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人生得意醉朦胧,桃李花开九州红。</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弟子邀我喝小酒,一片冰心在玉壶。</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 又到年底,又是深秋,因为时节或是其他缘由莫名焦躁,但是见到马老师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喜悦和亢奋,让焦躁无了踪影。在约定马老师时间之后,我预想了很多个与老师交流的话题,但直到聚会结束都没有聊完,甚至跟老师的合影都是分开之后猛然记起再追回去的留影。</font></b></h3><h3></h3><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808080"></font></b></h3> <h3><b><font color="#808080"> 多年未见,马老师风采依旧。快到清华东门的时候老远看见马老师走在前面,我举起左臂摇摆,走近一点的时候马老师看见我们,笑容比右手到的早了很多,之后一个有力的握手不经拉回十多年前有力的大手指敲击黑板的情景。我并非马老师带班主任的班级学生,但是马老师给的关注和帮助却没有任何区别,这是马老师的品格,却无形中感染了我,影响了我,多年之后再想十多年前的事情很多感动在心里,文字记录一二敬存于心:</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 我在一中念初中的时候有少年天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众多的亲戚在一中教书,爸爸很多的好友也是一中的老师,又是小聪明学习不差。但是高中的时候,仅靠小聪明完全不够,学习并不拔尖,但是玩性不改,调皮依旧,有段时间或是因为爱慕无厘头比较优秀的女同学。记得一个中午我们班主任马老师叫我过去,“马老师让我给你带话,好好把学习搞好,别一天骚情咧,不咧都不让我管你,人家收拾你呢,你不学习咧哈得考虑影不影响旁人…”,到现在不知道是两位马老师哪位老师的好意“吓唬”,还是两位老师的合谋教育,虽然学习并没大幅度的提升,但在这种引导下能顺势思考很多问题,例如:小聪明和胡闹不能耽误和影响别人高考,而且天生的虚荣真怕被别班的老师教训。从那时候起开始能换位思考、考虑影响及后果,也算是成长。</font></b></h3> <h3><b><font color="#808080"> 再有,我选择理科有一大半的原因是追随初中的玩伴而去,离得近、一个班玩起来更方便。但是文科胚子,对文字的敏感和喜爱并没有因为选择理科而改变。马老师能因材施教,对我语文和文字兴趣的激发给了很多的照顾,很多次作文点评的场景还能清晰的记起。直到现在课堂上马老师声情并茂对古文或者文学作品讲析和点评还历历在目,这应该是我快成年直至现在最成熟的文字品鉴教育。我想我在现在的工作中有情怀和文化追求跟对文字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今天在最后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老师,但没有更多的时间探讨。应该还有很多的机会。</font></b></h3> <h3><b><font color="#808080"> 多年后,在北京见到马老师,吃饭时候老师寥寥几句的询问,都是家人最关切的话题。上菜先来一碗面,一口一杯酒,我到嘴边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咽了下去,要不是路上老师讲了膝盖受伤的事情,我真会觉得老师还是当年的老师,学生却已步入中年。</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