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大行书

曾德备

<h3>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行书如行云流水,既无楷书的端庄,也无草书之狂放。它既讲求法度,又有其个性,很不容易写好。在此介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以及其它行书作品,以供书法爱好者读帖,临范,参考,赏析。</h3> <h3>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303一一361,一作321一一379),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后世尊为书圣。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江洲剌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軍。</h3><h3>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融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羲之书法风格平和冲淡,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赞其书“尽善尽美“,据传将《兰亭序》原稿收藏于墓中。</h3><h3>《兰亭序》为王羲之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的是羲之和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西南兰淸)盛遊之事。其书从容平和,气盛神凝。《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欹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h3><h3>此据唐代冯承素摹本放大刻石,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号小印,故称神龙本。</h3> <h3>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笔法雍容大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历代评价甚高。清乾隆帝把此帖和晋人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珍宝,此帖为“三稀”之首。</h3> <h3>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709一一784),字清臣,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笫,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公元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h3><h3>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栁”,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对后世书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h3><h3>颜真卿的行草书,遒劲郁勃,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二王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靣,这种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气象,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全结合的典例,其《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祭伯文稿》,《争座位帖》被合称“颜氏三稿”。|</h3> <h3>颜真卿《争座位帖》全篇劲挺豁达,姿态飞扬,在圆劲激越的笔势与文辞中显现了他那刚烈耿直,朴实敦厚的人格。因《祭侄文稿》塗改较多,后世往往举荐《争座位帖》。</h3> <h3>苏軾《黄州寒食诗帖》 苏軾(1037一一110|)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存世书法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h3><h3>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誉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大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h3><h3>宋代书法,继承五代,上追晋唐,开创了一代“尚意”新风。苏轼是“尚意”新风”的中坚人物,其行书《黄州寒食帖》堪称“尚意“书风的典范。该帖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烏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后,于元丰五年(1802年)三月寒食日所作《寒食诗二首》的行书作品。此帖神爽气足,随意恣性,跌宕起伏,撼人心魄。东坡先生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信,他尝奋笔挥洒,卷后留下很长一段空白,说“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黄庭坚于此卷后题跋曰:“东坡此诗似太白,犹恐太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魯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h3> <h3>苏軾行楷书长卷《前赤壁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卷五行三十六字巳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此卷为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遊览黄州城外赤鼻矶,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赋》,表达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逰,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二文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杰作。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东坡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