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又到了收获满满果实的深秋时节。2018年10月27日,五年级组将围绕集体备课的理念就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构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抓好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进行研讨。今天有杨丽娟老师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h3> <h3>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h3> <h3>课上杨老师充分关注数字表达效果:"一点、一百多里、二十多年"。从数字中读出内涵,读出作者的表达意图。学生通过对比、导读、品读这些数字的同时也逐渐体会了信念的潜在力量,杨老师让数字说话,使学生水到渠成领悟了人物的品质。</h3> <h3>课堂中杨老师让孩子们将谈迁呕心沥血即将成《国榷》时的心情与书稿被盗后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谈迁著《国榷》的艰难,同时为下文谈迁遭受的厄运打击做了铺垫。课堂接近尾声,我紧扣关键词“厄运”。二十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这是谈迁的厄运。谈迁是否被厄运打败了?是什么让他很快的从厄运中走出来呢?围绕这两个问题,我引出谈迁编《国榷》的信念,让学生初步感悟强大的信念,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h3> <h3> 最后杨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概括就是:"二十余载成巨著,一夜之间化乌有,厄运不改谈迁志,新编巨著垂青史"来结束。整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力求在语文课堂上体现“朴实、扎实、真实”。</h3> <h3>课后,年级组的老师就杨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集体评课由崔丽梅老师主评</h3><h3>“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又是怎么战胜厄运,再次编写《国榷》的?”由这样一个问题过渡到第3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要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理解,比如“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终日奔波”等词语,然学生体会谈迁的艰辛。裔老师抓住其中的一句“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让学生自读体会,学生会联系词语“年老体弱”和“奋笔疾书”来感受谈迁的精神。紧接着裔老师设置了一组想象联系来加深学生对“信念”的理解:夏夜,酷热难当,孤灯下,谈迁……。冬夜,寒气逼人,清冷的孤灯下,谈迁……。在想象练习的基础上再追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年老体弱的谈迁奋笔疾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读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加深了对信念的认识,加深了对谈迁打不垮的信念的理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