><p class="ql-block"><b> 极地动物是南极的主人。来南极旅游,我们是客人。来南极时间虽短,但这几天我们已经养成习惯,决不追逐、惊吓动物,任何地点、任何时侯离任何动物都能保持5米以上距离,更不会伤害和捕捉任何动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7.神秘欺骗岛</b></p> <p class="ql-block">  <b>今天(11月20日)我们的目的地是迪塞普申岛。迪塞普申岛在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中。这座小岛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欺骗岛。这是南极大陆现存有活火山的一座岛屿。孤立小岛上常年冰天雪地的环境氛围,给人们的感觉似乎是平安寂静。直到岛上突然出现了火山喷发的轰响,烟云弥漫,火山碎屑满天坠落,人们才恍然大悟、争相逃离。据说,欺骗岛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意在提醒人们记取这个教训,警惕火山灾害。也有说环形火山港湾入口很小,航海家们很难找到它,具有欺骗性,故名欺骗岛。这些都给该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b></p><p class="ql-block"><b> 欺骗岛自1819年被发现以来就是远洋狩猎者的聚集地,由于其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尤其是海豹和鲸鱼等。整个岛上遍布各国的动物加工厂,当时阿根廷,智利,英国,挪威都在这儿建基地。 欺骗岛上开办过一个邮局,1913年3月6日盖上了第一个邮戳。1998年8月15日,阿根廷借该国设在岛上的“迪塞普申基地建立50周年”之际发行纪念邮票一枚,邮票图案清晰展现了欺骗岛的平面为东南段敞开的马蹄形状。红色圆点标记的地方是阿根廷的迪塞普申基地,其右侧不远处就是智利的基地,马蹄状敞开入口处的北侧则是英国的基地和当年的作业站。 </b></p><p class="ql-block"><b> 欺骗岛火山口宽14公里,港深190米,马蹄形的开口不到1000米。欺骗岛的火山活动一直是活跃的。1969年12月在岛西北角发生火山喷发。巨大的响声打破了海湾的宁静,炽热的岩浆突然从海底喷出,火山灰和浓烟升腾到几百米的高空。其时海岸的地貌面目全非。智利、阿根廷、英国的3个科学考察站的建筑物被由天而降的浮石掩埋,英国的一架直升飞机被埋在两米厚的火山灰里,挪威的一座鲸鱼加工厂也化为灰烬。 </b></p><p class="ql-block"><b> 此后科考人员在考察评估了这次火山喷发的危害,重返欺骗岛启用了部分基地。1970年,在英国和智利基地附近的庞特山又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活动。其中智利站遭受大量火山灰降落的侵害,除砖石砌成的拱形入口外,整个倒塌。英国基地则被由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融化冰块形成的泥流袭击,阿根廷的基地也被迫放弃。这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伤害,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如今各国的基地都被彻底的废弃了。 </b></p><p class="ql-block"><b> 欺骗岛还有一个特色,海底火山活动所引起的湾内多处温泉喷涌,海水也变得很暖和,使该岛成了南极洲唯一能进行海水浴的旅游胜地。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登岛的顺序我们组被排到第十一波,(总共12组)轮到我们登陆已是下午5:30了。当我们的冲锋舟冲上浅滩,沉重地登上欺骗岛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黑色的火山灰堆积而成的陆地在暮色苍茫中一路延伸,伸入到迷茫的远方。在这平坦而微带坡度的平滩上留下许许多多废弃的建筑。那东歪西斜的房屋、斑驳陆离的油罐、半埋半露的车轱辘,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淡然地看着身边的物是人非,透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苍桑感。此情此景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凄凉。</b></p><p class="ql-block"><b> 抬头望向远方,旅友们在努力地攀登一座山峰,此峰可算是欺骗岛的顶峰了。爬上顶峰就可以俯看整个火山港湾。当我们登顶之后一种豪迈感油然而生,禁不住又一次大喊,“我登上顶峰了!" 从顶峰俯看,整个马蹄形港湾笼罩在薄雾中,我们的午夜阳光号及海达路德公司的前进号(很巧合,该挪威公司的两艘邮轮首次在南极相遇)还有智利的一艘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中。饱览了险峰景色后我们从徒峭的山路横着脚一步一步地下来。在海边我们又欣赏到了海豹、企鹅,特别值得一记的是我们还捞到了南极独有的生物——磷虾和海星,大家兴奋地拍了照片,又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归大海。 </b></p><p class="ql-block"><b> 晚7:40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行程,也结束了南极探险的全部项目。9:00,午夜阳光号缓缓启程,我们将通过三天四夜的航行,穿过德雷克海峡、智利峡湾,预计于24日早晨(当地时间)到达蓬塔阿雷纳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8.再见,午夜阳光</b></p> <p class="ql-block">  <b>今天(智利时间11月24日)清晨5点多,我们的午夜阳光号邮轮扺达智利蓬塔阿雷纳斯港。从11月20日晚邮轮离开南极半岛至今我们在茫茫大海上己漂泊了4长夜3整天共计80多个小时。海上航行的时间确实十分漫长,但我们的船上生活并不单调。 </b></p><p class="ql-block"><b> 首先是船上的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第一个白天船方安排船长接待游客参观船长办公室与驾驶室,船长亲自回答大家对午夜阳光号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邮轮的造价达1亿多美元啦;邮轮卫星定位系统能自动驾驶啦;邮轮先进的水处理和拉圾处理系统等等。大家还高兴地与船长合影留念。第二个白天安排游客进行各种各样的集体照。在邮轮的直升机停机坪上400人的集体照特别震撼,成功挑战南极冰泳勇士们的集体照也十分抢眼。还有各团、各组分门别类三三五五都找理由合影。第三天的晚上举办告别宴会,一起来回味此次难忘的探险之旅。船长及船方全体工作人员与每一位游客道别,气氛特别热烈。 此外几天来安排了十数场的各种知识的讲座,还有船方员工,同程领队与游客的联欢等等。 </b></p><p class="ql-block"><b> 第二是沿途的风景确实不错,特别是进入智利峡湾以后,每每两岸有美景,广播就及时提示。经过智利峡湾,我们欣赏到一道道峡湾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崩解入海的冰川。许多摄影爱好者以高山和冰川为背景展开了疯狂的拍摄。由于行程时间比较充裕,船经塔克岛还特意停了一下,让游客乘冲锋舟巡游,想不到这还成了回程中的一个亮点,让大家津津乐道。这座小岛是因麦哲伦企鹅、南极鸬鹚及其他鸟类的栖息地而闻名,在这里我们饱览了麦哲伦企鹅的萌态和鸬鹚群居的壮观。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清晨6点,起大早用过船上最后的早餐,趁早餐机会与船员和其他团游客(我们是6团,还要在智利聚两天)道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来到南极的人都是有理想和追求、不甘于平庸、勇于冒险、敢于尝新的人。这样的人聚到一起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甚至于惺惺相惜。这十几天下来,尽管大家素昧平生,但这些天以午夜阳光号为家,一起经历了惊涛骇浪,一起品味了南极的风雪和冰山,不知不觉的已经有些难舍难分了。 </b></p><p class="ql-block"><b>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次的南极邮轮之旅就这样要告一段落了。在地球的天涯海角,我们度过了十四天与世隔绝的时光,从此我知道了什么叫地老天荒,知道了什么叫冰山一角。这辈子再也忘不了这世界上最孤独的大陆,虽然冰天雪地、远离人世,却是生机勃勃。 上午8:30我们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步下了午夜阳光号,与等在码头的全体探险队员一一握手道别。 </b></p><p class="ql-block"><b> 再见,敬业、勇敢、热情好客的探险队员! 再见,舒适、温馨、诗情画意的午夜阳光! 再见,神奇、美丽、纯洁无暇的梦幻南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9.尾声也精彩</b></p> <p class="ql-block">  <b>告别了午夜阳光号,我们的行程也就进人尾声了。利用回程转机间的空档,同程为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市区游。 在蓬塔阿雷纳斯 ,我们来时匆匆而过,从机场直接到午夜阳光号上船,这次返程 (当地时间11月24日) 船转飞机有半天的空档,本来安排游览蓬塔别具一格的南美最南城市风光。但十分遗憾,蓬塔今天举行全市防海啸大演习,所有的景点都关闭。我们的计划不得不取消。好在我们来时车览,地导向我们介绍了蓬塔的历史与现状,在车上拍到了好些照片。蓬塔是智利麦哲伦省的首府,位于麦哲伦海峡西岸。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前,一直是大西洋——太平洋通道的要塞。只是近代巴拿马运河开通,成了大西洋——太平洋通行的捷径,篷塔港才逐渐冷落,风光不再,除非特大轮船巴拿马运河不能通过才绕道这里。 </b></p><p class="ql-block"><b> 对于蓬塔来说,麦哲伦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1520年11月1日,麦哲伦的船队沿着南美洲大陆东岸南下,来到了一个荒岛礁石成群的地方,这就是蓬塔。这一带水域风大浪高,海水中还常飘浮着巨大的冰山。船只在“羊肠小道”中艰难地航行,最后总算通过海峡进入到太平洋。为了纪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功绩,后人把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麦哲伦在蓬塔也留下了许多的遗迹,甚至当年麦哲伦发现的生活在这一带的一种企鹅也命名为麦哲伦企鹅。 </b></p><p class="ql-block"><b> 在圣地亚哥(当地时间11月25日)我们有一天的空档,同程为我们安排游览了市区的两个景点,圣母山和情人山。 </b></p><p class="ql-block"><b> 圣母山原名圣克里斯托瓦尔山, 海拔880米,相对高度323米。是圣地亚哥著名游览圣地。在圣母山上俯瞰圣地亚哥,全城景色尽收眼底。1908年开始在山顶竖立了圣母像,所以大家尊称此山为圣母山。圣母像铸于法国,高14米,重36吨,是圣地亚哥的主要标志。 我们乘坐缆车直接登顶,山顶已有一群小学生春游至此瞻仰圣母像。 圣母山植被丰富,丛荫茂密,现辟为国家都市公园,不但是我们外地游客旅游重要的目的地,也是当地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b></p><p class="ql-block"><b> 情人山是圣达卢西亚山的俗称,由于是情人们活动的好去处而得名。该山海抜230米,相对高度只有80米。山脚下的入口处有深红色古希腊雅典式的白云门廊,门廊两侧有古朴苍劲的巨型壁画。沿着弯曲的石阶盘旋而上,沿途有1874 年建筑的古城堡、印第安人原住民的雕塑和千姿百态的仙人掌、芦荟、狗尾巴草等各种各样的植物。郁郁葱葱的树林夹杂着几点红叶,透着浓浓的绿意;山间的泉水缓缓从形象生动的石雕玩童怀抱着的瓶罐中流淌出来,形成一汪碧绿的潭水;附近还有曲径盘旋的假山,景色十分秀美多姿,真不负“空中花园”的美称。山顶上有一座七角古碉堡——伊达尔戈堡。据地导介绍, 原是西班牙人为了抵御原住民而建的要塞。如今已找不到当年激烈斗争的痕迹,只有山顶上一座坚固的石造碉堡遗址可以让我们来想象当初惨烈的激战。为了纪念智利的这段历史,过去每当正午时分,陈设在堡上的古炮会发出隆隆声响,回荡在圣地亚哥市上空,由于一次地震而毁坏,现正在修复中。 </b></p><p class="ql-block"><b> 当我们的行程即将结束时,我们最后还参观了圣地亚哥的一个民俗艺术村Los Dominicos,这里面能淘到当地民间艺术家的画作、陶瓷制品、铜饰物、智利千金石雕和蓝宝石金银饰品等。据地导介绍,这里的价格高低不等,取决于产品的精细程度与设计外形。手工编织品和红木雕大多不错,银器和宝石首饰最值得消费。我们的旅友在这里淘到了不少性价比极高东西。 </b></p><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艺术村,我们的南极游宣告正式结束,踏上了圣地亚哥——达拉斯——上海——温州的回家之路。 如果说我们这次20天的南极游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戏,那么这两天的行程只是大戏的尾声小曲,但我们觉得尾声也精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20.梦圆南极洲</b></p> <p class="ql-block">  <b>今天,北京时间11月28日10:30我回到了家。(昨晚到温州已经半夜,我在甘留尧先生家过夜)作了简单的处理后本来想趟下再睡一觉,倒倒时差,但总睡不着。昨天的随笔已记了这次南极游的尾声,我们的南极游的故事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心里总觉得意犹未尽。回想起在南极难忘的日子,只要我闭上眼睛,南极奇幻般的风光就会掠过我眼前。没入云端的雪山、绚丽多姿的冰川,成千上万憨态可掬的不同种类的企鹅,躺卧在深蓝色水面浮冰上悠然自得的海豹,以及在大洋风浪中跳跃的海豚和翻腾喷水的巨鲸,还有中国长城站科考队员到码头(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码头,就是让登陆艇冲滩登陆的浅滩)迎接祖国亲人的动人场面,特别是本人跳入冰海游泳时畅快淋漓而冰寒刺骨的感觉,还有那两张视为至宝的南极南极勇士证书和南极冰海游泳证书……,仿佛心又飞了回去。 如果要问南极游后该怎么评价眼中的南极呢?我似乎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了。如果一定要评论,那么我只能说走进南极犹如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踏上了一个未知的星球,在这儿才能体验到自然的震撼和人类的渺小。南极之美可称之为绝美,与那些有着斧凿之痕的景色比起来,南极绝对是一处“天然去雕饰”的纯美之地。这个世界我去过很多地方,我相信世界上没有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的景色。</b></p><p class="ql-block"><b> 年轻时我就有跑遍世界游尽中国的梦想。当然世界之广中国之大,要跑遍世界每个国家,中国每个城市和景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的定义就是世界要到达七大洲,中国要到达所有省份,这个梦想在多年前就差不多完成了,只差南极洲尚未染指。这个一直藏在我心底的梦,此行终于得以圆满!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南极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有几句话要说:南极并不是一个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每年通往南极的航次很有限,一年中,前往南极的中国人不过三千人。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样,从国内游到出境游,从跟团游到自由行,从中国到东南亚,从澳洲到欧洲,从美洲到非洲 ……随着去过的国家越来越多,旅行欲望还会不断升级,要远行,去更遥远的地方。这样,南极这世界的尽头便会列入更多人的旅游选项,南极游来年必定会在国内大热,而且随着全球变暖,冰川也在逐年消融,如果有条件还是请对南极游感兴趣的亲们乘早前往吧!</b></p><p class="ql-block"><b> 最后再说一句,要去南极同程包船我觉得是最好的选择!</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南极勇士证书</b></p> <p class="ql-block"><b>南极冰泳证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