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宇宙 永恒的缘分 永恒的亲情

功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爸爸妈妈 我们永远想您爱您</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9年7月在师首长的催促下,爸爸妈妈在连云港结婚了。经过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自1950年开始,姐姐、哥哥、我和弟弟四个孩子先后出生了,成为他们爱情的结晶和见证。上面这张照片是,1972年2月春节刚过,爸爸妈妈想孩子了,多年分散在青海、北京、河北、上海的我们,相聚在北京的家,一起拍摄了这个历史性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亓(Qi)居正&nbsp;&nbsp;1920年7月1日出生在山东省 莱芜县 高庄镇 南梨沟村一个贫农的家庭,在姐弟五人的男孩子中排行老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的童年很悲惨。3岁那年母亲病逝了,从小就失去了母爱。爸爸稍微长大了点,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给富人家放羊了。7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从那年开始,爸爸就跟着大哥下煤窑,给资本家当童工挖煤,小小年纪就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的少年时期很心酸。爷爷去世那年,爸爸才7岁,因为家里很贫穷,没有一点生活来源,就跟随大伯下煤窑当童工。在不见天日的井下挖煤的10年中,他经常吃不饱饥肠辘辘,衣不遮体饱受风寒;还时不时的遭受工头毒打,他曾几次躲过死神的纠缠,工友们都说他福大命大,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的青年时期很英勇。1938年1月,他参加了八路军鲁中老二团,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拼杀中,他先后担任过锄奸队、敢死队、武工队队长,是当地群众中传颂的老二团的“亓胡子”。他先后七次身负重伤,头发烧光了、左颧骨被打伤、食管被打穿,左臂有个大疤,右腿被打断了、腰部被炸残片在体内、身体左侧神经功能几乎衰竭……可他都顽强的活过来了。是被评为一等甲级革命残废军人。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哪里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冲杀在哪里,曾经荣立大功三次、二等功四次,先后被评为鲁南军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他曾历任过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一参谋、独立营营长、师作战科科长。先后参加过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为人民打下了红色江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一直就是军事干部,聪明、果敢,不怕死、会指挥。他曾经带队冲进鬼子重围把吴瑞林团长救出来,深得吴伯伯的赏识;七十年代,吴伯伯回忆起那场战斗,还夸爸爸特别能打仗。要不是四六年担任独立营营长时负了重伤,伤愈后在地方主力部队任职,否则,他会与他的战友李伯秋、刘振华、皱平光、郑志士、刘佐等战友一起,在第40、54、26野战军任职,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充分显现和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每次说起这件事,叔叔伯伯们都为此非常惋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先后在抗大一分校营干班、华东军政大学战役班学习过。华东军政大学战役班毕业后,原本组织分配爸爸到华东军区所属部队任职,但因步兵第99师即将集体转业,人心涣散,师长陈佃元到军区强烈要求爸爸回师里工作,爸爸就此离开了他充满深情的军队,结束他的军旅生涯。对于这一点,师长陈佃元和爸爸都十分后悔,特别是师长陈佃元,经常提及此事,深感耽误了爸爸的美好前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的中年,是在建设人民的红色江山中度过的。全国解放了,爸爸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居功自傲,住进大城市享受胜利的成果,而是立即又投入了建设祖国的另一个战场。根据毛主席在苏联与斯大林签订的协议,爸爸他们马不停蹄的建设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德阳重型机械厂。随后,又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到青海昆仑山脚下建设了两个重要的、重量级的央企,他和他战友们一干就是18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离休前回到北京,在学院做后勤保障工作,不计较职位高低,又为全校师生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七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一生高风亮节,从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据档案记载,他曾积极的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主动给自己行政降一级。在单位担任党委书记期间,曾三次拒绝国家按有关规定给他行政级别晋升,把名额让给别人。曾两次,利用手中的职权不让妈妈晋升行政级别,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爸爸战争年代负伤太多、太重,加之在青海高原连续工作了18年,积劳成疾,终因医治、抢救无效,于1986年8月1日,中午12时30分,病逝于北京市朝阳医院干部病房。享年66岁。</p> <p class="ql-block">  妈妈李凤清 1928年11月29日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源泉镇麻庄村一个下中农家里。</p><p class="ql-block"> 因为姥爷家没有男孩,所以,姥爷和姥姥是拿妈妈当男孩儿养,当男孩儿用的。这样,妈妈就比她的姐姐在农活、体力活方面要多干很多活,多做许多事,出头露面的机会也比她姐姐多。姥爷姥姥在村里辈分高,因此妈妈在村里的辈分也就比较高,再加上她性格刚烈,有主见、敢说、敢作、敢当,所以,她的青少年生活很有特色,很精彩。</p><p class="ql-block"> 因为环境的影响,妈妈经常像男孩子一样,背着粮食翻山越岭去赶集,为家里换点儿粮食和零花钱。因此,她的性格十分倔强,不愿意的事从不屈从。当年的山东,是封建礼教的重灾区,女孩儿大了,就要扎耳朵眼儿、裹小脚。可妈妈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逆来顺受,而是多次强烈反抗、以死逼迫姥爷姥姥放弃,顶住、避免了封建礼教那一套对她的迫害,也为后来参加革命做了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 1943年,才15岁的妈妈就因为接受了革命思想,加上群众威信高,就当选了村妇救会长,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和地方组织送情报,组织妇女为八路军、解放军做军鞋、筹备军粮跟日伪军作斗争。一天清晨,她去河边挑水,发现对岸埋伏着日伪大部队准备偷袭。妈妈沉着冷静挑水回家,立即通知了还在开会的区长、区委书记和一批地方干部,悄悄的带领乡亲们逃进深山,成功的躲避了日本鬼子的大屠杀。由于汉奸向鬼子通风报信,日伪军对妈妈恨之入骨,多次扬言并偷袭村庄要杀害妈妈,都因为乡亲们掩护,妈妈才得以成功逃脱幸免于难,对此,妈妈一直感恩在心。 </p><p class="ql-block"> 妈妈1946年5月参加了解放军,在山东军区1分区司令部任职,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她担任过战士、班长、干事。参加过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妈妈随同爸爸走南闯北建设祖国、建设人民的家园,奉献了自己毕生的青春年华。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群众威信非常高。在担任保卫科长期间,为了破案,她不怕危险、凶险的环境,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令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由于妈妈的突出表现,她曾经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模范,还先后被评为省州先进工作者、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 妈妈1973年3月8日,代表党委到西宁慰问住院的女职工,返回途中遭遇重大车祸,身负重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因此,从1978年开始,长期病退在家休养。</p><p class="ql-block"> 在家休养期间,她仍然用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的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单位的建设。她利用每次接触子女的机会,不断的教育子女,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积极主动的为党、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22日凌晨五点三十三分,妈妈因抢救无效,长眠于北京东方医院,终年九十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爸爸妈妈的爱情</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的相识,是在一九四六年初。那年年初,爸爸带着独立营进驻了源泉镇麻庄村。作为营长的爸爸,与时任了三年妇救会长的妈妈相识了。因为工作频繁接触,他们产生了爱情的火花,并私定终身明确了关系。随后,在国民党军队攻占源泉地区前,指挥阻击战的爸爸,果断的派警卫员马希贤叔叔,骑着两匹马,送妈妈到山东军区一分区,参加了解放军。</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4年,爸爸当年的警卫员,<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马希贤叔叔,作为空军团级领导干部,到上海参加空军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这是马叔叔与作者在南京路的合影留念。</span></p> <p><br></p><p>  要说起来,爸爸妈妈的相识、恋爱与婚姻,还真的有点像革命战斗故事片《南征北战》中的有关片段和情节呢。</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据妈妈回忆,那是1946年初,26岁的爸爸带着解放军一个营进驻妈妈所在的村麻庄,部队安顿下来后,营部离妈妈家不远。当时,年轻漂亮,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妈妈才18岁,可她在村里担任妇救会长已经三年多了。兴许是爸爸看上了妈妈,就三天两头让警卫员叫妈妈到营部了解情况谈工作。或许是是爸爸妈妈接触过频,被姥爷看出来,一次爸爸到妈妈家谈工作,该走了,妈妈送爸爸出院子的大门时,姥爷故意在屋子里大声说:“别打俺闺女的主意啊,俺闺女还要当儿子用呢!”妈妈笑着对爸爸说:“别理他,一天到晚的,就怕你把我拐跑了!”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他们都笑到心里去了。就这样,因为工作关系,爸爸妈妈接触多了,相互了解的多了,彼此渐渐的产生了爱慕之情。也许这就是天赐良缘吧,也许老天爷就是要成全爸爸妈妈这对革命的青年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听妈妈说,记得有一天部队突然要撤离麻庄开赴前线。她、村长、民兵队长和乡亲们送爸爸他们到村口,爸爸心情沉重对她说:“现在,形势很严峻,国民党军队很快就要开过来了,我们一离开这里,这里就要变成敌占区,你为部队做了那么多事,肯定是他们抓捕、杀害的对象。依我看,你还是赶快参军离开这里吧!”妈妈点头同意了,说要把工作做个移交后,再去找爸爸他们。</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他们离开麻庄后,参加了阻击国民党军队增援的战斗,战斗很激烈,部队伤亡很大。一天深夜,正下着大雨,部队突然接到要转移到其它地方作战的紧急通知,爸爸连忙派他的警卫员马希贤叔叔骑着两匹马,连夜把妈妈接走了。就这样,妈妈于1946年,在山东军区一分区司令部参军了,从此开始了她九年的军旅生涯。</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妈妈跟我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几乎天天都在行军、打仗,特别是莱芜战役那一次,机关的好枪都调给一线作战部队了,给她们女同志每人发的武器是一把杀猪刀。她们跟随部队转移的时候,到处都是死人,一开始有的女同志害怕,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那天下了一场大雪,雪把死尸都盖上了,她们在山坡上急行军,有时会在死人堆里穿来穿去,一不当心就会被死尸绊个大跟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时,爸爸在一线部队指挥作战,妈妈在分区司令部电话班。尽管他们不在一起,尽管他们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但是,他们谁都没忘了谁,经常通过熟人了解对方的情况,经常拖熟人给对方捎个话,“一定要好好保重!好好活着!一定要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并约定,等到革命胜利了再结婚。</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情人终成眷属。1949年春天,全国革命的形势已经基本稳定了,爸爸妈妈也符合部队规定的结婚条件了。在师首长的再三催促下,爸爸和妈妈结了婚。上面的照片,就是他们的结婚照,留给了我们永久的纪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2018年11月20日凌晨5点30分,姐姐、哥哥、弟弟和我,四个家庭的孩子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从北京东四六条南板桥的家,一路由长子抱着爸爸的骨灰,次子抱着妈妈的骨灰,小心翼翼的乘车护送老人家,到爸爸的老家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于12点30分,合葬在蟠龙山公墓。</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爸爸妈妈怀抱中成长</span></h1><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妈妈结婚了,组成家庭了。在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姐弟四人高高兴兴的降临了人世,陆陆续续的来到了这个家庭,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新成员,充分的享受着爸妈给予我们那无私的、无微不至的恩爱,幸福的开始了我们崭新的人生旅程……</p> <h3> 1950年5月,女儿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华东军区步兵第99师师医院,这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女儿出生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老家麻庄,姥爷姥姥忙不迭的赶来,他们要亲眼看看自己的大外孙女。</h3><h3> 姥爷叫李玉倫,是山东省博山县源泉镇麻庄村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因为妈妈参加了解放军,他老人家被国民党军队抓去,用细麻绳捆住两个大拇指吊在树上用木棍打,逼他说出女儿的部队番号,驻扎在什么地方。姥姥和乡亲们凑钱保他,是用破门板抬回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姥姥叫李赵氏,比姥爷大五岁,据说嫁到李家前是远处的一个赵姓家族的大家闺秀。</h3><h3> 姥爷57年去世后,姥姥一直跟着我们生活到1968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为了让姥姥感觉我们跟她很亲,爸爸在征得妈妈和姥姥的同意后,让我们四个孩子改口叫姥姥“奶奶”。姥姥高兴的同意了,就在“奶奶奶奶……”这一声声亲密的称呼声中,她跟我们一起甜蜜的生活了二十二年。<br></h3><h3> 女儿很聪明,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很好。小学期间,担任过少先队大队长。她凭自己的能力考入北京女子十一中,期间担任过校红委会委员。先后在北京军工企业和高校工作,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h3> <p>  1952年4月18日,爸爸妈妈的长子在华东军区步兵第九十九师江苏徐州驻地师医院出生了。出生时,爸爸正遭受不白之冤,被错打成贩卖军火的三反五反“大老虎”关押在监狱里。多亏爸爸是经过战火考验的,战斗英雄和模范共产党员,华东军区党委非常慎重,在经过反复认真的实地调查后给爸爸平了反。爸爸出了狱,曾经想给长子起小名叫“冤生”,后改为三生,以此纪念伟大的三反五反运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长子聪明好学、人缘不错,在小学少先队担任过中队长。他动手能力强,曾经非常喜欢无线电技术,组装半导体收音机,爸爸发现了长子的兴趣爱好,就从资金上大力支持他,先后为他买了无线电书籍、万用表、电烙铁、半导体原件。长子很努力,从单管半导体收音机,自行组装到超外差六管半导体收音机,被爸爸引以为骄傲,并带到青海高原去试听。看着长子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聪明才干,爸爸期待着他能够朝科学技术方向发展。</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谁知,因为历史的原因,爸爸的长子没有朝科学技术方向发展,而是于1969年秋季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了东北黑龙江建设兵团二师武装连。</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0秋,在爸爸的帮助下,长子从山东省军区应征入伍,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服役。</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长子在军界,从基层连队做起,因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表现突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拔为干部。若干年后,在军种机关和总部机关工作,由于他勤奋努力、成绩优异,为我军和国防科技做出了特殊贡献,填补了当时我国国防技术的空白,被军种首长授以海军上校军衔。并由军委领导签发命令,为长子颁发了一等功军功章、二等功军功章各一枚,为家族赢得了荣誉。</p> <p class="ql-block">  1954年3月23日,爸爸妈妈的次子,在华东军区步兵第九十九师上海驻地师医院出生了。次子出生体重九斤七两,顿时间轰动了全师。姥姥更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次子,在小学期间特别贪玩,学习成绩平平,在少先队不像姐哥那样,凑凑合合混了个小队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次子有个爱看书的好习惯,脾气性格也比较好,看完书就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日,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高兴的对妈妈说:“我看,他今后长大了,做个政工领导干部没问题。”爸爸是这么说的,也在这样培养他的次子的。次子参军后,爸爸经常把组织发给他的书,让秘书寄给次子,希望次子朝着他的希望发展,真是知儿者父母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次子没有辜负爸妈的期望,他在爸爸的帮助下,于1969年12月8日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武装部批准应征入伍,在总后白城办事处工建二零二团二营七连服役。成了四个孩子中,第一个接过他们的枪的孩子。次子在深山的工程兵部队锻炼的三年期间,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大活小活、脏活累活抢着干,曾经三次差点牺牲。因长期表现突出,1973年被部队党组织以千分之一的比例,送到上海军校就读了中专,随后,又在党组织的重点培养下,就读了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攻读了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工学学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次子没有辜负爸妈的期望,在党组织和爸妈的教育培养下,他在四十五年的军旅生涯和地方工作中,先后担任过排、连、营、团、师级主要领导。</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次子先后担任过党的支部、总支、团师两级、处局两级党委书记、纪委书记。1997年秋季,经过党员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单位全体共产党员之托,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党代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次子先后被评为五好战士一次,获得军队各级嘉奖七次、三等功两次、公安部二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次子先后被评为军级模范党支部书记两次、军级优秀团委书记两次、总后优秀团干部一次。2010年,因在世博安保工作中,政治工作成绩显著,被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一次。</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恢复军衔制后,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首长签发命令,授予次子陆军少校、陆军中校、陆军上校军衔。1998年4月,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签发命令,授予次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校军衔。从此,次子跨入了党、国家和军队高级干部行列,成为了全家族唯一的一名共和国高级领导干部,为家族赢得了更加显耀的荣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h3><font color="#010101"><p>  1956年4月18日,爸爸妈妈的小儿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五师,长春市驻地师医院出生了。小儿子,在爸爸的帮助下,参军来到北京军区空军情报团服役,为保卫祖国的北大门、首都人民和党中央做出了贡献!</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儿子退出现役后,先后在北京市百货大楼出国人员服务部、国家建材部人工晶体研究所工作。</p></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完整准确的认识爸爸妈妈</span></h1><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我很小的时候,甚至年轻的时候,对爸爸妈妈的认识,与常人没有多大区别,往往是停留在一般概念和表象上的,因此,其结果是很浮浅、很片面,就像小学时读过的一篇课文《盲人摸象》;往往是停留在自然属性、血缘关系上的,因此,其结果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盲目崇拜的家族荣誉。这样一来,对他们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缺乏立体感、层次感,而且失去了社会属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我参军后,不断接受各级组织的教育,不断加强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随着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学会了用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学会了把爸爸妈妈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去分析,对他们的认识也就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清晰了;对他们在世时的一些言谈举止,也就渐渐的消除了许多疑惑、不解、误会和抱怨;对他们的认识也就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鲜活,对他们的理解也就越来越系统、越来越深刻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我对爸爸妈妈的怀念、崇敬、崇拜,也就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血缘关系、与父母之间的一般情感。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就成了我心中一座永远屹立的,永远不会磨灭的丰碑……</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爸爸妈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span></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早年,爸爸妈妈的家都在山东的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穷苦农民。他们耕种着少量贫瘠的土地,靠天吃饭养家糊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们没有社会地位,对有钱人的歧视、欺榨、欺压逆来顺受,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年,日本鬼子驾着飞机、开着坦克,端着滴血的刺刀闯进了东三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政策,从南京迁都到武汉,又从武汉逃到重庆;国民党的几十万东北大军,面对日本军队的“三光政策”,要么丢盔卸甲大逃亡,要么围追堵截北上抗日的红军,人民生灵涂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这民族危亡之际,有些人花钱逃到国外避难去啦……有些人躲进深山老林里当土匪去啦……有些人俯首帖耳的当顺民去啦……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能够苟延残喘的活着,背叛了祖宗、丧尽天良,当上了汉奸、伪军、皇协军,帮着日本鬼子在自己的国土、家乡,“烧杀抢掠”大量屠杀、残害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也就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出现一群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农村热血青年。他们冒着生命,冒着牵连家人性命的危险,穿着破衣烂衫赤着脚,端着土枪举着大刀和长矛,响应了毛主席、共产党的号召,参加了八路军、组建了游击队。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装备,运用原始的方式,甚至是鲜血和生命,在战场上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拼杀。许多叔叔阿姨在炮火硝烟中英勇的倒下了,他们的热血浇灌着祖国的大地;许多叔叔阿姨在枪林弹雨中光荣的牺牲了,他们的英名谱写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史篇。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战败了,日本天皇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中华民族14年的抗日战争,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领导下的,八年全民抗战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中华大地又回到了中华民族的手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然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好不容易胜利,国民党蒋介石又挑起了内战,把苦难深重的,本来应该修养身心的中国人民,再次推进了炮火连天的内部战争之中。爸爸妈妈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与许多叔叔阿姨一起,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奋起抵抗,又投入了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之中,直至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为人民打下了红色江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妈妈作为革命战争的参与者和幸存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战伤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块伤疤都记载着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也和那些为了祖国解放和民族自由,牺牲了性命的伯伯、叔叔、阿姨们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爸爸妈妈是人民家园的“工匠”</span></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莱芜、孟良崮、济南战役的捷报频传,山东境内的革命形势,不仅一片大好、而且基本稳定,有力的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辽沈、平津、淮海、渡江战役的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事力量绝大部分已经被极大摧毁,广大军民夺取全国胜利的热情被进一步点燃,新中国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毛泽东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诞生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毛泽东主席到苏联与斯大林签约、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经过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并签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军成师整建制的脱下军装,开赴建设祖国的战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妈妈所在的,华东军区步兵第九十九师,被“幸运”的选中了。1955年秋季,全师在上海就地转业,一部分指战员与兄弟师的指战员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五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妈妈他们,还没来得及享受一天胜利的成果,就从东方明珠大上海,开赴了零下三四十度的吉林长春,在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荒芜旷野建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了,竣工典礼的鞭炮声还在响彻云霄,爸爸妈妈他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怀揣着喜悦,匆匆忙忙的踏上了建造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的征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建设祖国的步伐,建设人民美好家园的重任,也像当年打仗一个样。这边的工程刚竣工,那边的施工命令又下达了。富拉尔基项目竣工了,他们又长途跋涉到四川。</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川德阳重型机械厂的建造,正逢“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那时的爸爸妈妈简直就不要家了,周托的我们,周日也见不到他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61年国防建设急需石棉、云母,也许是建工部的领导考虑到,爸爸参军前曾经有过在煤矿工作的经历,急派爸爸去大西北的,海拔四千米昆仑山脚下,组建全国最大的非金属矿。由于国防建设任务急,按照当时先生产,后生活,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爸爸妈妈他们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上,从扎帐篷、住干打垒起家,这一干就是十八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直到1979年,爸爸他们央企降格为省企,爸爸谢绝了省委书记让他去省建委任职的好意,才回到北京。爸爸拖着甲级伤残的身躯在青海高原一干就是十八年,回到北京后,然而,上天给他生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一次我问到爸爸:“原本部领导说,只让你在高原干五年,就回部里上班,这一干就是十八年。您悔不悔、怨不怨?”爸爸淡淡的一笑说:“你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道战争的幸运者是怎么想的。当年,我和战友们说到将来,都说不仅要为人民打江山,还要为人民守江山。不仅要把人民的家园从鬼子汉奸手里夺回来交给人民,还要建设好人民的家园。我有许许多多好战友在我前面牺牲了,他们建设人民家园的担子,就应该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担。”爸爸的神情很凝重,我的心里很酸很酸,晶莹的泪珠从眼眶里“扑簌簌”的滚落下来。我明白了,这就是革命老前辈对战友的承诺,这就是他们那辈子人对人民的情怀……</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爸爸妈妈一生都在勤奋“工作”</span></h1><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span></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的印象中,在我对爸爸妈妈的有限记忆中,似乎爸爸妈妈就是为战斗、工作而生的,战斗、工作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记得一次为了写作文,缠着爸爸让他讲他小的时候去煤矿当童工的情景。他说,当年他七岁下煤窑后,资本家为了疯狂的剥削压榨他们,让他们一日三餐都在井下吃,两个星期才能回到地面一次,利用这种办法为他们多挖煤,降低成本多赚钱。十年期间,每当他们一批人回到地面的时候,另一批再下去,大家都是脑袋昏沉沉的,两眼不敢睁开;衣服湿的都能拧出水来,两脚在井下的煤水里泡得白的一点血色都没有。他们的骨头架子都散了,是被家人搀扶着,摇摇晃晃走回家的,到了家不吃不喝倒头就睡,一睡就是两三天。当然,那种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法和悲惨的境遇,完全是生活所迫,是被资本家逼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爸爸说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几乎天天都在行军打仗。由于部队的武器装备太差,没办法跟日本鬼子进行大规模正面作战,他们就按照“游击战方针”,化整为零分散作战,打了就走不纠缠,一点一点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要有机会在村庄停留,就与村里的党组织一起,了解敌情分析敌情,挖出、消灭隐藏的汉奸特务,警告地主富农不要帮着鬼子伪军祸害老百姓。就帮助老百姓干农活,访贫问苦发动群众,给老百姓撑腰。就尽可能,资助村里党组织一些武器弹药,帮助训练民兵的军事技术和技能。解放战争期间,虽然我军的规模壮大了,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但蒋介石、国民党面临行将灭亡更加猖狂,部队的作战任务更多,作战的规模也更大了,爸爸妈妈他们很少有整块整块的休整时间的。当然,这是他们在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而战,为消灭蒋家王朝救人民于水火而战,为中国人民打江山而战。</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55年秋,党中央在为全军将士论功行赏、授勋授衔,而爸爸妈妈的部队,与相当一批将士,为了完成与苏联签订的重大项目,整军整师的脱下了军装,奔赴了建设人民江山的战场。爸爸他们建筑五师,1956年建成了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7年建成了黑龙江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1958年建成了四川德阳重型机械厂,1959年建成了湖北云梦石膏矿,1960年建成的青海茫捱石棉矿,随后又于1970年建成了青海冷湖云母矿。在那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爸爸他们建筑五师,还像作战一样,工地灯火通明热气腾腾、高音喇叭高呼口号不停的鼓劲,各施工单位的人员全都是分三班制轮流转。这个时候,爸妈把家交给了李守兰阿姨,昼夜吃住在工地。连爸爸的警卫员马希贤叔叔,千方百计找到爸爸,千里迢迢带领一家前来看望,爸妈也就陪他们吃了一顿饭。听妹妹说,在那全国工业学大庆,学习“铁人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年代里,爸妈他们响应“先工作,后生活”的号召,白天奋战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工地上,夜晚就睡在离工地不远的简易“干打垒”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8年,在青海高原一干就十八年的爸爸,终于调回北京了,而且还是平级降职安排(在原单位是一把手,到了北京连单位副职都不是,在一个部门当领导),可爸爸还是起早贪黑,有上班、没下班、星期天常加班的忙活着。那时,我已经提干了,每年有一个月休假。一次跟爸妈吃饭时我忍不住问爸爸:“爸,人家都说骡子马还有个打盹的时候呢,您这可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轴转,干嘛呀?”妈妈没好气的说:“我嫁给你爸爸几十年,你爸爸嫁给单位几十年。他有两个家,早晨我还没醒,他就到单位了,晚上很晚才回来,反正我也习惯了。”面对我的不解和妈妈的不满,爸爸叹了口气说:“唉……当年要冲锋了,我对战友们说,这次我去烈士陵园替你们占位子去,你们都要活着,替我好好建设新中国。可是……本来应该一起干的工作,不得我替他们做呀?!”爸爸眼圈红了,说不下去了,我还说什么?后来,我每个星期天都陪爸爸去单位,爸爸笑了,一路上不停的跟我说呀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是1920年出生,在他三十四岁那年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1986年爸爸因病医治抢救无效病逝,从数字上看我与爸爸生活了三十二年,但是,其实我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就没超过七年。从我出生,到1960年爸爸去青海,我幸福的和爸爸在一起生活了六年;从1960年,到1969年我当兵离开北京,期间爸爸每年回北京开会一周最多十天,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时间,都是沉浸于对爸爸的思念。应该说,爸爸真的是把党和国家交给他的工作,全都融化到了他的有生之年……</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爸爸妈妈奉献了无疆的“大爱”</span></h1><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1986年8月1日病逝了,单位领导考虑到爸爸资历老,工作过的单位多,再给爸爸工作过的单位发讣告的同时,把遗体告别仪式定在了8月12日,给爸爸外地的战友进京吊唁留足了时间。遗体告别仪式那天,东北的战友来了,四川的战友来了,湖北的战友来了,青海的战友来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停车场停满了大小车辆,大厅外站满了前来吊唁的伯伯伯母、叔叔阿姨。人们一步入大厅就流泪,一步一声的抽泣着与爸爸作最后告别……据事后一些来京的伯伯叔叔说,那天他们因故来不了,就和许多爸爸的老战友相约,在遗体告别的那个时间,面向北京方向凝视、默哀,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悼念爸爸革命、战斗的一生。后来,我也一直在想,有些伯伯叔叔与爸爸都分别了几十年,为什么他们还要千里迢迢的赶来北京,嚎啕大哭着要再见爸爸一面,渐渐的我明白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对老家的人充满爱。爸爸是个典型的山东人,重感情、讲义气,信奉“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在他的心目中,他父母在他七岁前就相继去世了,是哥哥把他拉扯大的,没有哥哥就没有他,这个恩是要报的;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家很穷,在那苦难的日子里,是这家給碗粥、那家给块饼,这家给尺布、那家给点棉花,父老乡亲接济着他,这份情是要还的;令他没齿不忘的是,战争年代他几次负重伤,在老百姓家养伤,敌人来搜查时,是乡亲们掩护了他、保护了他,有位大嫂还因为他,被还乡团活埋了,这患难之交是不能忘的。因此,只要是老家来人,不管是爸爸家的,还是妈妈家的,他都要热情接待,吃饭的时候要老家人先吃;来人多了,睡觉时我们在客厅打地铺;临走了,给老家人买上火车票,买盒点心,再塞点零花钱。老家人回去后,到处说爸爸没有忘了他们,来的人就多了起来,妈妈半开玩笑的说:“你们爸爸的钱,都花在老家人身上了。”爸爸却一本正经的说:“咱们可不能让群众说,咱们是忘恩负义的人,让人家戳咱们的脊梁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对他的患难战友充满了爱。爸爸在抗战胜利后的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他的许多战友北上去了东北,他们失联了。全国解放后,他的战友们就四下打听他,当听说他还活着,家离北京站不远,就纷纷前来看望,随后是老伴孩子来,带着孙子来,只要爸爸在,吃、住、玩他都管。文革开始了,他们都“靠边站了”,老战友来的就更勤了,记得一次从济南就一起来了三个老战友,他们白天出去转,晚上回来吃晚饭,爸爸高兴的不得了。他们在一起说莱芜战役,说孟良崮战役,说济南战役,说着说着就说到那些牺牲的战友,就低声哭起来……值得一提的是,爸爸对错整过他的战友具有博大的胸怀。1982年爸爸到上海出差,当年在“三反、五反”运动中,错整过爸爸的师政委张文韬伯伯,专门在家里宴请爸爸妈妈再三道歉,爸爸坦然的笑着说:“都过去几十年了,我都忘记。再说,那次运动过了头,也比较普遍。”尽管爸爸这么说,伯伯还是站起来,当着孩子们的面,向爸爸妈妈鞠躬致歉。当年,错整过爸爸的,师组织科长马明道叔叔、保卫科长王昆伯伯,后来都成了爸爸的好朋友,只要爸爸一回京开会,他们就要到家里来,喝点小酒、打打麻将,把家里抽的乌烟瘴气……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他们跟妈妈和我们一一握手时,痛哭着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们对不起老亓,对不起你爸爸……由于我们的过错,影响了他的前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对他单位的员工充满了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自然灾害不仅频繁,而且范围广泛;农业大面积欠收,口粮供应不足。再加上,青海茫崖地处高原戈壁滩,水煮不来、饭蒸不熟,吃不到新鲜猪肉和蔬菜,爸爸单位的许多职工病倒了,出现了严重的、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水肿,住进了医院,情况十分危急。听医生说,如果能给病人吃上黄豆,也可以缓解病情,爸爸急了,立即向东北的老战友求援,运来了三车匹黄豆,病情缓解了、好转了,事后那些职工到处说,是爸爸救了他们的命。听妹妹说,文革期间,造反派揪斗爸爸,那些老工人就把爸爸围在中间,手拿棍棒指着造反派说:“他救过我们的命,你们谁要伤害他,我们就跟你们拼啦!”在整理爸爸遗物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笔记本,翻开一看才知道是个账本。上面密密麻麻,但却工工整整的记录着,某年某月,谁谁谁借了多少钱,还按了手印。账本上的单笔钱数不算多,有二三十、五六十的,最多的是一百六十多元,累计起来大概有九百多元。我往前翻了翻,最早的是1962年,没想到这个普通的小本本也走过了二十四年。我问妈妈:“按照爸爸的性格,人家借钱他是不会记的,还不还都无所谓,这笔迹也不是爸爸的,你知不知道。”妈妈说:“这事我知道,你不记账人家就不借了,账是秘书记的,你爸从开始就没打算让他们还。”</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对他的下级干部充满了爱。2016年,我想把爸爸妈妈的名字刻在济南市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的石碑上,让他们与他们的战友在一起,以便得到千秋万代的瞻仰纪念。办理有关手续时,主办方要求填写爸爸妈妈当年真实的部队番号、担任的职务,并出具单位证明。没办法,只得请姐姐与爸爸单位取得联系,查清楚写明白;单位的领导很支持,让姐姐自己去档案室查阅。谁知这一查阅,竟查出了爸爸“高风亮节让级别”、“大公无私压妈妈”的感人事迹。据档案记载,爸爸曾经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主动提出给自己降行政级别,由行政十二级降为行政十三级。随后,在调回北京前,爸爸利用在党内担任的职务,又曾经先后三次谢绝党组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和晋升标准,给他晋升行政级别;并先后两次,不准党委按规定和标准,给妈妈晋升行政级别。文字记载上清清楚楚的写到,爸爸说:“他们俩的工资够用了,请党委把职级晋升的名额,用到级别低、生活困难的干部身上。”我问妈妈知不知道这件事,妈妈愤愤不平的说:“你爸爸就是爱利用手中的权力替我做主,我的行政二十二级是集体转业时部队给我定的,几十年了,我一直是原地踏步。解放后的科长都是十八级,我这个四三年参加革命的科长才二十二级。唉……不说啦,都是因为你有个好爸爸!”</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对他的岳父岳母充满了爱。 按说爸爸妈妈都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尤其是爸爸,他是多少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摆脱过多少次死神纠缠的人,应该是性格刚烈、脾气暴躁的粗人,可给知道,爸爸却有着侠骨柔肠,对谁都很善良。他对姥爷姥姥充满了爱。爸爸是在妈妈她们小山村驻防整休时,因为工作认识妈妈的。尽管姥爷当时怕爸爸把妈妈“拐”跑了,不同意妈妈与爸爸频繁接触,并明确表示不会同意爸爸与妈妈的婚姻,但是,儿大不由娘,妈妈还是骑着爸爸派来接她的马跑了,后来跟爸爸结了婚。姐姐出生了,得知消息的姥爷姥姥,忙不迭的放下农活,跑到连云港来看他们的大孙女。爸爸动员两个老人跟着他们过,为他们养老送终,可姥爷住在部队不习惯,又放不下家里的庄稼,非要回去。1957年姥爷因肺结核病逝了,爸爸让妈妈把姥姥接到身边,时时处处事事尽心照顾着,还让我们改称外婆叫“奶奶”。奶奶高兴的答应着,细心的替她的女婿女儿呵护着我们。1967年,奶奶得了胃癌到了晚期,从下达病危通知那天,她就跟妈妈唠叨着想再见爸爸一面,然而,爸爸那时正被打倒揪斗出不来。妈妈就跟奶奶说,爸爸出来了,在路上……奶奶盼呀,盼呀,终于在一天的凌晨,带着终身的遗憾离开了人间。爸爸回来了,听妈妈讲到奶奶盼着见他的情景时,只见爸爸立即背过身去,掏出手绢,飞快的冲出房门。爸爸回来了,眼睛红红的,我知道,爸爸觉得对不起奶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爸爸对我们四个孩子充满了爱。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没有对我们吼叫过,更没有动手打过我们一巴掌。为了我们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他和妈妈去青海高原工作,一干就是18年。遗憾的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我没去过,就算差也不知道差到什么程度。2017年,我旅游去过宁夏、甘肃景区,车在公路上飞奔,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让我感到了,那里的荒凉落后、艰苦闭塞,让我不愿多看一眼。半个世纪都过去了,回想起当年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艰苦环境、恶劣气候下生活呀!爸爸妈妈生活很简朴,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把省下来的钱,给我们买各种书籍,买无线电元件,买乐器、刀枪剑戟。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里就很难受,喉头就一阵阵发紧,眼泪差一点就掉下来。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奉献,绝对是无私、无怨、无悔的,而想当初我还误会过他们、埋怨过他们,一看到别的同学跟爸爸妈妈幸福的在一起,就会立即对爸妈有一肚子的怨言。现在想想,真是千不该万不该!唉……两个老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都没有机会向爸爸妈妈道个歉……</p>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