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之道,成育人之效——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省级工作坊会议纪实

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陈坤

<h3>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泰山之巅,气象万千,而今,道德与法治德育思维之花绽放在泰山脚下,2018年11月6日,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省级工作坊现场会在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隆重开幕,来自全省各地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齐聚泰山脚下,怀着虔诚学习之心,以期以德育之道,成育人之效。</h3> <h3>  本次会议是在网上研修的基础上,对线上研修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的有效探索,也是探索德育奥妙的途径,来此与会的老师无不是带着学习的梦想和期盼来到这里,上午的开幕式由山东省教科院张彩霞老师主持,在简短的开班典礼之后开启了精彩的名师课堂和专家点评。</h3> <h3>  第一堂的名师课堂来自淄博高新区第一中学副校长、齐鲁名师张晓老师执教的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情绪生活》。</h3> <h3>  张晓老师整节课首先体现的理念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作为设计的基础。在整个这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丰富多样的情绪,包括上课之前的热身小游戏"雨点变奏曲",以及第一个环节的"我的情绪秀",还有第二个环节"我的情绪故事"都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感悟,然后自己归纳总结出情绪产生的原因。整节课的教学模式呈现的是那张老师所在学校正在进行的一个课堂教学改革——模块化合作学习。在张老师介绍中,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引领归宿和出发点,模块化就是把整个的课堂目标分模块分目标出示。以知识目标为引领,在课堂中融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以这一节课为例,张老师展示了一个两步采访法,两步采访法对应的一个技能,就是让学生要学会、去倾听、去采访,还要让学生去赞美、去反馈、去提问题,有很多合作交往的一些技能,需要教师去训练去培养。</h3><h3> 依据这一教学模式,张老师的这一节课分别设计了四个模块,第一模块走进情绪世界,第二模块揭开情绪的面纱,第三模块品味情绪的生活,第四模块盘点情绪生活。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这一节课下来逻辑思维非常清晰、非常的清楚。没有大量的堆砌各种材料,通过这种板块设计之后,有利于学生把这个课堂内容更加的清晰和掌握,而且张老师特别注意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过渡。</h3><h3> 在张老师的这堂课中我学习的最多的一点就是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所呈现的合作学习。我们现在都倡导合作学习,但有时候合作学习并不是真的合作。合作学习一般是先让学生思考,也就是自主学习,学生头脑有一定的积累和积淀之后,然后再让学生交流去合作。张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在"说我的情绪故事"之前,张老师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故事,学生有所感触、有所体验之后再交流学生明显就有话可说了。在模块化合作学习引领下,张老师的目标落实的非常细致,值得我们学习。</h3> <h3>  上午第二堂课是来在青岛市教科院教研员、省优质课一等奖徐开颜老师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h3> <h3>  这是一堂理性与情感并存的课,徐老师的这堂课我想用三个"度"来形容,那就是"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h3><h3> 一、有高度。用徐老师的话来说,徐老师是在啃一块硬骨头,确实,关于国家立场的课不太好讲,立足点高,怎么让孩子们来明确这个国家历史确实是个难问题。要做到要把对国家利益的这个分析,放在我们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让学生能够以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来分析我们现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在徐老师的课上大家可以看到有历史、有时政热点内容的呈现。</h3><h3> 二、有深度。怎么让学生能够在这堂课上,真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国家利益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是教师需要深度挖掘的地方。徐老师通过设计"讲好中国故事"这个策略,通过一个主线就是国家的故事、回家的故事和大家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一些个人的、他人的、讲述自己的、讲述自己父母的一些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就是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而这些与国家利益就是密不可分的。</h3><h3> 三、有温度。尽管这是一堂立意高的国情课,但徐老师的设计处处体现了温暖和点点滴滴的爱。从课堂导入的歌曲"我爱我的国",传统文化的汉字之美,和汉字里面所蕴含的智慧,还有学生在畅谈采访自己亲人后的感受,教师的追问无不在体现德育课堂的温暖,包括在课堂的末尾,徐老师的一个设问,让学生畅想2035年和2050年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讲学生的情感又进行了升华。总之,这节课真实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洗涤。</h3><h3> 最后,徐老师在说课中还针对部编版教材的使用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对于教材中概念性的词语一定要给学生讲透彻,因为它对学生们的价值认同有非常大的作用,学生清晰了才会去认同,然后才会去践行。</h3><h3><br /></h3> <h3>  对于这两位高手的课,首先进行点评的是省工作坊主持人、济南市历下区龙奥学校的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张巍老师。张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的第一个共同点是"勇敢、大胆",徐老师的勇敢在于离开课堂十年后还能站在省会议的课堂上给大家出示一堂精彩的新教材的示范课;而张老师大胆之处在于选了一节很多老师已经上过多次的老教材的一节课,张老师挖掘一些新的资源用最新的内容补充到她的课堂上,上出了她自己的味道。</h3><h3> 第二个共同点就是这个教学方式的活动化。在核心素养的这个前提下,我们怎样上好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应该体现在我们教学方式的活动化,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两位老师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h3><h3> 第三是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两堂课都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像有讨论、有提问、有表演、有采访,还有小组合作。</h3><h3> 第四个共同点是都采用了最新的时政热点,像张晓老师选用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徐开颜老师选用了习主席的话和中铁员工利比亚撤侨的亲身经历等。</h3><h3> 同时张巍老师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传统东西也不一定都要丢弃,要有所取舍。二是我们尤其不能被课件所绑架,让课件牵着我们走。</h3> <h3>  省级工作坊主持人、专家团队成员徐延明老师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准到位的专家点评。徐延明老师在评价中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必须要把教学与人的生命成长结合起来。一是要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二是必须要把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契合,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和价值追求。</h3><h3> 徐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课用三句诗词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句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就是要守住我们学科的灵魂,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的价值立场应该安放在哪里?是以知识技能的习得为我们教学的价值立场,还是要以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探究方法的形成,作为我们价值观的立场,作为我们教学的历程。两位老师很好的诠释了我们守住学科的本质,守住学科灵魂。张晓老师用了里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探究情绪的基本类型、原因、对生活的影响,暗线就是说这节课其背后的价值趋向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认识自我认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指的就是我们如何来融入社会,如何来参与这个社会融入社会。徐开颜老师通过新旧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对比、时局图的故事和国家故事、对比国内与国外的对接,让学生来理解国家利益,来认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其实在这润物细无声的讲课当中,升腾在学生心中的不仅仅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对国家的认同,政治的认同。虽然这是初步的浅层次的,但却体现了徐老师的匠心独运。</h3><h3> 第二句是一山放过一山拦,让教学绽放思维之美。思维是教学中最美的花朵。一段视频、一幅图片、一个故事、一个提问都可能让学生产生联想,产生思考。好的思维不是就思维而思维,而是不断的生疑,不断地引起更深的思维、更广阔的思维、更深刻的思维。张晓老师引用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她对于情绪的影响的追问,刘某有什么责任、司机有什么责任、乘客有什么责任?这个事例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让学生产生更深的思维、更深的思考,可以反躬自问如果我在现场,那会怎么办?这是隐藏在学生内心的,这段视频给学生的内心的冲击力是隐藏的,但却是教师高超的做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唤醒学生的体验,让体验之美变为学生的思维之本。</h3><h3> 第三句话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们老师在讲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既要让学生修心,更要修行。道德与法治课是思心铸魂的,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做到内化于心,又要做到外化于行。因此我们的课既是修心课,更是修行课。我们的教学只有落实发生在学生身上才最真实的。</h3> <h3>  下午第一堂课来自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李欣老师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充满暖暖爱意的《家的意味》。</h3> <h3> 在这堂课中,李老师用跟学生对话的教学方式讲将"家的意味"娓娓道来,一堂课下来掌声不断,讨论不断,学生的精彩问题和表达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h3><h3>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介绍我的家的环节,李老师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准备了一张照片,这幅照片是自己家庭的照片,在介绍环节,学生回忆起了自己家温馨的生活片段,和父母兄弟姐妹的点点滴滴,以及在自己家庭氛围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和睦,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h3><h3>  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相信沉浸课堂中的每个孩子都体会了家的丰富意味,将孝心转化为孝行,养成孝敬的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承担起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责任。</h3><h3> 很遗憾不能一一赘述,李老师的这节课处处是亮点,每一句都是精华,如果老师们有机会一定要仔细观看视频,欣赏李老师的风采和体会她内心的充盈。</h3> <h3>  济南外国语学校教师、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惠静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彩课例《关爱他人》。</h3> <h3>  这节课我觉得不仅仅是老师在教孩子怎么关爱他人,惠老师本身就在亲身示范关爱学生,一句句"孩子"从她口中脱口而出,一声声的"小伙子"无不在尽己所能的在课堂上传播关爱。从课堂开始对导入视频的探讨到最后行动的落实,惠老师真的是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h3><h3> 惠老师在说课的时候说,我们在这个课堂上,我们真的是俯下身子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来分享他们的喜悦,感知他们的困惑,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用我们的饱满情感来给他指明方向,这是我们作为道法老师应该应该追寻的一个方向。惠老师的这节课真的是践行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道法学科的知识目标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目标,它绝对不能作为首要和唯一的目标,它只是一个载体,利用道德国情法律心理方面的知识,在学生的这个生命个体里注入对他们有用的力量、有用的因素,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我们课堂平等的对话沟通、参与,然后能让学生在他的身上落下我们的学科素养。这应该是所有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h3><h3> 怎样真正的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能让这45分钟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学生身上留下一些痕迹,对他的生命成长产生一点点影响,李欣老师和惠静老师同时提到了"成全"二字,我们真的是在成全学生的同时,同时成全自己。我们在带领学生成长的同时,成长的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h3><h3><br /></h3> <h3>  给下午两位授课老师点评的第一位专家是省级工作坊主持人、来自于青岛市即墨区新兴中学的牟信老师。牟老师对李欣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把李欣老师比作泰山之巅的女儿茶,鲜香醇厚,我想这也是每一位在场老师听课后的感受。李老师的素质真的是让人称赞!牟信老师针对李欣老师的课进行了题为《借来"新"字话课堂》的点评,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的内涵。一、给出了课堂教学的新路径。像用汉字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步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亮出了课堂教学的新载体。牟老师在这一部分列举用照片了介绍我的家庭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师生、生生交流来达到教学目标,让老师们理解李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良苦用心。从这一环节也看出李老师的知识储备之强大,李老师的功夫不是来源于课内,而是课外,身上闪烁了一些自信的东西,这样才设计出自然的教学。三、晒出了课堂新生态。李老师的课堂是安全、平等、自由的课堂。牟老师分别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神情、眼神、教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一举例。四、上出了课堂的新境界。不管是课外读物的推荐还是最后实践活动的设计,包括李老师最后的心灵独白,李老师既关注了学生的内心生活精神感受,又回应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系。</h3><h3> <br /></h3> <h3>  第二位点评的专家是省工作坊主持人、菏泽市牡丹区第21中学正高级教师闫莹老师。闫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共同点是都采用了对话式教学,都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精彩的舞台、思维碰撞的擂台、思想交流的平台,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h3><h3> 闫莹老师从养心、创疑、促生、润情四个方面具体解读了两位老师的课。 &nbsp;</h3><h3> &nbsp;一、养心。像李老师的课,她以其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修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孩子去感悟家的温暖和践行嚣张,真正的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h3><h3> 二、创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多种途径,其中提问被认为是最能影响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个途径。问题能形成强大的试验场,引领学生道德的发展。惠静老师的课堂就是一个强大的试验场,她设计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了思辨的舞台。惠静老师在展示分析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的时候,展示了六幅图片。这六幅图片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选择一个最触动你的方面说说你的感受?假如在场的是你你会怎么去做?再接着说一说自己关爱或者被关爱的经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在惠老师无形的引导下,思辨的意识被充分的调动,思辨的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思维的深度,宽度和高度得以有效的提升。</h3><h3> 三、促生。两位老师用心读懂教材,用心读懂学生,有小切口,引领学生看到最美的风景。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何践行孝道,如何关爱,她们语言是那么的亲切幽默,她们的教材是那么的自然从容,她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她们不像是上课,更像是同学间一场深刻的对话。孩子们深深的被两位良师的魅力所吸引,精彩的表达出来自己最真实的想法。</h3><h3> 四、润情。这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落实。课的灵魂是走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如何唤醒学生灵感中的真善美,是德育老师的职责所在。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直接冲击学生的心声和真情,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真情化的教学,直面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点。</h3> <h3>  压轴点评的专家是临沂市实验中学的正高级教师王有鹏老师。王有鹏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六有评课法",即有课标、有目标、有师生、有过程、有方法、有文化。然后从这六个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h3><h3> 第一角度是有课标,或者说有理念。道法学科要落实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有生活、要有观点、要有思考、要有践行。课程标准的原话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所以第一评课角度就是这四个方面进行。第二评课角度是有目标。一个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再一个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第三个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第三个评课角度是有师生。我们评课要看看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起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他的精气神怎么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落实,学生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获得成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到底是怎样交往的?第四个评课角度是有过程。包括:有结构,就是课堂的流程、环节;有教材,就是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情景或者说有资源,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资源,设置了哪些教学情境等等;有问题,也就是你的设问;有时间,教师的授课时间是怎样把握的,时间是怎样分配的;有手段,教师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还要有评价、有总结。第五个评课角度是有方法。指有活动、有预设、有生产、有参与、有探究、有互动、有对话、有趣味。第六个评课角度是有文化。包括课堂有气氛,教学有艺术、有特色或者说有个性,要有激情,有功底或者说有素养,还得有美感,包括语言美、师生和谐美、节奏美等等。王有鹏老师的这"六有评课法"给我们一线教师今后的评课提供的模板和方向。</h3> <h3>  以上四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演绎和专家的生动点评让与会的老师们真正认识了高手的高明之处,晚餐时间每一张餐桌讨论的话题无不是四堂课的一个一个精彩瞬间。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后面一天半的时间,是三场干货满满的精彩专家报告!又是一场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盛宴!</h3><h3> 第一场报告是山东师范大学王兰芳教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h3> <h3>  王教授从&quot;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核心素养&quot;、&quot;活动型学科教程与活动课程活动教学&quot;、&quot;&quot;活动型学科教程构建&quot;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活动型学科构建问题。</h3> <h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h3><h3> &nbsp;这就需要我们道法教师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启迪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激发思辨,探究感悟,拓展视野,引领践行。而且,我觉得中学阶段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摒弃原有单一的讲授课的课堂模式,通过插入活动课等多种活动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脉络,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我想这也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目标。</h3><h3><br /></h3> <h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动教学的设计与操作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教学一线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尝试,更是促进初中学生学习成长,构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迫切需求。</h3><h3><br /></h3> <h3>  很感激王教授的报告总结出的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教学的特点及基本形式,我们会依据王教授提出的活动课教学实施建议来改进和完善自己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活动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h3> <h3>  下午,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金利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初中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理解与教学落实》精彩报告。金利老师的报告内容为我们整体把握、理解新教材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给正在使用和已经使用新教材的老师们指明了方向。</h3> <h3>  金老师从学习——整体了解统编教材、理解——认同教材编写理念、落实——基于实际有效教学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这是一套什么样的教材?"、"这套教材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和"如何才能发挥这套教材的价值?"三个问题。16年秋开始使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编排内容和编排体例上, 都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有很大不同, 新教材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更加适于当前我国法治教育的要求与学生特点, 但同时也给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不少困惑和难题,金利老师详细分析了新教材的特点, 还使用具体案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h3> <h3>  通过金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新版教材的内容体系,新教材中中设置了大量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规定等法治教育内容, 在具体内容的呈现上, 新版教材改变以往刻板说教的方式, 多通过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的情境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 所采用的语言、图片和问题, 更加切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 更有利于初中生接受和理解。</h3> <h3>  根据金利老师的细致精彩讲解,要想更好的把握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正确使用教材,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践行以下几点:一、 更新教学、教材观念。新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的编排特点, 已经不再适合"教教材"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二、吃透教材, 做好备课。充分领会教材编写理念和宗旨, 吃透教材内容, 扎实做好备课。多理解教材和备课上下大功夫, 充分挖掘、拓展教材内容, 找到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落实好教学目标。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灵活运用探究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 以及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创设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h3> <h3>  最后一场专家报告来自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主编黄建炜教授。黄教授带来的报告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漫谈政治教师教研论文撰写规范与投稿技巧》。黄教授出口成章,语言幽默风趣,原本枯燥的理论让大家听的津津有味。</h3> <h3>  黄主编从论文的十大规范,标题、内容等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解怎样写论文才能更容易入选,怎样避开论文写作的误区,有理论讲解有实例示范,黄主编的讲解详细而有针对性,让大家对论文的写作有了把握。</h3> <h3>  听完黄老师长达三个小时的指导后,相信每一位老师对教研论文的撰写和投稿技巧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也会在日后的教学中不仅仅专注于课堂教学也要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像黄主编说的那样,教研论文的写作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更聪明、更加专业、更有质量!</h3> <h3>  最后给大家一点福利,这是黄主编给大家分享的学习交流QQ群,欢迎大家进群学习交流!</h3> <h3>  三天的学习,不管是大咖们的精彩课堂展示还是专家深入简出的报告,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感悟和思考,思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要引领学生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要怎样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使命。</h3><h3> 来的时候步履匆匆,回家的路上倍感使命在胸,学习永无止境,归途亦是征程,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思维之花蔓延在齐鲁大地的每一寸土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