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开罗乘坐约旦航空公司的班机去以色列特拉维夫,在约旦的安曼中转。在开罗出境,很容易。没想到的是在以色列入境也极其简单,我只是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随后又向关员解释我们一行是四人,她就依次盖章放行了,打印好的行程单、住宿订单啥也没用上。</h3><h3><br></h3> <h3>第一站直接落脚在耶路撒冷,在房东大卫的帮助下,很顺利入住他家楼下的两室一厅公寓。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我住过的airbnb上最棒的民宿之一。</h3><h3>知道以色列啥都贵,特地从开罗买了一批方便面和面包干,再买些蔬菜鸡蛋香肠,自制我们最喜欢的晚餐。<br></h3> <h3>第二天一大早,就坐公交车来到这个对于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来说是无比圣洁的耶路撒冷老城,这个饱受争议的首都,两千多年来战争不断。等你来到了城墙下,就会发现这里根本没有想象中的不安与恐惧,尽管荷枪实弹的警察比比皆是。旧城分为四个区域,犹太区、基督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区。 <br></h3> <h3>清晨老城石板路上超期蓬勃,到处是跑步锻炼的青年男女和上学的孩们,这种极端犹太人却是行色匆匆。</h3> <h3>从大马士革门进来没走多远就看见了苦路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的地方)和第四站(耶稣在围观人群中看到了他的母亲)。刚好碰到一个朝圣的队伍,扛着十字架走耶稣到受难地这一段路(苦路14站)。</h3> <h3>整个老城的主街都是店铺,店主们边娱乐边看店。</h3> <h3>这是以色列盛产的橄榄,腌制成各种口味。遗憾的是各种超级酸无法接受。</h3> <h3>逛各个大市场,被这些吃食震撼。这种切糕纯白的很好吃,也说不上为啥,一直到临走前才敢尝试,原来就是鹰嘴豆沙糕,介于于咱们的豌豆黄和绿豆糕之间,加了巧克力和果仁的超级甜腻。</h3> <h3>老街的小路有一部分是这种隧道式的,在一座座房子中间。</h3> <h3>因为发生了一些变故,没能跟着队伍走朝圣之路(又叫悲伤之路)。第二天跟着谷歌地图找圣殿山,找到两个门都不允许游客进入,在老城里转来转去,最后还是从西墙出口进入。</h3> <h3>哭墙(西墙),在2000年前是支撑圣殿山的一个挡土墙,曾是第二圣殿的遗址,当初的建造者不会想到它竟然成犹太人的宗教圣地,书上说,1948年约旦占领旧城,犹太居民被驱逐。19年后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伞兵袭击时直接打通这里,用推土机铲平了阿拉伯人的房子,开辟了现在这个广场。</h3> <h3>这是个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开放的场所。男区中有披着袍子大声喊的,也有默默诵读的。</h3> <h3>女性区域内大多人安静诵经祈祷,有一些人在哀哭。</h3><h3>我也写了个小纸条塞进墙缝中:"愿世界和平,让永无战争的日子早早到来;愿我的家人们健康平安!"</h3> <h3>从西墙出来,没精力再去寻找苦路各个站点。看着导航打算从雅法门出去,却意外发现苦路最后5站的圣墓教堂,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h3><h3>老师正在给群学生们讲解上课,这种教育方式多直接。</h3> <h3>圣经上说这个教堂的位置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和复活的受难地。16个世纪以来,朝圣者们络绎不绝。</h3> <h3>一进大门的这块石头是耶稣下葬之前神父为他涂膏的地方。朝圣者们附在上面哭泣。还有书说,石头上的红色是耶稣的血迹染的。</h3> <h3>排着密集的队爬上陡峭的楼梯,朝圣者排着长队到这个祭坛下触摸受难石,说是耶稣受刑的地方。</h3> <h3>这个圆形的大厅,就是圣墓(也叫复活大厅)的所在地(最后第14站)。耶稣安葬在这里的洞穴里,当人们发现耶稣的尸体不翼而飞时,天使说出真相----耶稣在死后的第三天复活了。满屋子的朝圣者在安静地排队等待进入被盖在房子里的洞穴,估计得排几个小时。</h3> <h3>教堂外的楼梯上,这个打扮成耶稣受难时模样的朝圣者坐在那里,让人浮想联翩。</h3> <h3>旧城里许许多多的基督和穆斯林教堂在集市里挤作一团。正午这个教堂里却显得格外清静,进去坐坐,静心休息。<br></h3> <h3>离开旧城坐公交回住处,想象是在下车点的路对面坐返程车,谁知耶路撒冷大多是单行线,多叉路口比比皆是,各路车绕来绕去停靠点没个规律。走呀走,问呀问,等呀等,疲惫不堪终于回家。</h3> <h3>圣殿山,很少有如此神圣又充满争议的地方。对穆斯林来说是崇高圣所,对于犹太人来说是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的所在地。出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圣殿山是个时分敏感的地方,以色列重兵把守,各种规定十分严格。我们还算幸运,经过两道安检顺利进入。之前的各种担心全都化为乌有。</h3><h3><br></h3> <h3>据犹太法典记载,在圣殿山的山脊上,上帝用泥土制造了亚当。还有一个知名记载说上帝考验亚伯拉罕献祭他的儿子………反正不可能有啥考古发现。电影、小说化的圣经故事说得云山雾罩,在这里我啥也没感觉到。<br></h3> <h3>说是在这些路面下,考古学家发现过深达20米,长达50米的洗礼池。那时来朝圣的人必须先洗礼才能踏上朝圣的台阶。</h3> <h3>圣殿山现在它就是个大广场,有塞浦路斯人建造的两个清真寺。但它在穆斯林心中仅次于麦加和麦加地那两个朝觐圣地。</h3><h3>我等无信仰者,比起老城拥挤的街道,在这个宽敞的广场边歇会是极好的事。</h3><h3><br></h3> <h3>要在以色列绕圈周游,没车不行。知名租车行都要驾照翻译公证件,这种小车行不用。租金加上各种税费,比大车行还贵,服务人员也是爱答不理的。还车时因合同写错还车地址,找了许久过了换车时间,被要求加一天租金,经理论算是没加。可因没时间加满油,又被狠狠地黑了一把。结论,还是得在国内办好驾照公正,在租租车上提前租好车为上策。</h3><h3>之所以决定租车,也是鉴于谷歌地图在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超级好用,以色列也没多大,想必各处都好用,其实不然………</h3> <h3>从耶路撒冷开车两个小时到海法已经中午了,走到到巴哈伊花园,见门开着,太阳老高很晒,想着先吃午饭再上山。谁知饭后忽然狂风大作,山雨欲来,为安全起见,花园竟然关门了。</h3><h3><br></h3> <h3>巴哈伊花园2001最终完工,据说这一工程经历了100余年,在这光秃秃的石头山上硬是利用滴灌技术建造了空中花园。2008年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创立于19世纪中叶的巴哈伊信仰,目前在全世界有五、六百万的追随者。那个金色拱顶的是巴哈伊信仰精神先驱巴孛的安息地。从下面望上去,真是庄严、华美、安详。</h3><h3><br></h3> <h3>在花园的正下方,一幢幢美丽红顶小屋沿着大街一字排开。这是圣殿骑士于1886年建立的德国侨民区。</h3> <h3>没在海法多逗留,傍晚直接赶到了阿卡古城住下。</h3><h3><br></h3> <h3>古城是插入地中海的一个半岛,此时夕阳已经淹没在海水中,静静地坐在岸边,在习习的海风吹拂下,一天的奔波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h3> <h3>一大早推开凉台门,清新温润的空气扑面而来。经过一整夜的狂风暴雨洗礼,绿色的穹顶、高高的宣礼塔在朝阳下显得干干净净。</h3> <h3>走到海边,风还是挺大大,海浪被吹上堤岸,发出阵阵嘶吼。古城墙的残垣断壁留在岸边。</h3> <h3>爬上城墙,阿卡古城尽收眼底,据说马可波罗在大约750年前老中国曾在阿卡经过。</h3><h3>公元前19世纪的埃及宗教文献中就提到过这座小城。200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h3> <h3>阿卡曾经过很多个殖民统治,重点是这里有最完整的十字军王国遗址。十字军在这里辉煌百年后,几乎一夜之间化为灰烬。</h3><h3>在游客中心只想买一个骑士大厅的门票,最后还是被要求买了套票。</h3><h3><br></h3> <h3>十字军大厅里头很大,约1300平方米。它在900年前被奥斯曼帝国埋在地下。被挖掘出来的主厅、餐厅、监狱厅等现在部分是集市,部分是展厅。可以想象出当初这里的各种宴会,歌舞升平的景象。</h3> <h3>岩石砌成的城堡至今完好无损。</h3> <h3>在海法没能进去巴哈伊花园。到了阿卡特地去找巴哈伊神庙。这里是巴孛去世的地方,现在就是几间空房子共人们瞻仰。</h3> <h3>花园修葺的工整细致,与巴哈伊花园有几分相像。<br></h3> <h3>因控制人数进入,我们在外面等了半小时,保安先生得知我们来自中国,高高兴兴拥抱合影。</h3> <h3>碰到一大家子在此搞啥仪式,各个穿戴庄严,边走编录像。</h3><h3>结束阿卡之行,去加利利海的路上绕道去大家都在说不安全的黎巴嫩边界看看。</h3> <h3>罗斯哈尼拉石窟在以色列和黎巴嫩交界处,崖顶上就是维和部队的岗哨,铁丝网就是国界。“不能倒边界去,危险!”等你到了实地,发现哪里有啥危险。当然,如果你真遇上了,那就当中头彩了吧。</h3> <h3>可怕的海浪冲击着骨白色的岩石,发出阵阵嘶吼。</h3> <h3>坐缆车到悬崖底部,石窟内被地中海的晚霞点亮,前一天的狂风依然在这里怒吼。</h3> <h3>悬崖底部这个铁路隧道是来自南非和新西兰的英国军队在1941年修建的,早已停用。</h3> <h3>按计划在天黑前到加利利湖边太巴列,因谷歌地图在这里无法定位住处,只好一遍遍地下车打听,终于找到了,被热情似火的看房大姐拥抱亲吻。</h3><h3>太巴列是犹太教的四座圣城之一,这里离戈兰高地也就一个小时车程。因大家都不愿意去有危险的地方,只好放弃。</h3> <h3>收拾完毕躺在床上,无意中掀开窗帘,哇!月光洒向水面,快来看呀!被眼前的景色惊得目瞪口呆……</h3> <h3>加利利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淡水湖,在海平面以下213米。它闻名遐迩不仅是因其美丽,也是因为它是基督教的一方圣水。</h3><h3>朝阳下躺着装蒜。这里住两晚,行程轻松。</h3><h3><br></h3> <h3>据圣经记载,耶稣在他的家乡不很如意,于是来到加利利湖边传道。他在这里显示了水上行走、平静风暴、五饼二鱼救众生等神迹。</h3> <h3>我们第一站选五饼二鱼堂。传说耶稣曾面对五千个饥肠辘辘的信徒,取过仅剩的五张饼和两条鱼,掰开后放在篮子里分与众人,居然取之不尽。<br></h3> <h3>在教堂祭坛下边,绘着的五饼二鱼图案的马赛克地砖,据说是两千年前的文物真迹。这些精美的石头历经战乱和自然灾害后完美保存,实在是和五饼二鱼同样神奇的事了。</h3> <h3>第二站到彼得献心堂。彼得是耶稣的大弟子,也是一位教皇。复活了的耶稣要回到上帝那里,耶稣选择了彼得继续引领他的信众。<br></h3> <h3>圣经里说彼得原本打鱼为生,终日收获寥寥。见到耶稣后,他一网下去竟然捕到153种鱼。</h3><h3>教堂背后的湖里有不少信众站在水中,握着双手唱着圣歌。也有钓鱼的,估计钓不到几条鱼,段位不够,哈哈。</h3><h3><br></h3> <h3>离五饼二鱼不远的地方就是八福山的八福堂。传说耶稣传道,在这里终于得到众人的拥戴。</h3> <h3>八福堂金色的穹顶上开着八面窗户,玻璃上刻着圣训所述的八福,诸如“虚心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有福了”等等。正在祈祷的这个修女想必她内心一定十分安详,也是个有福之人吧……</h3> <h3>在教堂周边一群群的信众分散在树林间各处,听牧师的布道。各个庄严。</h3> <h3>我们几个四处转悠看看,正赶上这个不知啥职位的神职人员在跟一伙人合影。帮他们拍完照,问我们是否要合影?我问是否要收费,他们哈哈大笑,我忙不迭用蹩脚的英语解释,在埃及我们被各种要求付费吓怕了……嗨!这两个紧连国度差距也太大了!</h3> <h3>转了两处就返回太巴列找午饭,到处关门大吉没几个人影,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安息日(周六),还好书上提到的这处鱼餐厅在营业。看着别人点的烤鱼,估计就是圣彼得鱼(罗非鱼),不敢吃呀。我和wei在埃及吃了几个虾,混身过敏,还没好利落,没口福喽……</h3> <h3>吃饱了回屋休息,搜搜周边著名景点,算了时间还来得及,傍晚又跑去拿撒乐,直奔天使报喜堂。</h3><h3>新约说,天使在玛丽亚面前现身,告诉她将孕育神的儿子。</h3> <h3>可能原来是因周末晚上的活动、教堂提前一个小时关门了。刚好遇到几个参加晚上烛光游行的信众往里走,我们也紧紧跟着混了进去。人品好,啥也拦不住。</h3> <h3>这个教堂建于1960-1969年,穹顶属现代风格。许多基督徒坚信这里就是圣母玛利亚故居所在地。</h3> <h3>教堂底部玛丽亚旧居由围栏保护着,还有拜占庭(4世纪)和十字军东征(12世纪)时期留下的教堂遗址。</h3> <h3>教堂的墙壁上装饰着栩栩如生的马赛克镶板,描绘着玛利亚和耶稣的故事。</h3> <h3>天使报喜堂旁边胡同里一个个修道院和教堂紧挨着。</h3> <h3>这个教堂的看门人刚要离开,见我们来了,又打开门让我们进去看。<br></h3><h3>虽然只是是瞎看,但一次次地被基督徒的友善感动。</h3><h3>摸着黑从拿撒乐陡峭狭窄的山路回到太巴列,出了几身冷汗,还好安全无恙。</h3> <h3>又是个晴朗的早上,民宿是依山而建的,外挂式电梯简易而牢固。停车场在四层。</h3><h3>再见了加利利湖!</h3> <h3>往死海去的路上,打算找约旦河耶稣受洗处看看,导航到这里,时间太早,大门没开。</h3> <h3>院子里用各种文字写着经文的牌子一字展开,有中文的。<br></h3> <h3>直奔死海南部的马萨达城堡遗址。一路上尽是光秃秃的山脊,道道铁丝网里是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家园。</h3> <h3>马萨达是我一直惦记着要去的地方。之前看过有关纪录片和毕淑敏那篇获得老舍文学奖的散文《马萨达永不再陷落》。</h3><h3>这个岩石之城建在三四百米高的光秃秃的山上。公元70年,犹太人被罗马人镇压了,最后九百多坚守在这里的人选择为了自由而死,这是何等的决绝,何等的英勇。</h3><h3><br></h3> <h3>城堡下面四周可以看到几处驻军遗址,当年2万罗马军队把马萨达团团围住。</h3> <h3>这座城堡在公元前64年曾是希律王的行宫,罗马式的豪华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大漠孤山上被固执地复制着,观景台、桑拿浴室一样不少。</h3> <h3>这是马萨达城堡的微缩模型,它的供水系统堪称一绝。建造者利用山坡的自然曲线,将珍贵的雨水收集到几十个水窖里,再由人工背上山用。可以想象那个助纣为虐的希律王是何等的奢侈。</h3> <h3>在山顶可以远望碧玉一般的死海,或许是海里的盐分太大了,上空是雾蒙蒙的。</h3> <h3>死海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地方,水面低于海平面420米。含盐度在25%-30%,比一般的海水咸10倍。</h3> <h3>看过太多的介绍说这里的海水如何苦涩,浮力大得无法游泳,实践证明都是过激言论。其实在里头漂着和游动都着很舒适,只要带好水镜、闭紧嘴巴就是了。</h3> <h3>全身涂抹上海泥晒太阳,规定动作一个不能少。没多一会儿就让盐沙的够呛,跑到到水流按摩区,原来也是海水,最后跳进泳池好生游了几圈泡泡淡水了结。</h3> <h3>晚上住在死海边的叫Ovnat's gate 的地方,在谷歌地图上找不到,叫房东发来链接,导过去一看,妈呀?!是个隔离区吗?咋还有持枪警卫把守。我们的车进去时放下窗户,警卫只问了一句是到Ovnat's gate吗?回答,是。就放行了。出去时连问也不问。看来对中国游客真实不错呀。</h3> <h3>这个小区不大,各式房子一栋栋排列在山坳里面对死海,周围有铁丝网围着。房东不在,门开着,由我们自行入住二层。隔壁邻居都是穆斯林,当晚房东一家很晚才回来,他们住一层,第二天很早我们就离开了,就没见到房东,也不敢写信问她家是否是巴勒斯坦地区,怕惹麻烦。</h3> <h3>从死海回特拉维夫,路过耶路撒冷,望着高高的山城,进城的车辆排着长长的队伍,跟咱们周一早高峰一个样子。</h3> <h3>特拉维夫住处是在梅卡伦市场边上,紧邻卖肉的一条街,找到到门口一看就傻了,这不贫民窟吗?可我们看着他家在airbnb 上图片介绍好极了,价格也不菲呢呀。</h3> <h3>进屋一看眼花撩乱,整个一个洞穴装饰,三个客房,一串的客厅,竟然还有个细小的泳池,只有一处通向室外的天窗。空调、净化器应有尽有,香气刺鼻。要命的是巨型蟑螂就在室内活动。后来才想明白,紧邻市场到是方便购物,可“应有尽有”呀。这是此行性价比最差民宿。</h3> <h3>雅法是一座有四千年历史的港口小镇。犹太教认为,在毁灭万物的大洪水消退后,是诺亚的儿子建立起了第一座城市。2003年,雅法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h3><h3><br></h3> <h3>尽管雅法现在只有三分之一是阿拉伯人,但这里是传统的阿拉伯人聚集区,不少居民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h3><h3>在钟楼广场周边是传统的阿拉伯集市,有全以色列最便宜的鲜榨果汁和大饼包菜(我自己给它起的名字),它比咱们的肉夹馍大一倍,除了烤鸡肉还夹了很多的蔬菜沙拉。</h3><h3><br></h3> <h3>站在凯杜明广场的露天音乐台能清楚地看到远处特拉维夫海湾。遛狗的,躺在草地上休息的到处都是,一派祥和气息。</h3> <h3>这个被称作信仰之门的雕塑建在山顶上,分别叙述圣经里的三个故事。右门柱是亚伯拉罕接受上帝考验;左门柱是雅各梦见天梯的故事;横梁是描述杰里科的陷落。所谓信仰之门,不是在强调上帝与犹太人应许地的契约吗?</h3> <h3>雅法城里一家家紧挨着的老房子都是用天然石块砌成的,依山傍海,小巷子特有韵味。这些街道都是用星座来命名的。那些蓝色的门牌是陶瓷的,绘着象征星座的图案。</h3> <h3>老街里有很多的工作室和饰品店,门外门里装饰风格独特,艺术品价格不菲。</h3> <h3>正直中午,很晒,树荫下乘凉的一家人盛邀wei合影,坐远了还不干,close!…嘎嘎……</h3> <h3>我们打着赤脚沿着沙滩走回特拉维夫的住处。</h3><h3>沙滩上比基尼和阿拉伯大袍子共存。都是上帝的子民,我相信早晚一天会趋向一致。</h3> <h3>夕阳下的剪影煞是动人呀……</h3> <h3>特拉维夫的拉宾广场。1993年拉宾领导下的以色列政府与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缔结了《奥斯陆协定》,1995年这个和平使者却被极端的犹太人刺杀了。</h3> <h3>特拉维夫白城的称谓源自包豪斯建筑。20世纪30年代一批逃离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建筑师带来了德国建筑理念,建造了一大批带弯曲墙角、“温度计楼梯井”、且没有装饰的白房子。</h3> <h3>特拉维夫街道十分独特,汽车在外层,路中间的荫大道供行人和自行车享用,汽车礼让行人。</h3> <h3>时间是关系只参观了特拉维夫艺术馆,估计这块石头雕塑大概就是镇馆之宝。</h3> <h3>刚好赶上来自费城的美术展览,排了好久的队才进去,空调太冷了,又没有中文解说,匆匆看完溜之大吉。</h3> <h3>10天以色列之行结束了。出境行李检查只简单回答了一个Yes、两个No,就OK了。朋友们买的以色列刀具顺利带出。</h3> <h3>回程坐的是海南航空的班机直飞北京。餐盒菜品丰富,还要了杯红酒,我和xuan边看电影边用餐。这一圈下来,说实话还属埃及航空的餐盒最好吃。(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