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年至六月格桑花开了,川西大地退去了皑皑的银装,格桑花顶着初春的严寒从冰缝中,冻土里硬生生的挤了出来,山坡上开满了五颜六色小花,成遍成遍的轻盈的傲视的摇曳着,从这一刻起她们主宰着整个川西大地的美丽,直到冬天的到来。</h3><h3><br></h3> <p class="ql-block">成都往西我们走大环线,沿317国道都江堰-汶川-理县-马尔康-观音桥-翁达-色达-甘孜-新龙县-理塘-稻城-亚丁-返回理塘-雅江-新都桥-康定-沪定-雅安-成都。</p> <h3>寻着清风仙谷,伴着神山净土,乘着祥和宁静,相遇在世间最美的稻城。<br></h3><h3>《我从你的全世界走过》,“一定要和最心爱的人, 一起去稻城, 在稻城冰雪融化的早晨; 在布满星辰斑斓的黄昏”。</h3> <h3>川西之美不光有她独特的地理地貌,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民族风俗,整个川西都是摄影师的天堂,带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不知疲惫的寻觅最美的光影,最丰富感人的人文风情,</h3> <h3>清晨的亚丁,乳白色的雾气四下流溢,环绕在雪山和草海间,宛如连绵的梦境,在任何季节里,也无论晴天或者阴雨,稻城亚丁都有惊喜给你,晴天时让你沐浴阳光,仰视雪山,神清气爽,荡气回肠,细雨中那份“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温婉,也让你心生无限的爱怜!</h3> <h3>亚丁最美的景色在三座神山下的牛奶海和神山央迈勇映衬下的草海。景区的门口就是草海,亚丁的经典摄影照片大多出自这里,至于说牛奶海有多美,我上不去,因为在海拨4500米的高原不用尝试我也知道走4,5个小时去挑战自己的双腿是不可能完成的,我相信去过西藏无人区,结缘了“错上加错”的人一定不会惋惜没看到“牛奶海”,因为,那里有很多美丽著名的的神山圣湖,只是你更难到达她的身边,目睹她的面容。我相信藏北的无人区才是中国境内最后的一片净土。再过若干年也将被开发出来,开发意味着商业化,意味着......所以我还会去藏北,就像不想再看到被高速公路取代没有通麦天险,色季拉山的进藏之路。</h3> <h3>草海一年四季变换着颜色,一天之中也有早晚不同色,阳光的多少决定了水中的矿物质反映到你的视觉效果。白色的雪山,金黄的草旬,碧绿的湖水组成一幅立体的油画,画面的结构划分得那么天然合理,安祥静谧的听着游人啧啧惊讶的称赞,大自然是鬼斧神工的妙手,点睛之处便造就了一方惊艳。</h3> <h3>我相信藏民们说的,“这里的山水草木都是有灵性的”,你从她的世界走过,不要轻摘她的花朵不要打扰她的宁静,我不过是让这样一个奔腾的激流停留了几秒钟,便是这般丝绸的模样了!</h3> <h3>贡嗄河从草场穿梭而过,林间溪流跳跃,水声潺潺,这一地细碎的格桑花,像一张小花铺就的地毯,上面镶嵌着红色的宝石一样,你不忍心去踩踏一脚正在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的生命。</h3> <h3>进入景区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盘山公路左下方的亚丁村,整个村庄座卧在一块绿色的草地上,碧绿的地和白色的藏屋格外分明,白云从屋顶和山腰中飘过,是一处远离了人群和喧嚣的世外桃源!(手机也能拍出这样的效果不得不说现代手机的功能之强大了)</h3> <h3>还在理县浮云牧场的时候,有一个同宿的旅行客跟我说过,去亚丁的路上有一条小路可以去到一个叫“兴伊措”的地方风景非常棒,路很烂越野车可以进去,没想到这个存在脑子里的地方在路上还真看到了指示牌,进去吧!崎岖狭窄的山道上坑坑洼洼,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前后山上山下都看不到一辆车,怀疑这样的路何时到头呢?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色呢?爬石堆过水坑摇摇晃晃一个小时直到一个山顶的垭口,眼前霍然开朗起来,远处雪山脚下一片碧绿的湖泊映入眼帘,想必这就是“兴伊措”了,看到了景色来了精神,有旅行神经病的人大概都这德行吧,付出终有回报啊!</h3> <h3>兴伊措,是稻城一处尚未开发的雪山湖泊,雪峰连绵,碧水银沙,蓝天倒影,方圆几十里不见人烟,雄鹰翱翔,苍凉遒劲,气势磅薄。清澈的湖水一波一波的打在金色的沙滩上,恍然间有身在南海海边的感觉。知道“兴伊措”的人不多,如果说亚丁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美,是一个景点的代表,那么“兴伊措”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美,如果你去稻城亚丁一定不要错过海子山的“兴伊措”。</h3> <h3>在藏区经常看见牛马的头尾系着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绳子,这匹枣红马打扮得尤其漂亮精致,花花绿绿的像一个漂亮的公主,为什么打扮成这样呢?</h3><h3> 首先,她们身上系的彩色布条叫幡条又叫风马旗,绳子的多种颜色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以示对神灵的敬畏与供奉,祈求周围神灵福佑吉祥安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在他们看来,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媒介。藏民们无论生辰喜庆,逢年过节,迁徙草场,山上水边,牲畜身上都系上风马旗祈求神灵保佑!</h3> <h3>在稻城去往亚丁的公路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塘,每年秋天布满了红色的水草,这就是稻城著名的红草地,说真的,眼前的景色怎么样也和漂亮联系不到一起,真是名声大看点少,但草地背靠着一排黃色的杨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人的视觉效果又不一样了,看点是色彩搭配的整体效应,所以说,美丽不是单一的,就像一个貌美的女子,如果穿上一件工装走在路上,那就是一个过往的行人,倘若女人身着华丽,再配一顶精致养眼的帽子从你身边飘然而过,你的视觉感受到:衣服好漂亮,相貌贼漂亮,帽子忒漂亮,哇!怎-么-这-么-好-看!这就是个体美组合到整体美就是:完美!</h3> <h3>早上醒来,看窗外天气晴朗,朝霞满天,拎着相机直奔到草场边(再美的风景也不要进入有围栏的草场),塔公草原的清晨,隔着辽阔的草场尽头,那里仿佛是云雾缭绕的仙境,浮云罩在山顶上,白雾在山坳里流淌,红霞穿梭在云雾间,真的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现实的感受相机表现不出来,相机是二维的,视觉是三维的,并且是动感的,但她也足以让我记住了这个美丽的塔公清晨,塔公草原也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h3> <h3>旅行是什么?</h3><h3> 旅行是身未动,心巳远,因为有梦,所以出发,风雨兼程!</h3><h3> 常常有一些人,嘴上喊的火热,荷尔蒙燥动,某年某月去哪哪哪旅行,待到时日,偃旗息鼓。我欣赏这一位,一人一车一背包,一心一意一梦想!</h3><h3> 想旅行只有一个理由,不想旅行有一万个理由。</h3> <h3>雨季中的川西,就像屋子里头辣婆娘的脸,说变就变,一会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一会儿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整个世界变得狰狞恐怖,暴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脑的一顿狂揍,冰雹在柏油马路上蹦弹,打在车身上噼啪作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幻,你感到的刺激兴奋又有点紧张和不安,这时候也最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再有经验的司机也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神贯注的开车,下一个弯道不知道是什么情况。</h3><h3> 有人说,不可以等雨停下再走吗,何必冒险前行呢?</h3><h3> 变天下雨下雪在川藏线上是常态,雨季里更频繁,何况318国道217省道路面就二车道甚至是一车道还要会车,若非停车点停车,在路上停车是十分危险和愚蠢的,如果你抱着侥幸的心理,相信川流不息的大货将是你一辈子终生的噩梦。</h3><h3> 川西的路比西藏的路更难行也更危险,没有了通麦天险的进藏之路除了个别的修路地段,基本上是一马平川到拉萨,而川西的路全是在深山峡谷间,一边河流一边山体,永远是翻不完的山转不完的弯,那是风景美丽,心情忐忑,稍有闪失就会酿成大祸。若非不得己,不要夜间行车,夜间行车又多了几重危险因素,视线模糊,路面情况复杂,参照物不明显甚至没有,有的藏民开着没有灯光的农用车,摩托车就更可怕了,这胆子也太肥了!</h3><h3> 正确的行程安排是,根据导航提供的距离和时间,安排下一个天黑前能够到达的县城或住宿地停车休息(如果住地附近能有条件拍日落最好了),这样既可以很好的恢复体力,明天早起的风景也不错过。</h3> <h3>旅行,是离开我们的现实生活去到另一个我们并不熟知的世界。</h3><h3> 差异越大好奇心越强,这是人类对事物感知的本性。藏族与藏区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差异,它体现在各个生活和环境的各个方面。</h3><h3> 第一,环境差异,绝大部分的藏区处于高原地带,空气稀薄,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处于原生态,并且有高耸入云的雪山,辽阔无垠的草原,对于我们生活在高楼大厦,人流涌动的城市的人来说,是另一个平行而又陌生新奇的世界。</h3><h3> 第二,宗教信仰不同,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他们人生中的追求是转经和朝圣。信教必须常常念佛,藏民很多人不识字,于是他们把经卷放入经轮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转动着,朝圣,是藏民最神圣庄重的礼仪,神山圣水,寺庙白塔,都是他们朝觐的对象,但他们最向往的朝觐之地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和被称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冈仁波齐。</h3><h3> 第三,生活方式不同,由于地处高原,气候恶劣,藏区只能种植青稞等简单的植物,藏民的生活也异常简单,青稞粉加酥油捏成糌粑,喝酥油茶,是他们终年的基本食物,不用锅不用灶,一把壶,一只碗,遇到有牛粪,有泉水的地方,随处可以烧茶进食,这也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高原野餐。没有青菜,没有佐料,没有琳瑯满目的调味品,简单得让我们怀疑人生。当然还有青稞酒,风干牛羊肉等特有的风味,十年前后我看到的藏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让原始的生活区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中国的经济飞跃也让整个青藏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3> <h3>朝觐之路,是他们神圣庄严而自豪的心愿,为自己为家人,无关生死,只关信仰!匍匐在山路,沙石冰雪之上,不远千里,历经数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朝觐心中至高无上的佛。哪怕在路上疾病而死?这份虔诚和执着,在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无可复制。</h3> <h3>我们沿途可以看到路边或者半山腰上红白相间的藏式风格的民居,房前屋后插满了五彩的经幡,非常醒目。山坡上布着三角型的经幡,山顶上插着风马旗柱,环绕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住在路边的屋子是比较富足的人家,也是近年来舍弃了土坯的旧房重新修建的新屋。那些远在深山里的藏民,则要沿着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进出都得数小时的路程,那份清苦与孤独,谁能想像和忍受呢?</h3><h3> 有人说,他们为什么不搬到路边去住呢?</h3><h3> 就像我们这里的农村,镇子里还有乡下,乡下还有偏远的住户,乡下的想在镇里去买地建房,镇里的想在县城买房,县城的想在市里买房,市里的想去省城买房,谁不想呢?但要有买房的实力和能力呀,我们这里的农民尚且如此,又何况那些终年深山峡谷,目不识丁,纯朴简单的藏民呢?有的人家就靠帮别人放牛放羊过活,有个遮风避雨的屋檐就行了。现实版的农奴不是没有,偏远的藏区还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换一个名称叫打工不行吗?在这里不言政治政策,只就我们看到的现象。</h3> <h3>藏族的村子都有白塔和诵经桶,周围经幡围绕,彩旗飘扬,白塔里藏着经卷,每天清晨白塔里会升起桑烟祈祷,藏民们也开始诵经祈福。比较大的村落有自己的寺庙,寺庙里供奉着活佛和各种神像,寺庙由德高望重的喇嘛主持,村里的人家有二个以上孩子的,一般会送一个去寺庙出家。</h3><h3>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h3><h3> 出家的僧人在藏民中倍受尊敬,藏民普遍把家里有僧人当着一种荣誉,在政教合一的时代没有学校,寺庙是藏民获得教育的唯一途径,如果能做得僧官,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主要途径。</h3> <h3>色达,川西的佛学天堂,嫣红的佛国世界,是川西藏区神奇又富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土壤。那里是一片红色的海洋,位于色达县喇荣沟的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绛红色小木棚屋,里面住着上万名在此修行和学习的扎巴和觉姆。</h3> <h3>在色达佛字院,僧人们日常生活是早晚上课,闭关修行和辩经。先说闭关修行吧,闭关就是足不出户,念颂经文,禅定,苦修,思考,通俗易懂的说就是闭门打坐,或入定思考或口中念念有词。闭关时有人护关,按时将一天或者几天的饮食和水放在门前,闭关少则几月多则几年,有些高僧闭关十几年,这份毅力,信念和清苦超乎想象。</h3><h3> 简陋的房子,几平方米,呆几年甚至十几年,冬天这里的温度在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三十多度,这本身就是非人的生活,我们难以想像他们是如何承受这生命的极限。</h3><h3> 我们现在的生活,春夏秋冬各种品牌的衣服,饮食讲究营养搭配,冬夏有空调,还有各种娱乐活动,相比之下,我们完全是二个世界的人,这一切缘于地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决定了生活方式的迥然不同。</h3> <h3>坦诚的说,我们去色达,并没有带着佛学的思想去感悟佛家的道义,我们只是去感受色达浓郁的宗教氛围,感受漫山的红色海洋般的小木棚给我们带来的视觉震撼,亲眼目睹他们修行的清苦,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或观念。修行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而又神秘的一件事情,我们以为他们是清贪苦涩的生活,但他们的脸上分明透露着安祥和蔼的的幸福感和自豪感。</h3> <h3>二次到色达佛学院都想拍喇荣沟的夜景,以及热烈壮观的辩经大会,遗憾的是二次都无功而返,还是没有事先做好功课,因为闭关期间,没有早晚课,学员都闭门禅坐,少有僧侣在外走动,所以特殊的地方,事先要做足功课,方有收获。</h3><h3> 拍摄夜景的最佳时间是晚上学员上完课回宿舍的时候,漫山的木屋灯亮起来,佛学院大殿灯火辉煌,从山上俯瞰佛学院,整个喇荣沟山上山下灯火通明,这一片灯火的海洋,像浩瀚的银河,繁星点点,尉为壮观!</h3><h3> 在寥无人烟的深山峡谷中能聚集这么多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是信仰和追求把这里打造成为藏传佛教至高无上的殿堂。</h3> <h3>第一次到色达是晚上,山上山下的宾馆没有房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间,那环境和味道,真睡不下去,这些客栈接待的不光是我们还有藏民。我绝无抵毁藏族同胞的思想,因为我知道,藏族是游牧民族,天当房地当床,一个毡房走四方,我能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h3><h3> 我用睡袋将就了一晚,早知如此,还不如在车里将就一下,闲言碎语不要讲,早上起来怱怱忙忙上山,那时候车子是可以直接开上去的,节省了很多体力,这里海拔4000米,山上4500米,山顶海拔近5000米,走路都会气喘吁吁。</h3><h3> 第一次看到满山的红色小木房,被这奇特的景观所振撼,用兴奋欣奇的眼光搜寻周围的事物,但很快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每当有人举起手中的相机对准扎巴(男僧)和(觉姆)时,他们会用手遮挡,就是不愿意你拍他们。既然这样我想应该尊重他们,放弃了拍摄人文的想法,那就拍景观吧,灰蒙蒙的天空,拍不到反差大的景色,上课的殿堂不能进去,开车上到山顶的城坛,转悠转悠一天就过去了,腹中空空如也,也没什么收获,幸好车上还有几个水果充饥,在山顶上架好相机拍夜景吧,感觉头晕脑涨的,有点高反了。</h3><h3> 熬到夜幕降临,小木屋的灯光慢慢的亮了起来,山顶上寒气逼人,冷风飕飕,虽然是夏天,穿上抓绒衣加羽绒服也挡不住寒冷,想等到扎巴觉姆们下课,终究没有等到,眼前的景色也没有期待中的辉煌,原来,今晚没有课!又失望了!</h3><h3> 还好,天气预报明天是晴天,能拍个风和日丽的色达全景也不错,头疼脑涨的回到山下又将就一晚,第二天天没亮又开车上山了。其实我还是蛮佩服自己的,色达海拔4000多米,它的高原反应比同样高海拔的地方严重得多,很多人到色达8小时左右,有强烈的高原反应,痛苦不堪,而我可以喝上几杯去疲乏,睡个安稳觉,保持第二天满血复活。</h3><h3> 一个人在山顶上坐等黎明前的曙光,没有!再等太阳钻出云层的霞光,没有!晨雾中出现几个扎巴或者觉姆?没有!有人在色达的山顶上遇到过狼,要不,窜出一匹狼来刺激一下我?也没有!什么都没有,你就来场暴风雨,让我死了这条心吧!这个,可以有!</h3><h3> 天色大亮时,暴风骤雨呼啸而来,满足了我的愿望,让我从失望到彻底的绝望!</h3><h3> 整个山谷笼罩在烟雨朦胧中,满山的小木屋在暴风雨中太单薄,太弱不经风的样子,但每个小木屋里都有一个毅志顽强的生命在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中修行,敬佩他们,不说修行到得道高僧,能在这里呆上几年,起码人的毅志经受了锤炼。如果我能从中感悟到什么,那么,我的色达之行就没有白来。</h3><h3> </h3> <h3>天葬不得不说的故事</h3><h3>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就是人死后尸体放在天葬台上经过天葬师操度仪式后,由法师支解尸体,然后让鹫鹰将其全部吃掉,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让亡灵得以升天。</h3><h3> 以往有天葬仪式,是禁忌外人观看的,但现在,甘孜州的色达和亚青寺是能够近距离观看天葬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考量。</h3><h3> 天葬台位于佛字院背后的半山腰上,每天下午都有天葬仪式举行,也成了游客参观的一个项目了,(难道说,开放天葬台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吗?这有点吓人)</h3><h3> 我要说的是如果壮着胆子去看一下还是可以的(不要说你一点都不害怕没有一丝恐惧感哦),看过走人,不要将影像或者现场照片留在你的手机或者相机里带到家里,这才是忌讳。天葬的细节不多说了,我也曾经用高清晰相机加长焦镜头拍下了整个天葬仪式的全过程,晚上在宾馆里回放时毛骨耸然,赶紧电话咨询我的一位佛家朋友,他让我全部删除,不要带走这些东西,更不能带回家。人有魂魄,死后有亡灵,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你懂了吗?</h3><h3> 天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要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享受此殊荣。现在有另一种说法,只要有钱就行。不能进行天葬的就是水葬了,水葬比较简单,将人的尸体包裹成尚未出生时的形式,请寺庙里的法师僧人诵经操度后,放入河流中进行水葬。</h3><h3> 天葬和水葬都是灵魂的回归,藏族人相信,人的生命是长生天赐与的,人死后也要回归大自然,完成生命的轮回,所以在生时要朝觐佛祖,忏悔自己的罪孽,祈祷来世平安的降临到人世间。</h3> <h3>说了这么多的佛事,天葬水葬的生死轮回,说点轻松愉快的吧!</h3><h3> 川西处处有景,一路风光旖旎,清晨和傍晚尤为漂亮,我说过,你没看到漂亮的风景,那是因为她漂亮的时间,你没有经过那里,你在她身边如果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也感觉不到她的美丽。</h3><h3> 这张照片拍摄于稻城返回折多山的途中,下午五点多钟,阳光把草场照得金黄,小溪从草场中间缓缓流过,远处两座被夕阳染红的山峦开合处,蓝天雪山显得格外晶莹纯洁,侧逆光的效果把雪山的细节勾勒得非常清晰。醉人的蓝,纯洁的白,金色的黄,这是藏区最经典的色调组合之一。</h3> <h3><ul><li>不一会儿的功夫,雪山就被染上了金黄色,这就是摄影师最向往的日照金山了,能遇到是你的缘分。弯曲沿伸的公路和路边小水洼里的雪山倒影作为前景,衬托了后面的日照金山,我们在海螺沟,想拍日照金山,天不亮就冒险爬上宾馆的屋顶,冻得手脚麻木也就拍了个浑浑噩噩的太阳。所以说,遇上是幸运是缘分,没遇上也要无所畏遗憾,摄影师有太多的遗憾,不在乎多这一次了,不是最美丽的风景都会被你拍到的,雨露均沾嘛!</li></ul></h3> <h3>现在,越来越多的情侣选择川西或者青藏高原拍婚纱照,说明了他们的思维很前卫,引领时尚,也是高原独特的风光让婚纱照更具浪漫色彩所吸引,在这里拍婚纱照,不仅路途遥远艰险,而且高海拔对身体和毅力也是一番考验和锻炼。我认为,旅行中的婚纱照是一生中最难忘最浪漫的旅行。</h3><h3> 盛装的藏族服装和头饰,民族色彩鲜明,无论是谁穿戴都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披上超长舒展拖曳的特制婚纱披风,那就更显大气,雍容华贵,庄重而热烈。在现场看到时,我很惊叹,但我相信我不是唯一眼睛看直了的观众。</h3> <h3>折多山,从成都到稻城亚丁要翻越7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折多山是第一座要翻越的高山垭口,翻过折多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藏区,折多就是弯多的意思,折多山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当地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折多山名气最大,是藏汉的分界线。</h3><h3> 折多山的四周,群山环抱,雪峰林立,沟壑密布,峻岭纵横。每个到此的游客都会驻足观赏,存照留念。纪念翻越的第一座4000海拔的高山,也是第一次让你气喘吁吁体验高反的感觉,但此时的高反并不害怕,因为短暂停留后会下山,而这仅仅只是高反的开始,在往后不间断的高山翻越中,高原反应一步步慢慢向你袭来,这才是真正考验你的时候。高原反应开始头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疲倦,失眠,严重的开始恶心呕吐,如果2天左右得不到缓解会发展成为肺水肿,脑水肿,危及生命。</h3><h3> 我对高反的意见是用毅力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去缓解,下决心来了就不要轻易放弃。人人都有高原反应,轻重程度不一样,其实都在克服,但是,心脑系统有问题的人,要慎重入藏。绝大多数人是可以克服的,有些人是被吓倒了而放弃。</h3> <h3>从成都出发经汶川,理县方向有一个海拔3500米的高山牧场叫“浮云牧场”,景色非常巴适。但挂壁小路崎岖狭窄,全是剪刀弯,多处有塌陷的痕迹,多处没有护栏,建议新手不要冒险。山顶上的观景平台与对面雪山平视,日出日落,尽收眼底,机缘好时可拍摄到云海星河,是度假露营,摄影的绝好去处。</h3> <h3>理塘,去稻城亚丁的必经之城,又称为“世界高城”海拨4000米,照说在川西的山脉中4000米海拔并不算高,但作为城来说,概念就不一样了,海拔再高的山,只是翻山而过,城是居住生活的地方,人们要生活在这里。能够在理塘呆上几天,说明你的身体已经适应了高原,那么以后去稻城亚丁,甚至去西藏肯定一点问题没有。</h3><h3> 理塘也是六世达赖喇嘛,西藏浪漫诗人仓央嘉措一生最想到达的地方,因为他心爱的情人的故乡就在理塘毛垭草原。虽为佛教领袖,但教规禁忌,他不能与心爱的女人相见,对情人的思念,只能无奈的向往。</h3><h3>给我一双白鹤的翅膀</h3><h3>我要飞去遥远的地方</h3><h3>不往别处去了</h3><h3>只到那美丽的理塘</h3><h3>看一眼便回</h3><h3>......</h3><h3>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了浪漫和传奇,留下了许多我们所熟知的精彩诗篇。</h3><h3> 《见与不见》</h3><h3> 你见或者不见我</h3><h3> 我就在那里</h3><h3> 不悲不喜……</h3><h3> 《那一天》</h3><h3> 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h3><h3> 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h3><h3> 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h3><h3>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h3><h3>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h3><h3>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h3>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h3><h3>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h3><br></h3><h3> </h3> <h3>理塘的县城并不大,开车大约一刻钟可以穿城而过,我们逛街时,街道的中心总是看到一大群体格健壮,野性十足,甩着长袖游荡的康巴汉子,有些像我们这边的街头混混,从他们身边经过有点忐忑不安,他们没事可做靠晒太阳打发日子吗?</h3><h3> 如果你在理塘问及他们的祖先,大多会说自己是格萨尔王的后裔,那么他们的骑术应该是非常了得了,可惜我们来的时候,赛马节巳过,不然我们可以一睹康巴汉子策马扬鞭在草原上飞驰的剽悍身影了。</h3> <h3>毛垭大草原是理塘的骄傲,群山环抱的草原郁郁葱葱,我们的车从草原上穿过,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盛开的格桑花姹紫嫣红,远方起伏的山峦,白雪皑皑。一幅立体而又灵动的自然画卷。</h3> <h3>目睹了这么多的川西景色,我们似乎忘了川西还有二处绝美的风景,九寨沟和黄龙。她们像俩姊妹,手拉手的相邻,坐卧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与甘肃交界处的群山峻岭之中。</h3><h3> 九寨沟呈“丫”字形,总长约50公里,从上至下,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盆,让你恍若身在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走在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中,只闻瀑布回响,不见踪影。大大小小的海子,镜影沉璧,清澈可见几十米的水下植物。瀑布成群,翁鸣声不绝于耳,去年五月份第二次去九寨沟,突遇暴雪,险象环生,回来后不久,九月份九寨沟发大地震,看震后的视频和图片,有些景点已经面目全非,像“诺日朗瀑布”原来的形状像一块巨大的瀑布幕墙,地震后,一边已经塌陷,气势锐减。不过,九寨沟的各个瀑布和海子,本就是地震的造化,这次地震是再次造化,以新的面貌展示而已。</h3> <h3>黄龙,以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鲜艳的岩溶地貌举世闻名,堪称人间仙境。民间有“九寨归来不看水,黄山归来不看山”之说,在我看来黄龙五彩池的景观,应该更胜一筹,连绵的彩池沿着山谷梯田而下,奇巧的分布,错落有致。惊叹大自然神奇的造化。</h3> <h3>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可以关注我的微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