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聚会 同学情深

吕述祖

<h1>2018年10月16日到19日,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50年的9字班的同学在苏州聚会,纪念工作50周年,盛况空前。</h1><h3><br></h3><h1>这是我第二次跟随华宁,作为家属参加他们的聚会,上一次是三年前在深圳的聚会。每一次,都让我深深的感动。</h1><h3><br></h3><h1>清华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是有名的。在离开清华园进入社会以后,清华同学有互相帮助,互相提携的传统。但是像自9年级这样,同学之间到现在还保持紧密联系,能够在毕业50年以后还能有近120人,包括39对夫妇的大聚会,实在是极为难得的。</h1><h3><br></h3><h1>20年前,周文业同学的一句“一个也不能少”把身处世界各地的同学一个个找到,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自9大家庭,无论你是在天涯海角,是身居高位,或是基层草民,都是这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岁月流逝,这个自豪的大家庭的温暖就越来越体现出来了,他们看望每一位生病的同学,也和已故同学的家属保持紧密的联络。年复一年,我见证了这种真挚友情的成长,也有发自内心的钦佩。</h1><h3><br></h3><h1>这次苏州聚会由长三角的同学组织和安排,从选择地点,酒店,聚会议程,聚餐,旅游,每一个细节都有缜密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清华人,特别是江浙沪人做事的认真和智慧。</h1> <h1>10月16日,张世和,李薇君和周导的夫人俞槐生在接待处等着同学们来报到。</h1> <h1>付烈等一大帮人驾到,罗民作为长三角的主人在酒店外迎接。</h1> <h1>周廼恒欢迎任顺良。</h1> <h1>罗民欢迎唐南大。</h1> <h1>朱永沛到了。</h1> <h1>多年不见,两位老张紧紧拥抱。</h1><h3></h3> <h1>我们也到了。</h1> <h1>周导主持晚宴聚会,他是这次苏州聚会的主要功臣之一,制作了精彩的PPT, 并且在聚会以后把聚会的照片集锦和其它内容做成了U盘递送给各地的学友。</h1> <h1>刘寿和坐地苏州,承担了“地主”的责任,身上挂一个“小蜜蜂”,指挥调度,忙前跑后,是聚会这几天最忙的人。</h1> <h1>晚宴会场。</h1><h3><br></h3><h1>菜谱是筹备组反反复复精心商量以后确定的,为了让同学们尝到正宗的苏式菜肴,每一道菜都经过斟酌,甚至关于到底上不上大闸蟹还进行了论证。</h1> <h1>倪寿萱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资助者,这次聚会的一个主要旅游内容就是参观他多年的心血,西山大佛。</h1> <h1>陈须洪为人低调,做事有板有眼,这次为了苏州聚会,做了大量细致的具体工作,打电话一个个找人,一个个落实。</h1> <h1>周廼恒此前不慎伤脚,尽管这次活动中走路一直借助一根拐棍,还是热心的为大家服务。</h1> <h1>杨光是我中学同学,非常熟悉。这次是摄像师。</h1> <h1>远在美国的董景昌不能前来参会,寄来了巧克力,冯猛一个桌一个桌的分发。</h1> <h1>1963年,三位同时从南京考到清华自控系的同学: 鲍明明,朱瑞来和娄华宁合影。还差一位金志禹没有来参加聚会。</h1> <h1>唐南大,周志学和马颂德夫妇。</h1> <h1>陈祖舟和江罗兰等。</h1> <h1>周廼恒在和郑易生夫妇,任顺良夫妇祝酒。被挡住的人不知道是谁?</h1> <h1>周廼恒,朱瑞来和史德明。</h1> <h1>周导和王大光。</h1> <h1>新四班(不是新四军)的女生: 袁成琛,娄华宁和李薇君。</h1> <h1>倪寿萱夫妇到每一个桌祝酒。坐者是郑易生夫妇和周廼恒。</h1> <h1>倪寿萱夫妇和马颂德夫妇。</h1> <h1>周廼恒,陈须洪和周德禹。</h1> <h1>梁维实和须毓孝夫妇。</h1> <h1>郑玉歆和薛冰。</h1> <h1>李一乐夫妇和薛冰。</h1> <h1>孙东梁在向太太介绍郑祖明和刘德铭。</h1> <h1>郑易生:“李鸣,我告诉你说...”!</h1> <h1>杨光和我,两位老同学。</h1> <h1>梁维实,罗民和赵伟敏。</h1> <h1>李薇君,薛冰,江罗兰和张世和。</h1> <h1>冯猛向高飞夫妇祝酒。</h1> <h1>郑玉歆,薛冰和江罗兰。</h1> <h1>王大光,梁维实和樊程。</h1> <h1>刘传勋和龚兆和。</h1> <h1>祝敬国,张国山和徐忠。</h1> <h1>罗民和付烈,陈家宝夫妇。</h1> <h1>看到聚会盛况,北京的负责人周文业坐不住了,说这次算是“空前”,有些担心北京的下次聚会,千万不要“绝后”。</h1> <h1>部分主要组织者刘寿和,倪寿萱,周廼恒和陈须洪集体亮相祝酒。周文业作为下次北京聚会的主要负责人也在其列。</h1><h3></h3> <h1>江罗兰敬献一首美声,风采不减当年。冯猛,李鸣,史德明,杨光和陈家宝也都有精彩的表演。</h1> <h1>李鸣是专业的男低音。</h1> <h1>杨光献上一首“三套车”。</h1> <h1>罗民为这次聚会的合影费尽了心思,事先就设想好了仔细的预案,包括每一个人具体的位置,排列和组合等等,充分显示了一个宁波人的精明能干。</h1> <h1>100多人的合影,不容易。</h1> <h1>10月17日,去太湖西山岛看大佛。</h1> <h1>佛光普照下的老同学们。</h1> <h1>登上佛顶“抱佛脚”。</h1> <h1>女生们。</h1> <h1>冯猛先生每一次旅游都走在队伍最后面断后,生怕有一个人掉队。这也是一种“一个也不能少”的精神。</h1> <h1>比起三年前在深圳的聚会,这次大约有10%左右的人拄了拐棍,其中包括偶然受伤的,膝盖或腰部不适的和一部分为保护膝盖而采取预防措施的。</h1><h3><br></h3><h1>我们的确老了!</h1> <h1>女生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h1> <h1>大佛下面是一组新建的庙宇,非常漂亮。</h1> <h1>里面真有和尚在念经。</h1> <h1>游木渎古镇。</h1> <h1>苏州处处桂花香。</h1> <h1>游严家花园。</h1> <h1>游虎丘。</h1> <h1>游留园。</h1> <h1>当年毕业以后同时被分配到抚顺的部分同学合影。</h1> <h1>朱瑞来是聚会前南京游的负责人,尽心尽力,也是一付导游的派头。</h1> <h1>兢兢业业的廼恒兄在给大家指路。</h1> <h1>正在调度指挥中的寿和兄。</h1> <h1>为本次苏州聚会做出巨大贡献的部分筹备组成员合影,包括周导夫妇,陈须洪夫妇,刘寿和夫妇,周廼恒,李薇君和张世和。</h1><h3></h3><h3><br></h3><h1>谢谢你们!</h1> <h1>苏州聚会的精彩影像资料由周导收集编辑,最后凝结成了这样一个U盘,作为永久的记忆。</h1> <h1>上海同学在某地铁站出口集合分发U盘。</h1> <h1>深圳地区同学搓一顿分发U盘。</h1> <h1>江罗兰做东,北京地区的同学吃铁板烧分发U盘,并开始为明年校庆的聚会做准备。</h1><h3></h3> <h1>苏州聚会之后,众人兵分三路,有直接回家的,有跟着江罗兰去浙江雁荡山的,也有不少像我们一样,跟着罗民走,冯猛来断后,游宁波,绍兴和杭州的。</h1><h3><br></h3><h1>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h1><h3></h3> <h3>* 罗民,许大华,张铁生,王荣俊,刘文军,孙世雄等同学为本篇提供了聚会的照片,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