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长安梦(古都周边各景点)

<h3>  西安,古称长安。“要看中国的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中国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的悠久。</h3><h3> 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的首都,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遍布西安的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h3> <h3>  白鹿仓以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为目的,以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精心的院落建筑设计,营造的民俗文化历史场景,物景天华,包罗万象。建筑以"匠人木作"为特色,423栋民俗建筑由专业工匠按照传统建筑方法而建,融合了陕北、关中、陕南等风格特色,配合美食、互动、体验、演艺,打造全方位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地。</h3> <h3>  独木亭由一根直径1.4米,长13米的原木撑起,榫卯结构的木条和木质绣球从上到下依次辐射开来,九层斗拱寓意九九归一,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望。独木亭的原木原料是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红松,树龄1099年,被称为"红松中的活化石"。原木原料运回国内后,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由民间建筑大师精雕细刻。</h3> <h3>  独木亭状如龙骨,配以绣球,犹如游龙戏珠,妙不可言。亭顶按中国传统建筑铺设灰陶瓦片,瓦片上雕刻兽形图腾,与亭亭玉立,风格迥异的独木亭浑然天成,形成白鹿仓一道独特的风景。</h3> <h3>  望母阁,相传汉文帝刘恒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他经常叮嘱自己的妻子窦皇后要孝敬其母薄太后。于是,窦皇后就和刘恒开玩笑说,你要我孝顺母亲不难,但你必须把我顶在头上,凡事要听我的。刘恒笑着答应了。从此之后,窦皇后十分孝顺薄太后,婆媳之间感情很融洽。多年之后,窦皇后的陵墓建于文帝刘恒霸陵之顶,母亲薄太后陵建于霸陵之背,形成了"顶妻背母"的形态,使"孝"文化流芳千年。</h3> <h3>  望母阁收藏自民间古建收藏家,始建于清朝时期,距今三百余年历史。通体为木质结构,分为三层,下端饰有砖雕。每一块砖雕都是由手艺精良的匠人依据二十四孝的故事雕刻成画,栩栩如生,人物造型生动活泼,为我们诉说着一个个感人至今的孝道故事。</h3><h3> 望母阁东墙镶嵌乾隆十四年福禄寿砖雕,祈佑人们福寿安康。登上望母阁,向西望就能看到相距不远处的薄太后陵,以此纪念文帝的孝行,并且时刻提醒我们追思母爱,心涌孝情,感恩母爱,家庭和睦。</h3> <h3>  白鹿原古街由著名作家陈忠实文学巨著《白鹿原》小说中描绘的古街原貌再现,结合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美食等,原汁原味地展现白鹿原特有的魅力。</h3> <h3>  百戏楼坐北向南,台基式建筑,歇山顶,灰色筒瓦覆盖,台面由檐柱四根分作三间,中间为表演区,两边为耳房。戏楼屋顶五脊六兽,正脊两端有龙吻,四条垂脊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五个神兽蹲立。这些异兽被运用于百戏楼建筑中,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h3> <h3>  百戏楼作为白鹿原上传统文化演艺场所,是地方戏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戏楼文化浸染着久远的传统民族特色和率真质朴的民族文化心态。一座戏楼如同一座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戏曲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是往日辉煌演剧活动的凝固华章,也是古代能工巧匠尽展聪明才智的精湛建构。</h3> <h3>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捏捏大雁塔,福气财气带回家。</h3></font></h3> <h3>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h3> <h3>  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除了保存从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h3> <h3>拦下唐明皇的马</h3> <h3>牵牵杨玉环的手</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摸摸龙头,万事不愁。</h3></font></h3> <h3>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h3> <h3>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h3> <h3>  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h3> <h3>  钟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h3> <h3>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h3> <h3>  鼓楼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h3> <h3>  大雁塔北广场市区内最著名的广场,每晚都有亚洲最大音乐喷泉表演,是游人及市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nbsp;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及广场南端设置多处景观。</h3> <h3>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h3> <h3>  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集中展示了唐王朝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精神风貌、璀璨多姿、无以伦比的文化艺术,以及它横贯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浑大气。</h3> <h3>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全长13.7千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与平遥城墙、荆州城墙、兴城城墙等并列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h3> <h3>  主城门东、南、西、北依次为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先后建设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城墙周围有护城河环绕,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城墙中心。</h3> <h3>从城楼往下望的街景,青花瓷楼颇有特色。</h3> <h3>  永兴坊位于西安城墙中山门内北侧顺城巷,占地15亩,一千四百多年前,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主要以关中牌坊和具有民间传统的建筑群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h3> <h3>  永兴坊汇集了陕西各地特色美食经营户五十余家,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 ,还有手工民俗技艺表演及各地名小吃。</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摔碗一上手,山都抖一抖;</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喝了摔碗酒,家里啥都有。</h3></font></h3> <h3>  游客在永兴坊不但可以感受"唐城108坊"的风貌,还能够品尝到正宗的的陕西民间小吃 ;购买到原产地及现场用民俗老工艺加工的土特产、美食及旅游纪念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