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胡思乱想

二叔

<h3>当记者,原来想都没想过,起码在大学毕业时没想过。</h3> <h3>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Ly市的人事部门工作。那时,就感觉自己不是属于这的人。一是因为父母在沈阳,得回去;二是因为不懂人事部门的业务,每天和因为各种问题上访的人纠缠,挺闹心;三是因为这和我学的专业也不对路,白学啦。于是,心中总想另谋出路。第一想法是考研,于是,上班的空闲时间,抓紧复习。一年后上了考场,考了两天,喝光了一筒益智麦乳精,答完了所有卷子。不久,收到了某大学的&quot;不予录取通知书&quot;,鼓励我&quot;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quot;。此路不通,另找出路。那时,我的实习期已满一年,可以调动工作啦。上级人事部门说,那就直接到我们这来吧。那时已经有了主意,可以判断自己的喜好啦。根据本人不会溜须拍马、不会察言观色、各种不会等等,自己觉得在机关不会有什么出路吧,因此没去。那时,心中向往的职业出现了记者和教师的身影。大概觉得这两个职业相对自由,且不用看别人脸色,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成功吧</h3> <h3>一个朋友是某大学的干部,听说我要去当教师,热情地帮我联系,并成功去试讲,但试讲不成功,左等右等没了音讯。于是亲属开始帮我联系新闻单位。可能那时大学生比较少,联系时基本都说可以,但得等待编制,那时,回家乡心切,谁要我,我就去哪。于是,1984年4月3号,怀揣着一本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和新闻结缘。</h3> <h3>刚到台时,领导问我,想去哪个部?我说,哪个简单就去哪个。领导说,应该哪个难去哪个,如果难的都能干好,别的部门都没问题。只好听众领导分配,来到了当时的工商部。</h3><h3>那时候,抗日战争时期的老记者,我们的老厅长,常常溜溜达达就到了我们的办公室,就某某的某篇稿子的得失和大家探讨。平易近人的作风,敏锐的思考能力让人敬佩;</h3><h3>那时候,台长的办公室就在隔壁,没什么特殊,没有什么秘书,没有那么多程序,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进去和台长汇报,面对面商量,共同想办法。领导没架子,下属很努力;</h3> <h3>那时候,被采访领导很随合,很配合,不会觉得你很不懂规矩。记得一次什么会议,我想就某个问题采访一位副省长,就在会场门口堵住了这位领导,领导就站在门口回答问题,记者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领导没有丝毫不满,都为工作;还记得一次采访,几位记者和当时的一位副省长去某地现场办公,共乘一辆面包车,一路谈笑到终点;</h3> <h3>那时候,老记者都非常谦虚,新记者也不狂妄。每天骑着自行车奔走于大街小巷,工厂农村;那时候,记者就是记者,每天采访,写稿;那时候,不时兴追责,但年终没有好稿的记者往往会自责;</h3><h3>那时候,记者的地位还算崇高,号称&quot;无冕之王&quot;。记者的心中也不迷茫,也从来没有生存危机。不像今天&quot;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quot;。自媒体的蜂所向拥而起令多少记者心猿意马,心浮气躁。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职业坚守?萦绕于心头;</h3> <h3>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我学历史,搞新闻,依然很糊涂。依然搞不清哪些是历史沉渣,哪些是新生事物;哪些应该抛弃,哪些应该坚守;哪些是时代进步,哪些是自己落伍;总之,就是觉得和我当初的新闻理想有点不一样啦!</h3><h3>好在已经退休,不必那么较真啦!愿咋咋地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