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北而南贯穿于中国大地的腹心,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也是中国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h3> <h3> 太行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了南太行,而南太行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了秋天。</h3> <h3> 画画,即是最好的修行!我喜欢在寂静的山间,在辽阔的田野,用画笔去记录时光。在这里没有喧闹,没有污染,没有打扰。</h3> <h3><br></h3><h3> 风餐露宿,是每一个画者必须经历的。在风中,静听鸟儿叫;在雨中,坐看云卷云舒</h3><h3> 太行山体量大,在它面前,我会显的很渺小。太行山很壮观,但是画好也很难。</h3> <h3> 我喜欢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构图形式,所以我这次的写生作品,基本采用天圆地方的构图。圆,藏风聚气,它把太行山的巍峨,太行水的灵动,石板房的韵味,秋天的斑斓,尽收画中。</h3> 画山,不仅仅因为它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也不仅仅林虑山,留下了太多中国古代画家的足迹。而是,山,有它独有的品质,它寂静、它伟岸、它屹立不倒,它无坚不摧。作为当下人,它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品质。<div><h3> 风里、雨里,我都在等你。</h3><h3><br></h3></div> <h3>车佛沟</h3> <h3> 太行山,从低处看,是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h3> <h3> 一个人的写生,时而安静的可以触摸到自己的内心。时而会被突入起来的风刮醒,时而会因为云雾遮挡的没发继续,时而又会被雨给打湿画布……</h3><h3> 但是,写生的快乐也是所有画者内心最向往的。经常是画着下面,上面的天空就引来了一群小飞虫趴在画上。</h3> <h3> 画画,有快乐也有痛苦!</h3><h3> 每到反复期,内心会很纠结。</h3> <h3> 在山间,经常是看的很近。但开车走也需要很久才可以抵达。九曲十八弯的小道,从山头绕到山底,又从另一个山底到山尖。</h3> <h3>远眺车佛沟</h3> <h3></h3><h3><br></h3><h3> 山山皆丰碑,处处入图画</h3><h3> 走在秋日的太行屋脊,遥望远方,层层山峦映入镜头中,太行群峰尽收眼底,简洁和简单的色彩勾画出一幅幅壮观的场面,回首崎岖攀升的小道,让错落有致的梯田紧紧交叉在一起。</h3> <h3> 别具一格的“三红”</h3><h3> 秋天有三红:红柿、红山楂、红叶。而最美者,当属红叶。金秋时节,满山遍野的红叶,鲜红透亮,水灵灵的。</h3> <h3> 太行平湖</h3><h3> 镶嵌在深山的一面宝镜</h3><h3> 巍巍太行山,座座奇峰,说不尽的雄浑。而在峭壁之间,有一汪波光粼粼的碧水,叫太行平湖。这里春有杏花盛放,秋有彩林围绕,太行山姿倒映于水中,更衬托出山的雄伟、水的的温柔</h3> <h3>雨中井底</h3> <h3>栀子树下</h3> <h3> 感谢太行山美术馆</h3> <h3> 等风 等雨 也等雪</h3><h3> 在雨中 在白岩寺下 </h3> <h3> 每天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自己的“战果”。27天的写生,有过各种不断的尝试,有时感动,有时沮丧……</h3> <h3> 最后,感谢热情照顾我的小元和原总!还有白岩寺的居士,在雨中为我热饭……</h3><h3> 感谢同学赵老师和青岛画家陈老师的陪伴,感谢一路相伴的人!</h3> <h3> 欢迎各位师友的斧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