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8日,我们迎着朝阳,继续奔赴碧桂园五邑中英文学校进行观摩学习。</h3> <h3>第一节课是由洪翠老师带来的欣赏课《加伏特舞曲》,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图形,循序渐进地体会音的高低及表达方式,通过舞蹈律动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曲式结构概念,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洪老师注意对学生体态、表情的执导,体现音乐学科的专业性、严谨性。</h3><h3></h3> <h3>第二节课是由陈夏蔓老师带来的《学我做》课堂展示。陈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进行课题导入,并用传杯子的游戏,用身势律动的方式突破歌曲的重点——节拍强弱特点。在课堂环节的连接中,陈老师用自编的音乐口号作为导语,使得课堂环环相扣,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最后,陈老师不单引导学生创编歌词,还引导学生为自己的歌词配动作,体现了音乐课堂的创造性及多样性。</h3> <h3>第三节课是由陈盈滢老师带来的《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课堂展示。本课教材是一首加勒比地区的游戏歌曲,作品虽然不大,但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却很丰富。陈老师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音乐闯关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既完成了教学目标,还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音乐体验,并收获了快乐。</h3> <br><h3>视频为老师带领学生玩找宝石花的游戏</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第四节课是匡兰芷老师带来的《乃哟乃》课堂展示,匡老师始终保持饱满热情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山寨、歌唱山寨、热情舞蹈、欢乐表演,教师范唱声音甜美,教态亲切自然,很好地运用了身体语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在音乐的律动里,无形之中把学生带入了歌曲的韵律,语言亲切自然,把孩子们带入土家山寨的情景之中。整节课自然地展示了学生学习歌曲 《 乃哟乃 》 的过程,真实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关注着学生的课堂生成,抓住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办法解决。课堂始终弥漫着轻松、互动、愉快的气氛,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准到准,从不熟到熟,从不了解到了解的学习过程。设计简洁,思路清楚。</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课一开始以情景导入,通过头饰、图片、老师的演唱把孩子们带到了土家山寨。前半节课以音乐的本体性为主,抓住“乃哟嗬”和后三个长句展开歌唱教学,学生一直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不断地歌唱,直到唱会了,唱准了歌曲。后半节课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以文化为主线,抓住摆手舞这一拓展点,加上脚步和摆手的动作,带领学生跳起舞,感受歌曲的结构是五个乐句,并有长有短;在介绍完摆手舞后还结合土家族热爱劳动的场景展开了二声部教学,最后结合土家族的社巴节再进行表演。孩子们一直在围绕着歌曲((乃哟乃) ) 进行学习,而歌唱一直贯穿始终。</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视频为教师带领学生二声部演唱,并请会弹钢琴的学生进行简单的伴奏。</h3> <h3>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由潘春燕老师带来的《白桦林好地方》课堂展示。潘老师<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利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带领学生通过体态律动,了解歌曲旋律。在学生学会唱后,潘老师更是带领学生进行二声部创编,并且配上乐器及律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呈现出一台小的情景剧。</span></h3> <h3>潘老师与学生在进行排练</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午第一节是由蔡雁子老师带来的《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欣赏课展示。面对中高段的学生,蔡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只停留在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简良的律动表现,而是引导学生对音乐要素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的音乐元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蔡老师展示了扎实的钢琴基本功,现场演奏谱例,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每一次聆听都让冲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和思考,让每一次听音乐都是有效循序渐进的。经过一节课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点也剖析得十分透彻。</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午第二节是由钟永杰带来的《乒乓变奏曲》课堂展示。钟老师在学生面前塑造了一个诙谐,幽默的形象,成功的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全节课里面,学生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开心的度过愉快的 40 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图形谱和情景教学的方法去教学,图形谱简单明了,学生直接从图形谱里面找出规律,发现各个变奏句的不同,并且还用了“换衣服”环节进行比喻,使得学生更清楚变奏的概念。</h3></h3> <h3>钟老师现场为学生演奏自己改编的变奏曲,点燃全场气氛</h3> <h3>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由蔡映惠老师带来的《猫头鹰与杜鹃的二重唱》合唱教学。蔡老师通过听唱、视唱、跟唱等方法,使学生熟悉旋律;通过丰富多样的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全面了解歌曲;通过师生合唱、生生合唱等方式,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h3> <h3>一天的课结束后,进入专家点评环节。深圳市教研员表示,今天的课都达到了一节好课标准——心灵的共振,包括学生的心情、探究、参与、合作。教师不同的音乐要素,建立了心灵共振通道。</h3><h3>但是,在欣赏课中,教师更多地要关注作品的完整聆听,使学生在反复的对比聆听中产生对音响的体会,而不是碎片化地学习。</h3><h3>在备课与上课的关系上,要多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及时纠正。备课时不要把环节及语言固定化,因为每一个班的学生知识结构都不一样。对学生的预设越多,关注学生就会少。另外,不建议把师生语言在教案里固化,减少对无意义问题的记录(如:同学们喜欢吗?喜欢!我们再来一遍好吗?好!),增加对过程的描述。</h3><h3>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音准节奏,忽略了演唱状态。教师不要想当然地设想难点,不要低估学生的水平,不要经过那么多“流程”,才开始唱歌,可以适当的省略一些流程,要甩开手让学生犯错、时间,多把时间留给处理感情、处理歌唱状态,例如怎么解决学生喊唱习惯、怎样轻松上高音、怎样使声音轻巧。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趣味性,往往会编创许多动作,但是教学环节应该为音乐服务,有的时候不一定都要带上舞蹈动作,因为有可能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动作上。</h3> <h3>汕头市教研员表示,音乐欣赏最本质的是聆听,聆听音乐的要素、形象、意境。教师要通过听、动、说、创、想等方式,丰富了音乐欣赏课的模式,但所有的方式必须围绕音乐内容,不能离开音乐要素主线。</h3><h3><br></h3> <h3>走出会场,夕阳温柔地扑在脸上,心中十分满足,今天的课程及专家点评都十分精彩,打破了我以往对课堂的预设,让我看到了课堂的更多可能性。期待明天的课程,期待不断地突破自我认知!</h3><h3>审核:戴继延</h3><h3>撰写:杨诗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