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两口(作者:舒心怡)
拍摄于抚顺耐火厂周边留守户
大凡黑白摄影作品,在滤除了色彩因素的干扰之后,使得黑白影调的诉说力显得更加集中和突出,使得它的摄影语言显得更加纯净。黑白摄影令人怀旧的感觉以及作品中那些难得的典雅情愫,都常常会在不经意间给人留下极深的印痕。应该说,相对于彩色摄影,黑白影调更彰显了简约而纯粹,朴素而自然,深刻而凝重。作品《老两口》,就是这样一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难得的黑白佳作。作品中反映的情形,即便在现今的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周边,也不时可见。一个普通的自由摄影人,根植在普通百姓之中,使得艺术切实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大众,在当下到处都在讴歌才子佳人,到处一片无病呻吟的病态艺术架构下,坚持底层百姓的写实,实属难得。
</h3><h3><br></h3> <h3>春耕图(作者:艺术人生)
看到艺术人生老师的《春耕图》,不禁眼睛一亮:在春末夏初的北方,竟然看到了南方的梯田耕作景象,好一幅靓丽明快又意味深长的《春耕图》。这种迷人的梯田景象在南方较为多见,而且彩色作品居多。艺术人生老师将山区农村梯田的几近于原始的耕作,大胆地用黑白手法体现出来,倒也别致耐看且另有一番风味。高机位俯视农民耕作中的梯田,给人一种难得的节奏感、韵律感,而节奏、韵律的变化给人的劳作之美,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大自然的神奇画卷之中。作者通过布局突出的主题,把农民常年辛苦、精心雕琢的线条与色块,造就出来的这组线条舒缓且错落有致的《春耕图》,真心令人发自内心的赞叹!艺术人生老师是第二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的金奖获得者,是中国工业摄影协会的优秀摄影师。擅长于工业题材的艺术人生,对于农业的及风光的摄影竟也如此娴熟。我了解的艺术人生老师,对于拍摄是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的,冰天雪地中为了获取一个较为理想的机位,他可以趟着没膝深的大雪走出很远;为了拍张像样的星轨,他一个人在山上可以立足大半夜;为了拍好西露天矿,他可以拿出家里不多的积蓄,在大坑边上买一处小房子。。。个人喜欢与推崇来源于生活底层的作品。窃以为,来自百姓的东西自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张力。所以,尽管《春耕图》也还不十分完美,但还是极力推荐它,借以引来更优秀的佳作。<br></h3> <h3>铁道工(二)(作者:舒心怡)
作品灰度把握适宜,黑白得体,拍摄角度不落俗套,人物表情拿捏精准,全组照片生龙活虎,一气呵成,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作品有思想、有悟性、有激情,更有一种浓郁的使命感,推荐加精!自从国人正式提前步入老年社会以来,老年朋友顷刻间风起云涌了各种爱好群体,书法、绘画、钓鱼、骑行、歌唱、广场舞等等,但惟以摄影队伍者众。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人多者杂带来的自然是良莠不齐。以目前势头正旺的摄影群体来说,年龄相仿、知识相近、使用的器材也基本相似,甚至拍摄的机位都大致相同,于是乎,影调、构图、更是大致雷同。试想,一张网撒下去,一百多人摁快门,也只能令人无语了。然而,阅读舒心怡老师的作品,却犹如春风扑面,处处荡漾着春的新意。作者以执着的纪实手法,努力用镜头去捕捉对象,鲜活的不加任何修饰,实在难能可贵。作者在一组照片中,俯拍、仰拍,甚至在缝隙中寻找着眼点,坚持真实地再现一线劳动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实在令人感动。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只有实业才能兴国,我们的工人师傅扎实苦干的精神面貌,才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应该谢谢舒心怡老师付出艰辛,为国家、为历史留存这些难得的中国影像!谢谢你!<br></h3><h3><br></h3> <h3>天桥上(作者:大火炮)
当代中国文艺界有三个怪才,给我的印象很深,内心里甚是喜欢同时亦极为推崇,一是王朔;二是葛优;三是崔健。据说有人给他们定位为改革之际文艺界的典范,我个人以为着实不为过。崔健,随意哼哼出来的声音就是故事,即便声嘶力竭的怪叫,带给人的也是一种舒缓心灵的呐喊;葛优不正经的表演,举手投足之间都给人以深深的赞叹。顺势的一个坐姿,竟成了红遍全网的“葛优瘫”;王朔反正统的小说,正是叨准了百姓所好,解开了民众的心结。难怪跟王朔好过的徐静蕾,情愿倒贴给好哥儿们买房子。大火炮诸多摄影作品的个中内涵,情形几近相似。火炮常常在不经意间,捧给读者的却是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生活故事。摄影与物象的关系,一般分为具象、抽象与意象。具象描绘实体,抽象对应感觉,意象联系现实或者历史。作者通过黑白作品《天桥上》的视觉艺术,传达给读者的又是哪些连串的故事呢?桥上的两组人像至少三个思想,桥下的呢,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凡生活,就是这么错综复杂,正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哈哈!当然,庄子有其原意,这里我们不过取其另义罢了,无论怎样,生活不易啊!作品简洁明快,意味深长。作者利用黑白影像表现的线条美感,也给人以十足的想象,期待作者奉献更加美味的大餐!<br></h3> <h3>同行(作者:大火炮)
昨晚回家,打开东北风,黑白版的新作《同行》映入眼帘,一看就是火炮老师的作品。大凡火炮的作品,貌似简单、平淡,实则无论寓意还是其故事性都构思巧妙、极用心思。以这幅《同行》来看,令人瞩目的光线明亮处,非主干道上的简陋摩托与隔离带内侧主干道上光鲜的轿车同向而行。表面看去,两者各行其道似乎根本不搭界,只是轻便摩托骑手还欲身体力行,奋力同行。细想开来,光鲜也好简陋也罢,八九不离十,怎样都没有脱离机动车辆的范畴,更难能可贵的是毕竟都在向同一方向疾行。世间万物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套用盛极一时的黑白猫理论,达到目的就好。譬如京城某大师级人物,尽管由于人品问题为人所诟病,但却丝毫不影响其大作拍卖时的天价。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李白的故事。说,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不小心得罪了皇上,被赐金还乡。李白心里很不愉快,约了几个朋友在酒楼喝酒,席间借酒兴诗情,未料到一首《将进酒》,竟然誉满半个盛唐,留下千古绝唱。<br></h3> <h3>中国式的过马路(作者:大火炮)
文人喜欢码字叙述,摄影人则习惯于用影像说事。作者的这组《中国式过马路》,以适宜的拍摄机位,恰到好处以及养眼的黑白灰度,展示了我们身边普遍存在且随时可见的生活现象:中国式过马路。实际呢?我觉得作者借着这组七张图片,透过无序与混乱,揭示与提出的却是一个当下社会的重要问题:秩序。鉴于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发展期,正常情形下,把混沌与有序和谐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社会普遍认同与遵守的公共习惯,应该需要一段时间,可能会是一大段时间,即便再有一两代人也不为过,我个人以为,社会的公众良知以及基本的道德底线同样需要从娃娃抓起。社会的原始秩序是自然人群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随之被全体成员自愿地维护与遵守的一个行为准则。在国家变革时期的现阶段,社会秩序则必须凭借国家权力,通过强有力的强制手段得以维护后,社会整体的和谐性才能快速地表现出良好的秩序。譬如,目前世界口碑不错的新加坡对敢于挑战秩序者施之的“鞭刑”。有时有些事,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什么真正的对与错,强调的必须是权利与意志。不然,在尚未达到人类理想的情境之前,人们面临的就是散漫无序的乱象。再涉猎一个身边的案例,多么方便快捷的共享“哈罗”,既不收取谁的抵押金,再者骑行一个月也仅仅需要支付几块钱,可是一经投放街头,共享单车的二维码随之被扣掉十之五六!这究竟怎么了?竟然无序到这般无耻的模样?作者以自己的良知,真实记录下的这组特定历史年代的街头人文摄影,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以及未来对历史的文献价值。欣赏作者的人文视觉与洞察力的远见卓识。<br></h3> <h3>来之不易的收获(作者:风不留痕)
看到作品的第一时间,我立刻想到早年自己曾经的插队经历,当年乡下,种的正是水稻。每年深秋脱谷时节,同样的劳动镜头,何其相似乃尔!风不留痕带有纪实性的人文摄影作品《来之不易的收获》(原名貌似《沉重的收获》),从色调到构图显然都是十分娴熟的,整体画面亦极具韵味。但伴随着黑白影调的沉稳,带给读者的却是一丝沉重的压抑,不得不令读者去深思:收获何以来之不易?原标题又何以称之为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所要阐述的创作意念上看,作者巧妙地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的黑白灰,在影像的互相烘托中给人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远处画面中心,都市边缘的烟筒耸立;近处,秋后稻田地中平凡的脱谷场景,农民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劳作画面,不禁使我想起了侯登科的《麦客》。貌似表情平淡,深层意识却更为复杂,黑白摄影正是通过寻找与现实的距离,形成视觉差异来表现现实。这种情境作用于视觉时,或许这种赤裸裸的述求,似乎也正是黑白摄影特有的魅力乃至意境所在吧。黑白摄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更是一个富于个性的天地,它以自己特有的创作方式延伸了摄影艺术的魅力。摄影艺术是瞬间的凝固,同时也是具象的写真,正是这种具象的表达,才给了摄影人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摄影作品更具艺术气韵。谢谢作者奉献内涵如此丰富的大作,都市的扩大与蔓延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消失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无论怎样,都要好好活着,而且,要活得更好。<br></h3> <h3>民生工程分外忙(作者:舒心怡)
拜读舒心怡老师作品,常常很是感动:感动于作者那份沉静的性情;感动于作者与作品主人公相互交融中那份诚挚的热心;感动于作者对于平凡作品的真诚投入。譬如这幅《民生工程分外忙》,夏季的七八月份,三十几度的高温酷暑,高温作业中的工人属于正常的高温作业,可是舒心怡老师却主动的融入其中,长达几个小时的融入到高温之中自讨苦吃,跟踪到劳动的各个工序,跟踪到工人们的劳作、休息各个时间阶段,作品中主人公们从工作时严肃认真的一丝不苟,到休息时相互交谈中的会心一笑,无不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痕。这种讴歌底层劳动者善良、踏实、坚韧、不辞辛苦劳作的真实场景,弘扬的就是当下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无疑会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作者利用朴素的黑白形式来揭示作品主题,更加彰显了作品的朴实无华。作品人物表情丰富、细腻,组图从远中近的大场景到人物特写,都把握的十分到位,堪称当下创城中的一组弘扬正能量的主导佳作,加精欣赏!<br></h3> <h3>沈阳,盼望下雨的天气(作者:大火炮)
我一直对绘画很是青睐,甚至可以说始终充满激情,以致时到今日,大凡遇到甚或听到的美展消息一般都要一睹为快,譬如十几年来跟踪那美术双年展。这个情节似乎源于小学乃至初中的美术课时,常常被美术老师表扬所致。但鬼使神差,我的美术水平也仅仅只是停止在简单的素描、速写的层面上。回到主题,应该坦诚作者大火炮的作品《沈阳,盼望下雨的天气》,极具美术功底。作品咋看略显凌乱,实则乱而有序。作者在本作品的外景人像摄影构图中,构图平稳、大气,既有消逝中的透视灭点,又有极为突出的主体人物,进而使得画面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纵深感。画面的车辆动静结合,人物来去自如,形态各异,整体画面浓淡相宜,令人放眼看去非常舒服,使得原本较为平淡的作品却极具张力。这两天,刚刚从省内一个较大的寺庙归来,回头欣赏这幅层次丰富且有立体感的作品,朦胧中,感觉画中这些车呀人啊,恍惚间都宛若了蒙蒙细雨中的庙宇,进而突然想起杜牧的那首《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唱叹!真的,作品内涵的广阔、深邃与迷离,的确真的会引人浮想联翩。布列松在谈到关于本质的思考时曾说,拍摄似乎只是一项简单的活动,但在稍纵即逝的现实面前,我们屏住呼吸,把所有的感官结合起来,或许就能获取某种巨大的喜悦(大意)。的确,确如名人所言,摄影是一种理解的方式,不能与其他视觉表现方式分离开来,他是一种呐喊,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当下,许多摄影人,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演绎着我们自己,演绎着我们平淡中的生活,为未来,梳理着属于我们这一段的摄影历程。谢谢火炮老师,谢谢你的作品《沈阳,盼望下雨的天气》!<br></h3> <h3>等待飞翔(作者:大火炮)
谢谢作者大火炮送上的一支训练有素黑白分明动静结合的来自天空战区的女子短波通讯连,鉴定完毕,等待飞翔。<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