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font></b></h1> <h1><b>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font color="#ed2308">“芷江受降”标志侵华日军开始同中国政府接触讨论投降的具体细节。</font>随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无条件投降。因洽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商讨投降细节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当时的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font color="#ed2308">芷江机场</font>,并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即芷江保卫战)的战略总部。</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龙津桥</font></b></h1> <h1><b>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有一座现今中国最大的风雨桥,名<font color="#ed2308">龙津桥</font>。这座横卧在舞水上的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 ,400多年来经过多次损毁和多次重建,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的繁华之地,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b></h1> <h1><b>花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飞虎队纪念馆</font></b></h1> <h1><b>飞虎队是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支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民间简称,由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font color="#ed2308">陈纳德</font>创建。</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