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郑州开车上高速,往东南方向行驶约760公里,在江苏扬州南面的润扬大桥跨过长江,沿着南端引桥拐一个U型弯下高速,就直接进入了镇江市区主干道长江路。</h3> <h3>镇江市区面积不算大,人口数量也不多。但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号称是“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镇江美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每一怪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镇江美景有“三山一渡”:三山分别是金山、焦山、北固山。一渡指西津渡。这些名胜不管赏景还是论史都实至名归。</h3> <h3>抵达镇江的当晚,便将“镇江三怪”一网打尽。</h3> <h3>金山寺裹山,果然名不虚传。金山的传说,早已广为人知。比如白娘子水漫金山;比如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等。北京的金山纯属虚构,镇江的金山则是真迹。与多年以前相比,这里没有太多改变。依然是慈寿塔高耸,游人如织。依然是寺庙环山,香火鼎盛。</h3> <h3>登临北固山,仿佛走进了三国大观园。这里的拱门长廊,亭台楼阁,青砖灰瓦,飞檐峭壁,无不带着历史沉淀的气息。走不了几步,便有遗迹可以让人们追寻生动的三国故事:试剑石、甘露寺、多景楼、祭江亭、狠石、遛马涧……一个个三国大咖仿佛也从史书中穿越,刘备、孙权、周瑜、鲁肃、孙尚香……鲜活地演绎着当年的秋月春风或者刀光剑影。</h3> <h3>北固楼坐落于北固山的制高点,濒临长江。这座名楼2012年重修,题匾是毛泽东手笔。历史上歌咏北固楼的诗词不胜枚举,最有名的当属在镇江做过知府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h3> <h3>对于郑州土著来说,镇江也算“诗和远方”。触景生情也好,心血来潮也罢,且听老夫即兴赋诗:“某人西辞大郑州,金秋十月下京口。如今登上北固楼,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三句是老白比葫芦画瓢,够直白,够接地气;末一句属李白专利,更气势,更有诗韵。</h3> <h3>西津渡地处北固山和金山中间的沿江一带,如今已是镇江最有名的观光度假、购物休闲胜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头一次来镇江,我是从北岸扬州瓜洲渡乘轮渡过江,大概就是在西津渡登临南岸。这一点已经记不准确了。那时候还没有附近的润(镇江古称润州)扬(州)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2005年4月建成通车)。而史书里有确切记载的是:清朝康、乾二帝沿京杭大运河数度南巡,多次从西津渡弃舟登岸。</h3> <h3>焦山山裹寺,也非浪得虚名。焦山位于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气势而令人神往。因为寺庙隐于山中,所以被称“山裹寺”。因为四面环水,登山(岛)必须乘轮渡。</h3> <h3>三十多年前老夫首次来此,还没有山顶这座万佛塔(该塔1999年9月建成开光)。</h3> <h3>焦山不仅以其雅致幽静古朴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有闻名中外的东汉御寺——定慧寺;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反映“康乾盛世”的焦山乾隆行宫;还有镇江人民英勇抗英的古战场——焦山古炮台等等。</h3> <h3>焦山古炮台位于焦山东麓,由八个炮堡和一个大弹药库组成。它是镇江人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反抗外敌侵略的实物见证。<br>1842年7月,英国舰队发动“扬子江战役”,意在西进镇江,切断运河,占领南京,扼住清政府的咽喉。7月15日,英舰进攻焦山,炮台守军猛烈还击,英军遭受重创。但终因实力悬殊,焦山守军全部牺牲。21日,镇江失守。1700余清军官兵全军覆没,血洒镇江城。</h3> <h3>随着镇江城的失陷,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此划上一个血淋淋的句号。紧接着,就是《南京条约》在英舰“汉华丽”号上的签订。割让香港、开放口岸、巨额赔款、殖民特权……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此蹒跚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h3> <h3>之所以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是因为我曾经认真备课,亲自讲解过相关内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批青年工人接班进厂。在企业分批分期举办的青工培训班上,我分工讲述《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章节。这不,至今我还保存着当年的讲稿和地图。</h3> <h3>镇江,古称润州、南徐、京口,而镇江这个后起的名字用得时间最长。顾名思义,是说这里地势险要,足以成为镇锁江流的关隘吧。“鸦战”当中,镇江军民据此要津奋勇抵抗,终究无法挽回危局。这失败的屈辱,也应该是一个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br>站在这江防要塞遗址面前,让人禁不住思绪翻飞,壮怀激烈!</h3> <h3>再登吸江楼,眺望长江浩荡,舟船过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是满满正能量。“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h3> <h3>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