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古镇

图/文 yifan

<h1>震泽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与浙江省毗邻,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震泽镇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位于丝绸之乡盛泽的西南。 2018年2月,苏州牵头,包括震泽古镇在内,苏、浙共14个古镇一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h1> <h1>震泽,是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镇。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清雍正四年曾被设县。1959年撤销震泽县,复并入吴县、吴江县,如今震泽是苏州市吴江区的城市副中心。镇上古迹众多,至今保留了宋明风格的小街巷以及古朴豪华的第宅深院。 </h1><h1>2014年的初夏时节,以及2018年10月我都漫步在古镇老街上、巷子里,边走边拍。慢慢回味在震泽度过少年时代,有聆听蚕宝宝“沙沙”进食声,也有爬桑树采摘品尝桑椹的甘甜,更有下河嬉水畅游清凉透爽……。</h1> <h1>记忆当中震泽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h1> <h1>进入古镇首先看到的是慈云寺,很多照片出自于此,大河畔民居错落有致、古桥下宝塔突兀高耸,景色果然不错。</h1><h1>我沿河而行,欣赏精美的古建筑和现代的人文风貌,并着重参观拍摄了师俭堂,也仔细地探寻其他古镇的遗迹。 </h1> <h1>震泽古镇民风非常憨厚、行事太过于低调,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震泽虽然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人文和旅游资源,但从不张扬,甚至从上海去浙江南浔的必经之路口,都看不到有指引游客入镇的横幅标牌,这与经商意识浓郁、人头嘈杂的其他江南水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h1> <h1>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站在禹迹桥桥顶上环顾四周,发现震泽有八个美景,并金口赐名。👏👏👏</h1> <h1>文昌阁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道光二十年(1840)震泽人徐学健等人曾重修文昌阁,后毁于战乱,2007年至2009年根据历史记载与图片资料按原样重建,现在成为震泽镇的主要景观。文昌阁四面临水,阁高三层,四周条石铺路。</h1> <h1>这“五朵金花”在禹迹桥上用手机拍摄“震泽八景”?现在已是微博微信时代,网络传输立马可以晒朋友圈“昭告天下”,让乾隆皇帝也汗颜了。</h1> <h1>禹迹桥旁总有妇女老妪在河边洗洗刷刷,水资源共享利用,给居民带来方便实惠。😊</h1> <h1>由于河水未有多少污染,沿河的居民依旧可以在河边洗衣浣纱,这景象在江浙一带的古镇已经极为少见了。</h1> <h1>慈云禅寺始建于宋咸淳(1265—1274)年间,天顺(1475—1464)年终钦赐“慈云禅寺”匾额,万历五年(1577年)再修。寺内树木森森,殿宇巍峨,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文保寺庙。</h1> <h1>寺内一侧又见古建筑高墙,经打听才知道是古老的粮仓,这真是:藏在深闺人不识。</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慈云禅寺其中的慈云古塔也称望夫塔。相传,刘备的妻子每天都要登塔远望,期盼丈夫早日凯旋归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我登上慈云塔眺望震泽古镇全景,左边的圆顶建筑,是大约在30年前兴建的镇政府办公楼,被镇上居民戏称为“白宫”。😏</h1> <h1>慈云禅寺斜对门就是“摄友茶馆”,地理位置优越哦。老板夫妇通过网络联系各地摄友,我还真看到有摄友亲自下厨炒菜的,他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了。</h1> <h1>“摄友茶馆”顾客不断,比较有人气,随便拍拍的画面也给人一派祥和的印象。</h1> <h1>震泽,是人居和创业的天堂。古镇区保护和开发,新镇区拓展展现了千年古镇独特魅力。有资料显示,2005年震泽创建了国家卫生镇。关键是没看到啥保洁人员,讲卫生已经成为民居的自觉行动。</h1> <h1>此地可作为一般的旅游休闲地,环境整洁、安静,游人较少,适合养心、私聊、幽会和发呆,餐饮和与之配套的购物小店逐年多了起来。</h1> <h1>这家小店古为今用,咖啡茶座,酒吧聊天,很文艺滴。😛</h1> <h1>临江居里面中西饮食都有,游客自愿丰俭随意。😄</h1> <h1>震泽镇亚麻绢纺产品在国内市场覆盖率16%,2005年被命名为“江苏亚麻绢纺名镇”。</h1><h1>游客MM吃过神州第一甲鱼汤等美食,悠闲地逛着宝塔街。</h1> <h1>古镇的宝塔街是主要的游览通道,其游客数量与店家之比,正合吾意。🤗</h1> <h1>据说,他是古镇有名气评弹演员,闲来无事弹三弦唱小曲,吴侬软语当然应有小知音来传承了。</h1> <h1>这家咖啡奶茶小店,台湾演员归亚蕾也到访过。</h1> <h1>从(藤椅上方)门楣的雕花工艺来看,老房东非富即贵。虽然历尽沧桑家道中落,低调之中仍然彰显神韵。</h1> <h1>那天突然飘落牛毛细雨,难得看到有和尚打伞的,我刚举起相机聚焦,不料僧人反应极快,也许怕被留下“无法无天”的笑柄?😜</h1> <h1>一对情侣边走边说,震泽没啥好玩的。呵呵,很多走马观花一族与“师俭堂”失之交臂,他们并不了解震泽人的低调平和本性。</h1><h1>看看祖籍震泽姚明的处事风格,他在骨子里还是有所继承的。</h1> <h1>大顺米行有自己专用码头泊位,财源滚滚通四海,在古代绝对就是大户人家。</h1> <h1>现在依然是游船码头,经久耐用了。</h1> <h1>大顺米行的周转仓储部,每一块长条板即是编号又是计量刻度单位,一目了然,现在应该叫物流中心吧。🤗</h1> <h1>我在宝塔街与老校友一行不期而遇,经我力荐他们进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江南最小园林——师俭堂参观。</h1><h1>师俭堂占地270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高墙深宅。这里砖雕的精美,令人惊叹。</h1> <h1>在百余米的宝塔街上,竟然有俩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在国内实属罕见。且“师俭堂”门口居然没有一块匾额铭牌,使得很多初来乍到的游客,就这样走过路过,已然错过了。😣😩</h1><h1>业内人士评价,“师俭堂”的木雕更胜于苏州东山岛的雕花楼。</h1><h1>师俭堂对摄影家协会会员还可凭证免票参观,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情怀。</h1> <h1>黄姓工作人员热情详细地讲解道:师俭堂是震泽徐氏先祖徐汝福建于1864年。</h1><h1>它坐北朝南,三面临河,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水陆称便。</h1><h1>那时的主人已经考虑水陆交通的便捷,比开发商思维都超前了。</h1> <h1>师俭堂内部装饰尽善尽美,其各类雕刻就成为一绝。无论是砖雕、木雕、还是漆雕都精雅别致、形态生动。图案细腻生动、惟妙惟肖。</h1> <h1>师俭堂布局极为规整严谨,前后六进总开间误差小于5厘米,显系一次建成。</h1><h1>建筑布局上三条轴线巧构空间组合,营造出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h1> <h1>文革时期以破四旧为名,栩栩如生的木雕人像被铲除,实在可惜了。😩</h1> <h1>此门梁之上的木雕被好心人抹灰保护下来,免遭红卫兵破四旧的厄运。</h1> <h1>古建筑就像一位历史老人,诉说着世事沧桑。</h1> <h1>游客当中的驾驶员特别喜欢在这里留影,寓意为:出入平安。😜</h1> <h1>花园名锄经园,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其间山石花木,虅蔓交缠,悠然古意,为近代江南民间建筑所罕见。</h1><h1>不过,我觉得这个园中有方的画面,正是代表震泽人柔中带刚的意志和秉性!👍👍👍</h1> <h1>在能避风遮雨的方亭里,可以静心阅览展纸书画,亦可鸟语花香契阔闲谈。</h1> <h1>走出方亭,东为沿壁回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春风秋月,闲庭信步,别有情趣。</h1><h1>登高假山之上即可远眺,遥想当年小姐游园,在半亭之上抚琴轻唱。</h1><h1>还看今朝,超女登台,一展“歌声嘹亮”,怎不令墙外行人驻足失神?</h1> <h1>它依势而建的布局,小巧玲珑,亭台楼阁、回廊假山、花卉树木,一应俱全,巧妙分布在420平米的范围里,堪称江南最小的园林。</h1> <h1>虽然这位“苏州林妙可”生长于相对狭小的地域古镇,但愿她经过自身努力,有一个美好光明的前程。<br></h1> <h1>洞房中床的布局设计,很有集装箱的味道。😎</h1> <h1>小姐女眷们的内宅门饰,堪称完美。</h1> <h1>过道采光的窗棂,也是非常精致讲究。</h1> <h1>左墙为漆雕工艺,国内极为鲜见。</h1> <h1>一百多年前的进口西洋彩色玻璃窗户。</h1> <h1>古时候,生意兴隆离不开“贤德”俩字。</h1> <h1>因为景色可以怡情养性,中青年朋友相约在这里喝茶聊天,响应“一带一路”,联手共谋丝绸生意大计,震泽古镇早已有几位亿万富翁了。<br></h1> <h1>这里的咖啡☕️茶座,占尽古镇地理景色的优势,当然店家做的馄饨面都相当好吃,关键是还不贵,强力推荐!🤗</h1> <h1>从游船码头来看,来震泽的游客真的很少。河水风平浪静,凭着那张旧船票,依旧能够登上昨日的游船?</h1> <h1>天色将暗,对岸的黄先生准备关门下班了,他见到我还热情地向我打招呼。👌😛</h1> <h1>晚上出席了亲戚的婚宴,菜肴数量太多了,震泽的酒店都是这样实诚。</h1> <h1>酒足饭饱之余,夜游散步🏃,沿河古建筑灯火辉煌。👍</h1> <h1>古风夜景,宛如桨声灯影的秦淮河。</h1> <h1>酒肆茶楼照常营业,也听到上海人在嗑瓜子嘎山胡。</h1> <h1>古镇建筑的棱角,成为震泽标志性的剪影。</h1> <h1>宁静的夜晚,也有年轻人演唱的摇滚歌曲。</h1> <h1>次日清晨,我走街串巷拍摄市井见闻。传统民居以及错落有致、幽深整洁的小街小巷,构成了古朴宁静的居住环境。古镇人的孝道文化代代传承,腿脚不便的老人也不给子女添麻烦,自己推着车散步晨练。这墙上的瓦瓫使我回想起,这里的咸中带甜的酱缸文化也是历史悠久。</h1> <h1>在平房一隅,有炊烟袅袅,可这扇儿咋比济公的还要破?早该放进博物馆了。就凭这勤俭支持家的精神,震泽男可以入围“中国好丈夫”。🤗</h1> <h1>王四毛羊肉馆,震泽最有名气的。</h1> <h1>这羊肉毫无膻味,奥灶烧法鲜过鸡鸭鱼肉。👍👍👍</h1> <h1>穿街走巷发现古镇有条混堂弄,具有历史印记。上海也有一条咸瓜弄来的,联想起来就很有味道啦😄</h1> <h1>史书记载:震泽成为著名丝市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间。至光绪时期,震泽一镇出口生丝,多达5400担,相当于全国出口总量的十五分之一。</h1><h1>丝业公学旧址很有民国风格,近年来有多个剧组在这里拍外景。</h1> <h1>一大早来宝塔街这里打卡,犹如进入无人仙境。😛</h1> <h1>河水比较清,一位老汉用甩网来捞鱼,有几条小鱼入网了。</h1> <h1>这年头水污染很普遍,老人能如此淡定地在河中洗碗,也许只有在震泽看到过。😜</h1> <h1>百姓开门七件事,首先就是“柴火”,对面就是“米行”,生火做饭民以食为天。</h1> <h1>又来了一个捕鱼老汉,用力抛撒,满怀希望……。😳</h1> <h1>这回收网,可是“竹篮打水”了,看着老汉有点郁闷😔我上前帮他圆场:这个并不是你的无能,而是小鱼儿太狡猾!他面露笑容说,倷(你)讲得有道理溉。😅</h1> <h1>居民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h1> <h1>用棒槌拍打洗衣,在城市成长的80后恐怕没见过。😜</h1> <h1>古镇曾经居住着名人费达生、姚明的父母和文化旅游部的官员,然而震泽人的一贯低调内敛,心态平和,像河水一般平静如鏡。</h1> <h1>古塔倒影,波光粼粼。总能让中老年人在心中泛起怀旧的涟漪。</h1> <h1>终于看到有游客上船了。👍</h1> <h1>无意间,看见河对岸有“崇明糕点坊”。自从崇明跨海大桥通车以来,大量的“乌小蟹”过长江抢占市场先机,演绎着新时代的龟兔赛跑。🤗</h1> <h1>在我记忆中的“震泽味道”应该是:油炸蚕蛹(据说有抗癌作用,很难买到)、桑葚、胡萝卜条蜜饯,大头菜、嫩仔姜、熏青豆、黑豆腐干。</h1><h1>真心希望震泽保持和发扬原有特色味道,不必盲目跟风。</h1> <h1>我询问一下熏青豆价格,要20多元一斤了,物价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涨,今非昔比。🤑</h1> <h1>绿豆糕、定胜糕、臭豆腐江浙一带到处“泛滥”,已毫无特色可言。</h1> <h1>走过路过带上一些土特产品尝一下,那是必须滴。如能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话,赶上即将到来的双11,一定会给外地消费者带来实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