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古镇

云手

<h3>秋,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忙里偷闲走进龙门古镇。一入龙门,迎面是司空见惯的江南小镇景象,</h3><h3>网上说这里不同于其它"古镇",还有人在这里生活。</h3> <h3>我漫无目的地穿行在镇中,真的看到这里居住着许多孙姓人家。全然不同于那些已没有了生命的"古镇"。</h3><h3>小巷里那些匆匆或默默来往的人们。</h3> <h3>应该是刚干完什么家务,她安静的坐在那里,我说"给你照张相可以吗?",她略显迟疑的笑了笑。</h3> <h3>三五成群聊天的人们。</h3> <h3>这棋不知已是第几盘了。</h3> <h3>那匾上的四个字据说典自西周,意思是褒扬这里的婆媳关系好。好像要告诉我那是真的,拿我的镜头当空气,它们就悠悠的自管自在那匾下面打牌。</h3> <h3>也有人,边忙着家务,边聊着家长里短。</h3> <h3>这人正和窗户里的那人说着什么;边吃边聊很惬意啊,你看那笑容。</h3> <h3>院落,老人家安详的坐在那里,小孩、老母鸡满地跑。这感觉,真好!</h3><h3><br /></h3> <h3>这里里外外的衣服就那样凉着,不太整齐吧,也不雅观吧;但方便、随意、率性啊。或许,他们的下一代会有变化。</h3> <h3>小镇里卖的东西很多,大多是舶来品,真正小镇人自己做的就那么几样。姜茶是其中之一。这小伙操外地口音,我说你这不正宗;他说不,过会儿我师傅来你就知道了。</h3> <h3>塞了馅料的油面筋,是这里的特色。因为减肥我买了半份4个,好吃。馅就略过了,那裹在外面的面筋真薄,还外酥里嫩!老板娘说:&quot;我家店的面筋在网上也能买到&quot;。我问怎么能找到她家的网店,她说,我不知道要问我女儿。我说:&quot;还是别买了,油炸的&quot;,一个在旁正吃着的老人家马上纠正我,&quot;蒸也好吃的&quot;。</h3><h3>临了,我举起了相机,她从容的向我的蔡司灿烂了一下。</h3> <h3>不多介绍了,参见那幌子。杭州的臭豆腐已经不臭了,所以也不香了。这店在龙溪边,自家门前。商业街上炸臭豆腐的很多,但这里是自家做的臭豆腐,祖传的调味酱。</h3> <h3>镇上有许多卖羽毛球拍的店铺,不知什么机缘好像成了这里的&quot;产业&quot;。</h3> <h3>走在空荡荡的商业街上,突然听到身后叫了声&quot;你好&quot;。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才发现了它,想来它也是太冷清了,好不容易有一个人来还不理它。</h3> <h3>龙溪穿镇而过,我从这头走到那头。龙溪的水啊,清。人们洗衣、洗菜,硬是没有人向里面扔脏东西,这规矩,👍。</h3> <h3>这菜,这摆放,透着一种朴实的艺术。</h3> <h3>喜欢这调调,尽管不喜欢住在这里。</h3> <h3>这里的一切都那样平静、祥和,那样不慌不忙。也许他们还不富有,一些角落还有些乱、旧、脏;但它用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保持着古镇的风貌,保持着你感受的一切。它不是&quot;人造的&quot;。</h3> <h3>走累了,看到路边有个小店卖老姜茶的,就坐下来要了一杯。老板娘也是镇上人,不时的向我介绍吃什么、买什么、到哪里。小店光线幽暗,陈设还蛮有情调,古镇、古镇人也与时俱进了。</h3><h3>等我歇会儿,接着攒下一篇《古镇风光》。那句话怎么说的,"敬请期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