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过一季岁月,秋风始老,零落了花瓣,吹红了枫叶。清晨,细雨未霜,这绵绵细雨丝毫阻挡不住小朋友们的热情,新世纪学校二年级的师生于今天上午一同走进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秋季研学活动。<br></h3> <h3> 非物质文化体验中心的项目有很多,孩子们今天要体验的是婺州窑和S饼。<br></h3> <h3> 婺州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婺州窑瓷器装饰简朴,均为刻划花纹,风格文雅大方。婺州窑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彩绘瓷。<br></h3> <h3> 2014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h3> <h3> 婺州窑前后延续时间有2700余年,是我们陶瓷业生产持续时间最长,产品最为丰富,最有特色的窑系之一。唐陆羽《茶经》有云:“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婺州窑与唐代青瓷窑中列居第三,足见其瓷事之盛,声明之隆。<br></h3> <h3> 介绍的老师为孩子们普及了婺州窑的知识,大家听得兴致盎然,这可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到过的。<br></h3> <h3> 分发陶泥、刻画工具,系好围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做陶艺便是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br></h3> <h3> 今天,大家要完成的作品是捏一只羊。这些个手艺活丝毫难不住我们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滚个大圆当身子,捏两只尖尖角儿安上去,嘴巴很重要,细腿少不了。<br></h3> 看,老师在示范。<br><h3><br></h3> <h3> 瞧他们那专注的神情,似乎还在思考着哪里该加点儿什么。小羊大功告成,这成了他们最爱的宝宝,对了,还要帮它系上一条红领巾,围上一条长围巾,戴上一顶小帽子。小羊宝宝要跟着羊妈妈去山坡上吃草啦!啊呀呀,先停停,路上遇上了红绿灯。<br></h3> <h3> “老师,来帮我看看我做得好不好?”“老师,我的小羊头顶一朵玫瑰花!”“快来看,我有一串糖葫芦!”“我还有披萨,咱们一起吃”……老师声不绝于耳。<br></h3> <h3> 孩子们做得目不转睛,老师们自然也没有闲着,拍照,做手工,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妙手生羊,老师们做的小牛、小羊也是栩栩如生,样貌可爱极了。<br></h3> <h3> 二年级一、二、三班孩子在体验窑文化,四——七班的全体师生一同在非遗馆的一楼美食区体验制作传统美食——S饼。婺城区区级非遗传承人吴湧师傅为孩子们具体讲述了S饼的来历,对于如何制作S饼也进行了一段详细的描述并为孩子们进行示范操作。<br></h3> <h3> 你瞧 ,孩子们认真聆听的模样。<br></h3> <h3> 听完了吴师傅的讲解,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孩子们学着吴师傅样子自己动手操作了起来。S饼制作过程看似很简单,只要将面团搓成条状再将其扭成S的形状。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但要保持S饼两头大小均匀,那就考验孩子们的耐心了。<br></h3> <h3> 看着一排排自己亲手制作的S饼,孩子们个个洋溢着成功的喜悦。<br></h3> <h3> 体验了一回小工匠后,孩子们又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体验中心的各区。一区是非遗美食馆,里边有石磨豆浆、豆腐、传统糕点、一口烧、麻糍、酥饼、糖画等。二区是婺州窑陶艺馆,里边有手工陶艺、陶艺拉胚、陶瓷书画等。三区是非遗供浆馆,里边有木工、竹编、面塑、布艺、扎染、刺绣、篆刻……四区是传统曲艺文化馆,里边有古琴馆、书法学社等。五区是金婺陶瓷,专业研究婺州窑陶瓷礼品,旅游产品。<br></h3> <h3> 孩子们穿梭于五区,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感叹着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并为之深深吸引。<br></h3> <h3> 该离开了,一起来张大合影吧!</h3> <h3>📷二(1)班大合影</h3> <h3>📷二(2)班大合影<br></h3> <h3>📷二(3)班大合影<br></h3> <h3>📷二(4)班大合影<br></h3> <h3>📷二(5)班大合影<br></h3> <h3>📷二(6)班大合影<br></h3> <h3>📷二(7)班大合影<br></h3> <h3> 广袤的大地孕育着万物,我们亲吻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所有的赞美总是与土地相依相存;所有的承诺和感恩渗入泥土的肌髓,凝结成我们的智慧与神奇;当灵魂深嵌这片土地,占满了泥土的歌谣,让我们的母亲在欢欣的歌唱中露出幸福的笑靥。婺州非物质文化是传统与时尚、美食与手工的美丽碰撞,新世纪的孩子们创造了自己“可带走”的非遗记忆。<br></h3> <h3>文字:朱晶晶</h3><h3>图片:朱晶晶、邵琳琪、王晓露、吴佳珍、郑盼、张余婷、金淑倩</h3><h3>编辑:邵琳琪</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