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仙古式榨油坊,七十多年的传承与坚守

笑长生

<h3>在崇仙乡桥头村柳坑口,我们寻觅到了一家古法榨油作坊。进入油坊,只见水车翻转,油锤飞舞,仿佛时光倒流,原始的榨油方式让我们闻到了老时光里阵阵的油香味。<br></h3> <h3>眼前的这个油坊,不过几十平米,几个简单的物件,便串联起了古法榨油的重要环节。<br></h3> <h3>传承千年的古法榨油 以水车为动力,全部沿用传统的石磨碾压、木蒸笼热、谷草篾箍包饼、木榨取油等榨油工序,木榨木梓油在不断的改进中便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工序。<br></h3> <h3>从收茶籽到碾末、熏蒸、包饼、装榨、打榨等,每一道工序均靠人工操作并依靠特定技艺来完成。<br></h3> <h3>首道工序是将晒干的果仁投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由水车带动,水车和碾盘的直径,一般都在4米以上,所有的构件都均由木材制成。<br></h3> <h3>果仁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br></h3> <h3>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槽内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br></h3> <h3>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长度必须5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长2米,宽40公分的“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在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3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进桩”上,于是,把3厘米厚的饼子,逐渐压缩为1厘米左右厚薄的饼子,被挤榨的油胚饼便流出一缕缕金黄的清油。<br></h3> <h3>榨油坊从1945年建成运行,73年来,历经几代人,历经现代机械不断更新,依然在用最传统的方法经营着。目前主要是为周围村民榨木梓油,一般每年立冬时节,开榨两个月左右。</h3> <h3>在传统观念里,拥有手艺才能安身立命,年过七旬的老师傅,榨油已有几十年了,除了聊以为生,更多的是一份技艺的传承。<br></h3> <h3>听着阵阵清脆的撞击声,看到原木一头的缝隙里流淌出金黄色的清油,闻到作坊里香飘四溢的茶油香味,相信那一瞬间,一定又让你回到了过去,有了儿时的记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