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2日吃过早餐,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延安东南方向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它位于延川县文安驿古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br>上个世纪,梁家河村还是陕北地区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可耕地少,交通不便,百姓生活极端困难。在六十年代末,梁家河迎来了15名北京插队的知识青年。他们带着青春特有的激情,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带领和帮助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饥饿和贫困顽强抗争。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陕北小村庄,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北京插队知青,走出了今天我们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h3> <h3>文安驿通往梁家河一条乡村公路,这里现在已成了知名景点,人们都想来看看习总书记当年下乡的地方,探究他是如何从一个青葱少年成长为国家领导人的奥秘。<br> 下车后的广场上,首先看到的是梁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产品中心和接待服务中心,从接待服务中心的大门刷身份证进去坐上10元的电瓶车一二十分钟便到了梁家河村。</h3> <h3>进入村子的第一个点是知青井,这是当年习近平同志留下的。</h3> <h3>吃水问题始终是困扰陕北地区农村的一个大问题。这里丘陵起伏,沟壑遍地,平时吃水多到几十里外的河边肩扛手提,生活十分艰难。</h3> <h3>为了彻底解决村里的生活用水,1973年习近平同志带领群众在这里打下了村里的第一口水井,解决了群众的天大的困难吃水问题,这口井至今还能用。</h3> <h3><br> 看了知青井,进入朴素地道的陕北小山村,我们来到了原来的村小学现在的村部。这里展览的是村史和习近平同志当年下乡和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事迹。</h3> <h3><br>1993年,习近平同志在百忙之中第一次回到梁家河,他挨家挨户探望了乡亲。他没有忘记当年和乡亲们的约定,2015年2月13日,他携夫人第二次回梁家河看望乡亲。总书记深情的对大家说:“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我那时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后来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学会了”。“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br></h3> <h3>走出村部,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到习近平同志在这里下乡先后住过的三个知青点参观瞻仰,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始终不能磨灭他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参观结束后,我们在村委会大院留下了集体合影。</h3> <h3>然后去梁家小院吃了地道的当地小吃。</h3> <h3><br>从梁家河出来,大家感触颇深。在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当年习近平同志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生活实践,让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他身上闪耀的“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跨越时空,融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br>从此,这个陕北高原上的小山村走进了全世界人的视野,名传五湖四海,声扬神州大地。<br>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当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为这一代城市青年人补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从当时来说是为了缩小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因为要全面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农业落后于工业,乡村落后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在文化技术水平、劳动和生活条件等方面落后于脑力劳动者的问题。从长远来说也是为了解决共产党打下的江山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这一重大的战略决策十分英明正确,在中共中央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常委中,有知青身份和经历的占了很大比例,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是知青且在农村担任过支部书记,这也为他们以后的从政道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br> 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让我们从这个新起点出发,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