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教育不仅需要爱还要有科学的爱 ——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在探索中前进

大同特校陈安

<h3>  全国特殊教育的形势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就教育对象而言与之前大为不同。大同特校康复中心的学前教育对象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听障儿童为主到听障智障两类儿童并存再到今天的听障、智障、自闭症三类儿童的融合。如何使每位儿童都能得到最佳的康复训练,康复中心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中心所有老师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勇于挑战,主动创新,本学期在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课改,在个训课的基础上大胆开设集体课,教学内容运用学前五大领域内容,因考虑课堂管理的困难,我们采用主、配两位老师同时上岗的形式。个训课依教师特长,分设认知、语言、感统和精细四门课程。10月18号到27号康复中心唐主任和陈安老师到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参加了为期10天的实战培训,回来后更是积极实践,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科学的康复理念,组织中心教师学习内化,并紧锣密鼓的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变革从形式到内容重点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家校工作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h3> <h3>班级文化建设------功能性、趣味性、美观性 </h3><h3> 原来幼儿班级文化与小学段要求一致,体现不出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受培训启发,给孩子们配备了一日结构化流程任务包,凸现了对特殊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结合班级的课程内容,购置了材料柜,为每个孩子添置了材料箱,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培养了幼儿的常规。</h3> <h3><br></h3> <h3>  <br></h3> <h3>家校共建-----参与性、成长性、延伸性</h3><h3> 集体课教学中由原来的教师辅助变成家长辅助。让家长深入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家长陪同孩子一同学习,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辅助孩子的方法,真正的将康复训练延伸到家庭训练中,保证孩子学习的一贯性与有效性。同时成立了家委会,家长代表牵头配合老师完成一系列班级工作,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有了归属感和获得感。</h3> <h3><br></h3> <h3>  课程改革----针对性、有效性、专业性 </h3><h3> 结合幼儿的特点,调整了学前康复班的早读形式和内容,由原来学生无兴趣无积极性状态变为趣味性、运动性、功能性结合的早操活动。教师、家长、孩子们跟着音乐跳着、唱着,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一天的学习。</h3> <h3>  </h3> <h3>  本学期,学前康复班个训课由原来的包学生变成分领域授课。即教师按照领域分开任课。我们根据对学生的前期评估,安排学生的个训课程。每个学生基本开设2~3个训课程,最大限度的进行缺陷补偿。</h3> <h3>  。<br></h3> <h3><br></h3> <h3>  康复中心的教案之前以个别化教案为主,通过取经规范了集体活动教案。在集体教案中,增加了幼儿康复目标和幼儿康复基线,这样凸显出集体活动中关注个别化差异,更加明确了每个孩子个别化教学目标及任务。</h3> <h3>  </h3> <h3> 一张张稚嫩的笑脸,让我们升腾出不竭的爱;一个个固执而意外的问题行为,让我们万般无奈;阵阵笑声让我们喜不自禁,声声啼哭让我们难受揪心。大同特校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天天身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天地中心力交瘁。尽管如此,心中那份对事业的热情和对孩子们满满的爱,激励着我们去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投入到方方面面的革新中,为了特殊儿童的一切,一切为了特殊儿童,我们会再接再励,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干预每位儿童,让他们都拥有最好的康复成效,把爱心献给孩子,把诚心送给家长,把信心留给自己,引领着这群特殊儿童走向美好的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