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原名铁狮子胡同1号院,至今还有很多人亲切的叫它“铁一号”,大院又因建筑格局分为东西两个院,西院前身是前清朝陆军部,东院后则为海军部。</p><p>1950年10月3日就是在西院广场上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国家领导人出席。</p><p>人民大学在此设立本科部,那时东院主要是学生宿舍,西院则是教学区和运动场。</p><p>1960年代初期,学校教学重点移至西郊,国务院将东院划拨给了中联部,现在有几个研究所在此办公,我有一个同学就在东院做领导工作直至退休。</p><p>1969年“文革”期间我们全家从学校西郊院内下放到江西省余江县人大“五七”干校,1970年10月人大宣布解散,1972年8月干校人员家属陆续返京,我们家的行李误投送到张自忠路3号(铁一号)西南侧的小平房,住房面积不足20米,住了大约一个月左右又从铁一号搬回到西郊院内,所以我对铁一号早已有一些熟悉和记忆。</p> <h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石碑立在大门的右侧。</h3> <p>该处建筑早年为和亲王府和恭亲王府所在地,一位中国英国的留学生设计,1906年清政府在此修建带有拱门和游廊欧洲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陆军部、海军部。如今老校区大门坐北朝南,面闊五间,中间三间为对开的大门,汉白玉大理石地面,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约三米高的石狮。</p> <h3>抱鼓石,是封建社会建筑等级制度的符号,也有起到稳住大门镇宅之用,如此巨大的抱鼓石,上好的汉白玉石材,雕刻的纹路保护的如此完整无损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h3> <h3>门环,俗称响器是安装在大门上的拉手并用叩门之用,在历史上门环的安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h3><h3>图为红漆大门上的门环。</h3><h3></h3> <p>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尊约两米多高的石狮子,象征着权贵的威严,辟邪镇宅的作用。</p> <h3>中国七梁八柱的建筑与巴洛克风格的围墙完美结合。</h3> <h3>图为巴洛克风格的老校区南侧围墙和侧门。</h3> <h3>进入大门中轴路线左边的廊房,中国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称,所以右边同样的位置还有一栋廊房。</h3> <p>大门西侧的廊房,也已到达维修的时候了,跟灰楼对比反差太大了。</p> <h3>保护良好的巴洛克建筑讲究对称风格的门柱,它的左边还有一座门柱。</h3><h3>图为门柱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出上面的文字“拥军爱民”。</h3> <h3>灰一楼建筑地基高于周边建筑水平基线。</h3><h3>图为灰一楼前保护基本完好的一段护墙。</h3> <p>1950年10月3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国家领导人出席。</p><p><br></p><p>图为大会会场。</p> <h3>1950年10月3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国家领导人出席。</h3> <p>1950年10月3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p><p><br></p><p>图为朱德在成立大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1997年由学校财务处干部王衍弘设计,邮电部印刷发行的有奖明信片,图案背景便是在老校区召开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和灰一楼。</p> <h3>1950年10月3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br></h3><h3>图为苏联专家在大会上发言。</h3> <p class="ql-block">吴玉章校长在大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为1906年清政府用慈禧挪用的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剩余的款项兴建了巴洛克建筑群,其中灰一楼中部门厅以上三层钟楼,两侧均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外檐联拱柱廊,整个楼体布满砖雕图案,充分反映出当年中国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水平。</p> <h3>2015年学校拿出资金对有着100多年的古建筑进行维修加固,对水电,消防等系统升级改造,使人民大学命名地的古建筑焕发青春。</h3> <h3>2015年学校正式启动灰一楼修缮工作,如今工程已接近尾声。</h3><h3>图为修缮一新的灰一楼钟楼。</h3> <h3>图为修缮一新的灰一楼部分建筑展示在众人面前。<br></h3> <p>维修一新的灰一楼一角。</p> <p>维修一新的灰一楼一角。</p> <h3>带有巴洛克风格的通风口。</h3> <h3>图为灰一楼北侧建筑的大门。</h3> <h3>灰二楼建筑一角。</h3> <h3>图为灰三楼东南角一景。</h3> <h3>图为灰四楼西南角一景。</h3> <h3>华北联合大学学员从灰楼前出发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1949年10月1日</h3> <h3>1949年12月华北大学俄文大队八班(干部班)全体人员在校内灰一楼前合影留念。</h3> <h3>1949年12月华北联合大学俄文大队八班(干部班)全体人员在院内灰一楼前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法律系办公室全体人员合影。照片摄于1950年</p> <h3>华北联合大学的学生在图书馆走廊里看书。</h3> <h3>1950年俄文系第一批研究生与导师契维克娃教授在灰一楼前合影留念。</h3> <h3>1950年俄文系第一批研究生与导师契维克娃教授合影留念。</h3> <h3>1950年俄文系第一批研究生与导师契维克娃教授合影。</h3> <h3>1950年俄文系第一批研究生与导师契维克娃教授在校门口前合影。</h3> <h3>1950年9月世界青年联盟代表团在校园参观。</h3> <h3>门柱上挂着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的牌子。</h3> <h3>建校初期校部机关在东四六条办公,本科设在张自忠路3号,专修班在海运仓,还有不少单位分散在东四北大街附近的胡洞里,学校警卫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学校领导和苏联专家以及校园安全。</h3><h3>图为1953年庆祝建国三周年之际,警卫队校部警卫班全体人员持枪在校部门口合影留念。</h3> <p>同学在灰一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大学1953年毕业生毕业典礼大会。</p> <h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学技术档案专修科毕业同学在灰一楼前合影。(1955年7月24日)</h3> <h3>大学生在灰一楼门前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1954年外贸系女学生在灰二楼扶梯上合影。</p> <h3>中国人民大学档案教研室第一届研究生在灰一楼前毕业留念。</h3> <h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第三期研究生毕业留念。(1958年7月31日)</h3> <h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第三届全体毕业生合影留念。摄于1961年7月</h3> <h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第一届毕业生在灰一楼前合影。(1959年)</h3> <h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学技术档案专修科第一届毕业生在灰一楼前合影。1960年7月</h3> <h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五届一班毕业留念。(1963年7月1日)</h3> <h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毕业生在灰一楼前合影。</h3> <h3>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欢送林柯徐德-同志在灰二楼前合影留念。(1965年10月15日)</h3> <p>档案系在人民大学篮球联赛中获得冠军。</p><p>图为1958年6月全体人员在钟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灰一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1年工管系同学拔河比赛。</p> <h3>庶务科的职工合影留念。</h3> <h3>庶务科的职工合影留念。</h3> <h3>铁一号大门南侧的影碑,是在扩建平安大街时拆除路边的违建是发现的并进行了维修。</h3> <p>历史学院在装修一新的礼堂里举行开学典礼更有深远意义,</p><p>图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p> <p>2019年12月28日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成立挂牌仪式在灰楼举行,刘伟校长参加挂牌仪式。</p> <p>楼内楼内装修一新的富有历史味道的会议室。</p> <h3>图为作者在老校区大门口外自拍照。</h3> <p>此篇献给关心热爱人民大学的人们</p><p>编辑:吴亚平</p><p>制作:吴亚平</p><p>感谢校友提供宝贵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