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情结》作者徐可大

山茶花

<h1><b>作者简介</b></h1><h3><b><br></b></h3><h3>徐可大,1952年10月辽宁抚顺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辽宁国画院书法部主任、一级美术师,抚顺市对外友好协会理事,抚顺市书协顾问,中国民族名家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客座教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榆树情结》</font></b></h1><h3><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作者——徐可大</b></h3> <h3>  名人用文章对树木的赞美,茅盾著有《白杨礼赞》,陶铸著有《松树的风格》。我虽然平凡,但我也有藏在心灵深处久久不能释怀的情结,想赞美的树——榆树。这情结这情怀,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强烈。我一直想赞美,赞美毫不起眼的榆树。</h3> <h3>  记得六零年,我刚入小学,学校的西面和北边,被碗口粗的榆树环抱。天真活泼的小朋友,朗朗的读书声,伴着鸟语花香,一片欢快景象。我还记得语文的第一课:“开学了,开学了,今年春天来得早。花儿开,鸟儿叫,妈妈送我上学校。又看书,又看报,国家大事都知道”。我们小孩子不知道,大人们可能也不知道,天大的饥荒已在不察觉中汹涌地向我们袭来。 那时我们学校只上半天课,不到第四节下课,肚内早已饥饿难忍,盼望早点下课。小学时留下最深刻的记忆,一个字就可以说清,那就是“饿”,用两个字说的更明白,那就是“挨饿”。</h3> <h3> 一次,我兄妹几人问奶奶,怎么做的饭总不够吃?我们太饿了!奶奶苦涩地让我们算一下全家一个月的粮食定量,个人的定量,一天的粮食应该多少,一顿应该是多少。奶奶还用秤称全家一顿应吃的面,并让我们自己和面试试。我掂着手里一顿饭量的小面团——那“三合面”的面团,又没有什么副食,真的连半饱都不够。我们已无语,我们理解大人,看着奶奶无奈的沮丧的脸色,我们眼睛都潮湿了。为了能吃饱我们只能喝稀粥,一次能喝好多碗。</h3> <h3> 这时,人们真正感到饥饿带来的恐慌,都全力想方设法解决吃的问题。挖野菜,刨树根儿,认为能吃的差不多都试过。很多人因想吃饱什么都尝试,因而苦不堪言轻重不同的中毒的症状时常见到。我也不例外,不知名的野菜树根,害得头晕、脸红、呕吐,有时都上不了学,但我的症状还算是很轻的。</h3> <h3>  我的爷爷在区编织厂工作,他单位想近水楼台,照顾本厂职工,用编筐的杏条,磨面做为代食品发给职工。然而,没有谁能真正吃下去,这杏条面掺“三合面”里,我只免强吃了一点,我实在吃不下了,而我奶奶却舍不得扔,坚持吃了好几顿。有一天中午放学,我见家屋地上有一捆柴伙,奶奶说,这不是柴火,这是亲友送来的榆树皮,它能吃。我很好奇也很兴奋,同哥哥一起帮奶奶剪成小块,又到邻居家用磨磨成粉糊状的面儿。把它掺在面里做成窝头,滑溜溜的还没有大的邪味儿,真能吃的下去,能添补粮食的不足。人们似乎发现了新大陆,找到了救命稻草,然而榆树却遭了殃,渐渐地榆树皮成了缺货,很多榆树被扒皮了,多少解决了一点填饱肚皮的问题。谁会想到,饥饿竟给榆树带来近灭顶之灾。</h3> <h3>  寒冷的冬天,真的来了。课间,我穿着空心棉袄,在榆树下与同学踢毽儿。同学们还不时地按浮肿的小腿,比较腿上坑的深浅。无知的我们,丝毫也未有感觉到身边榆树的赤裸,教室窗外榆树一丝不挂的惨不忍睹。树怕扒皮,它们都已经没有了生命,但在凛冽的寒风中还是发出凄惨的嚓嚓呻吟声,可同学们当时没有任何感觉,今天回想起来是何等的悲壮。而我吃的榆树皮是不是从学校的榆树扒下来的我无从知道。我还很小,好像知道扒了皮的树会死的,可是为了吃,为了不挨饿,有什么办法呢?人们根本不会去管那么多的。年纪很大的老人们都说,没经历过这样的饥荒。这大灾荒年,粮食根本不够吃,榆树皮也起了一定作用,它帮助我们渡过影响生命的饥饿难关 。</h3> <h3> 两三年后,吃的方面有了好转,我大了,我似乎也知道或明白了些什么……。白杨树的精神与松树的风格,应该赞赏。其貌不扬的榆树却常被人遗忘,无人赞美,像无人知道的小草一样默默无闻。然而在人们那饥饿的年代,白杨树、松树它帮了我们什么?我道不出。挨饿严重的关键时刻,那榆树自然也不会挺身而出,但榆树却用自己的皮——生命的代价,为人民做出最彻底的牺牲,做了不应该由它做出的贡献。壮哉榆树!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说不清楚。是无私奉献精神?对!也不对!是真的“被无私奉献”的精神!总之是“榆树精神”。细想来这是一种不好用言语描述的精神,它能感动你肺腑,打动你心灵,引起联想,让你泪流。由此似乎感悟到:榆树比高大的白杨、挺拔的松树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一筹!</h3> <h3>  苦难过后,榆树在浴火中重生,它毫无怨言,靠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又繁衍下来,并继续用自己的绿色装扮着大地。它依然是那么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我由衷地赞美你——</h3><h3> 榆树:因你有无私奉献精神,与世无争的品格;</h3><h3> 榆树:我才有感恩的情怀,挥不去的榆树情结;</h3><h3> 榆树:有良知的人们应感恩你,赞赏你的美德; </h3><h3> 榆树:人们对不起你,应还你一个久违的道歉;榆树:我祝福你,但愿你不会再有那样的劫难!难劫!!! </h3><h3> </h3><h3> 徐可大2018.11.7于抚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