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u><i>★前言★</i></u></font></h1>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一片黄土,几棵老树,诉说着贫瘠与苍凉;</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一座宝塔,几孔窑洞,见证着峥嵘的岁月;</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五颗红星,一面旗帜,闪耀着红色的光芒。<br></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这光芒,照耀着你我,感召着你我……</font></b></h3> <h1><font color="#ed2308"><u><i>★延安,我们来了!★</i></u></font></h1> <h1> 2018年11月1日,这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今天我校将开启红都研学旅行的新篇章,全体八年级师生将前往延安进行研学,真正落实党中央“育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远行、游学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耳濡目染,与其空洞地说教,不如让孩子们自己走进革命的圣地,亲眼看看历史的痕迹,切身体会革命先烈们在苦难的岁月里为了祖国和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从而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h1> <h1> 在这令人激动的时刻,我们身着军装,高举旗帜,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奔赴心中仰望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延安,我们来了!</h1> <h1> 我们走出校门,穿过街道,坐上大巴,踏上火车,经过长达约十个小时的旅途,我们终于在11月2日凌晨两点半顺利抵达延安火车站。旅途是漫长的,也是兴奋的,孩子们一路聊着笑着,畅谈着对延安无尽的期待……与我们同行的还有双安镇和双桥镇的师生,长龙一样的队伍,在教官与老师们的带领下有序前行,在预定时间安全入住酒店。今夜,梦在延安……</h1> <h1><font color="#ed2308"><u><i>★异彩纷呈的开营仪式★</i></u></font></h1> <h1> 11月2日清晨,激动的心情抖落了旅途的疲惫,我们迎着暖暖的朝阳,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参加开营仪式。延安红都研学旅行相关领导和紫阳县三所中学的带队领导出席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我校王贤涛副校长作为校方代表发言,我校八年级一班孟昕然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王校长和孟昕然同学自信从容的台风、声情并茂的演讲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阵阵掌声。</h1> <h1> 开营仪式上,旅行社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演出和活动,让孩子们在嘹亮的歌声中回味“东方红”的传奇,在新奇的说书声中感受陕北人的热情,在知识抢答中进一步了解延安,在激情四溢的腰鼓表演中震撼于陕北人蓬勃的生命力,在有趣的剪纸活动中惊叹于陕北人的智慧。真是异彩纷呈,让孩子们大开眼界!</h1><h3></h3> <h1><u><i><font color="#ed2308">★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font></i></u></h1> <h1>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该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h1> <h1> 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 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列了11个单元,主要介绍1937年10月至1948年3月将近12年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h1><h1>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时指出:“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延视察时,神情专注地参观了全部展览内容。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1> <h1><u><i><font color="#ed2308">★走进王家坪★</font></i></u></h1> <h1>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隔延河与城相望,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1947年3月,国民党占领延安后,这里的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49年按原样进行了修复。这里供参观的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的旧居等。</h1> <h1><i><u><font color="#ed2308">★走进北京知青博物馆★</font></u></i></h1> <h1> 对于生活在和平幸福世界里的孩子来说, “知青”一词遥远到他们不能想象。本该读书的花样年华,为什么跑到乡下去干农活,去受苦?他们无法想象这是一段多么艰难多么辛酸的岁月!阶级斗争,使整个社会陷入疯狂和混乱之中,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身不由己成为运动的参与者,被迫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可幸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时的劫难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步伐,一切都已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定会成为亲切的怀恋。”</h1> <h1><i><u><font color="#ed2308">★走近人民英雄张思德★</font></u></i></h1> <h1> 在绿树掩映的黄土坡上, “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异常醒目,这几个字将会为你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原来这是毛泽东为人民英雄张思德的亲笔题词。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从此,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h1> <h1><i><u><font color="#ed2308">★走进梁家河★</font></u></i></h1> <h1> 11月3日清晨,我们在梁家河的呼唤声中清醒,踏上这方神秘的土地。原来这里只是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主席曾经在这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习主席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无论他在地方党政机构任职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与梁家河保持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梁家河故事也成为习主席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个窗口。<br></h1> <h1> 习主席在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阅历,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梁家河精神。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主席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概括起来就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h1> <h1> 梁家河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始终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更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h1> <h1><i><u><font color="#ed2308">★走进枣园★</font></u></i></h1> <h3><h1> 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当年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h1><h1> 在枣园还有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旧居、周恩来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旧居、任弼时同志旧居,都非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 另外,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园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各个建筑若隐若现地点缀其间,景色秀丽,风光迷人。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是我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h1></h3> <h1><u><i><font color="#ed2308">★走进杨家岭★</font></i></u></h1> <h1>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h1> <h1> 杨家岭,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名扬中外。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h1> <h1><i><u><font color="#ed2308">★走进“延安保育院”★</font></u></i></h1> <h1> 3日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我们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入延安圣地大剧场,等待我们的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精神的营养餐————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不必说先进的舞台设备所创设的逼真场景,也不必说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唱、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和安塞腰鼓的激情豪放,单是故事本身就足以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与日寇浴血奋战。无数抗日志士奔赴前线,英勇捐躯;大量党的领导和骨干因为要领导边区建设、指挥军队作战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抚养与教育。这些孩子是革命的后代、祖国的蓓蕾、民族的未来,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培养民族未来的主人,于1938年7月,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专门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遗孤。毛泽东曾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好好学习,好好玩耍”。众多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了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特别是保育院院长为了保护好革命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和生命的人间大爱,使全场观众无不动容,一次次热泪满眶,一次次掌声雷动……</h1> <h1><i><font color="#ed2308"><u>★延安精神,永放光芒!★</u></font></i></h1> <h1><font color="#010101"> 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在说不尽的感动中落下帷幕,我们又将原路返回。返回的路依旧,但是我们的心却多了几分积淀、多了几许成熟,孩子们不再为旅途的奔波而叫累,不再为饭食的不合胃口而皱眉,不再因不值一提的晕车而后退……我相信延安精神,将永放光芒,照耀着你我,激励着你我————</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font></h1>