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平坝长空沟的记忆

南方

<h3>  平坝长空沟, 一个安静偏僻崇山峻岭的狭长地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度热闹起来,航空基地的一个配套厂在这里建设。全国各地青春勃发的知识分子、工人等,拖家带口来到这里,最好的青春年华洒在这里 。曾几何时,熙熙攘攘的上下班人流、喧闹的体育场、还有幼儿园、学校,都是热闹的地方。长空沟的一代人二代人对这里记忆深刻了。</h3><h3>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三线企业经营发展遇到了困境,转产无门、搬迁无望,没能力持续经营的只能倒闭。长空沟就像建成不久根基不稳的大厦,遇到风雨轰然垮塌了 。老职工退休,年轻职工另谋出路,职工家属异地安置、投靠子女,基本人去楼空,好像一场电影——轰轰烈烈上映,无声无息落幕 。</h3><h3> 面对着空空的道路,空空的房子,想着已经老去或走了的长空沟开拓者,想着长空二代的不惑之年,鼻子发酸、眼眶含泪,逝者如斯夫。</h3><h3> 只有那老房子和梧桐树还能证明这里曾经存在的一切。老红砖房有特殊的色彩。道路两边的梧桐树茁壮生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的枝干从碗粗长成了一个人环抱,春的新芽、夏的繁密、秋的金黄、冬的光秃秃的枝干,依然展现她美丽的身姿。</h3><h3> 喜欢秋天来这里,寻找过去的记忆,感受秋天的悲凉 。人生过往,好的坏的,都要随风飘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淡忘,如同酒一样越久越浓。作为一位长空沟长大的二代人,那里每一个角落都有曾经抹不去的身影声音—— 同龄的孩子,前后栋成群结伙,跳皮筋、跳房子、捉迷藏、抓嘎啦浩、抓石子、打鳖……跑的跳的投掷的,可以分门别类罗列几十种,美好的童年在这些活动中度过。 &nbsp;</h3><h3> 努力在记忆中挖掘,回忆欢笑和甜蜜的瞬间。哪家在哪一栋哪一户,几口人兄弟姊妹,呵呵,这就是厂矿,从幼儿园、学校、长辈,都是密密的交集。</h3> <h3>  有名的平坝关, 是用炸药开出来的一条路,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长空沟对外进出的必经之路。开始两边没有进行混凝土固化,不时有石头滚落,危及过往车人的安全。后由七冶公司建筑队修建了钢筋构件,一劳永逸地消除了“滚木雷石”的隐患,也算是长空沟的一道风景线。</h3> <h3>  平坝关的山上就是电视塔,那时候爬电视塔也是一种乐趣。差不多半个多小时吧,不停歇脚步就到了塔顶。那是电视信号的转换放大的地方,那里的灯亮了,沟里人就有电视看了。电视塔后山上满山都是映山红。</h3><h3> 建设电视塔的时候,记得背一块砖山上顶可以得到3分钱报酬。</h3><h3> </h3> <h3>  厂区的主马路,从南向北一条直线,东西方向是高山,两山之间的最大距离也就是三四百米,所以成为”长空沟“吧。从进入厂区的道路到厂门口,就是2公里的距离。</h3> <h3>  道路两边修建了几十栋统一化的三层楼的家属区,大套间、中套间和小套间,根据家庭人口和级别分配。后来厂里又统一改造了家属区,每家每户多了一个房间和厕所,算是成套住房了。</h3> <h3>  </h3> <h3>  </h3> <h3>  得天独厚的209栋。前面好大一个放映场,现在孤零零的一小块。每当有电影消息传出,用棍子或者粉笔划一个方块大小地方,写上“有人占”,今晚这个地盘就有人归属了。天气好的时候,早早地把板凳藤椅搬到操场,一副扑克几个人就打升级找朋友,或者玩木头人的游戏。花上一角钱买一杯瓜子,可以把荷包装满,美美享受一个晚上。</h3><h3> </h3> <h3>  看露天电影最怕下雨,前排撑伞遮挡了后面的视线,不得不从间隙费力地找银幕。宽银幕和窄银幕, 幕布是临时搭的。放映员把绳子从高处丢过去,搭在上面的杆子上,把幕布拉起来。</h3><h3>  最喜欢战斗故事片,那些唱戏的跳舞的实在是没耐心看。</h3> <h3>  最熟悉的212栋,算是厂里家属区的核心位置了,紧邻电影放映场,也是农贸菜场。</h3> <h3>  210栋张奕家住在这里的一楼,现在没联系了。</h3> <h3>  “军民团结如一人”栋,这栋因为有主席语录”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而有名。</h3> <h3>这是215附近的几栋,挨着煤厂,房屋朝向比较好,坐北朝南。</h3> <h3>  几栋楼之间的小路,都要被杂草侵蚀完毕了。</h3><h3> </h3> <h3>  后面几栋也有优势,挨着车库和商店粮店,坐车和买东西方便。</h3><h3> 商店记不得哪一年开业的。只记得开业第一天人山人海,最畅销的是一楼食品部的大方饼干,就像其名一样,大大方方得好像不要钱一样,连窗户框框都挤下来了。楼上的小人书橱窗,游戏棋牌橱窗,是孩子们的最爱。</h3> <h3>  三栋单身宿舍,单身职工居住的地方。那时候上海知青、安顺徒工,都住在这里。上海知青条件好,经常有大白兔奶糖的糖纸丢在楼口。</h3> <h3>  三用食堂,现在名词就是多功能厅——吃饭、运动 、开会。 厂里各单位之间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公用电视机放映”铁臂阿童木“,下雨天电影放映,舞会,都可以安排在这里。 </h3> <h3>  214栋后面的山,这里有个山洞,来这里爬山钻山洞了。</h3> <h3>  菜店。每个月每人一斤肉,要在这里买, 还有供应的蔬菜水果也要排队购买。有副食品大车来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排队了,几个窗口几个队,心里想家里有人在里面上班就好了。</h3> <h3>  工厂医院,这里是一般门诊,要是住院需要到毛栗坡住院部。</h3> <h3>  曾经气派的车队,每周有班车上贵阳或者安顺,提前买票定座位出行,大卡车这是载人的交通工具。环宇中学在毛栗坡,厂里的学生每天要走四趟,每趟半小时去上学,能搭上大卡车都是很幸福的。解放大卡车停下,大家分别从轮子、后面、驾驶室都可以爬上去,现在想想没出事都是万幸的了。</h3> <h3>  小学两层的教学楼,还是老样子, 三十多年除了外墙刷了红砖色外一点都没变。下课的时候就在操场上拉起皮筋,或者跳绳,分两伙比赛了。 </h3><h3> 春节几次的游艺会都在这里举办。每名职工三张票,游艺的品种繁多,瞎子敲锣,套圈,投乒乓球,每次都有小窍门,得到好几个一等奖,不过那个发奖阿姨偏心,看着小孩就没有给相应的奖励,当时想着要是孙悟空就给她一棒。</h3> <h3>  梧桐树掩映下的粮店,记得一柜柜的大米、面粉和包谷杂粮。每家每人每月按定量配给。那时候的大米实在不好吃,有霉变的,有石头稗子,洗米需要花时间挑选。</h3><h3> 后面山上是个水塔,上山沿着管子可以走上去,有梯子爬到水塔上。</h3> <h3>  理发店和澡堂在一起。夏天天天光顾这里, 放学了拿个脸盆放着毛巾,放在澡堂门口占位置。 一到六点开门的时候,百米速度跑进去搭上一条毛巾占水管。</h3><h3> 那时候做好事还曾经打扫过理发室。</h3> <h3>  幼儿园的一角, 里外各一个屋子,里面有睡觉的床铺,外面是活动的地方。中午要接走,因为这里没有吃饭的地方。</h3> <h3>  毛栗坡的家属区,801、802、803、804等,新建的成套住房,家里有水管和厕所,生活质量立刻前进一大步了。每天有上下班班车。</h3> <h3>  长空沟唯一变好的就是中学了。全新的学校——大门重新开在原来学校的后面,新建教学楼、宿舍食堂、塑胶操场,原来的大鱼塘已经填平了,成为操场的一部分。</h3> <h3>  满满的回忆,五味杂陈。有能力去改变的可以努力,没有能力影响的只能接受。不用攀比,心态重要,享受当下的每一分时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