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奠基工程,识字教学又离不开写字教学。识字写字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特别重要,身为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识字写字教学能力,在基础的识字写字教学上不断创新。周二我校根据识字写字展开了案例研究教研活动。</h3> <h3> 本次教研活动与以往不同的的是不再分学科进行,要求全学科老师参加。活动内容分为两项,第一项活动是由王富霞老师进行“语文识字与写字的‘教‘与‘思‘”的案例研究分析;第二项活动是对我校“一课三磨”后的校内优质课分学科进行集体评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问诊</b></font></h1> <h3> 首先,是对案例的“问诊把脉”。王老师提出:在组内进行《金木水火土》一课时,孩子们就要面临“识字与写字”的初体验,尽管老师在尽心的指导着,但是孩子们的字却令人担忧。王老师回忆起2014年的严冬,一位来自北京的志愿者杨老师每晚伏案工作的情形,杨老师对每个字的指导精准到每一个笔画,孩子们的书写越来越工整,杨老师对孩子们规范书写的指导是持之以恒,一年后,她们班学生的书写: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真的让人赏心悦目。<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求诊</font></b></h1> <h3> 经过两个月的教学。王老师把平常教学中的困惑进行归类,提出了疑问:“写字教学怎么教?”</h3> <h3> 王老师的问题一抛出来,同组的党欣玥老师紧接着也提出自己的问题: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书写,老师是严格要求一笔一划不能出错,必须占格到位还是只要孩子们能写出来写好就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出诊</font></b></h1> <h3> 针对以上问题,王生英老师说到:首先,一年级的孩子的笔的使用一定要规范,有的孩子刚开始写字就用自动铅笔,这样很影响孩子们的书写。也不建议买圆柱形的铅笔,因为圆柱形比较光滑,摩擦力小,孩子握笔需要花更大力气,所以,最好买带棱角的为好,比如六角杆,孩子握笔比较轻松,有一定的摩擦力。其次,老师们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要一写就是一整篇,在学生刚刚练习时,不要急于写很多的字,重点练习横、竖、点、撇、捺等基本笔画。这时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横要平,竖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角。循序渐进,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能力和写字习惯。一个字只写一行,但这一行一定要写工整。</h3> <h3> 刚带完毕业班,现在带一年级的于文君老师提出:小孩子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写字教学前,讲一些古人练字的故事给学生听,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h3><h3>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评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有时教师的一句点评可以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念。这就要求教师的点评要恰当准确,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写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委婉地指出,帮助其改进。通过评字,学生对字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有了初步的感知,强化了识记,提高了识字的准确性;通过评字,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写好字的自觉性;通过评字,学生经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开发了智力。</h3> <h3> 正在带三年级的贺莲花老师说到:教师先要练一手好字,然后,用这一手字去影响、引导学生。每一次板书、每一次批语,甚至一个名字,都要工工整整地书写。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年龄越小的孩子,模仿力越强,教师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模仿者。教师的板书、作业本上的批语无不是学生的字帖。将自己投身于一面镜子前,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呢,经常地看到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h3> <h3> 有心的贺老师专门带来了两本自己学生的两本作业,贺老师一手漂亮的字,带出来的学生写的字也是如此漂亮,都说哪个教师授课,学生的字就像谁,可见教师影响力有多大。<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对症下药</font></b></h1> <h3> 根据老师们的讨论发言,王老师也总结了几个写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识字方面提出:对于课文中的生字,尽量做到随文识字。因为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在教学时采取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方式识字,因为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也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随文识字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字后,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初读课文阶段,已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形。这种随文识字三步法,通过反复诵读课 文,生字词得到及时复习、巩固,反复诵读,阅读能力也得到训练。<br></h3> <h3> 最后,王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她带六年级时,孩子们在“百日功习字本”书写的漂亮的钢笔字。她坚信通过今天的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整合大家的教法学法,识字写字教学之路不再迷茫。</h3> <h3> 听完了各位语文老师的发言,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有话要说了。魏老师听完这次案例研究说到:学生写不好字,不仅影响到语文,数学也是很受影响的。在小学阶段,写字关乎学生有序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所以,从小就要给学生培养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每一笔画做起,逐步解决孩子写字中的问题。</h3> <h3> 针对这次案例研究教研活动,罗校总结到:本次组织全学科的老师来参加这次教研活动,是因为在之前的教研活动中,有的教研组对案例研究分析还不够到位,所以请王富霞老师来为大家进行这次案例研究分析,王老师的教研活动扎实,过程规范,很有成效,希望以后的教研活动能够以此为借鉴,开展更加丰富有效的教研活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评课议课</font></b></h1> <h3> 案例研究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分学科、分地点对教研活动之“一课三磨”后展示的校级优质课进行评课。</h3><h3>韩艳老师对今天代炳花老师所授的课评到:代老师课前导入自然、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重视了朗读的训练。在这堂课上,教师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充分地读,其中包括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师生同读、开火车读等。同时,在学生的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读,而是充分挖掘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指导的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比如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思考、质疑、发现,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悟自得,实现语感积淀。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一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体会、感悟,同时又落实了语文教学中的双基,达到了新课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要求。</h3> <h3> 王生英老师认为代老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机智、巧妙,落实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种花生时重在引导学生对词语的品读、感悟。如“居然”一词。在尝花生这一片段中提出质疑为什么父亲来了却是个意外,由此结合补充材料,从而体会到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在议花生这一重点段的教学中,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思、议的基础上升华主题。</h3> <h3> 新教师张莉老师认为代老师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把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这样使得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利落,主次分明。整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今后张老师将会更加虚心的向老教师请教学习。</h3> <h3> 而在三楼会议室数学校内优质课评课议课活动也在老师们精彩的发言中进行着。</h3> <h3> 教研活动,重点在“研”,研究教法、教学思维,研究学法、基本技能。通过案例研究让值得推广的经验在教师中进行交流,以点带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发挥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