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旧梦》介绍

郭万仕文化舘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山旧梦》 —— 后52军工纪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山旧梦》网络刋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山旧梦》网络地址如下,也可搜索"新关山旧梦″进入。</p><p class="ql-block">http://blog.sina.cn/dpool/blog/u/2933502467?from=singlemessage#type=-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最好用电脑操作进入!</p><p class="ql-block">[2]、手机操作方法: A、下载安装"新浪APP",B、在该浏览器中进入以上地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万全华用3D打印技术完成的五二军工产品 - 新40火箭弹模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山旧梦》答友人 </p><p class="ql-block">@庄山浪水: 你好!关于《关山旧梦》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1、《关山旧梦》空间初创于2007年,应是全国三线建设最早的网站之一。最初设在"平凉新闻网",因人员稿件骤增,遂主动迁往"百度″博克,其间点击率超过8百多万。后因该网站博克空间关闭,《旧梦》逼迫搬迁到"新浪"博克,为搜索区别更名为《新关山旧梦》。为52关山军工人在厂子消失后最主要的联络交流中心和互动平台。后因"微信"兴起,交流更趋方便,网络巜关山旧梦》(下称《旧梦》) 逐渐变为保留重要资料功能,另外注册了手机微信"关山旧梦”用以日常交流。</p><p class="ql-block">2、《旧梦》从创建之初就组成了编委会以履行管理职能,随时间推移人员也有不同的增添和变化,参加编委会的人员先后有郭万仕、丁三省、万全华、张惠儒、任铭峰、李莉(03)、单光福(07)、史安军(安口电厂)、厐建民(华丰_06)、许晓立、张志国(03)、王华(03)、王景全(07)、刘学军等(未注明的均为04),他们都有博克后台资料,都能独立上传稿件,他们不但自己写稿发稿,而且协助周边的朋友上传稿件,前赴后继,为巜旧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3、《旧梦》在发展中逐渐和外部取得了联系,创建了"中国三线录″栏目,推动52军工走向全国,参于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的创建工作,参于了筹备文集《三线风云》的组稿,出席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成立大会及以后的数次年会,为雾山三线诗书画展组织展品等,使关山军工在全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4、《旧梦》和华亭工业园区合作创建了"三线建设文化园"和"三线建设博物馆″,2011年末和2012年初工业园区负责人两次来兰州和《旧梦》协商建馆方案和筹集展品事宜,郭万仕、丁三省、张广平等同志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该园和博物馆现己成为平凉市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5、协助华亭旅游局网站推出了巜华亭往事》_三线故事系列栏目。</p><p class="ql-block">6、协助华亭电视台完成了三集军工纪录片《52年华》的拍摄。约在17年春节前电视台就联络希望给予帮助,《旧梦》推荐了芦兴仁同志就近予以帮助,并承诺《关山旧梦》内的资料可无偿提供应用。至来兰州拍摄时主要由董勇和达海林同志据中操持和协调,刘学军及关山车队全程陪同。</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关山旧梦》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众多关山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关山人大家的旗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部铁马  : 谢谢!前述帖子忘了提及广大众多的撰稿者,他(她)们是《关山旧梦》的主要生力军,其中"西部铁马" 郝军先生是《旧梦》初创时第一个为其提供稿件的原5203人,第一个为其提供稿件的原5207人是"黄河之水″ 姜常恵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1年12月31日华亭工业园区负责同志来兰和《关山旧梦》主创人员协商合作建设三线博物馆建馆策展事宜,并由丁三省、郭万仕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展览策划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2年元月19日华亭工业园区负责同志来兰为三线博物馆筹集展品事宜,在皋兰新厂张广平等同志的大力支援下,原两厂有关资料展品满载而归!(后左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童英,她是位三线军工第二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落成后的华亭工业园区三线军工园座落于52总厂原址,现已成为陇东红色旅游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线军工文化园内的三线建设博物馆陈设在原总厂指挥部窑洞内,已成为平凉红色国防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应约于2017年协助华亭文化旅游局网站"华亭文旅"推出的巜华亭往事-- 三线故事系列》栏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华亭电视台巜52年华》摄制组来兰州釆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应华亭电视台邀请从2017年元月起,仍居住在老厂的原厂史办人员芦兴仁先生(前排左一) 被《旧梦》推荐担任《52年华》摄制顧问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三集纪录片《52年华》在华亭首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2军工兰州地区的代表参加首映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创会文集《三线风云》入选作者之一姜常惠先生(左) 在发行活动中专程来兰州</p><p class="ql-block">—— 该文集先后收有郭万仕、丁三省、万全华、姜常惠、王景全和单光福推荐的报告文学等六、七篇文章、图片发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4年北京 52军工代表参加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成立大会以及其后的各次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山旧梦》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分会成立大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8年夏四川雾山"三线人诗书影画展览″开幕及画册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地区参展作品: 丁三省书法《三线之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地区参展作品: 郭万仕绘画巜关山春晓_5204厂全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地区参展作品: 庞建民绘画《东方欲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52军工参展作品: 倪东升书法《黎梦 - 金缕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山旧梦"朋友四川锦江倪同正参展作品: 诗影合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平凉国防"三厂"简介</p><p class="ql-block"> --- 丁三省</p><p class="ql-block">(此文原载于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创会文集巜三线风云》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凉国防“三厂”(原为“四厂”,后因国营解放机械厂和胜利机械厂于1974年合并,故为“三厂”),即国营胜利机械厂(第一厂名为华亭新40反坦克火箭弹厂,代号5203厂)、国营前进机械厂(第一厂名为华亭新40反坦克火箭弹引信厂,代号5204厂)、国营跃进机械厂(第一厂名为平凉反坦克火箭筒镜厂,代号5207厂)是珍宝岛事件发生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报经中央军委批准,而抢建的重点项目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堡子鸟瞰 图中左部分为胜利厂 右为前进厂(华亭网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军区国防工办和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按照战略布局的需要,于1969年9月选厂,同年11月定点。1970年1月至6月,由五机部第五设计院等五个单位联合进行设计。1971年12月,五机部以(71)五机字****号文件批准了扩大初步设计项目。三厂由当时的建工部七局三公司主包承建。当时参加建设的有3000人左右的建筑、安装队伍,有7000人左右的三线战士(平凉各县的民兵),以及各厂职工共计13000余人 ,号称“万人大会战”。于1970年7月破土动工,1973年按扩大初步设计基本建成。建設初期,为统一组织领导三厂的筹建,专门成立了52工程指挥部。1975年,指挥部转变为52总厂(全名陇东机械总厂),先后建设了52职工医院、水厂、52中学,印刷厂等后勤保障设施。1978年陇东机械总厂撤销,52职工医院、高中划归胜利机械厂,水厂划归跃进机械厂。建厂开始后,地方政府在三厂衔接处石堡子建立了矿区供应公司,在各厂区设立了营业网点,保障三厂职工的生活物资供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胜利、前进两厂结合部的石堡子商业区(前进厂万全华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工厂位于秦陇交界处六盤山支脈关山腹地甘肃一侧,分布在平凉市土谷堆与华亭县安口鎮交界处的饮马河、蔡家河、吴家河一帶的群山峡谷中。占地总面积约220公顷,其中胜利机械厂占地131公顷,前进机械厂占地59公顷,跃进机械厂占地约30公顷。建筑总面积(不含跃进机械厂)约30.2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4.04万平方米,非生产性建筑面积16.19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胜利机械厂一厂区局部(胜利厂梁传迎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胜利机械厂有职工3584人。拥有各类设备2031台。其中,金属切削设备627台,锻压设备208台,动力设备616台,其它设备580台。自1973年建成投产到1984年以前,主要生产新40火箭弹。1984年以后主要生产自行车、挤出器等民用产品。到1991年底共生产新40火箭弹xxx.x万发,自行车21万辆。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424万元,其中军品产值42193万元,民品产值10231万元。实现利润1.2773亿元,相当于建厂投资额的2.1倍。1984年以后,因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军品生产任务削减,使工厂成为政策性亏损企业。在军转民过程中,工厂积极响应中央“保军转民”的战略方针,于1982年以台湾20#女车为样本,自主开发了以“熊貓”牌自行车为主的民用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拼搏,自行车产量逐年增大,收益逐年增长,工厂经营亏损额逐年递减,1991年底止累计亏损额2856.7万元,盈亏相抵后工厂仍有9916.3万元的利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进机械厂一厂区鸟瞰图(前进厂网友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进机械厂有职工2291人。拥有各类设备1650台。其中,金属切削设备441台、锻压设备80台,动力设备595台,其它设备534台。自1974年投产以来,共生产电—2引信xxx.x万发,点火具xxx.x万发,箭引—8引信x.x万发,锁具223万把。到1991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24234.5万元,盈利3920万元。1984年后,由于军品任务减少,工厂成为政策性亏损企业。截至1991年底亏损1938.88万元。盈亏相抵后,盈利1981.12万元。在中央“以军养民”方针指引下,自1979年开始,工厂调整产品结构,于1981年建成了箭引—8引信生产线,与624厂配套生产,1983年3月箭引—8引信试制定型。在军转民过程中,工厂从西德引进扣式门锁产品技术,先后研制出“虎牌”全保险扣式门锁、摩托车油箱锁、自行车保险锁等三十多种锁具系列产品;开发研制出了压电陶瓷点火器、点火枪及电视调整器、U/V频道转换器等系列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了震爆弹、闪光弹、催泪弹等警用器材和人身自卫器等特种产品。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向军民结合型生产的转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进机械厂一区简易家属楼(前进厂万全华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跃进机械厂厂区鸟瞰图(跃进厂吕速成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跃进机械厂厂区鸟瞰图(跃进厂吕速成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胜利机械厂福利区家属楼 (胜利厂网友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跃进机械厂有职工1400人。拥有各类设备100多台。自1973年建成投产到1984年,主要生产新40火箭筒及瞄准镜夜视仪。共生产69式新40火箭筒xxxxx具,光学瞄准镜、夜视仪xxxxx副。1984年以后,工厂积极贯彻“保军转民”的方针,开发了农用机械、“企鹅”牌洗衣机、出口冲具等民品。由于三厂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特别是“保軍转民”以后,军品任务锐减,民品开发成本高昂,生产经营始終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又是严重的地方病区。1985年,由国家计委以国计(1985)930号文批准,平凉三厂被列入“七五”期间全国三线地区企业121个重点调迁项目。但在1988年7月工厂被划归首钢管理。三厂隨易名为:首钢胜利机械厂,首钢前進机械厂,首钢跃进机械厂。各厂逐步脱离军品生产,围绕服务首钢,不断调整生产结构,成了名副其实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调迁工作由此延续到“八五”期间。国家计委国防司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重申企业为脱险搬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94年底,跃进机械厂率先搬迁到了北京燕郊开发区(位于平凉市四十里铺镇的水厂,划归前进机械厂管理)。2006年9月,跃进机械厂改制为“河北首钢燕郊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仍以首钢为主,拥有年产塑料异型材10000砘、組裝塑料門窗10万平方米的全套生产綫。成为冶金机械、建筑机械設备、备件和塑料异型材生产基地。1999年12月胜利机械厂、前进机械厂搬迁到兰州市皋兰县三川口开发区,2000年开始在新厂址恢复生产。2008年11月23日,胜利、前进两厂正式由首钢总公司移交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管理。2010年9月27日,首钢胜利机械厂和前进机械厂,在经过了一年零八个月的破产程序之后重组。重组后的企业名称为:兰州胜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前进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p><p class="ql-block"> 2011.4.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207厂搬迁到燕郊开发区的新厂址</p><p class="ql-block">(单光福/ 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燕郊新厂的福利区</p><p class="ql-block">(王景全/ 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203、5204搬迁于兰州皋兰县三川口开发区的新厂址</p><p class="ql-block">(丁三省/ 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皋兰新厂福利区</p><p class="ql-block">(丁三省/ 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皋兰新厂福利区</p><p class="ql-block">(丁三省/ 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2三厂的军工产品——新40火箭弹曾在对赿自卫反击战中大显神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山旧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 郭万仕</p><p class="ql-block"> (此文发表于2009年,2013年由作者修订补充后收入中国三线研究会创会文集巜三线风云》,此次重发略有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发生的两件事与《旧梦》的诞生直接有关:一是我学会了上网,并在“平凉新闻网”建了一个博克,专门写老家泾川、平凉的故事,取名叫《故乡情缘》。二是离开关山近20年,却因5204等厂迁建皋兰,离我当时的住地不足50公里,通过“黄页”首先和厂里的丁三省先生接上了关系,从04、05年开始,你来我往,畅叙昔日友情,回忆沟中时光…说得高兴,他提出让我画幅5204厂全图,热心给我搜罗来厂区基建平面图,并用厂里的拨号上网机给我发来他儿子丁亮06年回老厂时拍的一组照片,让我参考。面对照片上熟悉的景物、场地、还有我住过9年的房子,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时不时的打开电脑看看,但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它?</p><p class="ql-block"> 直到2007年的7月末,我才想到把它挂到网上。由于04等厂址原处于平凉和华亭相交地界,所以就以“安口/国防四厂的‘碎片’”为题发在了《故乡情缘》中。两天后,有网友留言:“你是谁?我也是04的!”第二天又留言:“万仕兄你好!看到你的blog十分高兴,还记得在你的工作室里片闲传……”这次他留了网址,于是我找到了搜孤博克《策底河》,里面有篇洋洋洋洒洒的连载文章——“策底河畔-往日的记忆”,文章从国际上中苏交恶,到国内的三线布局,直到他和他的同学从招工、培训到投入军工生产全过程的祥尽介绍,图文并茂。看到它,使我激动不己,也不管作者是谁,就转载到我的博克并在平凉网的论坛中给以推荐。后来知道,这个人就是原04厂团委的张惠儒先生,他后来又陆续发表了《重回策底河》等许多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山旧梦”初创者之一张惠儒同志,原5204厂团委干事,关山乐队重要成员,于2019年春因病去世于广西北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载张文后给我以巨大的刺激,许多往 事如泉水汹涌,于是连着写了“尕张与小钱”、“大郭和何西平” 以及 《“村庄都市" 沉浮祭-中国三线建设始末回顾》(在"村庄都市"撰写时参考了后来成为三线建设研究工作重要成员陈东林先生有关三线统计的许多材料数据) 等文章,把它们统一在一个分类中,起名叫《关山旧梦》。</p><p class="ql-block"> 到2007年岁末的最后一天,一个自称“小王”的网友留言说:“看到万仕与惠儒二位的文章,我们三个老同事非常兴奋,特别是老郭笔下的小钱,可以说一点不错......非常激动,你们网上的消息是阿万帮我找的。十月初他驾着桑车与我和原八车间小林到沟里见的大郭与老金师傅。总之很高兴”…这就是王仁龙和万全华二位先生,接上这个关系后,他们连续发表了许多文章,特别是万全华先生,不仅珍藏有许多老照片,而且还有许多新拍的沟中现况,大多是“石堡子开发区”未建之前的照片,景象破败凄凉,令人心酸。图片发表后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一些往昔的朋友也陆续出现在了平台上,使我不得不将写泾川、平凉有关故事的“故乡情缘”内容迁走,使那个博克完全成了04人联系的一个场地,网名由“分类”扩大而来,就叫《关山旧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9级52总厂高中学生的老厂寻梦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期我把它称为“离乱重逢”期。平凉"四厂″创建于70年代初,经历了他的青春期后,进入"保军转民″階段即遇到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经营日渐困难,许多人员开始出走。到1988年7月,被莫名其妙的划归首钢管理,各厂逐步脱离军品生产,围绕服务于首钢,在任务不足的情况下,便组织大批人员进京打工,称为"分流″。这些人员在北京上工地,睡大铺,吃大灶,干最脏最累的活,还得受别人的白眼,被工人们称为"亡厂奴″。同时,"分流″也开拓了山沟人的眼界,许多职工开始自谋出路,人员大批流失出走,再加上嗣后的工厂迁建,顷刻之间朋友们天各一方,音讯全无。到《关山旧梦》创建时,许多朋友离开关山沟中已有十多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多年时间,突然间老友再次相逢,故地再次神游,使他们激动不已,喜极而泣。叙离合之痛,倾思乡之苦是那个时期留言互动的主要话题 。</p><p class="ql-block"> 如在万全华先生拍摄的“5204晨号”中有网友留言:卧室里,当我在校友QQ群中无意间打开这段连接,辨认视屏中的的每个位置,回忆那些地方自己曾发生过的每件事情时,母亲也闻声赶来询问:“那里来的声音”,在我逐一解释后,母亲拿来老花镜,一遍一遍反复听那单调而熟悉的晨号,逐字逐句读大家的评论,每每的停顿,让我不禁感到,这片山沟留下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回忆,是几代人的不同回忆啊!</p><p class="ql-block"> 再如现己是《旧梦》青年管理员的冯传安,在之前的一篇博文中说:昨日午夜正当梦中之时,突然手机铃声大作,于是大怒!半醒半睡打开短信,用力睁开眼睛,竟然是天武给我发来一位有心人做的52窗口(指《关山旧梦》)。于是那颗愤怒的心当即平静了许多,神智也慢慢清醒了过来。不用证明、更不用猜测,天武定是观望着久别的“母亲”无法入睡,于是乎拉一个陪绑,发泄一下心中封闭了多年的高压情感,他当即想到了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万拍摄于90年代关山沟中上班的晨号声曾唤起多少军工人的乡愁和情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些帖子不仅感动了我们自已,也感动了旁观者的同网站其他网友,他们也曾发文表达同情和感慨。正像原安口电厂,现在美国休斯顿工作的朱宏先生所说:看到《关山旧梦》,也去留言,看到诸位大哥、大姐眼泪鼻涕横流,心下澈然,郭老哥哥端得是好手段,一手清江琵琶弹得出神入化,弄得诸多哥哥姐姐自认命属司马爷爷,鼻涕和眼泪一把把的往山沟里抺,整个听雨楼下总是湿漉漉的叫人脚下打滑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关山自行车队骑行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地区,还出国到越南、朝鲜、俄罗斯等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一片惊叹呼喊声中,《关山旧梦》进入了它的鼎盛期,5203、5207、华丰厂、丰收厂以及安口电厂和平凉二院等同处关山沟中的朋友纷纷赶来参与,点击率的暴增,使地方小网站难以承受其重,故障不断。于是2008年由苏州网友董湘麟将《旧梦》搬迁到百度,后因百度自毁其博克,由天水网友厐建民将《旧梦》再迁新浪。在人员骤增的同时,《旧梦》内容也在不断翻新,上海朱振冬搜集整理了巜5204通讯录》、北京李丽整理了《5203通讯录》,这些《通讯录》加入《旧梦》后为许多朋友相互联系勾通起到了桥梁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重新取得联系后,关山军工人有了两项重大活动。一是聚会,各国各地不断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团聚,畅谈昔日峥嵘岁月,重续半生军工情谊。另一个是回关山老厂寻访,先后己有几十个有组织的团队相约前往关山开展寻根活动。许多老军工人凭吊故地,追念长眠于斯的三线亡友;在沟里长大的一代孩子们更是亲一把故土,泪洒青山…这些活动引起了当地政府高度注意,几次派华亭工业园负责人到兰州和《旧梦》主创人员协商策划,筹措展品,将原52工程指挥部旧址改建为三线军工文化园,园内修建了三线博物馆,以供游人参观凭吊,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各地网友的主题性、区域性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上海网友精力集中在兴办工业企业上,许多朋友事业有成,如万全华、薛明康等十多人已有了自己的企业,还有许多人也跻身铺面店主之列。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帮助许多下岗的关山军工人及他们的第二代实现就业,体显了浓浓的关山兄弟情谊。</p><p class="ql-block"> 兰州部分网友在任铭峰、董勇、刘学军的组织下, 成立了" 关山旧梦自行车队″ ( 简称" 关山车队″ ),计有几十名队员参与,先后骑行兰州周边和全国各地,还去了几个国家。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引起了媒体的注意,甘肃等地的电视台为他们拍了专题片和报导。</p><p class="ql-block"> 在这其间,分佈在全国各地的关山人给《旧梦》寄来了数以千计的稿件,倾诉他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几乎每一篇稿件的发表,都会引来许多网友的留言呼应,牵动着每一个关山人的神经。如网友"觉海慈航"的连续帖子《深深的一跪》讲述了她自已在北京打工,因无暂住证而被收容拘留,逼迫在采石场劳作,遗返甘肃途中设法逃脱的亲身蒙难历程,荡气迴腸,不仅感动了关山人,甚至轰动了整个"北漂族″,转发到许多网站,产生了极大的召示效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万全华创办的上海某电器企业,其职工主要来自原5204厂下岗职工和他们的弟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曾经一段时期,《旧梦》就成了关山军工人一个难于割舍的平台,它是老厂消失后关山军工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棲栖地,就像每天都要穿衣、吃饭、睡觉一样,成了生活必然的一部分,一天不去看看,就觉着有事没办完,她已成了我们大家的一个“家”:经常溜达溜达呀,互相问个好啊,旅游回来报个讯啊,工作累了来这里放松放松啦,生活的不如意倾叙一番呀,孙子满月了请大家贺个喜啊……这就是有《旧梦》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现在,随着手机微信的问世,朋友间相互交流更趋简便快捷,《关山旧梦》己基本上完成了它的联络交流功能,变为了一个保存、查阅关山人相关资料的平台,但它的历史功迹不可磨灭,正像网友董勇在一次聚会上所说 : 没有《关山旧梦》就没有后面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5203、5204、5207部分朋友参加的聚会——201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5207、5204朋友参加的聚会——201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5203、5204、5206朋友参加的聚会——2019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203庆祝50周年活动/ 20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5203战友聚会中的文艺演出/ 20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203战友关山寻梦/ 20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5203/ 5204朋友参加的聚会/ 20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 甘肃两地军工人的聚会/ 20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2军工朋友在一起/ 20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手机版《关山旧梦》微信群,现己成为三线军工人日常交流互动的新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石堡子" 三线军工园 ″ 和"三线博物馆"建设记</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从王仁龙《那时我们还年轻》所想到的</p><p class="ql-block">王仁龙很有文艺细泡,越剧唱的好,文章写的好,很有激情,曾在原网络《关山旧梦》上发过许多清新活泼的小块回忆文章,让人读之再三,感叹不已!有段时间我和丁三省先生曾想把《旧梦》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及图片结集出本书,以便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想了很多办法,都未实现,自认为最有机会的时间点出现在2011年。</p><p class="ql-block">那年12月份,华亭县石堡子工业园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杨主任受不断到老厂寻根访旧的军工旅游热影响,就想在园区搞个纪念52军工的场所,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应该说这个想法很不错,但他们对原三厂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两眼一抹黑,于是他找到了原在04厂后调到华亭县工作的韩爱民同志,连同管委会一位副主任一块专程到兰州来寻求帮助,通过韩爱民先后联系上了丁三省和我,在甘兰路一家飯店里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合作建设一个军工博物館或展览馆,硬件由管委会负责,展览内容的策划和展品筹集等工作由原《旧梦》编委会负责,我们并承诺可以帮助布置展览等具体事项。对此,我们表示不要仼何报酬,只提出由管委会出资出一本书,作为展览展示的组成部分,书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军工三厂的回忆,由我们负责编辑(打的主意就是《旧梦》上的回忆文章),后一部分为华亭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由他们撰写,编委会由杨主任牵头,我们只作具体工作,唯一希望是给入选作者每人送一本书作纪念!</p><p class="ql-block">这位杨主仼当场就痛痛快快的答应了,表示: 一切不成问题!</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事情便是由老丁执笔,我们联合搞了一个展览策划方案发给了他们,笫二年的元月份由管委会一位副主任带车到皋兰新厂在张广平,丁三省,刘宾等同志协助下将5203和5204两厂的资料,图片和实物整整拉了一车滿载而归!</p><p class="ql-block">从此便黄鹤一去,渺无音讯!大约半年后在网上看到了石堡子军工园和三线博物館开始接待游客的消息!</p><p class="ql-block">我让03厂的网友王华托在老厂的朋友拍了一套博物馆内部展线的图片,看后知道其中关于老厂有关人员和《关山旧梦》编辑部等合作建館的内容只字未提,甚至对展品图片的来源也讳莫如深!</p><p class="ql-block">真是被窝里放屁—— 独吞!</p><p class="ql-block">后来知道这位杨主任参与了华亭县某县委书记行贿受贿大案,被降职使用了!如当时他能牵头出一本记载三线军工和工业园建设的书籍,到现在还可留一座婊子的牌坊作纪念!</p><p class="ql-block">杨主任下台后,新仼的管委会主仼有新点子,他要把杨的政绩工程—— 三线军工园和博物馆推倒重来,要在原址建一座"军工党建展览馆",派他的一位秘书和我联系(杨在时留的联络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我将原过程和盘托出,要求他们先落实原协议并致歉!又渺如黄鹤!后来知道他们曾向原03厂从事宣传工作的一位同志求助,这位同志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回答干脆: 可以,每幅照片费用200元!他们又缩头了!</p><p class="ql-block">但这在客观上倒保全了军工园和博物馆的存在,至少现在52人回去还有个留影的背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2021.10.22/ 原载QQ)</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注: 本文作者</p><p class="ql-block">郭万仕,原国营5204厂工会宣传干事,国营9912厂工会副主席,巜三线风云》第一集编委,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p><p class="ql-block">丁三省,原国营5204厂党委副书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